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仅3.3元!《客家文化丛书》全10册,覆盖客家上下1000多年的迁徙历史,叙说客家源流、方言、服饰、饮食、艺能、宗族社会、民间信仰、礼俗、杰出人物、民居十大主题,对自然生态、地方风俗、人文足迹进行探索、追溯和解读,并从中带出体现客家历史人文内涵的标志性人物、事件和物象,穿古越今,全方位展示地客家文化的面貌和本质,多角度地探索客家文化的奥秘。本书年版久远,定价低廉仅116.2元,现团购价71元包邮!
★ 36开平装,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 10册分别为《客家源流新探》、《客家方言》、《客家服饰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艺能文化》、《客家宗族社会》、《客家民间信仰》、《客家礼俗》、《客家土楼民居》、《客家之光》
★ 著名侨领黄石华、游尚群及科学家卢嘉锡任丛书顾问
★ 十个选题各自独立而又有内在逻辑联系,熔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内容丰富,雅俗共赏
友情提示:本套书年版久远,品相略旧,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客家先民,原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江淮流域的汉人。由于种种原因,从唐宋时期开始大量辗转南迁。先在闽粤赣交界地区聚居,以后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现在已有数千万客家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上下1000多年的迁徙历史中,客家先民与迁徙途经地、定居地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吸收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在语言、民情、风俗、精神特质等方面有显著特点的、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其中的奧秘,不能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探索。
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广东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在永定的一些大型土楼内,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甚至还有土楼附设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振成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才”,教人遵纲纪,重德才,奋发进取。这些文化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原文明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史又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这套《客家文化丛书》,含《客家源流新探》、《客家方言》、《客家服饰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艺能文化》、《客家宗族社会》、《客家民间信仰》、《客家礼俗》、《客家土楼民居》、《客家之光》十册,以史的溯源入手,多层面、多角度地探索客家文化的奥秘,基本上全方位地展示了客家文化的概貌。且以亲切的叙述语言风格,将学术性和通俗性结合。
丛书覆盖客家的语言风俗、文化教育、山水自然、村落民居、饮食习俗、民间文艺、侨人侨商、足球体技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领域,在内容展开过程中引带出能够体现客家历史人文内涵的标志性人物、事件和物象。其中《客家源流新探》一册多作一些理论探讨,阐述“客家民系”、“客家文化”的界定,客家先民南迁的有关情形,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地域,客家人中南迁汉人与南方土著的关系等有关问题,使之成为整套丛书的一个大纲,或概论。《客家之光》一册重在写人,对各个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作过卓越贡献的客家杰出人物进行群体和个体的考察,藉以展现客家的光荣历史及其时代风采。其它各册从衣、食、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及民间艺能等层面,列举有关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事象,并尽可能对这些事象作文化透视。通过这十个各自独立而又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选题,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现客家文化的面貌和本质。
谢重光,1947年生,福建武平人。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教授、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及宗教研究所教授,并担任国际客家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会员、省历史学会理事等社会学术职务。
《客家文化丛书》全10册
主编:谢重光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19370
出版时间:1995年10月
开本:36开
页数:全10册
定价:116.2元
目录
《客家源流新探》
绪论
一 研究史的回顾
二 “客家”界说
三 谱牒资料在客家学研究中的价值和局限
第一章 客家基本住地在唐宋时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土著居民状况
第三节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第二章 客家先民的南迁
第一节 客家先民一直赣闽粤交界区域的主要时段
一 分析史志户口资料所得结论
二 分析族谱资料和州县增置情形所得结论
第二节 客家先民南迁前的主要分布地域
第三节 对客家先民大多曾寄居宁化石壁问题的探讨
一 晋代北方汉人迁居宁化之疑
二 由赣入闽路径不止站岭隘一处
三 浙江及闽东南迁粤何须经由宁化
四 客家族谱普遍记载上世来自宁化石壁的奥秘
第三章 客家先民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 客家先民的主体是中原土著说质疑
第二节 客家先民的基本成分是平民百姓
第三节 客家先民南迁的过程是开发山区的过程
第四章 客家先民与土著的斗争和融合
第一节 客家先民大量到来前土著语汉族政权的关系
第二节 客家先民大量到来后土著与移民矛盾斗争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客家先民与土著的互相融合和互相同化
一 经济生活
二 风俗习惯
三 宗教信仰
四 社会风尚
五 语言
六 山歌
第五章 客家民系的形成
第一节 客家民系诸要素的形成
一 共同经济生活
二 共同社会心理素质
三 共同语言
第二节 客家民系形成的标志
第三节 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
第六章 客家民系的发展
第一节 客家分布区域的不断扩大
第二节 客家精神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升华
第三节 海洋文化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
后记
《客家方言》
引言
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和形成的时代
客家方言的结构特点
客家话反映的客家文化风貌
客家与相邻民系的语言文化比较
附录: 客家方言词汇
《客家服饰文化》
第一章 客家人的生活环境与民情风俗
第一节 客家人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 客家人的生活习惯和民情风俗
第二章 客家服饰
第一节 客家男式服装
第二节 客家女子服装
第三节 客家儿童服装
第四节 客家常见服饰
第三章 客家服饰的承继与流变
第一节 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
第二节 客家服饰与畲族、福佬服饰的关系
第三节 客家服饰与太平天国革命
第四章 客家服饰的文化特质与审美意义
第一节 内涵丰富的文化特质
第二节 素朴、自然,又具民族特色的美学特征
后记
《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艺能文化》
引言:“艺能”释
第一章 客家文化中的客家艺能
第一节 客家文化与客家艺能
一、民俗艺能是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俗艺能离开了民俗活动就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
三、民俗艺能伴随着民俗活动而各具特色
第二节 客家艺能的社会功能
一、经济功能
二、社会功能
三、教育功能
四、娱乐功能
五、社交功能
六、宗教功能
第二章 客家艺能文化述要
第一节 戏曲
一、客家汉剧(外江戏)
二、采茶戏
(一)赣南采茶戏
(二)粤北采茶戏
(三)广西采茶戏
(四)台湾客家采茶戏
(五)闽西客家采茶戏
三、山歌戏
四、木偶戏
第二节 曲艺
一、竹板歌(五句板)
二、南北词
第三节 舞蹈、歌舞与杂艺
一、花灯
(一)灯艺
(二)花灯舞
二、茶灯(茶篮灯)
三、船灯
四、马灯
五、舞龙
六、舞狮
七、跳海青
八、仙女洗镜
第四节 音乐
一、民俗歌曲
(一)客家山歌
(二)小调
(三)习俗歌
(四)儿歌
(五)劳动号子
(六)宗教歌曲
二、民间器乐
(一)丝竹乐
(二)鼓吹乐
第三章 客家艺能文化与文化流
第一节 客家山歌音调的源与流
一、客家山歌音调溯源
(一)客家山歌音调的类别
(二)徵类色彩山歌音调源流追踪
(三)羽类色彩山歌音调与南方民歌
(四)宫、商类色彩客家山歌音调与畲族瑶族山歌
二、客家山歌音调的流变
(一)各地客家山歌的音调特征
(二)客家山歌音调的流变轨迹
第二节 客家死弦乐寻源
一、六十八板之谜
二、客家死弦乐曲调变奏手法寻踪
(一)客家死弦乐曲调变奏手法
(二)潮州音乐的曲调变奏手法
(三)客家死弦乐和潮州弦诗变奏手法的源流在中原
第四章 客家艺能文化与客家人的精神风貌
第一节 客家艺能与勤劳刻苦开拓进取的精神
一、客家民歌对勤劳刻苦精神的歌唱
二、鲤鱼灯舞的内涵
三、汉剧形成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开拓进取精神
第二节 客家艺能与重教勤学注重礼教的风尚
第三节 客家艺能与反封建统治求自由解放的思想
第四节 客家艺能与念故怀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主要参考书目
《客家宗族社会》
第一章 客家宗族社会的形成于发展
第一节 中原汉民族移民中形成客家民系
第二节 客家社会宗族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客家宗族社会的结构
第一节 族居与辈份
第二节 家庭
第三节 房族
第四节 宗族
第三章 宗族的功能
第一节 祭祀功能
第二节 宗教功能
第三节 经济功能
第四节 司法与保护功能
第五节 文教功能
第四章 宗族的裂变
第一节 支房外殖
第二节 分家析产
结束语
《客家民间信仰》
《客家礼俗》
绪言
第一章 岁时
第一节 过年
第二节 过节
第三节 时令
第二章 婚嫁
第一节 婚姻方式
第二节 婚嫁程式
第三节 婚后礼仪
第三章 丧葬
第一节 葬前仪规
第二节 埋葬仪规
第三节 葬后仪规
第四章 喜庆
第一节 生育
第二节 寿庆
第三节 建房与新迁
第四节 入学
第四节 念佛 蓄须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客家土楼民居》
引言
第一章 关于客家土楼的研究
一、纠正几个模糊认识
二、客家土楼的概念界定
三、客家土楼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章 客家圆楼
一、初访客家圆楼
二、客家圆楼的典型实例
三、典型的闽南圆楼
四、客家圆楼与闽南圆楼特色比较
五、界定客家与闽南民系的一个实物例证
六、客家圆楼的变异形式
第三章 客家方楼
一、福建客家方楼
二、江西土围子
三、几种方楼形式的比较
四、客家方楼的形式变异
第四章 客家五凤楼
一、福建永定的五凤楼
二、粤北客家围垅屋
三、粤东北客家围屋
四、客家五凤楼与闽南护厝式民居的比较
第五章 宗族聚居的奇特形式
一、聚族而居是汉民族的共同特点
二、客家土楼中奇特的聚居方式
第六章 防御功能的突出表现
一、适应防卫的平面布局
二、土楼外墙的抵御功能
三、洞口防卫的绝妙方法
四、牢靠严密的防卫体系
第七章 向心有序的空间特色
一、中轴对称、层次丰富、秩序井然
二、对外封闭、对外开敞、强烈向心
三、平等连续、完整统一、主次分明
第八章 敬祖重教的建筑内涵
一、祖堂——客家人敬祖思想的建筑表现
二、学堂——客家人重教意识的典型展示
三、楹联——客家人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
第九章 建筑技术的伟大创造
一、土楼建造的程序
二、独特的施工技术
第十章 朴实独特的土楼之美
一、粗犷宏伟的外观造型
二、内部空间的独特个性
三、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第十一章 一个典型的土楼聚落
一、石桥村地理、历史与经济概况
二、岁时习俗与文化生活
三、土楼居民的建造与发展
四、方圆并存,先方后圆
五、80年代的新土楼
六、人、建筑、环境的统一
第十二章 神秘诱人的土楼文化
一、客家土楼的神话传说
二、土楼灶台砌筑的风俗
三、客家圆楼成因之谜
走向未来的客家土楼
后记
《客家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