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开精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百多年前,瑞士丝绸商阿道夫·克莱尔来到中国,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收藏了大量晚清时期的珍贵照片,颇有研究价值。
★书中的照片和文字,生动勾勒了鸦片战争后的晚清风貌。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欣对书中照片进行了考证、编序与撰文说明。
★这些照片重现于世的意义,不仅仅是旧日风情的展示,也是通过更多人的眼睛,来寻找传说、记忆与真实影像之间的联系,由此建立起一个更趋完整的过去中国的影像。
《一个瑞士人眼中的晚清帝国》精装,铜版纸印刷,收录160多年前瑞士商人克莱尔在中国工作、游历期间的91张照片收藏,真实记录晚清北京、上海、江浙、福建等地的风貌。
透过这些照片,读者可以站在当时的厦门鼓浪屿笔架山上,看着龙头路和鹿礁路一带仅有的一栋西洋建筑——联合礼拜堂;也可以站在北京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今颐和园排云殿),目光所及是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的大片遗迹,曾经的皇家御苑变成一片废墟......这些老照片是今人了解当时历史、民俗面貌的难得一见的资料。
★12开精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百多年前,瑞士丝绸商阿道夫·克莱尔来到中国,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收藏了大量晚清时期的珍贵照片,颇有研究价值。
★书中的照片和文字,生动勾勒了鸦片战争后的晚清风貌。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欣对书中照片进行了考证、编序与撰文说明。
★这些照片重现于世的意义,不仅仅是旧日风情的展示,也是通过更多人的眼睛,来寻找传说、记忆与真实影像之间的联系,由此建立起一个更趋完整的过去中国的影像。
瑞士商人阿道夫·克莱尔Adolf Krayer(1834-1900),在1860-1868年期间,作为一家英国公司的丝绸监察员和采购员在中国生活。他喜好摄影,并有记录日记的习惯,留下了大量有关晚清中国的影像与相关文字,从而为我们勾勒出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风貌。
本画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克莱尔所拍摄的有关北京和江南的照片作为主体,这些照片共计91张,每张照片经过考据后标名,并附有说明;以克莱尔撰写的游记(以日记的形式)作为附录。
1868年10月,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八年的瑞士商人“带着一颗沉重的心”回国了,他就是在中国从事丝绸生意的阿道夫·克莱尔。克莱尔受雇于一家英国公司,负责丝绸产品的检验和采购。他从南安普顿出发,经过58天航行,于1860年4月19日抵达上海,在中国期间他多数时间都住在这里。克莱尔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出于工作的原因他经常前往中国南方的各丝绸产地。在中国的八年时间里他游览了很多地方,除了上海及周边,他于1865年4月去了汉口及长江沿岸;1867年去了宁波及其周边;1867-1868年去了中国南部的港口城市,以及苏州、无锡、湖州、海宁、杭州,还在这一年北上北京。在旅行的过程中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照片,到他回国时,除了积攒下来的可观财产、对中国的眷恋和多彩的经历,他还带回去两本精美的相册,这本画册中的91张照片即来源于此。
克莱尔自己并不拍摄照片,他的这些照片收藏几乎都来自当时知名的照相馆或摄影师,如福州的同兴照相馆、约翰·汤姆逊等等,那时的照相馆和摄影师都以出售风光照片为主要业务。其中一些北京的照片,由于中国早期摄影史上现存的一些空白,对于摄影史的研究来说另有一番重要的意义。
德文的译者为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颖频,以及范振健、胡文静。
91幅照片的中文说明的作者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欣。
英文翻译为华东师范大学英语学院翻译专业教授赵刚。
《一个瑞士人眼中的晚清帝国》
作者:(瑞士)阿道夫·克莱尔Adoif Krayer/照片收藏;李欣/照片考证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23760
出版时间:2015/1/1
开本:12开
页数:241
定价:280
目录:
阿道夫·克莱尔生平
中国早期的摄影先锋及其摄影技术
一个瑞士人眼中的晚清帝国
上海
江苏和浙江
北京
厦门、福州等地
附录
阿道夫·克莱尔1868年远东游记——《当东方还如此遥远》(中国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