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年终盛宴
中图网>淘书团>艺术>团购详情

淘书团

8开“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17册,由书法名家雷志雄任主编,汇集篆、隶、草、楷、行几种书体分册,从历代书法名迹中精选《王羲之十七帖》《苏轼寒食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卷》等碑帖作为范本,每册均对精选碑帖进行现代释文,在九宫格中科学分析每字笔法、结构,部分文字还附繁体写法,是书法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书法临习技法读本。定价255元,现团购价56元包邮!

×

关键字
书法 艺术精选
团购价¥56.0 ¥255.0 折扣2.2
已售66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8开平装,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由书法名家雷志雄任主编

每册包含碑帖精选、笔法举例、结构举例、综合练习四大部分

科学分析笔画结构,详细讲解临习方法,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书法临习技法图书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kyl*** 2017/11/5 16:05:25
    这本书内容非常不错,我实在很喜欢
查看下一条 >>

主编简介

  雷志雄,字天行,湖北黄陂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书法》报社主任编辑。1954年7月生于武汉,从吴丈蜀先生习诗文、书法,及长随汉印农、杨白先生治印学、书法。

  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展,入藏国内外博物馆及寺、观、纪念馆。译有《中国书法史概说》、《日本历代书家传》、《日本历代印人传》,著有《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史》(合著)《日本赞》著作。

图片展示




精选碑帖配以现代释文












内容简介

《怀素千字文》

  怀素书法素以“狂”名。此作为其晚年所书,以神清意闲,古雅平淡胜。其用笔圆劲婉遒,以藏锋出,中锋行笔,骨气内敛,结字匀整平稳,法度森严中每见巧思。论者称其“笔法谨密,字字用意,脱尽狂怪怒张之习,而专趋于平淡古雅”。


《郑文公碑》

  摩崖刻石,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持使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一在山东平度县天柱山,旧称上碑。此为下碑,在山东掖县云峰山,正书五十一行,随山势崖面,行二十三至二十九字不等。额题“荥阳郑文公之碑”二行七字。书者不确,论者多断为文公郑羲季子郑道昭书。

  郑道昭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累官国子祭酒、光州刺史,复入为秘书监加平南将军。熙平元年(516年)卒,赠镇北将军,谥文恭。《魏书》卷五十六有传,称其“少而好学,综览群言”,为政“宽厚不任威刑,为吏民所爱”,“好为诗赋,凡数十篇”,惜不传。初不以书名,清嘉道间,云峰诸刻石发见,包世臣、吴熙载极推重之,其名渐著。更有誉其为“书中之圣”(叶昌炽《语石》)者,几与右军齐名。

  碑为永平四年(511年)郑道昭为颂父德而刊。后有宋政和秦岘等观款,赵明诚《金石录》曾录云峰刻石数种,初不甚显,因桂未谷踪迹寻得,始有拓本行世,备受推扬。欧阳辅称其“瘦健绝伦”(《集古求真》);叶昌炽更誉“其笔力之健,可以鲍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语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举列妙品上,称为北魏圆笔之宗。诸家褒誉虽不谬,然惟包世臣“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艺舟双楫》)之说最是中的。

  所谓“篆势”,乃其用笔之藏锋蕴藉,婉转流畅;“分韵”似言其结构之宽博精缜;而“草情”则是称其点画使转之悠然自适,虽“真正”而无刻板之弊。

  字书于悬崖石壁之上,远不及碑石之平整,更不及纸帛之润洁,又经凿打扑拓,故不可以锋芒明晰现于人前,所存者惟其线条之艰涩古质,结构之严整跌宕。然而,正因此而备吞吐六合,驰骋八极之气,使人倾倒折服。临写此碑,首先务必不拘于康有为所谓“圆笔之极规”(《广艺舟双楫》)之说,用笔方圆兼施,惟不可锋芒显露。中锋行笔,小有波澜,虽起伏仍不失沉着凝重,此即所谓“篆势”。结构则因字本相,不拘纵横,惟求端严安详,偶有擒纵斜正,虽跌宕放逸仍不离绳墨,伟岸恢宏不失雍容正大,此或即“分韵”。“草情”则是指其使转从容而不失酣畅,浑穆中时见高远。能体味安吴此三昧,即知“中岳风流,去人不远”矣。


《赵之谦潜夫论》

  赵之谦(1829—1884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揭叔,号悲庵,别署无闷、憨寮、思悲翁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曾应缪承梓延入幕,随之宦游石门、衢州、常山、江山等地近十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乡试中举,后入京屡试不第。同治十一年(1872年)以国史馆誊录发放江西候补知县。后历官奉新、鄱阳知县,曾主纂《江西通志》,著有《六朝别字》、《补寰宇访碑录》、《悲庵居士诗剩》及《二金蝶堂印谱》、《悲庵剩墨》。赵之谦诗、书、画、印兼擅,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艺术家。历来言某“三绝”、“四通”、“书擅各体”者,多为溢美,而以此称赵之谦则当之不愧。

    《潜夫论》,东汉王符(85—163年)撰,lo卷,35篇,另叙录1篇。王符性耿直,有志操,不得志,隐居不显,故以潜夫为名,著《潜夫论》以论当世得失。赵之谦所书四屏条为其一载。末署纪年壬申八月,即同治十一年(1872年)秋。是年,赵之谦以国史馆誊录议叙知县,分发江西。三月,乞假出京师归会稽省墓,秋客杭州,此作当于是时,受书者欢伯何许人未详待考。

    近人马宗霍《霎岳楼笔谈》谓:“揭叔书家之乡愿也,其作篆录,皆卧毫纸上,一笔横陈,援之不能起,而亦自足动人。”其“乡愿”云云,为人之好恶,未可厚非,然谓“皆卧毫纸上”则未必,横画言其卧毫右扫而成,尚似觉不谬,直画及环弧如何卧毫书?赵之谦通四体书,技法之熟,时无可比者,习之者须心手两到,悉心品研,断不可人云亦云,徒误时曰。

    赵之谦篆书,继邓石如以隶法入篆之后,又间取北魏造像笔法,此法非贯通四体者不敢为之。赵之谦胆敢独造,开风气之先,堪称胆识独具,才艺超群者。康有为谓“今天下多言北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揭叔之罪也”,也未免过矣。赵之谦之前谁有此写意?赵之谦之后,虽有步武者,有几人能望其项背?至少以北魏造像笔法入篆,当不为罪。

    赵之谦此作,结体遵循小篆法则,匀整停当而不过于强调垂脚。要妙处在用笔,起迄参用北魏造像笔法,然化用无形,非细细观察不能见其迹。此于横画中尤显,起收处在提按中微显锋芒。转折处无论顺逆,均不转捻换锋,顺笔转向,气机流宕。收笔除横画偶疾起而止外,他处皆略作停驻,稍稍回锋便起。临习时,须先看准起止方位及点画走向,以作行楷之意,放胆写去,最忌描摹,笔意一失,则索然无味。另须留意起笔不宜过于夸张,换向收束处,不宜环绕盘曲太甚。否则,便是习气。今之化神奇为恶俗者,病多在此。

    另揭叔《说文解字叙》四屏,为其同治五年(1866年)书,早此《潜夫论》7年,然笔法体势相近,附补例之不足。


《张旭古诗四帖》

    张旭,生卒年不详,盛唐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作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字伯高。官历常熟尉、金吾长史(一作率府长史),故又称张长史。能诗,以清新俊逸胜,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并称“吴中四俊”。风流狂逸,旷达清高,与贺知章、李白、李进、李适之、崔宗之、苏晋、焦燧纵饮豪歌,吟诗作书,杜甫曾有《饮中八仙歌》称述之。“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奔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旧唐书.卷百九十.贺知章传》)。其书从其舅氏张彦远,学二王、张芝。“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震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唐文宗李昂将其草书与李(李白)诗、裴(裴曼)剑诏称有唐“三绝”。传世书迹有《肚痛帖》《郎官石记》《古诗四帖》《自言帖》等。有传附《新唐书.卷二百二.李白传》。

    《古诗四帖》,五色笺卷,高29.1厘米,通横195。2厘米,草书40行,计188字。曾入宋宣和内府,钤记“政和”、“宣和”印。靖康后散落民间,后为贾似道所得。明归华阳真赏斋,后归项元汴,钤项氏鉴藏印数十。清复入内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帖录庾信《步虚词》二首并谢灵运《王子晋赞》《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二首,故称《古诗四帖》。无款,董其昌断为张旭书。今人谢稚柳、杨仁恺先生从董说,启功先生则以为不然。

    草书自王献之至智永,一变隶法用笔之章草为楷行笔法之今草。唐初欧阳询《草书千字文》少有章草意,后孙过庭《书谱》虽已脱出,然守法严谨,仍未超出晋人格局。张旭出,突破前人藩篱,变今草为大草,肥劲雄放,波澜壮阔,开一代风气。张旭的狂草与唐代多用于纪功颂德的楷书相比,不是规则的,而是自由的;不是实用的,而是艺术的。但他与众多的楷书,大家获得了同等的地位。可见作为书法史全盛时代的唐代,其艺术宽容度之大!张旭能于“公孙大娘舞剑器”、“公主与担夫争道”中悟出草书艺术的表现力,在自然现象中找到灵感,可见其天分之高。加之他楷法精熟,能写出不在虞世南、欧阳询之下的《郎官石记》。时代的宽容、高人的天分和深厚的功力,成就了张旭,使其草书获得了杜甫所谓“百代则”的“草圣”地位。章法上的大开大合,结法的大小参差,点画相引,一派雄伟壮阔之气。中锋笔法有意识地运用,使线条更显圆畅自知,于含蓄中见奔放。……张旭在草书风格上创造性的贡献对唐、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无出其右者。降近后世,仍风采依然。以张怀璀所谓“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之心赏玩之,会心处更觉达情至性,莫过于此。


《张迁碑》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颁》,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明初出土于山东东平县,后移泰安岱庙。碑高210厘米,宽86厘米。碑阳隶书15行,行32字,碑阴3列,上2列19行,下3列行字不等。碑阳为故夷韦萌等追颂张迁文,碑阴为立碑者题名及损资数。

  拓本以故宫博物院藏朱翼庵旧藏古物同欣社影印明拓本为最佳。海丰吴子狴曾藏浓墨东里润色本(因拓墨浓厚,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未泐而名),惜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毁于火,有翁同穌双钩摹刻本。另有王绪祖藏本,翁方纲、桂未谷各家跋本,亦是难得名拓。曩时碑估射利者,或作伪嵌蜡填补,或以砖石摹刻拓补,或以枣木板翻刻,故伪称旧拓、原拓者甚多。今曾见印刷物中竟有据伪本影印者,有失考鉴,不可师法。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此碑为后人重刻。然不为论者所取。


《颜真卿祭侄稿》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十五万叛唐,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兵锋直指洛阳。唐玄宗命大将封常清募兵六万抵御叛军,终不敌安禄山一击,洛阳陷落,安禄山据洛阳称大燕皇帝。洛阳失陷后,常山太守颜杲卿及从弟平原太守颜真卿起兵拒逆,河北十七郡并加响应,大挫叛军。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叛军史思明乘常山守备未固,领兵来犯,颜杲卿告急于太原尹王承业,王拥兵不救,颜果卿虽粮尽矢竭,而坚守不屈。叛军取其子季明,加刃颈上,迫杲卿降,果卿不答,季明被杀。乾元元年(758年),季明弟泉明于常山求得其兄之首,扶榇归京,九月三日,道出蒲州,颜真卿撰《祭侄季明文》祭之。

    《祭侄季明文》又称《祭侄稿》。纸本,纵28.2厘米,横75.5厘米,行书25行,268字,涂抹34字。卷后另纸有鲜于枢、张晏、周密、弘历等题跋观款,本幅前后钤鲜于枢,赵孟頫、徐乾学等诸家鉴藏印记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印玺。《宣和书谱》《云烟过眼录》《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曾经宋宣和内府及元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递藏,后入清内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宋《忠义堂》、明《余清斋》、清《邓元固》《泼墨稿》等刻本传世,以《余清斋》刻本为最精者。另有明《停云馆帖》刻本,论者断为伪迹,张丑以为其所据稿本为米芾所临。

    古人之赏析书法,多以识读为基本前提,故有元陈绎曾所谓“前十二行甚道婉,……自“尔既至泽’五行,殊郁怒,……‘吾承’至‘尚飨’五行,沉痛切骨”,及王顼龄“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云云。诚然,以识读为前提,可从中领略到诸如历史场景、文化精神以及作者情感等种种寄寓,以此立场作一般赏析似无不可。但在研习中苦胶柱刻舟,则易忽略其视觉形式,流于泛泛而不着边际,此为研习之大忌。

    《祭侄稿》虽为草稿,然其点画之精到,技巧之高超,绝非所谓“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所能者。首先,要在整体气势上区别于继承王右军一脉之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不取纤丽妍媚,而以肥腴雄强胜。其次,笔法变中侧锋并用,时出露锋为藏头护尾,强调中锋行笔;结法则变擒左纵右,左低右高为左右平匀,正直面人;墨法变清润温雅为厚朴苍涩。《祭侄稿》之所以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颜真卿之所以有“书法史上第二座高峰”之誉,即是因其在王羲之行书系统之外别开生面。


《徐三庚篆书册》

  《篆书册》高32厘米,宽19厘米,全58页,满页篆书3行,行4字,书东方朔等人传赞15章,书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现藏上海朵云轩。篆书自明末赵宦光重用笔情趣变化始,至清中叶以降,碑派崛起,书家一变秦法,以丰富的提按起落笔法,打破“玉箸”粗细等一的模式,使篆书的内蕴和节律变化得以丰富,并因此出现了一批篆书名家。徐三庚即其中高手。徐三庚篆书姿媚绰约,神采飞扬。其结体方中有圆,似圆实方,平中求险,似险实平,有龙翔凤翥之势;笔法飘逸生动,或露或藏,起伏顿挫,有“吴带当风”之态。徐三庚篆书,结体、用笔变化丰富。其结法特征是中宫紧束,密其上而疏其下,内擒外纵,以左右垂曳的斜画使势得以舒展。研习时,不可作依样葫芦,描摹其形,亦不可追摹提按,徒具点画,须看准中宫位置,点画起落行止,留意顾盼中宫,互为响应。否则了无管束,必散漫如村姑赶集,红绿相杂,嬉闹相呼,各去东西。其笔法特征是强调顿挫起伏的意趣和篆隶相参的情致,雅妍清润,瘦劲爽利。横画起笔用隶法,或藏或露,藏入则露出,露入则回收;竖画起笔或直入或侧入,收束或悬针或垂露,皆以坚劲为要;环曲画多重起轻收。落笔前须看准走向及起止位置,重落后疾行,到位即起,折处停驻,用七分隶法三分楷则;转处捻管,势变而锋不能偏,向换而力不可怯。研习徐三庚篆书,惟潇洒自如,流美婉约是求。有教人“参之以苍茫含蓄”者,实不知有优美与壮美之别也。更有谓其“惟求妍巧,浑厚不足,习之必病于纤弱”者,实为“镜之不幸”。


《吴昌硕修震泽许塘记》

  吴昌硕(1844~1927年),名俊卿,字香补,后更字昌硕、仓硕、苍石,别号缶庐、苦铁、大聋、破荷亭长等,浙江安吉人。少因战乱,流亡于皖鄂间。后归乡务农,垄耕之暇,仍苦读不辍。清同治四年(1865年)得补试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被保举为安东(今江苏省连水县)县令,到任仅一月即辞官南归。1913年9月,被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少好刻印,由其父启蒙,后从俞樾习诗文及训诂之学,从杨岘习书,从任颐习画。其诗书画印,无所不能,无所不精,能集古今众家之长,别树一帜。流风余韵,至今不衰。开宗立派,为近世一代宗师。

    吴昌硕书法,真行草苍劲郁勃,篆分拙朴雄浑。各体皆擅,尤以篆书为最佳。

    清代篆书甚盛,高手层出。综其大概,可分二宗:钱坫一宗,摹拟古刻,线条匀整工致,重装饰意味;邓石如一宗,线条起伏流动,重书写意味。吴昌硕则为集大成者,用笔虽得自邓石如,但能一变文人士大夫阴柔、文雅、含蓄的书风,强调雄浑刚健的阳刚之气。结体上不忽视视觉效果,以石鼓文为基础,打破小篆过于方整规范的结构,参差错落,使空间处理与其运笔节律得以谐调。

    《修震泽许塘记》,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191 5年又曾复检,是吴昌硕晚年(67岁)得意之作。吴昌硕中岁以前的篆书,结字十分精意,用笔节奏也较平稳。晚年后,结字渐见恣肆烂漫,用笔也更富节奏变化。研习时宜用短锋羊毫,浓墨书之。结体不宜过于强调垂脚,中宫不宜太上,有“蜾扁”意趣。上下结构者,重首冠的覆盖统领;左右结构者,左低右高,参差取势,但不能效之过尤而失于身斜肩耸。画简者须紧结严峻,画繁者宜开张豪迈。用笔要圆浑豪肆,老辣深沉。藏锋落笔宜重浑,收笔不刻意作回势,于重浑中见灵变。中锋行笔,万毫齐力,至转折处也不可懈怯。平画要在平中有曲,以显浑劲,直画起止略作提按,以显浑重。一曲中要留意势向转换,不可轻滑而去。

    吴昌硕之高妙处在用笔,其用笔看似单纯,而实集邓(邓石如)、赵(赵之谦)之法而不显巧饰,于爽快淋漓中见变化。然能臻此境者,除对艺术有极深的体悟之外,不可不深究邓、赵之法,于杨沂孙之谨严、徐三庚之宛畅亦不可不知。若入手即求浑朴,必流于浑浊。


《王羲之十七帖》

  帖以“十七”二字领首,故名。

  唐太宗好书法,尤重王羲之,得王字三千纸,以丈二为一卷,此其一。张彦远《法书要录》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今刻本134行,1160字(内杂楷书4行20字)。帖收王羲之函札27(一作29)通,多为与益州刺史周抚者。传刻拓本甚多,最佳者为明初张正蒙长跋本,为吴宽所藏,曾归张伯英,现藏上海图书馆。又清初姜宸英旧藏王时敏等各家跋本,流入日本。又陶祖光卷装本今藏故宫博物馆。又河南开封博物馆藏有涿州冯氏旧藏宋拓一本。另有文徵明朱释唐人临本、刘铁云跋唐人临本等传。


《王铎诗卷》

  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石樵,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少詹事,充经筵讲官。后入南京福王朝廷,官东阁大学士。明亡后降清,官至礼部尚书,顺治八年(1651年)罢官归里,翌年卒,谥文安。吴修《昭代尺牍小传》称:“铎书宗魏、晋,名重当代,与董文敏并称。”王宏《砥斋题跋》更誉其“学问才艺,皆不减赵承旨”,时人以董其昌、赵孟俯一流人物比称,可见其书名之隆。

  《王铎诗卷》,纸本,高七寸七分,长二丈三尺五寸,草书五言诗十五首。卷原为容希白先生所藏,后为商藻亭先生以王宠书卷易得。希白先生跋曰:“此卷知名将临敌,骏马勒缰,得沉雄之气。”藻亭先生称此“在《拟山园》所收各书之上”。卷为王铎58岁时所书,是其晚年力作。


《苏轼寒食帖》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县)人。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直史馆。熙宁间,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与其政见相左,请求外调,先后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王安石罢相后,苏轼又被何正臣、舒直等罗织罪名,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入狱,不久释贬黄州。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继位,高太后听政,新法渐次罢去,起用旧党司马光执政,苏轼复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之见相左,为旧党疑忌,出知杭州、扬州等地。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远放儋州(今海南儋县)。元符三年(1 100年)徽宗即位,得赦北归。次年七月卒于常州归途中。著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等。《宋史》卷三百三十八有传。

  《黄州寒食诗卷》,纸本,高33.5厘米,宽118厘米。行书17行,129字。未署款,当为苏轼被贬黄州后三年即元丰五年(1082年)所书。后有黄庭坚、董其昌等人跋记。曾入清内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史晨碑》

  碑在曲阜孔庙同文门东,高183厘米,宽80厘米,无额。碑底下嵌置趺眼,掩行末字,故旧拓难以句读,乾隆乙酉(1765年)何梦华开洗趺眼有字处,全文复显。碑二面刊刻,碑阳东向为前碑,碑阴西向为后碑。前碑刊《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凡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刊《史晨飨孔子庙碑》,凡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后有唐大周天授二年正书题名四行。因后碑文中有纪年早前碑一年,常为人所不解,由前碑文之“建宁二年(169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句,后碑文之“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建宁元年(168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句可知,前碑之建宁二年为奏铭署年,后碑之建宁元年则为追述史晨到官日。前后碑书风相类,似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旧说为东汉蔡邕书,但别无款识可证,当为臆度攀附之说。

  前碑拓本之最旧者有何子贞藏残三十六字本,后归历史博物馆,另有陈叔通藏明拓秋字本,今归故宫博物院。后碑旧拓则以张伯英藏本、罗振玉藏残本为最佳。


《石门颂》

  以纵横劲拔、雄厚高浑为人所称道,然以杨守敬“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季一派皆从此出”(《平碑记》)之说,最为的当。其章法疏朗空灵,无刻意安顿排比之迹,因不迁就齐整,故能使各字安详自适,横列错杂而行气贯畅。结法疏阔博肆,纵横因字附形,无敛首束足之态。用笔疏逸劲拔,放笔写去,无矫揉矜持之气。《文心雕龙·隐秀》篇谓:“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秀以卓绝为巧”。“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若百诘而色沮。”此铭之秀,形多为神掩,故非细品不可得。举例若干如下:“命”之纵长,“公”之外展内敛,“晏”之中波曲荡,皆以一画之卓绝,使全字得巧。此为其秀之所在。以上说疏,或许是惺吾本意,而说秀则或许似“我注六经”了。然品析古人书迹,确不可以作皮相观,非入骨不能得其神。

  研习此铭,结法不类于其他汉碑,不在一笔一字中强求划一,而是在左右顾盼、上下照应中求齐整。不以密结纠集中宫,而是一二荡逸的主笔,凝聚众画团结气势。用笔也不同于其他汉碑,不在蚕头雁尾处斤斤留意,而是自然平入,偶用逆入也不矜持。波势不挑,务求沉着。方折处换笔另起以圆势行,圆转处弧过,收束处有折意。行笔畅达而不浮滑,须以潇洒奔放的草书意态,鼓荡放逸而去。笔宜用长锋羊毫,以利于指腕调合,墨畅意放。清代张祖翼尝言:“然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可见研习此铭所需者——胆量和力量。胆因识生,力自笔来!


《散氏盘铭》

  散氏盘,西周中晚期器,论者多断为厉王(前857—前842)时器。盘通高20.6厘米,深9.8厘米,径54.6厘米,重约21.3公斤。盘腹铭文19行,357字。铭纪矢因侵散地,故予散以眉地田及井邑田为偿事,故又名矢人盘。又因铭文中“西宫”二字凡三出,又名西宫盘。盘清乾隆初出土于陕西凤翔,为扬州盐商洪氏所得。嘉庆十四年(1809年)为两江总督阿林保购去,贡献清仁宗琰作寿礼,遂入藏内府。后归故宫博物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铭》

  研习《毛公鼎铭》宜用羊毫,锋不可长。羊毫笔软,虽不宜翻绞转侧得爽利势,但其坚韧雄强,易得浑朴气。入纸无论曲直,都应藏锋,以求浑厚。若顺笔直下,必是刻薄尖利象。运笔务求中锋实行,宜快不宜慢,更不能故作颤抖扭摆以求所谓“老成”。作曲画时笔应随势捻转,转宜灵不宜滞,滞则不道。收笔勿作停顿,顺势一提即可,提不可缓,缓则易尖且利。


《李邕麓山寺碑》

  李邕之有别于王羲之者:结体开张壮阔,气势洞达,不似右军精微处之承接照应,筑构精美;用笔健利猛峭,锋颖凌厉,不类右军起止间之含蓄蕴藉,纤秀逸。若谓王羲之于天矫中协衡动静,李邕则于盘旋中造险生奇;若称王羲之如纡徐温润之惠风和畅,李邕则似沙起雷行时天风浩荡。


《黄庭坚松风阁诗卷》

  山谷书法结字雄放瑰奇,时出大笔作辐射状,而又揖让有序。如此发散四缘,紧结中宫,论者或谓出于怀素,或谓得自《瘗鹤铭》。其用笔凝炼郁拔,尤为难能者是大笔飘动隽逸又舒展丰润,堪称前无古人。宋代书家中,黄庭坚是最知法者,又是最无法者,其对传统理解之深刻,与其对技巧之蔑视一样,使后来者瞠目。因此,论者每诫初学不宜。以教学立场论,黄庭坚书法风格特征十分强烈,故极易上手,但又最易结成习气,且一旦习气结成,便解脱不得,确似不宜初学。

本单详情

《怀素千字文-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作者: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7797
出版时间:2012/3/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郑文公碑-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7803
出版时间:2012/3/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赵之谦潜夫论-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7827
出版时间:2012/3/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张旭古诗四帖-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读》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62103
出版时间:2013/11/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张迁碑-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3713
出版时间:2011/9/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颜真卿祭侄稿-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7810
出版时间:2012/3/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徐三庚篆书册-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读》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62080
出版时间:2013/11/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吴昌硕修震泽许塘记-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7759
出版时间:2012/3/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王羲之十七帖-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7780
出版时间:2012/3/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王铎诗卷-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3744
出版时间:2011/9/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苏轼寒食帖-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3805
出版时间:2011/9/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史晨碑-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3706
出版时间:2011/9/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石门颂-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读》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62097
出版时间:2013/11/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散氏盘铭-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读》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62066
出版时间:2013/11/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毛公鼎铭-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读》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62073
出版时间:2013/11/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李邕麓山寺碑-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读》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62110
出版时间:2013/11/1
开本:16开
页数:40
定价:15.0


《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
主编:雷志雄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47834
出版时间:2012/3/1
开本:16开
页数:36
定价:15.0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