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20世纪的中国教育随着社会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潮演进而显得命运多舛,面对历史,“明日教育文库”9册中的《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1966-1976》极其精彩的做了实例考察和理论归纳,是目前少见的此类图书。另几部作品从不同主题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研究专题的产生和发展,成就和缺憾,辅以具体个案评介与分析,为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参考。定价264元,现团购价59元包邮!

×

关键字
名家文集 教育
团购价¥59.0 ¥264.0 折扣2.2
已售34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32、16开平装,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克剑撰写总序,尹艳秋、程晋宽、靳希斌、冯建军等教育界专家执笔

《教育发展论:理论评介与个案分析》曾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
★ 9册包括:《“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与建构》《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21世纪中国两大支柱:教育科技化与科技教育化》《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研究:理论、规则与行动》《国际教育援助研究:理论概述与实践分析》《教育发展论:理论评介与个案分析》《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

本套书对于未来我国教育的推进与发展,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漫画大集结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sha*** 2020/6/3 19:01:23
    需要的是一点一点解释,解释,说明。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与建构》

综观古今中外,千百年来,一部教育发展史可以说是教育理想建构与实现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教育家、思想家怀着自己满腔的激情,凭着自己矢志的信念,针对社会现实及教育现实中的弊端,不断建构教育的理想,追求教育的真义。从“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行至”的孔子,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从培养“哲学王”的柏拉图,到追求人的自由发展的卢梭、夸美纽斯;从杜威、怀特海,到雅斯贝尔斯……正是由于对教育理想的不断建构与追求,人类教育思想的宝库才得以充满瑰丽的色彩与闪亮的睿智,现实教育活动才得以不断朝向新的目标与高度,人类社会也不断得以完善与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对于什么是良好教育的理想追求,没有对于受对教育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的理想描绘与期盼,既谈不上教育,也无法从事教育,也正是有了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教育才得以与人的发展和完善、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携手共进,相辅相成。因此,在人类迈向21世纪的今天,同样需要我们建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机关报的教育理想。作者以为,这种建构,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以“实践”为教育培养人的本体论哲学基础,以人性的完整性为依据,以体现人性完整性的多元开放的、丰富流动的生活世界为根基,将教育地社会及个体的适应与超越统一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并指向教育的超越。


《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

教育创新,就要开展教育研究,推进教育研究的创新。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把教育创新作为今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把教育创新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争取在教育理论上有所突破。冯增俊经数年研究撰写的《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一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比较教育的维度,探讨了教育创新在激发民族创新精神促进民族兴旺与国家强盛的作用。该书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而且对东西方不同国家的实践也进行了分析,据此研究东方民族由盛及衰的原因,并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提出个人的看法。虽然只是他一家之言,有值得进一步研究之处,但也颇具创见,应当提倡和鼓励。中国教育创新就应当为中国的振兴服务,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已任,教育研究也应如此。


《“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

本书采用了历史分析的方法,史实与史论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清“教育革命”的产生和发展、矛盾和冲突、结构和功能,为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参考。


《明日教育文库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

本书首先对1949年至1957年间共和国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了全面梳理,总结了其中的成就和缺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其次,对这期间教育界知识分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现实遭遇作了回顾,铺叙其进程,提炼其教训。本书尤其重视历史经验对现实的观照,可谓言切旨远。


《21世纪中国两大支柱:教育科技化与科技教育化》

本书探讨了21世纪中国的科教兴国与现代化战略,研究了当代中国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学,以及教育学面临新的形势怎样进一步发展。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研究(理论、规则与行动)》

本著作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三个相互关联的主线,九大部分构成。三条主线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原则与规则、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行动与进展。九大部分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概述、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理论基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行动与进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中国加入WTO与教育服务市场开放、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优劣势分析、中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战略对策。其中关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理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模型,以及关于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优势劣势分析和发展对策、建议与战略,都有新的创意和见解,给人们一种新的感受、理解与启发。我想本著作对于未来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推进与发展,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能起到这点作用,获得如此结果,我和我的弟子们也就感到欣慰了,也就满足了。


《国际教育援助研究(理论概述与实践分析)》

本书为“明日教育文库”之一,主要论述了国际教育援助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国际教育援助组织概况;国际教育援助的历史、特点与作用;国际教育援助项目运作;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分析;甘肃省贫困地区国际教育援助项目分析;国际教育援助项目县案例;利用外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概述;中国国际教育援助的障碍与问题;建立有中国特色国际教育援助体系的构想等内容。


《教育发展论:理论评介与个案分析》

大陆、香港和台湾均为中国人民的居住区域,但是,三地的水平和教育改革各具特点。因此,记述和分析三地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及其发展意义,寻求共性,辨别差异,既具有史实价值,也具有一定的不术意和实践意义。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评论和介绍了发展的内涵、发展的理论、发展的策略、发展的状态及发展的主要向度或方面,下编则运用上编的发展观念、方法、基础和框架,具体分析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20世纪90年代重要教育改革的发展价值或意义。本书既有深刻的理论阐述,又有个案的分析,既具史实价值,又具一定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

在诸多累于外骛的措辞黯然失色后,教育再度返回到人生的亲切处寻找它的原始命意。比起政治、经济等有恃于某种力量感的领域来,教育有其超功利的一度。这一度使教育有可能独立于世俗的“力”或“利”以留住那份审度与成全人生的从容,并由此确定自己无可替代亦未可推诿的职志。教育当然不会对来自政治、经济的多方祈使置之不理,但重心自在的教育永远不可萎缩其批判而超越的性状。它以自己的理念相应于政治、经济的理念,却并不要充任当下政治、经济的仆役。它的职志的多维度只是因着人生价值的多维度,它的当有内涵最终取决于人生的当有内涵。如果说,政治依其本分在于为社会厘定一种合理的秩序以实现人生所期许的“公正”价值,经济依其本分在于为族类提供更佳的生存境遇以成就人生所趣求的“富强”价值,伦理依其本分在于指示一种天人之际、人人之际的和谐关系以践履人生所默祈的“和谐”价值,艺术依其宗趣在于借重审美形式创造另一种世界以陶育人生所向往的“美”的价值,道德依其主旨在于反省中的人自律地提升心灵境界以涵养人生不可稍缺的精神内向度上的“善”的价值,那末,教育的职分便在于诱导人的价值自觉,把握好多维度的价值间的张力以陶冶人的生命。我们期待中的明日的教育是意识到自身职分的教育,凭着这职分,它不必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威压,只是一味致力于如何在人生价值的恰当分际上成全一个又一个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

部分作者简介

尹艳秋,苏州大学教授,副教授,女,1962年7月生,安徽灵壁县人。1989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苏州大学为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主要项目:学会关心枣中学生基础品德养成教育研究(主持人)。当代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个性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主持人)。中日美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参与)。主要论文:论德育中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论道德理想人格。公共教育学教程(主编)。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第2作者)。当代日本道德教育(参著)。

冯增俊 1952年11月12日生,海南琼海市人。先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程晋宽,男,1965年8月生,安徽寿县人,分别于1994年和200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和教育学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专业方向分别为比较教育学和教育政策。2001~2002年度曾访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系,主修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2010-2011年度访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院,主修比较教育管理。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靳希斌,副教授,1940年生。河北成安人。1965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教育学学科评审组秘书,国家教委教育科学规划组、教育基本理论组成员,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冯建军 ,男, 汉族,1969年9月生,河南南阳人,教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带头人,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教育学原理》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编委,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编委。2018年1月,入围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建议人选名单 ,5月,入选201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与建构》
作者:尹艳秋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7533438744
出版时间:2004/10/1
开本:32开
页数:302
定价:20.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教育理想的生成
一教育理想生成的可能性
(一)人的本质的追问
(二)教育本质的追问
二教育理想研究在当代的紧迫性
第二章理想及教育理想界说
一理想的界说
(一)理想的含义
(二)理想的本质特征
二教育理想界说
(一)教育理想的含义
(二)教育理想的特征
(三)教育理想的价值及意义
第三章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
一原始社会教育理想考察
二中国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
(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追求德性人生的教育理想
(二)中国近代教育理想——救亡图存?
(三)中国五四时期的教育理想——教育救国与教育独立
三西方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
(一)西方古代教育理想——崇尚理性人生的教育理想
(二)中世纪的教育理想——培养宗教人的教育理想
(三)西方近代教育理想
四本章结语
第四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教育理想
一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视角——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源起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当代教育理想的建构
第五章当代教育理想的建构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
作者:冯增俊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7533435540
出版时间:2002/11/1
开本:32开
页数:439
定价:28.0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教育与创新
一、教育及其文化创新功能
二、教育与创新生成
三、教育创新与民族文化创新
第三章教育创新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创新与人类社会进步
二、教育创新与社会发展理论
三、教育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互进发展论与教育创新
第四章教育创新与西方国家强盛之路(上)
一、教育创新与大英帝国之兴衰
二、教育创新与德国强国之路
第五章教育创新与西方国家强盛之路(下)
三、教育创新与美国兴盛
四、西方大国强国的教育作用
第六章教育创新与中国儒学之兴起
一、文化圈与东方文化传统国家
二、教育创新与中华文化体系之建构
三、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东方文化圈的形成
第七章越、韩教育创新与儒教文化圈之演进
一、越南兴国进程中的教育创新考察
二、韩国崛起与教育创新
第八章日本教育创新与东方文化圈之嬗变
一、日本立国与教育发展
二、明治维新与教育变革
三、日本经济奇迹中教育的作用
四、日本经济发展暗流中教育创新因素考察
五、日本儒学发展与日本教育创新思考
第九章教育创新与东南亚国家之兴衰
一、地富而国衰,长期沦为殖民地
二、殖民地教育对东南亚国家现代化的影响
三、殖民教育对东南亚国家现代化中民族创新意识的影响
四、东南亚国家求盛与教育创新分析
第十章教育创新与东方文化传统国家之新
一、民族兴衰之源探索
二、东方民族复兴之探求
三、教育创新与东方民族复兴
第十一章教育创新与中华民族复兴
一、教育创新退化与中华民族衰败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及其历史教训
三、教育创新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后记


《”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
作者:程晋宽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7533431871
出版时间:2001/8/1
开本:32开
页数:607
定价:37.0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革命”命题的检讨

一、教育革命与教育改革

二、教育革命与教育发展

三、教育革命与文化革命

四、教育革命与革命教育

第二节 研究“教育革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理解中国现代教育在新中国的演进历程

二、有助于理清“文化大革命”中建构的“革命教育”模式

三、有助于为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节 “教育革命”:一个激进的、改造社会的大试验

一、“教育革命”的政治基础

二、“教育革命”的经济基础

三、“教育革命”的文化基础

第二章 国内外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的研究状况

第一节 国外对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的研究

一、国外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的研究概况

二、国外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史的研究

三、国外关于红卫兵运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

四、国外关于新中国教育变革过程的研究

第二节 国内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的研究

一、国内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的研究概况

二、国内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史的研究

三、国内关于红卫兵运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

四、国内关于新中国教育变革过程的研究

第三章 “教育革命”的动力

第一节 “教育革命”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的崩溃

二、西方现代教育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解放区的革命教育实践

四、苏联教育模式对新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革命”的社会根源

一、60年代中期的国际环境与“教育革命”

二、60年代中期的国内环境与“教育革命”

三、60年代中期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与“教育革命”

第三节 新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教育革命”

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半工(农)半读”与“两种教育制度”

三、升学和就业

第四章 晚年毛泽东关于“教育革命”的设想

第一节 晚年毛泽东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一、建立社会平等的“大学校”

二、“斗、批、改”的政治目的

三、重塑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晚年毛泽东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一、“五·七指示”与“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二、“七·二一指示”与继续教育的思想

三、关于工农管理学校的指示与知识分子的改造

第三节 晚年毛泽东“教育革命”设想的一般特征

第五章 作为“革命”的教育

第一节 被“革命”的教育

一、学生政治运动——“红卫兵”运动

二、“砸烂旧教育制度”

三、残酷迫害知识分子

第二节 重建教育新秩序的努力

一、“复课闹革命”

二、工宣队进驻学校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自尝“革命”的恶果

第三节 “教育革命”的初步方案

一、中小学“教育革命”的几个初步方案

二、大专院校“教育革命”的几个初步方案

第六章 作为教育的“革命”

第一节 教育领域的斗、批、改

一、“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二、“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

三、改革教育制度

第二节 “教育革命”新体制

一、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体制

二、学制与教学体制

三、课程、教材、教法

四、考试和招生制度

第三节 “教育革命”新体制的症结与矛盾

一、学校行政上“知识分子领导”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矛盾

二、教学体制上“关门办学”与“开门办学”的矛盾

三、教学内容上“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矛盾

四、师生关系上“师道尊严”与“革命战友”的矛盾

五、考试方法上“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的矛盾

六、招生制度上“文化考查”与“四大步骤”的矛盾

七、毕业分配上“镀金回城”与“下乡扎根”的矛盾

第七章 穷途末路的“教育革命”

一、整顿教育的初步努力

第一节 从“批林整风”到“批林批孔”

二、教育界刮起“反右倾回潮”运动

三、教育战线的“批林批孔”

四、在“回潮”与“反回潮”夹击下的学校“教育革命”

第二节 从所谓“右倾翻案风”到“反击右倾翻案风”

一、所谓“右倾翻案风”中的教育整顿

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第八章 “教育革命”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 “教育革命”的兴衰

一、1949年的过去

二、向苏联学习

三、文化革命

四、“文化大革命”后的未来

第二节 对晚年毛泽东革命教育理想的批判

一、晚年毛泽东革命教育理想的历史价值

二、晚年毛泽东的革命教育设想给当代中国教育造成的灾难

第三节 “教育革命”的合理性批判

一、内容:作为意识形态纯洁化的“教育革命”

二、形式:作为反对制度化教育的“教育革命”

三、机制:作为社会政治运动的“教育革命”

四、几点结论

第四节 中国教育的未来

一、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历史反思

二、21世纪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挑战

三、呼唤真正的教育革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明日教育文库: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
作者:赵德强|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7533438752
出版时间:2005/1/1
开本:32开
页数:185
定价:13.0

目录:
北京篇 1945-1957:教育工作的成就与教训
 第一章 小引
 第二章 转型期的几件大事
 第三章 两个显著的成就
 第四章 缺失与遗憾
 第五章 思考与探索
风云篇:1949-1957:教育界知识分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遇的回顾与思考
 第一章 小引
 第二章 学人初尝苦涩果——教师的思想改造运动
 第三章 更难消几番风雨——多次政治运动的轮番冲击
 第四章 寒气渐消春意来——让教育界知识分子振奋的几项重大决策
 第五章 匆匆春又归去——从整风到反右运动
 第六章 历史的启示


《21世纪中国两大支柱:教育科技化与科技教育化》
作者:周毅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7533431006
出版时间:2001/8/1
开本:32
页数:890
定价:53.0

目录:

上编:科技教育化

一、科技教育化与经济科技化

1、科教兴国和现代化

2、科教主导与多元复合

3、科技与社会生态理性之路

4、人类文明与科技前沿

二、高科技革命与市场经济

1、战后新科技成果与生产方式大调整

2、高科技革命特点与前途

3、中国高科技与市场经济

三、科技转化生产力系统工程

1、科技进步与经济结构优化

2、科技转化生产力系统工程

3、技术创新与新经济增长点


下编:教育科技化

一、教育现代化与产业化

1、教育现代化

2、现代化教育方针

3、教育经济论

二、知识经济皇冠:智育

1、教育与知识经济

2、集约型经济增长与劳动者素质提高

3、超越两难困境

三、终身教育与环球教育

1、教育改革

2、环球教育

3、教学互动新题

主要参考文献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研究(理论、规则与行动)》
作者:靳希斌  主编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7533441397
出版时间:2005/5/1
开本:32开
页数:360
定价:23.0

目录:
第一章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概述
 一 WTO体制与国际服务贸易
 二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基本范畴
 三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基本原则
 四 WTO成员教育服务贸易承诺及贸易壁垒
第二章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理论基础
 一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
 二 要素禀赋理论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四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五 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国际文化理论
 六 持续竞争优势理论
 七 服务营销理论
第三章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行动与进展
 一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行动与进展概述
 二 主要发达国家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行动与进展
 三 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行动与进展
第四章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
 一 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方式概述
 二 境外教育消费的经济价值
 三 境外教育消费的发展历程
 四 境外教育消费的特点
 五 境外教育消费的发展趋势
 六 发达国家境外消费的经验及启示
 七 发展我国境外教育消费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中国加入WTO与教育服务市场开放
 一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二 中国加入WTO在教育服务贸易方面的承诺
 三 中国在教育服务贸易方面有关承诺产生的影响
 四 研究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的必要性
 五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章 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优劣势分析
 一 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劣势分析
 二 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三 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第七章 中国教育机构持续竞争优势模型
 一 教育机构持续竞争优势模型
 二 教育机构持续竞争优势因素构成分析
 三 教育机构持续竞争优势战略因素分析
 四 教育机构持续竞争优势模仿障碍分析
第八章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模型分析
 ……
第九章 中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战略对策
附录
参考文献


《国际教育援助研究(理论概述与实践分析)》
作者:靳希斌 等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49315
出版时间:2008/4/1
开本:32开
页数:352
定价:25.0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一 基本概念
  1  国际组织
  2 国际教育援助
  3 国际教育项目
  4 国际教育援助类别
 二 基本理论
  1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2 教育国际化与民主化理论
  3 全民教育理论
  4 项目管理理论
 三 项目
  1 项目概念
  2 项目特点与分类
 四 项目管理
  1 项目管理概念
  2 项目管理成功
第二章 国际教育援助组织概况
 一 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
 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
 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五 亚洲开发银行(ADB)
 六 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DFID)
 七 福特基金会
 八 香港乐施会
 九 利众基金会
 十 世界宣明会
第三章 国际教育援助的历史、特点与作用
 一  国际教育援助发展概述
  1  国际教育援助的发生与发展
  2  国际教育援助发展趋势
  3  WT0背景下的国际教育援助
 二 国际教育援助的基本特点
  1  对象选择:关注弱势边缘群体
  2  内容选择:注重师资培训等软件环境建设
  3 附加目标:强调受援国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建设
  4 政治倾向:承认教育援助的政治关联性
  5  结果评价:重视援助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6 经费筹措:要求受援国的配套投入
 三  国际教育援助的主要作用
  1  改善受援国教育总投入不足
  2  推动受援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均衡发展
  ……
第四章  国际教育援助项目运作
第五章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分析
第六章  甘肃省贫困地区国际教育援助项目分析
第七章  国际教育援助项目县案例
第八章  利用外资发展西部基础教育概述
第九章  中国国际教育援助的障碍与问题
第十章  建立有中国特色国际教育援助体系的构想
参考文献


《教育发展论:理论评介与个案分析》
作者:许庆豫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7533431278
出版时间:2005/4/1
开本:32开
页数:433
定价:27.0

目录:
上编:发展理论与发展向度评介
第一章 引言: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历史比较方法评介
第二章 发展的内涵与发展的理论
  一、发展的内涵
  二、发展的理论
第三章 发展的策略与发展的状态
  一、发展的策略
  二、发展的状态
第四章 发展的向度之一:政治发展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政治发展的内涵
  二、教育与政治发展
第五章 发展的向度之二:经济发展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
  二、教育: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三、教育:抑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形
  四、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教育体制
第六章 发展的向度之三:社会发展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社会发展内涵
  二、社会分层:社会发展的考察视角之一
  三、社会分层:社会发展的考察视角之二
  四、教育分流
  五、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与教育分流的关系
  六、教育平等
下编:中国大陆、香港、台湾90年代重要教育改革及其发展的意义评介
第七章 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教育概况
  一、大陆教育概况
  二、香港教育概况
  三、台湾教育概况
第八章 大陆、香港和台湾90年代重要教育改革
  一、大陆教育改革
  二、香港教育改革
  三、台湾教育改革
第九章 大陆、香港和台湾教育改革的政治经济发展意义与教育自身的变化
  一、大陆、香港和台湾90年代教育改革的政治发展
  二、大陆、香港和台湾90年代教育改革的经济发展意义与教育自身的变化
第十章 大陆、香港和台湾教育改革的社会发展意义与教育自身的变化
  一、大陆教育分流的历史与现状
  二、大陆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一般关系
  三、大陆教育分流与教育平等
  四、香港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五、台湾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六、香港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意义简析
后记
参考文献


《明日教育文库: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
作者:冯建军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49889
出版时间:2008/5/1
开本:16
页数:379 页
定价:38.0

目录:

导论 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

一 公正是社会的首要价值

二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表现和基础

第一章 公正与教育公正

一 “正义、公正、公平、平等”辨析

二 公正的一般认识

三 公正: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

四 教育公正的特殊性

第二章 教育公正的哲学基础

一 公正的历史探源

二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与教育公正

三 自由平等主义(Liberal Egalitarian)与教育公正

四 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与教育公正

五 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与教育公正

第三章 教育公正的理论建构

一 教育公正的价值取向: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二 教育公正的一般原则

三 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公正原则

四 制度化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公正原则

第四章 政府、市场与教育公正

一 实现公正:政府机制,还是市场机制?

二 政府责任与教育公正

三 市场化与教育公正

第五章 人性与教育公正

一 人性:社会公正和教育公正的主题

二 公正的人性假设

三 主体与教育公正

四 差异性与教育公正

五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公正的根本诉求

第六章 教育制度公正

一 制度、教育制度与公正

二 制度公正与教育制度公正

三 教育制度公正的层次

四 我国教育制度公正之偏差

五 我国教育制度公正的建设

第七章 教育自由与教育平等

一 教育自由

二 教育平等

三 在教育自由与平等之间:德沃金的第三条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把博物馆开到家里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