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之《宋伯胤文集》全4卷,大16开精装,收录了新中国早期博物馆人、著名博物馆学家宋伯胤多年的研究论文和文章,分为【民族调查卷】【博物馆卷】【陶瓷卷】【枕具卷】四大主题。宋伯胤一生勤于治学,六十年不改其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撰写的博物馆、文物研究、民族民俗研究等诸多领域的文章著作,都是学界相关领域研究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定价750元,现团购价240元包邮!
★ 大16开精装,南京博物院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 宋伯胤,新中国*早的博物馆人之一,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曾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首届理事。独创博物馆藏品分类“四部四项十进位分类法”,被日本学界誉为“宋氏分类法“。
★ 每册书前附有8页铜版纸彩页,为若干照片、手迹等,卷末附有编后记,论文所附插图、照片、线图等基本采用原有样式,以保持论文原貌。
★ 整理前辈学人的学术成就与传承脉络,介绍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治学方法,使之作为系统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存下来,以成为后人获得知识、方法与灵感的重要源泉
★ 入选论文,在文末以按语的方式附简单说明,主要介绍写作背景、发表或出版等情况,不做主观评价
宋伯胤(1921~2009),陕西耀县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到南京博物院工作,研究员。曾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第一届理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1~1974年,先后调查剑川石窟,西藏民族文物,苏州丝织业、造钟手工业和公所等有关民族手工业和手工业组织;赴苏联调查民族工作;赴墨西哥考察民族学博物馆。从事田野考古,始于1952年的长沙发掘,之后在六朝陵墓、新沂花厅村新石器遗址等参加考古发掘及调查工作,并找到南唐二陵遗址。80年代初,独创博物馆藏品分类“四部四项十进位分类法”,被日本学界誉为“宋氏分类法“。曾在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讲授博物馆学,任特聘教授。从事博物馆学写作60年,撰写《博物馆人丛语》《宋伯胤说陶瓷》《宋伯胤说紫砂》等专著11部、合著3部,发表学术文章276篇,涉及博物馆学研究、古陶瓷研究、紫砂陶研究、茶文化研究等。
为集中展示南京博物院几代学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研究与服务相结合的学术理念,南京博物院特别编纂了《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系统整理先辈和当代学人的学术论著,介绍他们的治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使之作为系统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存且传承下去,成为后学汲取学术营养并获得灵感的重要源泉。同时,真诚希望青年学人能传承学术薪火,坚持良好的学术风气,促进相关工作的不断开展,探索一条新时期可持续的学术途径。所以,《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不仅是优秀的学术资源,更是一种精神资源;编纂的过程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整理,也是对南京博物院学术精神的弘扬。无论从文献价值还是从学术传承着眼,作为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会成为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进的动力。
丛书以严谨审慎的态度认真遴选,尤其注重著述的学科意义和学术史价值,原则上只收录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不能体现作者学术水平的杂谈、小品、通讯等一般不予收录。
各卷前刊主编撰写的总序一篇,阐明学人丛书编纂缘起和意义等,以便读者对该丛书获致一轮廓性的了解。同时,设有前言或序(作者自序或由直系亲属决定的他序)。在体例上,每卷卷首配有若干照片、手迹等,卷末附有编后记,而论文所附插图、照片、线图等基本采用原有样式以保持论文原貌。
大凡学术著述多受作者所处时代环境之制约,征引、论断未必尽善。诸如此类,学人丛书一般未予匡正,以存历史原貌,使之真实地再现每位作者撰述时的时代气氛和思想脉络。对于入选论文,在文末以按语的方式附简单说明,主要介绍写作背景、发表或出版等情况,基本不做主观评价。
宋伯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博物馆学家和文物研究大家,一生勤于研究,撰写了博物馆、文物研究、民族民俗研究等论著数百万余字。2009年以来,南京博物院编辑出版了《宋伯胤文集》。包含【民族调查卷】【博物馆卷】【陶瓷卷】【枕具卷】四卷。其中【民族调查卷】记录的随中央民族访问团考察西南民族文物和赴西藏文物调查部分,乃是根据宋先生日记整理而来,属于首*公开刊布,弥足珍贵,尤其是1959年赴西藏文物调查的纪实部分,对于我国的藏学研究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第*手资料。本次编辑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条:一,力求全面,以时间为顺序编排,全面反映宋先生治学过程。第二,基本保持宋先生著作之原貌,除改正原稿中的个别错字,删除衍文,包括古今字、异体字、纪年、数字、标点等,均按现行的有关规定处理。第三,所收文字,均为作者之所闻所见所思所想,编者从学术史研究的角度出发,不做任何处理,并就涉及的人物、事件等作必要的辅助说明,以方便读者阅读和利用。
《宋伯胤文集:民族调查卷》
作者:宋伯胤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33195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548
定价:235元
目录
凡例
总序
云南
随中央民族访问团考察西南民族文物纪实
云南怒江“开辟”史与民族关系
云南怒江区文教卫生情况调查
云南元阳县水卜奄村经济生活调查
云南元阳县三个兄弟民族生活状况调查
云南尾则村文化教育与风俗习惯调查
云南碧江县奴隶情况调查
云南碧江县理悟底五个家庭调查
云南碧江县知子罗家庭调查
云南福贡腊乌村一个家庭的调查
云南金平县民族情况调查
云南镇康县永康乡调查
丽江区工作报告
在访问途中捡到的历史碎片
剑川石窟
石钟山石窟造像
石钟山:情思最牵念的地方--剑川石窟调查日记
丽江白沙村的明代壁画
西藏
西藏文物调查纪实
明朝中央政权致西藏地方诰敕
江苏
盛泽镇丝织手工业历史调查随笔
苏州丝织手工业历史调查
苏州清代公所调查
苏州清代织署调查简报
清代末年南京、苏州造钟手工业调查
清末南京丝织业的初步调查
明清苏州踹布坊及踹匠碑访随笔
编后记
《宋伯胤文集:博物馆卷》
作者:宋伯胤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29013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497
定价:200元
目录
凡例
总序
自序
博物馆学研究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博物馆管理的思考
着意博物馆学的研究
一祝贺《文博》创刊10周年
“我们非常需要博物馆
论博物馆藏品编目
——为南京博物院建院60周年作
论博物馆藏品分类
——兼述“四部四项十进位分类法
试论陈列本质及其目的性
——为王振铎先生从事博物馆工作50年作
论陈列的本质
试论历史陈列要素
对博物馆陈列工作的再认识
博物馆建筑二题
——提两个供博物馆建设者选择的观点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
——兼论博物馆专业的学制和课程
博物馆需要心理学
浅谈实物材料与实物教育
中国博物馆的历史足迹
从“掌书名于四方”做起
——旧中国博物馆篇目索引
南通博物苑品目序
博物馆文物保管员的一天
对文化人类学博物馆的构思
交通、理解、比较研究
对苏州城市博物馆群体的构思
——为苏州博物馆建馆30周年作
当苏州丝绸博物馆建成之际
十年树木意在“立人
——为苏州丝绸博物馆建馆10周年大庆作
试论南通纺织博物馆总体设计思想
历史博物馆与科技史
保护文化遗产:遗址博物馆的根本
——为西安半坡博物馆建馆40周年作
对专业博物馆的构思
——从钟表博物馆说起
对建立钟表博物馆的构思
来自华西的奉献
——四川大学博物馆剪影
走向新世纪:耀州窑博物馆
从文化人类学看博物馆材料
大书与小书
——为《遗址博物馆学概论》出版作
博物馆人与事
与世界博物馆沟通的记录
——博物馆史事与人物之
张謇与南通博物苑
——博物馆史事与人物之二
蔡元培的博物馆观
——博物馆史事与人物之三
鲁迅与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史事与人物之四
究心民族文物第一人——严智怡
——博物馆史事与人物之五
……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作者:宋伯胤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29020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417
定价:180元
目录
凡例
总序
自序
说陶瓷
陶于河滨
对古陶瓷研究的反思
我国瓷器渊源略沦稿
埘古陶瓷研究的阿反思
巾同陶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周原出土青瓷器探索
汉以前陶瓷符号款识试析
青瓷艺术
耀州窑陶瓷艺术
闲步耀州窑
耀州窑历史文化解读
《宋伯胤文集:枕具卷》
作者:宋伯胤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33218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251
定价:135元
目录
凡例
总序
引言
枕史
壹 史传诗歌中的素材
一 从诗经时代到魏晋的记载
二 唐代诗人的“美趣”
三 五代、两宋诗文中的“证词”
四 明清人“如是说”
贰 “含气呈形”的地下材料
一 断木为枕始见于先秦墓葬
二 组合木枕--“巧木之制木”
三 枕上设色画漆烂兮如锦绣
四 嵌玉铺竹木枕生华
五 交枕与几枕的出现
六 黄杨虎头光照簟清
七 木枕且贵何若石枕
八 截彼美石琢成玉枕
九 木铜枕芯玉片装点归图画
一○ 力量与财富的象征:滇国铜牛枕
一一 辽国“富贵之家”的錾花银枕
一二 锦绣多文采历历人枕头
一三 随葬枕有帐可稽古
叁 陶瓷枕独领风骚近千年
一 隋唐两朝始见陶瓷枕
二 融雕塑、绘画、诗文于一体的宋、辽、金、元陶瓷枕
三 明清陶瓷枕举隅
枕图
壹 千世枕头千首诗
一 “枕头的学问”
二 最早的枕头是一根木头
三 “角枕粲兮”软枕来
四 “硬”、“软”之外“洞天别地”
五 诗画人枕“天工写清新”
六 造化有意“此花独与人亲”
贰 听枕说家常
一 断木为枕
二 木枕“漆千斗”
三 石枕“凉飚生旦夕”
四 “玉石之美”好截枕
五 镶玉嵌珠铜木枕
六 滇国铜牛枕
七 辽人錾花银枕
八 绣枕
九 陶瓷枕
叁 枕上画世界
一 枕上儿童画
二 山水人物故事画
三 鸟兽鱼虫画
四 “花花朵朵”
肆 枕上诗天地
伍 几件罕见的明清陶瓷枕
陆 枕上梦未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