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出品“钱穆著作系列”四部,荟萃“一代宗师”钱穆先生关于史学、文学、朱子之学、经史子集之学的经典著作,还有他与吕思勉、顾颉刚、胡适、陈寅恪、冯友兰、汤用彤、吴宓、梁漱溟、傅斯年、林语堂的交游记事,堪称民国学人的精彩群像。
《中国学术通义》对中国史学、中国文学、儒学、朱子之学、经史子集之学做了通俗易懂的概论式评述。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讲述钱穆成长、求学、教学、交游的历程,以妙趣横生的生活琐事和纤毫毕现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风云与个人命运交织的一生。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就宗教、哲学、科学、心理学、史学、考古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音乐等当时之12门学科,讨论中国学术传统及中西方学术思想相异处。
《中华文化十二讲》汇集了钱穆有关中国文化的十二次讲演,逐一阐述了中国文化之“中心思想”“进退升沉”“终极理想”“中庸之道”“前途展望”等内容。
★32开精装,理想国出品,书海出版社出版
★钱穆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中国学术通义》:以通儒视野为通人之学,以传统学术提振传统文化;收录钱穆相关演讲稿,文字通俗易读。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晚年钱穆自述一生颠簸,深入历史细节的温情叙述,走进不为人知的大师日常;收入附录文字12篇,呈现更丰富立体的钱穆。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钱穆的“抗衡时代思潮”之作,以通儒视野为通人之学vs.分门分科的专家之学。
★《中华文化十二讲》:12堂精炼扼要的中华文化入门课,钱穆深入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精要。
《中国学术通义》
钱穆离开大陆后,撰写了多篇论述中国传统学术之独特性的文章,《中国学术通义》即此类文章之汇集,收文十四篇。书中,钱穆以通儒眼光,对中国史学、中国文学、儒学、朱子之学、经史子集之学做了通俗易懂的概论式评述,指出:中国学术自有独特性,其重人尤过于重学,重内尤过于重外,重道尤过于重艺;吾人非了解中国学术之独特性,无以了解中国文化之独特性;了解中国旧学,不当以西方学术成规为准绳。钱穆还就师道、学风、德性、辨志、治学门径等话题分享切身体会,可资有志者借鉴。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1974年,八十岁的钱穆先生追念亲恩,成《八十忆双亲》一书,八年后又成《师友杂忆》。这本书即两书之合刊,并收入附录文字十二篇。
《八十忆双亲》中,先生追忆了祖父、父亲、母亲、兄长的一生,他们言传身教的精神成为钱穆人格的一部分。作《师友杂忆》时,先生双目已不能见字,回念求学时所遇各位老师,和辗转任教于小学、中学、大学的经历,以及钻研学问的心路历程,感慨万端。
从果育小学到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新亚书院,几十年来世风时态骤转亟变。从这本书中,可以窥见二十世纪国家、社会、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之变,以及胡适、顾颉刚、吕思勉、陈寅恪、梁漱溟、冯友兰、林语堂、傅斯年等人的侧影记事。先生所追忆庶可使前世风范有所存留,读此杂忆者,苟以研寻中国现代社会史之目光视之,亦未尝不足添一客观之旁证。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中国乃无独立之科学,亦无独立之哲学,一切知识贵能会通和合,乃始成其为学问”,但近代以来,受全盘西化之风影响,学者 追求以分门分科之法治中国传统学问,务求西化,再不求融通体会。
钱穆认为这种专家之学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近人必以西方史学来治中国史,则恐终难理解矣。”
先生忧心斯文坠地,先著《中国学术通义》,就经史子集四部求其会通和合,又著此书,就哲学、心理学、史学、考古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等当时之新学术,讨论中国传统学术及中西方学术思想相异处,主张必回就中国以往之旧,主“通”不主“别”,方能理解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
《中华文化十二讲》
这本书汇集了钱穆所做有关中国文化之十二次讲演的讲辞。先生就中国文化之“中心思想”“进退升沉”“终极理想 ”“中庸之道”“前途展望”等内容详加发挥,逐一阐述,指出心性修养乃中华文化传统精要所在,而心性修养之道当上溯于孔孟教义,此诚中华文化精义所在,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善加体会,善加推扩,方能体会和弘扬中华文化之大义,“惟此最为我中华文化传统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前途有其大贡献之处。”读此书,庶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悠久伟大,实有超乎一般想象之上者。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祖籍浙江临安,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自民国元年(1912年)始,在乡村任小学教师。民国十一年(1922年)后,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师。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顾颉刚推介,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跻身学术界。抗战前,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讲授学术思想史,确立学术地位。抗战时,随北大南渡,著《国史大纲》,并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齐鲁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主讲文史课程。抗战后,执教于昆明五华书院、云南大学、江南大学、广州私立华侨大学。1949年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港中大创始书院)。1967年迁居台北,后任中国文化学院史学教授。1990年8月30日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太湖。
钱穆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其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等。还出版多种论文集,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中国学术通义》
作者:钱穆
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ISBN:9787557100995
出版时间:2023/4/1
开本:32开
页数:344
定价:54
目录:
序 / i
三版弁言 / viii
一 四部概论 / 1
二 中国儒学与文化传统 / 61
三 朱子学术述评 / 91
四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史学 / 124
五 张晓峰中华五千年史序 / 151
六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文学 / 169
七 中国学术特性 / 188
八 泛论学术与师道 / 222
九 有关学问之系统 / 246
十 学术与风气 / 268
十一 关于学问方面之智慧与功力 / 287
十二 学问与德性 / 308
十三 择术与辨志 / 325
十四 我对于中国文化的展望 / 333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作者:钱穆
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ISBN:9787557101008
出版时间:2023/5/1
开本:32开
页数:445
定价:79
目录:
八十忆双亲
一 前言 / 3
二 七房桥 / 5
三 五世同堂 / 7
四 先祖父鞠如公 / 11
五 先父之幼年苦学及科名 / 13
六 怀海义庄 / 15
七 先父对余之幼年教诲 / 19
八 先父之病及卒 / 24
九 先母来归 / 26
一○ 先母寡居 / 29
一一 先兄之卒及先母之晚年 / 35
一二 先母之卒 / 37
师友杂忆
序 / 43
一 果育学校 / 45
二 常州府中学堂 / 56
三 三兼小学 / 78
四 私立鸿模学校与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 / 89
五 后宅初级小学 / 109
六 厦门集美学校 / 123
七 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 / 133
八 苏州省立中学 / 142
九 北平燕京大学 / 152
一○ 北京大学 / 163
一一 西南联大 / 210
一二 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 / 232
一三 华西大学 四川大学 / 251
一四 昆明五华书院及无锡江南大学 / 260
一五 新亚书院 (一)/ 276
一六 新亚书院 (二)/ 287
一七 新亚书院 (三)/ 309
一八 新亚书院 (四)/ 320
一九 新亚书院 (五)/ 335
二○ 在台定居 / 353
附录
一 怀念我的母亲 / 371
二 怀念我的父亲 / 379
三 胡公秀松墓碑记 / 387
四 纪念张晓峰吾友 / 389
五 故友刘百闵兄悼辞 / 398
六 回忆黄季陆先生 / 404
七 悼念苏明璇兄 / 409
八 怀念老友林语堂先生 / 416
九 悼亡友张莼沤先生 / 423
一○ 王贯之哀辞 / 426
一一 我和新亚书院 / 431
一二 九十三岁答某杂志问 / 443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作者:钱穆
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ISBN:9787557101282
出版时间:2024/1/1
开本:32开
页数:300
定价:68
目录:
序 / i
略论中国宗教 一 / 1
略论中国宗教 二 / 11
略论中国哲学 一 / 22
略论中国哲学 二 / 30
略论中国科学 一 / 42
略论中国科学 二 / 53
略论中国心理学 一 / 68
略论中国心理学 二 / 84
略论中国史学 一 / 101
略论中国史学 二 / 111
略论中国史学 三 / 125
略论中国史学 四 / 138
略论中国考古学 / 155
略论中国教育学 一 / 166
略论中国教育学 二 / 177
略论中国教育学 三 / 186
略论中国政治学 一 / 190
略论中国政治学 二 / 201
略论中国社会学 一 / 210
略论中国社会学 二 / 221
略论中国文学 / 238
略论中国艺术 / 250
略论中国音乐 一 / 267
略论中国音乐 二 / 276
略论中国音乐 三 / 283
略论中国音乐 四 / 292
《中华文化十二讲》
作者:钱穆
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ISBN:9787557101305
出版时间:2024/1/1
开本:32开
页数:171
定价:55
目录:
序 / i
一 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性道合一论 / 1
二 中国文化中的人和人伦 / 19
三 中国文化中理想之人的生活 / 40
四 民族与文化 / 56
五 中国文化的进退升沉 / 70
六 中国文化与世界人类的前途 / 82
七 中国文化中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 / 96
八 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 116
九 前途的展望 / 135
一○ 中国文化中的武功与武德 / 142
一一 中国历史上的军人 / 153
一二 历史上之人与事与理 /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