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出品,《雕琢文心·艺术家修养丛书》全10册,精选文学、史学、国学及艺术领域的大师经典,包括朱自清《经典常谈》、王国维《人间词话》、闻一多《唐诗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陈师曾《中国绘画史》、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叶鋆生《中国人文小史》等,对提升文化修养与艺术素养大有裨益。布面书脊,锁线硬精装,配精美函套,宜读宜藏。定价580元,现团购价199元包邮!
★ 作者均为各领域名家大师,作品均为国学、文学、历史及艺术类的经典之作
★ 适合艺术家、艺术在校生以及艺术爱好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习读传统经典,提高文化底蕴
★ 适合任何一位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增长知识
★ 32开锁线精装,布面书脊,精美函套,彩色插图,赏心悦目
《国学常识》
本书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以浅显流畅的笔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有志于深入研究者,亦可通过本书探寻进入国学殿堂之门径。 这次出版,恢复初版时所附索引,并重新校订,方便读者检索阅读。三联书店重印本删去了索引,这是1949年后第一次恢复本书原貌。
作者简介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及20余部历史、地理、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其中,《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文化普及读本,均产生过较大影响。
《经典常谈》
朱自清撰写的一部讲述国学经典文化的著作。我国经典浩繁艰晦,往往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朱自清作《经典常谈》,意在启发一般人亲近经典的兴趣,将他们引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经典常谈》共十三篇文章,书中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延以《周易》《尚书》《诗经》等经部,《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部,后加诸子、辞赋、诗、文,脉络清晰条理,对于读者了解中国国学经典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著作有《新诗杂谈》《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中国绘画史》
陈师曾先生在济南主讲的“中国美术小史”的记录稿。全书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以下至明清两代的绘画艺术的历史,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文字简明扼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美术史普及读本。
作者
陈师曾,名衡恰,以字行,别号槐堂,又号朽道人。1876年牛于湖南,1913年移居北平。1923年病逝,享年仅四十有八。先生以书画家兼作史论探讨,既有创作之丰富经验,又擅精深之理论研究。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堪称一代艺术宗师。 北平十年,先生应教育部之聘,主图书编辑。又执教于国立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图画科,任国画教师,兼任北平女子师范及女子高师博物科教员。1918年春,受聘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任中国画导师。是年4月,受聘为北平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画教授。授课之余,著述颇丰。主要代表作为《中国绘画史》(专著)、《文人画之价值》(论文)等。
《中国人文小史》
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中国文化清晰的文脉,为每一个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读这样的书,如风之入松、鱼之进水,能让你感受到天地之间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和神韵。
作者简介
叶鋆生,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人事漫漶,其人其行已不为人知。从零星的史料看,推测他应是福建建瓯人。福建多出才子,建瓯更是“八闽首府”,朱熹老夫子与建瓯渊源颇深,人文荟萃极盛。叶先生长于斯,亦必有这里的河山人物之润,所以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眼下这册《中国人文小史》,另一册是《中国历代文学变迁的鸟瞰》。
《广艺舟双楫》
晚清年代康有为创作的书法论著。
又名《书镜》,近代书法论著。为康有为所著,是晚清最重要的书法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从问世的那一年起,它就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注意。从思想性上说,《广艺舟双楫》也的确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蹊径的进取精神。
作者简介
康有为 (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等,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光绪朝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书法家。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其后,他思想日趋保守,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反对共和,后半生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述近千万言。
《唐诗杂论》
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际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
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汉族,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文字学常识》
本书是文字学家胡朴安先生在持志大学、国民大学、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历次讲授文字学知识的讲义结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文字的起源讲到文字的变迁、废弃和增加,对甲骨文、古文、篆文、隶书等都有相当切实的说明。中篇说明六书的次第及功用,并分别用实例阐明各自的内容。下篇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指出各书优缺点,以备参考。 本书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不失为文字学初学者入门的一部基础参考书,故胡朴安先生本人也在序言里坦承:“我这本《文字学》,并无新奇可喜的议论,但自信可为研究文字者入门的书。”
作者简介
胡朴安(1878~1947),文字训诂学家。原名韫玉,字朴安,安徽省泾县人。他从事汉语文字和训诂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十年,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著有《文字学ABC》(世界书局,1929年)、《中国文字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37年)、《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939年)、《俗语典》(主编,上海广益书局,1922年)、《中华全国风俗志》(上海广益书局,1923年)等。
《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书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该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出生于浙江杭州府海宁的书香世家。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专攻词曲戏剧,后又转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王国维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也是新史学的开山鼻祖。
王国维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品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古史新证》、《曲录》等62种。
《中国书画浅说》
本书是近代书画名家诸宗元先生所撰《中国书学浅说》和《中国画学浅说》的合集。诸宗元先生认为书法与绘画是中国人素来看重的两种艺术,而历代作者论书,往往“陈义过高,不切今用”,或者“词旨渊雅,难于通俗”,论画则或总论,或专论,或偏于鉴赏,也难于为后学提供借鉴,故他起意以浅近文字编写这两本《浅说》,“意在便于实习”,而他本人又精于书画,其研习心得融入其间,使得这两本书不失为中国书法、国画爱好者较佳的入门指导书。 此次重刊,将两书合在一起,定名为《中国书画浅说》,希望能为今天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一册完整的学习指南。
作者简介
诸宗元 (1874—1932),字贞壮,一字贞长,别署迦持,晚号大至,浙江绍兴人。曾师从晚清著名艺术家吴昌硕,其诗词与书法、绘画造诣颇受时人称道。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涵芬楼珍本题署多出其手笔。著有《中国书学浅说》、《中国画学浅说》、《病起楼大至阁诗》、《书法征》等。
《书艺略论·古文变迁论》
《古文变迁论》包括:中国古代文化之分期、中国文字发生与古史年代、中国文字成熟之分期、花文与文字相应之变化。
《书艺略论》包括:文字变迁、八分在书艺上之关键性、学书诸常识。
作者简介
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南京,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国学大师。于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
艺术,是人类文明皇冠上的那颗明珠。艺术家呢,自然是那颗璀璨明珠的制造者。由此说来,艺术家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家的素质和修养决定着那颗明珠的光芒。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艺术家要做的,就是看见美,创造美,讴歌美,就是要把人们引入美的世界。艺术家的使命决定了艺术家必须加强修养,因为他们是美的使者、美的化身,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一定是经过长期修炼才有可能。
艺术家的修养包括哪些呢?关于中国绘画,古人有一句传世名言,叫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得心源”,即作品要体现画家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心”要通过笔墨表现出来。西方人认识到这种绘画理论却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比唐代的张墚晚了大约千年,这是中国绘画对世界美学史的贡献,更是中国书画美的精髓。
“中得心源”,首先要提高艺术家的修养。第一个要义就是修身做人、磨炼品格。“人品”是修养的综合表现形式,也是最高表现形式。另一个基本要义则是文化底蕴修养。艺术家最起码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史哲功底,是为“学品”。有了人品、学品还不够,作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还要在艺术创作上有独到之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要表现对生活的理解,体现其艺术品格,也就是“艺品”。如此,人品、学品、艺品构成了其艺术修养的“铁三角”。
艺术家如何提高修养水平呢?除了坚持终身学习各类知识,还要回到“外师造化”,即要向自然界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李可染说:“‘深入生活’是改造中国画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产生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内容。”生活,不仅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更是艺术家激情的源泉。
当今,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痴迷于会员、理事,痴迷于开宗立派、另立门户,痴迷于各种名誉、奖章等身,痴迷于展览宣传、相互捧场,痴迷于客座教授、到处“讲学”,痴迷于结交老板、攀附权贵……功名利禄,是他们的最高追求。
与之相反,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画家群体,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始终认为绘画不过是方技之术,对身份和权利并不看重。他们意在自适,无求于世,借画抒怀,视绘画为余事,即文乃德之余,艺属行之末,惟有德行才是立身之本、治艺之基。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厚德载物,历久弥新,而追名逐利的艺术家们,则迟早会淹没在自己制造的功利泡沫之中。
《雕琢文心·艺术家修养丛书(全10册)》
作者: 闻一多,王国维,曹伯,韩诸 著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82769
出版时间:2019/8/1
开本:32开
页数:10册
定价:580.0
目录:
《唐诗杂论》
《经典常谈》
《中国人文小史》
《文字学常识》
《国学常识》
《人间词话》
《广艺舟双楫》
《中国书画浅说》
《书艺略论·古文变迁论》
《中国绘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