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价15.8元!萧琪性别史研究专著《父母等恩:〈孝慈录〉与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实践》,考究“母服”议题的沿革与争议,讲述丧服礼制史上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父亲与母亲对子女之恩,岂有轻重之别?儒家的丧服礼制,“父服”重于“母服”,是否有违人情?明太祖在开国之初,以“孝治天下”,本书探讨《孝慈录》的推行多大程度落实于明清社会,在士人群体中引发了怎样的反响与议论,在实践时又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32开平装,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本书讨论中国丧服体制两次最重要的母服变革,从性别视角考察母服的抬升对于“父至尊”概念的挑战,以及人子服丧时如何兼顾考量人情、时制与礼法复杂权衡,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切入角度。
★《父母等恩》改写于萧琪台湾师大历史所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是林丽月教授,专攻明史,同时也对明清社会、文化、性别史颇多关注。萧琪博士时期的指导老师衣若兰教授亦是林教授的高徒,本书于作者博士就读时修改出版,可说是台湾明史三代学人长期耕耘性别史的一部凝练之作。
洪武七年(1374)孙贵妃之死,使明太祖注意到母服制度。明太祖秉持“父母等恩”观念,下令今后子为母、子为父,皆采*阶序“斩衰三年”,并御制《孝慈录》作为明代丧服制度的定本,为清代沿袭。本书探讨《孝慈录》在制定、推行与实践的过程中,父与母、礼与情、嫡与庶等因素不断关涉拉扯的过程,诉说中国丧服礼制*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本书”既映照出丧服礼制中父与母、嫡与庶、礼与情不断交涉对比的过程,更能不自囿于“母服”的性别视角,呈现了明太祖“父母等恩”的孝道观与明清国家治理、学术思想、社会教化等层面多元互动的幽微。
萧琪,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班研究生。 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文化与性别。著有《评介邱澎生、陈熙远主编〈明清法律运作中的权力与文化〉》等。
《父母等恩:孝慈录与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实践》
作者:萧琪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15118
出版时间:2019/8/1
开本:32开
页数:240
定价:52
目录:
序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取径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服有等差:明以前母服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丧服制度与人伦关系
第二节 《仪礼?丧服》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节 唐代《开元礼》中母服的改制
第二章 孝顺父母:明代《孝慈录》的制订及其孝道观念
第一节 明太祖对孝道的提倡
第二节 《孝慈录》的颁行
第三节 《孝慈录》中的孝道伦理
第三章 礼情之间:子为母服的议论与实践
第一节 士人对《孝慈录》的评价
第二节 私修礼书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节 “父母同斩”的折衷与实行
第四章 嫡庶之辨:庶子为生母服的落实
第一节 康妃杜氏之死
第二节 周之夔的母服经验
第三节 “厌于嫡母”说对庶子为生母服的冲击
结论
征引书目
附录 历代母服相关规定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