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民国天桥的扛鼎之作《天桥丛谈》,著名史学家张次溪叙述了明清六百多年间天桥的历史变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历来为多方学者所征引。
本书以北京之天桥为背景平台,叙述了明清六百多年来天桥的历史变迁及学者、诗人眼中的天桥;以美妙的笔触描摹了天桥初期的游乐及曲艺杂技的演变,再现了天桥热闹的场景及丰富的历史涵蕴;独辟章节细致地刻画了那个时代活灵活现的艺人及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技;还以天桥之历史风情的展现为重点,介绍了天桥的摊贩情况及天桥美味的吃食……
★ 16开平装,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 张次溪是我国著名的北京民俗史学家、方志学家之一
★ 本书是《人民首都的天桥》修订版,该书初版于1951年
★ 本书以其资料之丰富、翔实,历来为曲艺、杂技、戏曲等方面的学者所重视,其经典地位无人能撼动
天桥,原指北京外城正阳门之南、永定门之北与龙须沟交汇处的汉白玉石桥,三梁四栏。明清时期,是天子从皇宫到天坛或先农坛祭祀的必经之路,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平时的天桥用木栅栏封阻,官民只能从两侧的木桥通行。
天桥作为许多民间艺术的发祥地,通常情况下,皆在露天设场卖艺(习称“撂地”)。艺人主要分为杂耍(包括杂技和武术等项目)和说唱(包括戏剧和曲艺等项目)两大类。作为特殊区域的天桥集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文商结合, 互为促进。天桥文化的神秘无时不在吸引着人们翘首以待。
本书以北京天桥为背景,叙述了明清六百多年间天桥的历史变迁。作者以美妙的笔触描摹了天桥初期的游乐、曲艺及杂技的演变,再现了天桥的热闹场景及丰富的历史涵蕴,细致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灵活灵现的艺人及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技。另外,作者还重点展现了天桥的历史风情、天桥的摊贩情景以及天桥的美味食品。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历来为多方学者所征引。
张次溪(1909—1968),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名涵锐,字次溪,号江裁,广东东莞篁村水围乡人。30年代毕业于北平孔教大学。曾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从事北平史籍研究整理工作。1949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担任《辛亥革命》历史资料丛刊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先后为广东省博物馆、北京市文物管理局撰写地方文史,编著有《北平志》《北平岁时志》《北平天桥志》《天桥一览》《天桥景物图录》《北平庙宇碑刻目录》《陶然亭小记》《燕都梨园史料》《江苏通志》《清代学人年鉴》《人民首都的天桥》《齐白石的一生》《莞乡烟水录》及《北京岭南文物志》(与叶恭绰合编)等。
《天桥丛谈》
作者:张次溪 编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9224
出版时间:2016/3/1
开本:16开
页数:277
定价:39.8
目录:
第一章 六百年来天桥的变迁
一、天桥的位置及其得名之由来
二、元明时代的天桥
三、清代的天桥
四、近四十年来的天桥
五、解放后的天桥
六、天桥一角——如此龙须沟
第二章 学者和诗人在天桥的故事
一、黄景仁诗中所表现的天桥
二、张问陶诗中所表现的天桥
三、孙尔准诗词中所表现的天桥
四、洪亮吉诗中所表现的天桥
五、邵葆祺诗中所表现的天桥
六、易顺鼎曲中所表现的天桥
七、何鬯威曲中所表现的天桥
八、王述祖诗中所表现的天桥
九、武亿在天桥的异闻
十、邵飘萍、林白水在天桥的血迹
附记:寓居天桥的赛金花
第三章 天桥初期的游乐
一、骑射
二、天坛墙根赛马跑车
三、天坛道院看花
四、金鱼池观鱼
第四章 天桥演出的曲艺和杂技的演变
一、说唱
(一)八角鼓:岔曲过场单弦硬书快书
马头调琴腔北板大鼓相声双簧
(二)十不闲莲花落打连厢附:小孩儿语
(三)子弟书
(四)大鼓书怯书段儿戏
(五)坠子
(六)秧歌
(七)渔鼓简板弹词
(八)跨鼓打花鼓金刀花鼓太平鼓花钹
(九)驴皮影戏手影托偶戏提线戏傀儡戏
……
第五章 天桥人物考
第六章 天桥的曲艺场和杂技场的情况
第七章 天桥摊贩的情况
第八章 天桥吃食
第九章 天桥调查研究方法
引用资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