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侗族村落摄影集《歌海》,著名摄影师、《昨天的中国》作者阎雷珍藏30年的侗族故事, 黔桂深山里传统侗族村落的原生态生活。铜版纸全彩印刷。

从不用一钉一铆建造的风雨桥到侗寨的精神核心鼓楼,从播种新绿的暮春到收获金黄的深秋,从古法印染的侗布到手工编织的草帽,本书收录231张彩色照片(其中绝大部分未在国内出版),将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不加修饰地留在底片上,呈现了侗族的原生态生活、日常习俗,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侗族文化。

×

关键字
民俗风物
团购价¥38.0 ¥138.0 折扣2.8
已售38套,限量176套,下单要快哟

推荐理由

16开精装,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侗族还不为世人所熟悉。法国摄影师阎雷是走进深山里的侗乡的首批西方人之一,也是首批用彩色胶片拍下那片神奇的土地的摄影师之一
跟随法国著名摄影师阎雷走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黔桂深山里的传统侗族村落
深入侗族原生态生活,感受侗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近距离记录赛歌、侗戏、婚礼、花炮节、芦笙节、斗牛节等等场景
印质精良,布面书脊,铜版纸内页

漫画大集结
书友说
  • ztw*** 2024/6/3 2:10:46
    名家之作,印制精美,值得阅藏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侗族,一个以大歌、木寨、梯田闻名的民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还不为世人所熟悉。法国摄影师阎雷和他的朋友西梦是走进深山里的侗乡的第一批西方人,也是第一批用彩色胶片拍下那片神奇的土地的摄影师。阎雷从1988年起,四次长途跋涉前往位于广西和贵州的侗族聚居地区,那里有*具有侗族特色的风雨桥,壮观的梯田,贯穿日常生活的歌声,羞涩又友善的村民……在侗乡生活的六个月里,阎雷兴奋不已地用照相机拍摄侗族的壮丽风景、历史悠久的木质建筑、热闹的斗牛节和花炮节,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侗族文化。
从不用一钉一铆建造的风雨桥到侗寨的精神核心鼓楼,从播种新绿的暮春到收获金黄的深秋,从古法印染的侗布到手工编织的草帽,感受侗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阎雷深入侗族原生态生活,亲身体验侗族的日常习俗和传统节日,近距离记录赛歌、侗戏、婚礼、花炮节、芦笙节、斗牛节等等场景,将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不加修饰地留在底片上。反转片的浓烈色彩让人仿佛进入当年的时空,听到此起彼伏的歌声。

后记

从阎雷和朋友次辗转前往深山里的侗乡,已经过去了32年。侗族从一个不为西方世界熟悉的民族,凭借惊艳四座的大歌、巧夺天工的木制建筑受到世界关注,侗歌更是入选和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文化走出深山的过程中,阎雷的摄影报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正因为他对侗族的报道在世界各大杂志上广泛传播,他收获了更多来中国拍照的机会。阎雷和侗族人民虽然远隔千里,却结下愈来愈深的缘分。
2018 年,阎雷回到贵州黎平肇兴侗寨采风。他惊讶于侗乡的巨大变化,也惦念着当年结识的乡亲们。坐在筐中的幼童已经长大成人,冬夜里救过他的老人已经去世。长着金色体毛的“外星来的”摄影师的故事至今还令当地人津津乐道。
本书呈现的231张彩色照片中,绝大部分此前从未在国内出版。做准备工作时,阎雷将细心保存的底片重新扫描,亲自编排顺序,决定全部采用跨页出血的版式,并选择方便翻阅的装帧方式,以期为读者提供更轻松的阅读体验。
图版后列出的缩略图配有说明拍摄内容、时间和地点的图注。一部分图注来源于阎雷写在底片框上的简略笔记,一部分凭借阎雷的回忆。序言和图注中出现的地名、人名、时间,尽管经过作者、译者、编辑、审稿人的多方查证,囿于时间久远、语言隔阂、行政区划变迁等原因,不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感谢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石佳能先生为本书做的审稿工作。
愿这本画册能将阎雷与侗族人民的故事传播得更远、更久。

后浪出版公司
2020年9月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歌海》
作者:阎雷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1159861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开本:16开
页数:416
定价:138元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