典藏巨制《中国石窟全书》,超大开本!重约13斤。别册+集章本+艺术画+藏书票+印章图五重赠品!14省40座石窟,全景介绍+细部放大+手绘结构,一本读懂中国石窟前世今生,尽览1600年中国石窟之美!【本书由出版社代发,5个工作日内发货,需单独下单】
本书详细描绘了中国石窟艺术绵亘千年的历史,囊括富丽多彩的石窟壁画,含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6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注:新疆、西藏、港澳台地区无法发货,内蒙古自治区1件运费加10元,青海、海南1件运费加15元。
★8开精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尺寸368mm×260mm
★为中国石窟艺术感艺术爱好者、文化史研究者提供了全面的关于中国石窟的介绍,包括石窟的历史、艺术风格、壁画等内容,通过本书,可深入了解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和特点
★可作为艺术史、文化史、考古学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及学者学习和研究的参考资料,能为他们提供详细的石窟艺术的图文介绍,包括壁画、雕塑等,有助于学生和学者对石窟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可作为前往中国石窟参观的旅行者和导游的行前准备和参考,给他们提供了关于中国各地著名石窟的介绍和图像,帮助旅行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石窟艺术的精华
★本书也适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艺术史、文化史或社会科学课程的参考书,通过讲解和讨论中国石窟艺术,引导学生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探索
★由国内中国美术史研究方向的青年学者撰写,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解析,知识准确且通俗易懂,页面布局详略得当,图文搭配,生动立体,区别于文多图少的“教材课本”式赏析类作品,让读者读得轻松无压力,每天利用碎片时间就能了解中国石窟艺术,是一本简单易懂的入门读物,也是一本便于学习和查考资料的读本,同时深具收藏价值。
★由红糖美学团队后续进行编加工作,红糖美学是由国内一线美学设计师联合发起的创作型团队,拥有13 年通识美学领域经验,致力于创造高品质国潮美学产品,提升用户的美学生活力
西域风情·壁画中的人物刻画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在整个中国石窟中独树一帜,体现了中西融合的独特艺术风格。壁画中人物面容饱满,高鼻深目,为典型的少数民族长相。同时菩萨、金刚们往往使用不同的肤色来描绘,整个画面富于变化且极有层次感。在绘画细节上,用“凹凸画法”来表现肌肉的体积感,这明显是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而“屈铁盘丝”的线条表现手法无疑是吸收了中原绘画艺术的精华,画面装饰上大量使用的联珠纹则带有明显的波斯、中亚地区的特点。
石窟壁画中人物的神情动态和优美的乐舞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龟兹灿烂的舞乐文化。早在唐代,玄奘的 《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龟兹的管弦伎乐水平远超西域诸国,这是因为龟兹国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水平文化,使其有余力对音乐、舞蹈进行发展,而且龟兹人民生性热爱歌舞,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西域乐舞流派。当时的龟兹古国会以举国之力举办一年一度的“苏莫遮”歌舞活动,全民参与、乐在其中。右页是第 171 窟中一幅表现善爱乾闼婆王皈依的壁画故事,传说善爱乾闼婆王能歌善舞却生性傲慢,释迦牟尼化身为乐者与其斗乐比舞,并击败了他,让他感受到了佛法的威能而最终皈依。有学者认为,图中表现的是佛陀化身与善爱乾闼婆王斗舞的情景,肤色偏白的是化身为乐者的释迦牟尼,肤色偏深的是善爱乾闼婆王;也有学者认为,壁画表现的是善爱乾闼婆王在自己宫中乐舞的情景,肤色偏白的是善爱乾闼婆王,肤色偏深的是王后。无论如何,壁画中的二人舞无疑让我们感受到曾经的龟兹乐舞之盛。
《中国石窟全书》
作者:红糖美学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7211183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开本:8开
页数:608
定价:980元
目录
石窟常用名词解释 / 10
第一章 沙漠绿洲中的佛光初现
克孜尔千佛洞 / 30
库木吐喇千佛洞 / 40
克孜尔尕哈千佛洞 / 44
森木塞姆千佛洞 / 48
吐峪沟石窟寺 / 52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 56
第二章 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走廊
敦煌莫高窟 / 66
马蹄寺石窟群 / 92
天梯山石窟 / 110
炳灵寺石窟 / 116
拉梢寺摩崖石刻 / 138
甘谷大像山石窟 / 143
麦积山石窟 / 146
北石窟寺 / 190
南石窟寺 / 200
王母宫石窟 / 208
第三章 中原内陆里的地上神国
云冈石窟 / 216
羊头山石窟 / 276
龙门石窟 / 284
巩县石窟 / 320
天龙山石窟 / 338
北响堂山石窟 / 350
南响堂山石窟 / 374
灵泉寺石窟 / 388
石泓寺石窟 / 396
龙山石窟 / 410
钟山石窟 / 416
万安禅院 / 432
第四章 川渝山林中的桃源仙境
皇泽寺千佛崖 / 446
鹤鸣山道教石窟 / 454
南龛石窟 / 460
水宁寺造像 / 470
邛崃石窟 / 478
乐山大佛 / 486
夹江千佛岩 / 490
安岳石刻群 / 498
大足石刻 / 510
第五章 华夏大地上散落的石窟明珠
万佛堂石窟 / 540
孔望山摩崖石刻 / 546
飞来峰造像 / 550
通天岩石窟 / 570
石钟山石窟 / 574
皮央—东嘎遗址及石窟 / 586
中国石窟年表 / 602
参考文献 /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