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蒋维乔著作5种,荟萃其在哲学与佛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中国佛教史》《佛教概论》。蒋维乔在近代思想文化界曾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是一位在教育、哲学、佛学、养生学等领域都有着突出成就的人物。本系列以中华书局等上佳版本为底本出版,简体横排,版式疏朗,既可用于学术研究参考,亦可作为通识读本阅读,更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定价108元,现团购价39元包邮!
★ 16开平装,岳麓书社出版
★ 蒋维乔,近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商务印书馆《辞源》的编辑之一,在近代思想文化界曾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 在哲学研究方面,蒋维乔关于中国哲学史的编写体例和分派思想在当时乃至在后来很长时期里具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是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 在佛学方面,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是我国近代首部佛教史著作,《佛教概论》是当时国内全面介绍佛教理论比较早的著作
★ 其中《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2部,是由蒋维乔和民国学者杨大膺共同编著
★ 各书均附“后记”一篇,说明著者爵里、版本流布、各界评论等情况,为读者提供阅读参考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自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著有《中国佛教史》《佛学概论》《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及《中国教育会之回忆》等。他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工具书《辞源》的编辑之一。曾投身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小学教材,这项事业在我国尚属首创。蒋维乔等倾注心血编成的《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出版后风行一时,是中国小学有成套统一教材的开始,在教育界影响巨大。
蒋氏自幼多病孱弱,久医无效,后自创静坐养生之法,假以时日,竟收奇效。而后乃著《因是子静坐法》,连印6版,畅销国内外。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是蒋维乔在光华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编成。书中所涉上及顾炎武,下及王国维,历述清初以至民国初年近三百年哲学思想之变迁,将近三百年哲学史划分为复演古代学术时期和吸收外来思想时期,并于每一时期之中又详列各派和各家的学说著述以作比较。
《中国哲学史纲要》
《中国哲学史纲要》是蒋维乔和民国学者杨大膺共同编著。该书提出了以哲学思想为经、以哲学家为纬的新的中国哲学史编撰体例;形成了新的哲学分派思想,即将中国哲学分为自然主义、人为主义、享乐主义、神秘主义、苦行主义、理性主义六大派。此外,还对墨子、杨朱哲学进行了深深的剖析和辨证,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宋明理学纲要》
《宋明理学纲要》是蒋维乔和民国学者杨大膺共同编著。它用概论的体例编制,运用理学家自己研究之纲目,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于其不合于现在者去之,于其缺漏者增之”,分为论道体、论为学、论存养、论政治四纲目,并逐一作了简明扼要且深人浅出的论述,为后来宋明理学的研究初步确定了规模、问题,并为后来研究的深入做了先导。
《中国佛教史》
中国近代第*部佛教通史,就是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蒋维乔认为,于佛教义理的方面,中国有特别发达的学问,多有独自成宗、成家者,但不注重考史,对于深研义理总是有妨害的。“历史之研究,实足为教理之辅助”,此即为蒋维乔撰写本书之出发点。本书以日本学者境野哲《支那佛教史纲》为依据编著而成,内容简要系统,叙述语言畅达,引用史料丰富,曾对民国以后的中国佛教研究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堪称经典。时至今日,仍对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及一般读者了解佛教有着重要作用。
《佛教概论》
这是近代国内全面介绍佛教理论比较早的著作,对佛教知识的普及和近代佛教的复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书五万余字,共三编十二章,扼要概述佛教各方面的知识。简而不略,实而不涩。首编绪论,论述佛教产生前印度之思想及佛教之由来、经典、分派等。第二编本论,分“教理论”和“解脱论”两大部分。“教理论”详述缘起论和实相论,“解脱论”详述解脱之实质与解脱之形式。第三编各论,详述中国小乘二宗(俱舍、成实)和大乘八宗(三论、法相、天台、华严、律、禅、净土、密)的宗义及修持方法。最后一章为结论,认为各宗不同之点虽多,然皆由同一原理渐次发展,结果不外乎空有二门。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作者:蒋维乔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7471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111
定价:14元
目录
例言
总论
第一编 复演古来学术之时期
第一章 程朱学派
第一节 顾炎武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行
第二节 陆世仪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三节 陆陇其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二章 陆王学派
第一节 黄宗羲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三 政治哲学
四 结论
第三章 朱王折衷派
第一节 孙夏峰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二节 李顒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三节 曾国藩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行
第四章 关洛闽学派
第一节 王夫之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五章 考证学派
第一节 考证学之渊源
第二节 考证学之内容
第三节 戴震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人生哲学
三 伦理观
第四节 洪亮吉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五节 俞樾附孙诒让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三 结论
第六章 实用派
第一节 颜元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实用主义
三 政策论
四 结论
第二节 李塨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七章 和会儒释派
第一节 彭绍升附汪缙罗有高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行
第八章 公羊学派
第一节 公羊学派之渊源
第二节 公羊学派之内容
第三节 康有为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社会进化论
三 结论
第四节 谭嗣同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学说
第五节 梁启超
一 略传及著书
二 人生观
三 社会观
四 政治观
五 结论
第二编 吸收外来思想之时期
第一章 严复
第一节 略传及著书
第二节 介绍之学说
第三节 结论
第二章 王国维
第一节 略传及著书
第二节 性说
第三节 理说
第四节 介绍之学说
第五节 结论
后记
《中国哲学史纲要》
作者:蒋维乔 杨大膺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6481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404
定价:33元
目录
总序
序
卷上
第一章 作书旨趣
第一节 序论
第二节 本书体例
第二章 新划定中国哲学的派别
第一节 原来的派别及其命名的原因
第二节 现在新划定的派别及其命名的原因
第三章 自然主义派哲学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正论
第三节 后论
第四章 人为主义派哲学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正论
第三节 后论
第五章 享乐主义派哲学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正论
第三节 余论
卷中
第一章 苦行主义派哲学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正论
第三节 余论
第二章 神秘主义派哲学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正论
第三节 余论
卷下
第一章 理性主义派哲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正论
第二章 结论
名词索引
后记
《中国佛教史》
作者:蒋维乔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3480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329
定价:28元
目录
叙言
凡例
卷一
第一章 佛教东传之期
第二章 佛经传译之初期
第三章 四大翻译
第四章 南地佛教之中心
第五章 佛教之弘传与道教
第六章 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统(一)
第七章 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统(二)
卷二
第八章 禅之由来
第九章 极乐往生与兜率往生
第十章 天台宗之起原及其开创
第十一章 嘉祥之三论宗
第十二章 造像与石经
第十三章 会昌以前之佛教概说
第十四章 唐之诸宗
卷三
第十五章 华天之再兴唐武周世之破佛
第十六章 宋以后之佛教
卷四
第十七章 近世之佛教
第十八章 近世各宗
后记
《佛教概论》
作者:蒋维乔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2251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123
定价:15元
目录
叙文
例言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佛教以前印度之思想界
第二章 原始佛教
第三章 佛教之经典
第四章 佛教之分派
第二编 本论
第一章 教理论
第二章 解脱论
第三编 各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俱舍宗
第三章 成实宗
第四章 三论宗
第五章 法相宗
第六章 天台宗
第七章 华严宗
第八章 律宗
第九章 神宗
第十章 净士宗
第十一章 密教 真言宗
第十二章 结论
后记
《宋明理学纲要》
作者:蒋维乔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4876
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172
定价:18元
目录
叙文
凡例
绪论上
绪论下
第一纲 论道体
第一目 总论
第二目 太极
第三目 太和
第四目 理
第五日 气
第六目 生
第七目 阴阳
第八目 心性
第九目 鬼神
第十目 人物
第二纲 论为学
第一目 总 论
第二目 为学大要
第三目 格物穷理
第四目 教学之方
第三纲 论存养
第一目 总论
第二目 涵养
第三目 改过迁善及克己复礼
第四目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第五目 改过及人心疵病
第四纲 论政治
第一目 总论
第二目 治国平天下之道
第三目 制度
第四目 齐家之道
第五目 处事之方
结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