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跟大师学国学”系列精装6册,荟萃民国大家梁启超、诸宗元、朱自清、傅斯年、卢前、雷海宗写就的通俗小书,涵盖文学、书法、戏曲、历史等领域的国学文化精粹
本团购收录《文艺常谈》《中国书画浅说》《明清戏曲史·读曲小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史学方法导论》《中国的兵》,都是民国时期大家之作,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可以从中一窥学术堂奥,可作为广大国学爱好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亦可作为收藏馈赠之选。
★32开精装,中华书局出版。
★丛书所收作品均为民国大师的经典之作,也是国学普及读物的推荐之选。
★收录民国大家梁启超、诸宗元、朱自清、傅斯年、卢前、雷海宗的国学经典之作。
★可作为广大国学爱好者、大中学生的国学入门和学习读物,也是收藏、馈赠的上佳之选。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书底部有激光刻字,是出版方所作的特价标记,介意的读者慎拍
《文艺常谈》
本书将朱自清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包括《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怎样学国文》《轮雅俗共赏》等名篇,辑为一册,希望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等。
《中国书画浅说》
本书将近代艺术家诸宗元《中国书学浅说》和《中国画学浅说》合在一起,定名为《中国书画浅说》。《中国书学浅说》分绪论、书体之分析、笔法之研究、字之结体及运用等几个部分。《中国画学浅说》分画体分别、画法通论、用笔、用墨、设色、学画程序、等几个部分,对中国画学做了通俗易懂的解说,不失为国画初学者入门指导书。
【作者简介】
诸宗元(1875-1932),民国藏书家、书画家。字贞壮,一字真长,别署迦持,晚号大至。浙江绍兴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直隶知州、湖北黄州知府等。诗与李宣龚、夏敬观齐名。入民国后,与黄节、邓实等人在上海创办“国学保存会”,创办《国粹学报》,并加入同盟会,曾加入“南社”,宣传革命思想。历任全国水利局秘书、浙江督军府秘书、电报局局长等。青年时,嗜购书藏书,先后藏书15000卷,更富古今名人字画,每到书市,必有购书以归,故所藏古籍、现代书甚富。
《明清戏曲史·读曲小识》
本书是有意接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而作的,书中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读曲小识》著录戏曲钞本40种,每种先作总的版本介绍,然后分别介绍各出的牌调、脚色及内容概要等。其中著录的许多剧本都毁于战火,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作者简介】
卢前(1905-1951),原名正绅,字冀野,自号饮虹、小疏,江苏南京人。戏曲史研究专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词曲大师吴梅的高足。主要剧作:《饮虹五种》、《楚凤烈》传奇十六出 、《窥帘》 、《孔雀女》 。戏曲史论著有:《明清戏曲史》、《中国戏曲概论》、《读曲小识》、《论曲绝句》、《饮虹曲话》、《冶城话旧》等。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中国历史研究法》一样,系梁启超先生二十多年史学研究的总结,其中所讲许多治史经验,至今仍具有指引历史研究门径、启迪后学的价值。全书分总论与分论两部分。总论包括《史的目的》、《史家的四长》及《五种专史概论》。梁启超说:研究“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他还阐明了史家应具备的“四长”,即史德、史学、史识和史才。在分论中,作者详尽地论述了有关“人的专史”、“文物的专史”等专史的撰写方法。
本次出版,附录作者另外两篇讲专史的文章,即《历史统计学》、《中国考古学之过去及将来》,供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变法”领袖,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成就较显著。代表作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李鸿章传》等。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史学方法导论》
《史学方法导论》是傅斯年先生关于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论述,也是他任教北京大学时的讲稿。原书共七讲,今仅存第四讲《史料论略》。此讲也是作者的思想精华,详细阐述了史料的价值、如何辨别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
本次整理出版,还收录了夷夏东西说》《论所谓五等爵》等五篇文章,案例式地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傅斯年先生的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著名历史学家。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在北京大学国学门学习期间曾参加1919年五四运动,任学生游行队伍总指挥。后赴英、德留学。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代理文学院长。1928年参与筹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从此担任所长23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后任台湾大学校长。他研究历史注重从史料出发,提出著名的“史学即史料学”观点。著述结集为7卷本《傅斯年全集》。
《中国的兵》
《中国的兵》的主体部分是雷海宗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的兵》和《无兵的文化》。有关中国兵制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雷海宗从侧面发力,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兵的精神,也就是武德的历史及其丧失,其间牵出中国文化中很多值得注意的特点。6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雷海宗(1902-1962)字伯伦。河北永清人。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史、世界史及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代表性著作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还有《西洋文化史纲要》和《伯伦史学集》。
《文艺常谈》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8278
出版时间:2016/6/1
开本:32开
页数:296
定价:28
目录:
什么是文学
古文学的欣赏
文学的标准和尺度
文言白话杂论
语文学常谈
了解与欣赏
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
论教本与写作
怎样学习国文
写作杂谈
禅家的语言
关于“月夜蝉声”
鲁迅《药》指导大概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鲁迅先生的杂感
论逼真与如画
论书生的酸气
论严肃
论通俗化
低级趣味
论标语口号
论诵读
论诗学门径
《古诗十九首释》前言
诗与话
歌谣里的重叠
解 诗
诗与感觉
诗与哲理
诗与幽默
真 诗
朗读与诗
诗的形式
诗 韵
诗多义举例
诗的语言
论“以文为诗”
再论“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王安石《明妃曲》
《中国书画浅说》
作者:诸宗元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8339
出版时间:2016/6/1
开本:32开
页数:125
定价:20
目录:
中国书学浅说
例 言
绪 论
书体之分析
笔法之研究
字之结体及运用(一)
字之结体及运用(二)
字之结体及运用(三)
学书之次第(一)
学书之次第(二)
中国历代制字之概述
中国历代书家与论书之概述
学书之宜忌
余 论
中国画学浅说
例 言
绪 论
一 画体之分别 上
二 画体之分别 中
三 画体之分别 下
四 画法通论
五 画之用笔
六 画之用墨
七 画之设色
八 学画之程序
九 论章法
十 论皴法及点苔
十一 论写生及写意
十二 画之落款及题识
十三 画之品目
十四 画与书学之关系
十五 余论
《明清戏曲史·读曲小识》
作者:卢前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8162
出版时间:2016/6/1
开本:32开
页数:264
定价:27
目录:
明清戏曲史
自序
第一章明清剧作家之时地
第二章传奇之结构
第三章杂剧之馀绪
第四章沈璟与汤显祖
第五章短剧之流行
第六章南洪北孔
第七章花部之纷起
读曲小识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作者:梁启超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7981
出版时间:2016/6/1
开本:32开
页数:244
定价:25
目录:
绪论
总论
第一章 史的目的
甲 求得真事实
乙 予以新意义
丙 予以新价值
丁 供吾人活动之资鉴
戊 读史的方式
第二章 史家的四长
甲 史德
乙 史学
丙 史识
丁 史才
第三章 五种专史概论
甲 人的专史
乙 事的专史
丙 文物的专史
丁 地方的专史
戊 断代的专史
分论一 人的专史
第一章 人的专史总说
第二章 人的专史的对相
第三章 做传的方法
第四章 合传及其做法
第五章 年谱及其做法
甲 年谱的种类
乙 年谱的体例
丙 年谱的格式
丁 做年谱的益处
第六章 专传的做法
甲 《孔子传》的做法
乙 《玄奘传》的做法
第七章 人表及其做法(略)
分论二 事的专史(略)
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
第二章 政治专史及其做法
第三章 经济专史及其做法
第四章 文化专史及其做法
甲 语言史
乙 文字史
丙 神话史
丁 宗教史
戊 学术思想史
己 文学史(略)
庚 美术史(略)
第五章 文物专史做法总说
分论四 地方的专史(略)
分论五 断代的专史(略)
跋
附录一 历史统计学
附录二 中国考古学之过去及将来
《史学方法导论》
作者:傅斯年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8254
出版时间:2016/6/1
开本:32开
页数:185
定价:22
目录:
史学方法导论
拟目
史料论略
第一章 史料之相对的价值
第一节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
第二节 官家的记载对民间的记载
第三节 本国的记载对外国的记载
第四节 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
第五节 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
第六节 本事对旁涉
第七节 直说与隐喻
第八节 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
夷夏东西说
一、亳—商—殷史学方法导论
拟目
史料论略
第一章 史料之相对的价值
第一节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
第二节 官家的记载对民间的记载
第三节 本国的记载对外国的记载
第四节 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
第五节 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
第六节 本事对旁涉
第七节 直说与隐喻
第八节 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
夷夏东西说
一、亳—商—殷
(一)商代发迹于东北,渤海与古兖州是其建业之地
(二)亳
(三)商代拓土之三期
二、夏迹
三、夏夷交胜
四、诸夷姓
(一)太皞之族
(二)少皞之族
五、总结上文
姜 原
一、姜之世系
二、姜之地望
三、姜姓在西周的事迹
四、姜羌为一字
周东封与殷遗民
大东小东说
一、大东小东的地望和鲁、燕、齐的初封地
二、周初东向发展之步骤
三、周公之事功
论所谓五等爵
一、五等称谓的淆乱
二、公侯伯子男释字
三、既非五等,更无五等爵制信息
《中国的兵》
作者:雷海宗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8285
出版时间:2016/6/1
开本:32开
页数:150
定价:20
目录:
代自序: 历史过去释义
中国的兵
无兵的文化
君子与伪君子
中外的春秋时代
附录
古代的战争规则和侠义精神
从“无兵的文化” 到“竞逐富强”
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