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年终盛宴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读本”系列之五(22册),对中国古代数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围棋、军事、医药、典籍、字典词典等领域的演进轨迹进行了系统、清晰的勾勒,进而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绚丽风姿。由各领域专家精心撰写,配有与内容相得益彰的黑白插图,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为读者了解古代文化、学习学科知识提供有益参考。定价406.3元,现团购价99元包邮!

×

关键字
历史
团购价¥99.0 ¥406.3 折扣2.4
已售209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本次团购包含22册,内容以古代文化、学科为主,包含了数、理、化、医药、生物、体育、围棋、礼制、军事、科技、汉语、字典词典等

论题丰富,范围广博,寻觅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荟萃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成就

简单的黑白插图,为文字内容做了补充和参照。内容精湛,亦庄亦谐,融知识性与通俗性于一体
系列书相关链接:“中国读本”系列之一(全16册)  “中国读本”系列之二(24册)  “中国读本”系列之三(11册)  “中国读本”系列之四(22册)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262*** 2020/6/7 17:44:25
    中国读本系列,品相好,价格低,收藏。
  • *** 2019/3/1 6:32:25
    萧乾说:书评家应是一个聪明的怀疑者、好的书评要用极简练的文字表现出最多的智慧。
  • 325*** 2018/5/15 18:00:40
    这一系列的书太多了,估计凑不完了,幸好书的质量还可以
  • wsi*** 2018/2/10 21:57:23
    买了很多次了 一如既往的便宜实惠
  • mkm*** 2017/11/13 12:04:15
    少有苟完,慢慢学习吧。
  • 201*** 2017/10/13 20:30:07
    适合少年阅读的中国大百科,种类繁多,蜻蜓点水,可以了解概况,深入学习择需要专著。可以拓宽少年视野,激发深层次的阅读兴趣。团购所得,有一本书略有刮伤,还好不损内页,查了下店里还可以单册购买,挺好的
  • gmm*** 2017/9/28 21:13:40
    轻型纸,约24开,字大,插图小,胶装差,会散页。同时团购了五种系列。
  • tan*** 2017/9/18 14:46:27
    起初以为中国读本丛书一共是102本,后来发现,该丛书仍在继续补充编写新内容,想收齐需要有点耐心。本套书中的《中国古代书籍史》,其实是《中国古代书籍》之误。我还以为是两本不同的书呢,在网站又订了一本,现在才发现,买重复了。
查看下一条 >>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

《汉语史话》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至今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在悠久的历史中,汉语曾经历过诸多变化,呈现出差异巨大的现代形式。这些差异的背后,折射出民族自身和民族文化演变的历史轨迹。

作者简介

  陈海东,上海市人,1953年出生,副教授。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教授过普通语言学、汉语等多门课程。1989年赴澳洲自费留学。1993年回国后任职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著有《通俗易懂的语言学》、《汉语史话》、《美国艺术家随笔》、《汉语情景会话》等著作及多篇学术论文,与人合编有《中国年谱辞典》、《百年郑和研究资料索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及《申报索引》等著作,并译有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所著《狄公案·黄金奇案》长篇小说一部。


《中国藏书史话》

  中国藏书历史悠久,藏书文化积淀深厚,史料丰富。藏书发达的保障是逐渐完整的藏书机构和兢兢业业的藏书家,而人文精神则是它的主要支柱。一部藏书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收藏与拓展的历史。

作者简介

  焦树安(1937~2002),祖籍浙江绍兴,生于西安。1957年由天津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参考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客座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教授比较哲学导论,指导研究生。


《中国传统数学史话》

  介绍了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包括中国数学的兴起,中国传统数学框架的确立,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的完成,中国筹算数学的高潮,传统数学的衰落与珠算的发展,以及西方数学的传人与中西数学的融会。

作者简介

  郭书春,1941年8月生于山东胶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著有汇校《九章算术》及其增补版、《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中法对照本《九章算术》(合作)、英汉对照《四元玉鉴》(Jade Mirror of the Four Unknowns,合作)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辞典卷》(合作)等。目前正主编《中华大典·数学典》。


《中国的兵器》

  在7000多年中,我国古代兵器经历了石兵器、青铜兵器、钢铁兵器与火器等各个发展阶段,数量、质量、性能、用途、效果等参数都一起搭阶而上,逐级攀升,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其间发展的节奏虽有起落,但相继传承却未曾一日或息。

作者简介

  王兆春(1937~ ),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核物理专业。中国军事史专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在军事科学院从事中国火器史、军事技术史、中国古代兵法、明代军事史研究。出版专著有《中国火器史》(国家“七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国家“八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历代兵书》、《中国古代兵器》、《中国历代名将》、《聂士成)》等,另有台著、编著多部。学术界认为《中国火器史》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填补了申国军事史与科技史研究的空白。


《中国的礼制》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人民也以谦逊友善、彬彬有记的风貌著称于世。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原是祭神时的一种习俗。周代形成比较完备的礼制并成为此后历代礼制的基础……

作者简介

  魏向东,男,江苏海安人,1963年生,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旅游系主任、教授,复旦大学历史文化地理博士,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中国风俗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国文化史》、《城市景观》、《发现苏州:城市文化与旅游的应用研究》、《旅游概论》等著作,在《中国史研究》、《江海学刊》、《人文地理》《江苏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关注地方旅游事业发展,主持旅游开发项目四十余项。


《中国的名家》

  名家,是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中对战国时代一些学者的概称:同阴阳、儒、墨、法、道五家并立而六。其实这些学者在战国当时,通称是辩者、辩士、察士。他们组成并推动了中国思想史上真正的名辩大潮。

作者简介

  庞朴(1928~ )江苏淮阴人。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研究生毕业。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曾提出在中国远古存在过以大火星纪.时的“火历”说。对阴阳、五行思想多有独创性的解释,引起海内外学界的广泛重视。为学善于小中见大,爱用“汉学”方法钩稽“宋学”课题,写出别具风格的文章。其《说“无”》、《相马之相》、《解牛之解》,便是常为人们称道的代表。出版有《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谈谈客观规律》、《(公孙龙子)译注》、《(公孙龙子)研究》、《帛书五行篇研究》、 《公孙龙评传》、 《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 《稂莠集一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公孙龙子今译》、 《一分为三一中国传统思想考释》、《蓟门散思》、《庞朴学术文化随笔》、《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等著作,另有学术论文百余篇。


《中国的医药》

  人类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斗争,由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期间的很多活动都与卫生保健有关,因此由无意识的自由身防护发展为有意识的医疗活动,这一过程可以上溯至数十万年以前。

作者简介

  魏子孝(1945~ ),天津市人现任北京西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中医内科疾病,对糖尿病、甲状腺病、肾脏病、风湿病等难治性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的疗效。。“电子计算机模拟钱伯煊妇科经验”研制,曾获中国中医研究成果奖二篆奖;“愈三消胶囊”临床实验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成果奖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编著有《中国中药史》。《性性行为·性疾病》等书;以主编、编委参加或主持集体编写医学著作十余部,另有论文十余篇。


《中国古代地理学》

  早在原始社会的初民阶段,人们就对地形,岩石等地理要素的认识积累了很多知识,从魏晋时期就已经成熟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到僧一行的子午线实测,郑和下西洋的实际行动,徐霞客的地理考察,等等,都可见出中国古代地理学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作者简介

  赵荣,49岁,博士,教授。两北大学考古学专业学十、历史地理学硕士,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曾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后任西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主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等职,现任陕两省文物局局长。主要从事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过国家级、中外合作等各类重要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有(含合作)《中国古代地理学》、《中国地理学史(清代)》、《两北地区城m发展研究》等。


《中国古代度量衡》

  中国古代以度量衡和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计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父系氏族社会,度量衡和计时已是农业文明的基础。传说在黄帝时代已发明了以干支记日、月。继而尧命羲、和二人参照日、月、星辰定历法。舜到东方巡视,在部落联盟议事时,商讨把四时之气节、日之大小、日之甲乙,度量衡的齐同,乐律声音高低都统一起来。禹治理水患,划分九州,“身为度,称以出” ,以人体建立度量衡标准……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度量衡。

作者简介

  丘光明,女,1936年生。祖籍安徽省全椒县,1957年毕业于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家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现并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国际计量史学会常务理事,曾应邀前往法国、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主要著作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共32卷)中《度量衡史》卷(合作)、《中国物理学史大系》(共9卷)中《计量史》卷(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共100册)中《中国古代度量衡》、《神州文化集成丛书》(共100册)中《中国度量衡》(已翻译成日文)、《中国古代计量史图鉴》(中英文对照)等20余种。


《中国古代化学》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领域中也曾有过广泛的开拓,虽然当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但也产生了不少意义重大的创造发明。

作者简介

  赵匡华(1932~),浙江杭州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502年来一直从事分析化学和化学史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并指导研究生。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2年。化学史方面的专著有《化学通史》、《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丛书)——化学卷》、《中国炼丹术》、《中国化学史》(古代卷与近现代卷,合著,主编)等。


《中国古代军事》

  对中国军事史的演进轨迹进行了系统、清晰的勾勒,进而展现中国军事文明惊心动魄的绚丽风姿。军事是人类活动的特殊领域,以战争史为主体的中国军事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炎黄二帝中原逐鹿,春秋五霸更迭混战,战国七雄的争相兼并……绵延不断的战争影响着国家的荣辱盛衰。

作者简介

  孙建民,1965年2月生,河南新安人。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军事科学院,获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军事学博士学位。现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撰有《中华统一大略》(与黄朴民合著)、《中国传统治边理念研究》、《中国历代治边方略研究》、《孙子兵法解读》(与黄朴民合著)、《孙膑与》、《世界大间谍》等著作,在《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历史》、《军事历史研究》、《学术月刊》等军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中国古代科技》

  从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看,中国早期的文明是落后于古巴比伦、古埃及以至古希腊的。但是,到公元21世纪,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发明了青铜冶炼和生铁冶铸技术,加快了文明发展的速度,所以发展到公元前三四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开始创造出工业史上、医学史上、天文史上等等一系列璀璨的文明硕果。

作者简介

  金秋鹏(1943.8.20-2002.4.13),福建泉州人,回族。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中国造船与航海史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中国历史上的造船和航海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致力于开拓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综合研究新领域。发表论文近百篇、论著(含合著)近二十部,多次获国家优秀图书奖,一项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中国古代生物学》

  采集植物和渔猎野生的动物,是远古时候祖先们获取食物最重要的方式。他们辨认和品尝各种野生动、植物,并从中获得了种种经验和知识。尽管当时还没有出现文字,这种经验和知识,已经通过口头相传或简单的图画而得到流传和积累。

作者简介

  汪子春(1936~ ),1961年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人类学专业毕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作有: 《中国古代生物学》、《鲁迅和自然科学》、《鸡谱校释》等。发表论文60多篇。


《中国古代书籍史》

  人们描述中国的初期书籍,多以商周时期留存下来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石刻文字资料为例,但初期书籍可能早就产生,只是没有流传至今的文字记录。当这些文字记录和档案材料经过加工整理,成为系统地阐述、宣传、介绍、传播某些问题,某种经验和知识时,便成了正规书籍,可以认定,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之前,中国已经产生了正规书籍……

作者简介

  李致忠,1938年出生于北京昌平,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同年,供职于国家图书馆,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制、书史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先后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中国古代书籍史》、《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古书版本鉴定》、《典籍志》、《古代版印通论》、《肩朴集》等专著,在海内外本领城较有影响。


《中国读本中国古代体育》

  中国古代体育不仅具有健身价值,而且还有艺术价值和娱乐、教育功能,蹴鞠既是古代练兵手段,亦可见出治国之象;投壶是种优雅的娱乐,还是消愁释愤的游戏;导引行气术折射出哲学思想,登高踏青融入进民俗生活。丰富多样的古代体育活动还将其精神文化远播各国……

作者简介

  任海,男,1950年4月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81年获北京体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并兼任该所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体育社会科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研究理事会理事,国际比较体育学会执委。主编及作为主要作者完成的著作有:《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等。


《中国古代物理学》

  物理,古人云“事物的道理”,为历代大儒名宦所重。古代中国人不仅记述了许多物理现象,发现了一些物理规律或定理,尚有饱含物理知识的诗词歌赋传世。

作者简介

  戴念祖,福建长汀人,1964年厦门大学物理系毕业。此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从事科学史研究,是中国物理学史学科创建者之一;。1978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1990年为研究员,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讲座教授。有物理学史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力学史》、《中国声学史》、《中国光学史》、《中国电和磁的历史》、《中国物理学史》、《朱载堉——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天潢真人朱载堉》、《文物与物理》、《物理学与机械志》等;主编《20世纪中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编写《物理学基础教程》(与台湾大学林清凉教授合作),论文集《细推物理》(由王士平、李艳平等编辑)等。


《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

  科技著作的发展与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书以汉唐间十部重要的数学著作为教科书,称作“算经十书”,并对其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10部算经中的《缉古算经》是初唐王孝通所作,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开带从立方(求三次方程的正根)的算书。 

作者简介

  屈宝坤(1963~),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编审,《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主要从事科学思想史、科学文化史方面的研究,发表有《晚清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几点认识》等论著。


《中国历代兵书》

  兵书,在我国源远流长、卷帙浩繁。是我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军事斗争的产物,又对人类的军事斗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王兆春(1937~ ),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核物理专业。中国军事史专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在军事科学院从事中国火器史、军事技术史、中国古代兵法、明代军事史研究。出版专著有《中国火器史》(国家“七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国家“八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历代兵书》、《中国古代兵器》、《中国历代名将》、《聂士成》等,另有合著、编著多部。学术界认为《中国火器史》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填补了中国军事史与科技史研究的空白。


《中国散文史话》

  散文是我国正宗的文体之一,并与中华民族的文明一样历史悠久。它从那古老的年代汩汩流来,随着不同的时代而因物赋形,变换着自己的风格体貌,形成一条浩瀚明净的大江。这江中负载着传统的精神文化,融会着民族的悲欢哀乐,映照着人物的音容笑貌,也浮现着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

作者简介

  萧华荣(1941~),生于山东掖县,长于青岛。1978年考为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留校任教。后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有《中国诗学思想史》等书及论文若干,已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等。


《中国图书史话》

  甲骨文、金文和初期石刻,记录了我国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事迹和内容,在今天无疑具有图书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并不是自觉地用这些东西来记录和总结经验,特别是甲骨、青铜器还具有其本身的特殊用途,尽管如此,它们的出现,还是为我国图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春秋战国时期,当人们开始自觉地利用文字来记录和传播知识时,简册作为载体的大量出现,预示着我国图书的正式诞生…… 

  本书介绍了中国图书史。

作者简介

  吴玲芳,1967年生,江苏吴江人。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现在苏州大学图书馆文献建设部工作,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副研究馆员。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合著2部。
  钱万里,1965年生,江苏无锡人。198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档案学专业,学士,现任苏州大学档案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在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合著或参编5部。


《中国围棋史话》

  小小围棋盘,上应天文,下象地理,深不可测,变化无穷,被列为“琴棋书画”,成为中国四大高雅技艺之一。古往今来。有少多文人雅士为之倾倒,奇思妙想,以探其奥:吟歌作赋,以称其玄;文章小说,以传其道。

作者简介

  薛克翘,辽宁大连人,1945年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东方文化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专著《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志》、《剪灯新话及其他》、《西洋记》、《中印文学比较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印度民间文学》;译著(合译)《普列姆昌德传》、《檀香树》、《肮脏的裙裾》等:电影剧本(合著)《玄奘》、《第五世达赖嘲嘛》;七集电视专题片剧本《走近释迦牟尼》;主编《简明南亚百科全书》、《东方神话传说》、《东方趣事佳话集》。


《中国字典词典史话》

  绍介了我国古代的字典词典对汉字的形音义和相互关系,以及各种词语的解释,不仅揭示了汉字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情况,提供了关于古代自然科学、社会民俗人情方面的常识,为阅读古籍、学习古代文化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作者简介

  张明华,女,副研究馆员,1946年10月生,江西南城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贵州省遵义县、河北省涞水县任中学教员,1979年调往北京市宣武区红旗夜大工作;1981年调入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参考部从事参考咨询。在图书馆工作期间,曾参与编纂《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哲学卷》和《北京图书馆馆史(1909-1949)》的修订工作,参与主持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资助项目——《中国图书馆数据库》的建立和《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的编辑工作,任副主编。该丛书曾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图书奖”等多项重要奖项,除发行大陆简体字版及修订版外,还发行有台湾、香港繁体字版和日本国日文版等,在海内外颇具影响。

图片展示



团购包含22册,介绍了中国传统数学、度量衡、兵器、古代军事、礼制、名家、古代书籍、古代著名科学典籍、历代兵书、散文、藏书、图书、字典词典等





简单的黑白插图,为文字内容做了补充和参照








本单详情

《汉语史话-中国读本》
作者:陈海东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112
出版时间:2010/10/1
开本:32开
页数:132页
定价:14.0

目录:

导言 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

第一章 汉语的起源

一 追根溯源

二 河南安阳的发现


第二章 汉语语音的演变

一 谐声字中有奥秘

二 《诗经》的启示

三 古无轻唇音——唇音的分化

四 古无舌上音——舌音的分化

五 谐声字里的特殊情况

六 奇妙的反切

七 《广韵》:了解中古语音的字典

八 三十六字母——守温和尚的创造

九 《中原音韵》:现代汉语语音的源头

十 现代“j、q、x”的来历

十一 李白的千古绝唱

十二 粤方言里的遗迹


第三章 汉语词汇的演变

一 “不”与“非”同出一源

二 古代同类器物名称多

三 表意的需要——音节的复杂化

四 识其字却不解其意

五 丝绸之路上的交流

六 佛教徒对汉语词汇的贡献

七 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的影响

八 西学东渐:西方语言词汇的引进


第四章 汉语语法的演变

一 “阿瞒”的传说

二 “晨起洒扫,食了洗涤”与动态助词

三 “之”和“者”的变迁

四 古人说话量词少

五 宾语前置说词序

六 表达被动方式多

七 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发展

八 越来越长的修饰语


第五章 汉语方言的发展

一 “买璞”的笑话

二 从苏秦挂六印说古代共同语

三 北方大移民与古代方言的演化

四 现代七大方言的差异

五 方言大区划中的小区划

六 汉语共同语对方言的影响



《中国古代藏书》
作者:焦树安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594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54
定价:16.0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藏书概论

第二章 中国古代藏书起源

一 中国最早的图书形式——简牍与帛书

二 国家藏书机构——藏室的产生

三 私人藏书的出现


第三章 秦代的藏书与焚书

第四章 汉代藏书制度的确立

一 两汉的藏书及其机构的建立

二 两汉的征书与献书

三 中国的第一个国家书目

四 石渠阁会议与《熹平石经》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藏书旋聚旋失

一 纸的发明与纸书的出现

二 魏晋南北朝的藏书

三 图书的分类与编目

四 汲冢书的发现与整理

五 各类书目的出现


第六章 隋唐盛世藏书大增

一 从卷轴式写本到雕版印本册装

二 隋唐五代的藏书

三 图书的分类与编目


第七章 宋元官私藏书发展空前

一 雕版印刷的普及与活字印刷的发明

二 宋元时期的藏书

三 图书的分类与书目

四 宋元时期的图书流通


第八章 明清一统,藏书规模恢弘

一 明清两代的藏书

二 明清私人藏书激增

三 明清时期的重要书目

四 敦煌藏书西流与皕宋楼藏书东渡

五 明清时期藏书的流通


第九章 近代图书馆的出现

一 铅印技术的传人和书籍形式的变化

二 清末民初文化教育的发展

三 清末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立

四 各种类型图书馆的普及

五 从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化

六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七 民国时期图书馆机构与管理

八 民国时期的藏书

九 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与藏书楼

十 日寇对中国图书馆的摧残和劫掠



《中国传统数学史话-中国读本》
作者:郭书春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4352
出版时间:2012/9/1
开本:16开
页数:266
定价:29.8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数学的兴起——原始社会至西周的数学
第一节 图形观念的形成与规矩准绳
第二节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形成与算筹的创造
一 数概念的产生与结绳、书契、陶文数字
二 甲骨文数字与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形成
三 计算工具——算筹
第三节 数学形成一门学科
一 九九表与整数乘除法则
二 商高答周公问及用矩之道
三 数学形成一门学科
第二章 中国传统数学框架的确立——春秋至东汉中期的数学
第一节 数学家与数学经典
一 诸子百家与数学
二 秦汉数学简牍
……


《中国的兵器》
作者:王兆春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603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191
定价:19.6

目录:
第一章 发展简史
 一 中国古代兵器的分期
 二 冷兵器的起源与发展
 三 火器的创制与更新
第二章 冷兵器
 一 格斗兵器
 二 卫体兵器
 三 特种兵器
 四 射远兵器
 五 防护装具
 六 城池和城战器械
第三章 火器
 一 火药
 二 燃烧性火器
 三 爆炸性火器
 四 火箭
 五 火枪
 六 手铳
 七 火绳枪
 八 燧发枪
 九 轻型火炮
 十 重型火炮
 十一 短管炮
 十二 佛郎机炮
 十三 红夷炮
第四章 综述
 一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二 富于创造不断更新
 三 火药发明意义重大
 四 火器领先全面发展
 五 火药西传影响深远
 六 军事变革中欧殊途
 七 兵器论著如林垂史
 八 善于学习不甘落后
附录
 一 中国历代尺的长度比较简表
 二 中国历代升的容量比较简表


《中国的礼制》
作者:魏向东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399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159
定价:16.5

目录:
导言 中国自古就是礼义之邦
第一章 中国礼制源流
 一 礼的起源
 二 大禹铸九鼎
 三 周公制礼作乐
 四 礼贤下士
 五 封建礼制的确立和发展
第二章 吉礼
 一 祀天之礼
 二 祭地之礼
 三 宗庙祭祀
 四 学校礼仪
第三章 凶礼
 一 复——招魂之礼
 二 殓——人棺之礼
 三 殡——停棺之礼
 四 葬——下葬之礼
 五 服丧与丧服
第四章 军礼
 一 出征之礼
 二 凯旋之礼
 三 校阅之礼
 四 田猎之礼
第五章 宾礼
 一 朝觐之礼
 二 朝聘之礼
 三 盟誓之礼
 四 士相见礼
第六章 嘉礼
 一 冠婚之礼
 二 飨燕之礼
 三 乡饮酒与养老礼
 四 射礼
 五 贺庆之礼
第七章 礼器与礼服
 一 礼器的作用
 二 礼器类举
 三 礼服的演变


《中国的名家》
作者:庞朴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405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128
定价:14.0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名辩思潮
 一 正名
 二 无名
 三 控名
 四 一分为三
第二章 合同异派
 一 惠施
 二 惠施思想
 三 至大与至小
 四 无厚之大
 五 天地比,卵有毛
 六  “大同”与“小同”
 七 连环可解,燕北楚南
 八 天地一体
第三章 离坚白派
 一 公孙龙和《公孙龙子》  
 二 白马和马
 三 坚白与石
 四 二有一乎
 五 唯谓非名
 六 物莫非指
 七 历史地位
第四章 墨家辩者
 一 同异交得
 二 彼亦且此
 三 以名举实
 四 以辞抒意
 五 以说出故
 六 知识论
 七 语经
第五章 余论
……


《中国的医药》
作者:魏子孝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412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153
定价:16.0

目录:
第一章 我国医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 古代医药保健活动的起源
 二 中医学发展梗概
第二章 中医学基本理论与诊治特色
 一 古代哲学指导的思想方法
 二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
 三  “辨证论治”的临床特色
 四 丰富有效的治疗手段
第三章 中药学与方剂学
 一 中药学
 二 方剂学
第四章 古代养生学
 一 养生学理论的形成
 二 医学家对养生学的贡献
 三 古代养生法梗概
 四 古代养生活动中的逆流
第五章 古代名医
 一 扁鹊(秦越人)
 二 医圣张机
 三 外科始祖华佗
 四 道家医生葛洪
 五 药王孙思邈
 六 金元四大家
 七 医药学家李时珍
 八 医门柱石张介宾
 九 温病学派医家
第六章 古代医事管理与医学教育
第七章 少数民族医药学
第八章 古代中外医学交流
 一 朝鲜
 二  日本
 三 越南
 四  印度
 五 西方国家


《中国古代地理学-中国读本》
作者:赵荣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559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32开
页数:161
定价:18.0

目录:
第一章 从《禹贡》到《汉书·地理志》
 ——先秦两汉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一 早期的地理认识
 二 汉代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 制图六体与《水经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一 裴秀的地图制作理论
 二 郦道元的《水经注》
 三 法显与外国地理认识
第三章   一行的子午线测量与沈括的地理思想
 ——唐宋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一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二 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实测
 三 颜真卿与海陆变迁的认识
 四 沈括的地理思想
 五 中国古代地理学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郑和下西洋与徐霞客全国地理考察
 ——元明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一 元代地理认识与河源考察
 二 郑和与西洋地理新认识
 三 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
 四 徐霞客的地理考察与贡献
 五 潘季驯治黄理论中的地理思想
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
 ——清代地理学成就
 一 清初的地理学新思想与地理成就
 二 地志撰著的重视与相关理论
 三 古代地理著作校勘的成就
 四 水道著作的重视
 五 清代世界地理著作——《海国图志》
 六 地图的演变
 七 自然地理认识
 八 近代地理教育的肇始


《中国古代度量衡》
作者:丘光明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570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95
定价:20.0

目录:

第一章 度量衡的萌芽时期

一 从种植到分配

二 从穴居到建造房屋、规划村落

第二章 大禹治水和度量衡标准的建立

第三章 度量衡是赋税制度的必然产物

第四章 早期的交换与商业发展中的度量衡

一 早期的交换

二 “市”的建立与管理

三 春秋战国商业的繁荣与度量衡的广泛使用

第五章 度量衡是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

一 营造都城宫室离不开度量衡

二 制造车辆对度量衡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三 战国时期的标准量器_栗氏量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的混乱

第七章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一 商鞅变法和统一秦国度量衡

二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第八章 承上启下的汉代度量衡

一 汉代度量衡制度的确立

二 黄钟累黍与度量衡标准

第九章 三国两晋时期的度量衡

第十章 南北朝度量衡的分治与混乱

一 南朝尺度

二 北朝尺度

三 南北朝容量和权衡

四 对南北朝度量衡混乱的探讨

五 度量衡及相关技术的进步

第十一章 隋朝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的形成

一 隋朝统一度量衡

二 度量衡大小制产生的原因以及量天尺的使用与发展

第十二章 唐朝度量衡及严格的管理制度

一 唐朝度量衡沿袭隋制

二 唐朝度量衡的管理

三 拨镂牙尺及唐朝度量衡对东方各国的影响

第十三章 宋朝度量衡的成就与弊端

一 日常尺与天文乐律用尺

二 宋代的容量

三 宋代的权衡

第十四章 元朝度量衡与商业贸易

一 元朝的尺度

二 元朝的容量

三 元朝的权衡

四 元朝商品经济繁荣与度量衡典章 制度

五 元朝继承宋朝测试技术的成就

第十五章 明朝度量衡

一 明朝的尺度

二 明朝的容量

三 明朝的权衡

四 明朝度量衡的管理

第十六章 清朝度量衡的兴衰

一 清朝的尺度

二 清朝的容量

三 清朝的权衡

四 明清时期测量技术的勃兴

第十七章 近代对度量衡的改革及米制的推行

一 海关主权的丧失和海关度量衡的产生

二 营造尺库平制与米制并用的北洋军阀时期

三 市用制确立与米制推行



《中国古代化学》
作者:赵匡华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528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155
定价:16.0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烧陶制瓷中的化学成就
 一 中国制陶工艺的演进和化学成就
 二 中国的古瓷及其化学成就
 三 中国古代独立创制的玻璃
第二章 中国古代冶金中的化学成就
 一 铜和青铜冶炼中的化学
 二 中国古代首创的胆水冶铜
 三 黄铜与金属锌的冶炼
 四  中国古代独特的两种白铜
 五  中国古代多种多样的钢铁冶炼工艺
第三章 中国炼丹术和制药学中的化学成就
 一 漫谈中国炼丹术的理论思考
 二 中国炼丹术中的实验设备
 三 中国古代丹药化学的成就
 四 硝石、硫磺与火药的发明
第四章 中国古代盐和糖的化学工艺
 一 中国古代对食盐的开采与加工
 二 中国古代的饴糖与蔗糖加工
第五章 中国古代酿造化学的成就
 一 中国古代的酿酒化学
 二 中国古代醋和酱的酿造化学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染料与色染的化学成就
……


《中国古代军事》
作者:孙建民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037
出版时间:2010/10/1
开本:32开
页数:268页
定价:28.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原始战争与中华军事文明的萌生

一原始战争与中华军事文明的萌生

二原始的作战方式与战争指导

三“玉石为兵”:原始的武器装备


第二章 三代更替:奴隶制军事的产生、发展与鼎盛

一夏、商、西周的王朝更替战争

二兵器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青铜兵器的出现与大量使用

三奴隶制军事制度的不断成熟

四“分封诸侯、拱卫王室”的国防方略

五夏、商、西周的兵种与作战方式


第三章 中国军事史的大变局: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

一“尊王攘夷”与争霸战争

二春秋中期至战国军事领域的革命

三从兼并到统一

四《孙子兵法》与走向成熟的中国兵学体系


第四章 秦汉帝国的军事

一骑兵时代的来临

二秦汉时期的统一战争和巩固统一的战争

三反击匈奴

四大一统的军事制度和国防方略

五大泽乡·绿林·黄巾


第五章 军阀混战下的南北对峙

一魏武挥鞭

二东风不与周郎便

三王溶楼船下益州

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五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六南船北马:魏晋时期骑兵与水军


第六章 盛世军事

一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二太原起兵和李世民的《取关中策》

三府兵制与募兵制

四渔阳鼙鼓动地来

五周世宗北取三关


第七章 陈桥涯海须臾事——宋、辽、金、元时期作战方式的变革

一赵匡胤的“一天下之志”与“一天下之策”

二收其精兵

三北伐燕云

四好水川鏖战

五“海上之盟”与“靖康之难”

六泥马渡康王

七北伐与“和议”

八重蹈覆辙的“联蒙灭金”


第八章 明朝和清前期的军事

一朱元璋在统一战争中的战略指导

二明成祖五征漠北

三戚帅平倭

四闯王进京

五萨尔浒之战和山海关之战

六平定三藩

七康熙帝统一台湾

八雅克萨反击战

九卫所、八旗与绿营

十明清时期火器技术的辉煌与衰落


第九章 中国近代的军事变革

一鸦片战争

二英法联军攻进北京

三收复新疆

四耻辱的胜利

五甲午海战

六横扫南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

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八“中体西用”和“师夷之长技”

九昙花一现的北洋舰队

十从湘军、淮军和“防军”、“练军”再到新军——中国军队的近代化

十一中国近代作战样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科技》
作者:金秋鹏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627
出版时间:2010/9/1
开本:32开
页数:161页
定价:18.0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前~4000年前)

第二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奠基(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第三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秦汉一南北朝时期,前221~581)

第四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

第五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衰落(明清时期,1368~1911)



《中国古代生物学》
作者:汪子春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542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168
定价:18.0

目录:
第一章 生物学知识的渊源和发展
第二章 古代早期生物学知识
 一 甲骨文中的动植物知识
 二  《诗经》、《夏小正》中的动植物知识
第三章 动植物分类学成就
 一 动物、植物两词的出现
 二  《尔雅》和古代的动植物分类系统
 三 对《尔雅》动植物的注释研究
 四 陆机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五 药用动植物研究的发展
 六 植物学专著《南方草木状》  
 七 谱录的出现
 八 郑樵论动植物志的编写
第四章 生态学成就
 一 对动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二 地形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和植物的垂直分布
 三 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四 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五 动物体应月盈亏现象的探索
 六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七 对毁林恶果的认识
 八 生物资源保护思想
 九 对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循环的认识
第五章 对菌类的认识和利用
 一 对大型真菌的认识
 二 对微生物活动的认识和利用
 三 关于病原微生物
 四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
第六章 昆虫的研究和利用
 一 益虫的利用
 二 害虫的防治研究
 三 对昆虫习性的研究
第七章 关于人体形态构造和机能的研究
 一 人体解剖和人体测量
 二 宋代的人体解剖图
 三 王清任与《医林改错》
 四 关于人体生理节律的认识
 五 关于胚胎和生长发育的研究
第八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一 生物遗传概念和气种说
 二 对生物遗传变异的认识
 三 对生物遗传变异的利用
 四 动物杂交的利用
 五 优生探索
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中国古代书籍史》
作者:李致忠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450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32开
页数:162
定价:16.8

目录:
第一章 书籍与书籍史
 一 什么是书籍
 二 书籍史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
 一 语言、传说与记事
 二 文字的起源与形成
 三 初期书籍的形态
第三章 正规书籍的产生与历代书籍的创作
 一 正规书籍的产生
 二 历代书籍的创作
第四章 书籍的生产材料与生产方法
 一 书籍的生产材料
 二 书籍的生产方法
第五章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
 一 中国古代书籍的版面设计
 二 中国古代书籍的插图版画
 三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图书保护
 一 整治书籍的制作材料
 二 书籍的阅藏保管
 三 维修保护


《中国古代体育》
作者:任海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3461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59
定价:16.8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古代球类活动

一 蹴鞠(足球)

二 击鞠(马球)

三 捶丸(高尔夫球)

四 木射

五 掌旋球

六 其他球戏

第二章 古代田径运动

第三章 古代游泳

第四章 古代滑冰

第五章 古代摔跤

第六章 古代举重

第七章 古代养生体育

一 导引术的发展

二 行气术的发展

第八章 季节性的民俗体育

一 春游

二 放风筝

三 荡秋千

四 龙舟竞渡

五 登高

六 拔河

七 秧歌

八 儿童体育游戏

第九章 中国古代体育的主要特点

一 季节性

二 地域性

三 娱乐性

四 哲理性

五 道德性

六 融合性


《中国古代物理学》
作者:戴念祖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580
出版时间:2010/8/1
开本:16开
页数:122页
定价:12.8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力学史

一 “力学”词义演变

二 《墨经》中的力学知识

三 《考工记》中的经验力学

四 相对运动

五 相对性原理

六 弹性定律

七 横梁高宽比

八 水箱放水实验

九 “舟自横”现象

第二章 光学史

一 《墨经》光学

二 《梦溪笔谈》与《革象新书》

三 放大镜与潜望镜

四 透镜及复合透镜

五 透光镜之谜

六 虹霓和分光现象

七 郑复光及其《镜镜詅痴》

八 邹伯奇的光学

第三章 声学史

一 振动和波的概念由来

二 共振与混响

三 青铜钟

四 青铜乐钟的形状与结构

五 编钟振动特性及双音钟

六 中国编钟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七 乐律学:三分损益律

八 朱载堉的十二等程律

九 关于等程律理论的优先权之争

十 等程律数学方法西传之可能

十一 管乐器的末端效应与管口校正

十二 笙簧

十三 隔声建筑

第四章 指南针与罗盘

一 司南

二 司南产生的社会文化与科学背景

三 指南针

四 罗盘与堪舆

五 罗盘与航海

六 罗盘西传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中国读本》
作者:屈宝坤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375
出版时间:2009/11/1
开本:32开
页数:208
定价:21.0

目录:
第一章 辉煌的历史科学的宝藏——中国古代科技著作概述
第二章 天文
 一 宇宙理论——《周髀算经》
 二 天文观测与天象记录——《开元占经》
 三天文仪器——《新仪象法要》
 四 历法——《授时历》
第三章 数学
 一 《九章算术》及《九章算术注》
 二 《数书九章》
 三 《四元玉鉴》
第四章 农学
 一 《齐民要术》
 二 《王祯农书》
 三 《农政全书》
第五章 中医药学
 一 《黄帝内经》
 二 《伤寒杂病论》
 三 《本草纲目》
第六章 炼丹术——《周易参同契》
第七章 地理学
 一 《禹贡》
 二 《水经注》
 三 《徐霞客游记》
第八章 工艺技术
 一 《考工记》
 二 《天工开物》
第九章 科技综合
 一 《墨经》
 二 《梦溪笔谈》


《中国历代兵书》
作者:王兆春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610
出版时间:2010/8/1
开本:16开
页数:207页
定价:22.0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兵书发展源流

一 甲骨文和金文的军事记载

二 最早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三 兵书著述的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

四 唐宋时期兵书著述的创新

五 兵书著述的第二次高潮——明代后期

六 兵书著述(含译)的第三次高潮——清代后期

第二章 历代兵书集粹

一 “兵圣”孙武及其“兵经”《孙子兵法》

二 战绩煌煌的吴起及《吴子》

三 执法如山的司马穰苴及其宏大深远的《司马法》

四 身残志坚的孙膑与竹简《孙膑兵法》

五 兴周灭纣的姜子牙及《六韬》

六 史书记载的尉缭和《尉缭子》

七 圯上奇翁黄石公及《三略》

八 李世民和李靖的《李卫公问对》

九 少室书生李筌及《太白阴经》

十 知文通武的曾公亮及其《武经总要》

十一 城防专家陈规及《守城录》

十二 首倡兵制研究的陈傅良与《历代兵制》

十三 胸怀韬略的华岳及其《翠微北征录》

十四 《南船纪》和《龙江船厂志》

十五 抗倭名将戚继光及其练兵论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十六 首倡海防研究的郑若曾及《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

十七 自发从戎的何良臣和《阵纪》

十八 博学知兵的唐顺之及《武编》

十九 火绳枪专家赵士桢与《神器谱》

二十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其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

二十一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

二十二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叩答合编》

二十三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

二十四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

二十五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

二十六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

二十七 抗英殉国的关天培及其《筹海初集》

二十八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二十九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

三十三 度抗击列强人侵的爱国名将聂士成及其《淮军武毅各军课程》

三十一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

第三章 中国兵书通览

一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

二 历代兵书的分类

三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

四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五 历代兵书的特点

六 中外兵书的交流



《中国散文史话》
作者:萧华荣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600
出版时间:2010/6/1
开本:16开
页数:151页
定价:16.0

目录:

导言话说“散文”这个名目

第一章 先秦散文是怎样走向成熟的

一 滚滚江水初发源

二 《左传》与《战国策》

三 从《论语》到《韩非子》


第二章 “汉文章”

一 “贾生才调更无伦”

二 司马相如与汉大赋

三 《史记》——“无韵之《离骚》”

四 略谈《汉书》

五 书信:早期的抒情散文


第三章 六朝骈文

一 什么是“骈文

二 三曹风采

三 嵇、阮幽愤

四 “潘、陆特秀”

五 不同流俗的陶渊明

六 骈文的鼎盛

七 抒情小赋的诗化

八 隽永的山水清音


第四章 唐代古文运动

一 什么是“古文运动”

二 漫长的酝酿

三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四 柳宗元散文种种

五 “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第五章 宋代古文运动

一 曲折的前奏

二 一代宗师欧阳修

三 “拗相公”的拗气

四 “苏文熟,吃羊肉

五 南宋的“抗敌”散文


第六章 晚明小品文

一 晚明以前的文坛

二 什么是“小品文”

三 山水小品

四 生活小品

五 嘲戏小品


第七章 清代桐城文派

一 什么是“桐城文派”

二 “桐城初祖”方苞

三 承前启后的刘大樾

四 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

五 桐城支流“阳湖派”

六 曾国藩与桐城文派的“中兴”

七 “文界革命”——散文的新曙光



《中国图书史话》
作者:吴玲芳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143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43
定价:15.0

目录:

导言 汉字的发明和我国早期图书的产生

一 汉字的发明及演变

二 甲骨文的意义

三 金石文字记录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图书(前770~前221)

一 春秋战国时期变革对图书的影响

二 孔子删订《六经》和私人著述的繁荣

三 书籍的简策和缣帛制度

第二章 秦汉三国时期的图书(前22l~280)

一 秦始皇焚书——中国图书史上第一次劫难

二 两汉三国时期图书收集和校理的成果

三 两汉三国时期的著述

四 纸的发明及其在图书史上的影响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图书(265~589)

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图书的命运

二 两晋南北朝著作大观

三 佛教道教典籍的翻译和著述

四 书籍的卷轴制度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图书(58l~979)

一 隋唐五代图书的搜集与整理

二 兴盛的隋唐五代著述

三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印本书的出现

四 雕版印刷术发明后的书籍制度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图书(960~1368)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宋元刻书的繁荣

二宋元版图书的特点

三宋元时期主要著作概览

四宋元的公私藏书与目录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图书(1368~1840)

一 明清印刷术的改革和发展

二 明清刻书及其版本特点

三 明代和清代前期的藏书与目录

四 明代和清代前期的主要著作

第七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图书(1840~1919)

一 西洋印刷术的传人和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

二 近代书刊的兴起与发展

三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主要著作

第八章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图书(1919~1949)

一 五四运动对中国图书事业的影响

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出版物概况

三 大革命失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图书出版物概况

四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主要书目索引



《中国围棋史话》
作者:薛克翘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648
出版时间:2010/8/1
开本:16开
页数:248页
定价:26.0

目录:

第一章 先秦

一 祖述尧舜

二 举棋不定

三 国手弈秋

第二章 两汉

一 汉宫秋月

二 法于用兵

三 班固弈旨

四 黄宪论机

五 覆巢之下

六 背碑复局

第三章 三国

一 曹氏父子

二 功盖三分

三 东吴棋风

四 孙和毁弈

第四章 两晋

一 张华推枰

二 孝子围棋

三 宫中棋影

四 王导父子

五 淝水之战

六 僧人雅好

七 裴遐雅量

八 劝人戒弈

九 围棋神话

第五章 南北朝

一 古弼上书

二 仆人劝学

三 把握分寸

四 棋手命运

五 当局者迷

六 王或之死

七 千秋功罪

八 王抗品棋

九 齐高悔棋

十 梁武品棋

十一 到溉输石

十二 朱异不廉

十三 神童善弈

十四 烂柯奇缘

第六章 隋唐

一 皇甫自责

二 李渊反隋

三 观棋相面

四 太宗咏棋

五 弈赚兰亭

六 与囚对弈

七 王绩棋诗

八 明皇好弈

九 神童李泌

十 仙姑授艺

十一 一行自悟

十二 新罗围棋

十三 杜甫好弈

十四 棋人参政

十五 枰上人品

十六 元白酬唱

十七 刘郎赠友

十八 橘中棋仙

十九 晚唐国手

二十 僧人棋诗

第七章 五代

一 逍遥先生

二 日月轮空

三 花蕊夫人

四 罢弈再弈

五 无德棋人

第八章 两宋

一 太宗倡弈

二 徐铉术语

三 围棋五常

四 元之三黜

五 名相之弈

六 枰上探玄

七 东坡观棋

八 文士棋闻

九 山谷道人

十 饶天下先

十一 仲甫成仙

十二 宗泽退兵

十三 南宋待诏

十四 廿朋两范

十五 野战自得

十六 爱国棋人

十七 楼钥诗资

十八 妇女之弈

十九 村童娶亲

……

第九章 元明

第十章 清代

后记



《中国字典词典史话》
作者:张明华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198
出版时间:2010/9/1
开本:16开
页数:143页
定价:16.0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字书——学习古汉语、阅读古籍的桥梁

一 字书——古代字典词典的统称

二 字书的分类

三 字书与古代文字统一

四 字书的注音方法

五 字书的释义方式

六 字书的查检

第二章 古代字书的雏形——周秦汉时期的识字课本

第三章 古代字书的产生

一 《尔雅》——第一部故训词典

二 《方言》——第一部方言词典

三 《说文解字》——第一部字典

四 《释名》——第一部声训词典

第四章 古代字书的演变

一 《玉篇》——第一部楷书字典

二 《一切经音义》——广释佛典文字音义的词典

三 《广韵》——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韵书

第五章 古代字书的兴盛

一 《字汇》——第一部通俗易查的字典

二 《康熙字典》——古代字典的定型

三 《佩文韵府》——古代诗词歌赋词藻的汇辑

四 《经籍纂诂》——集经传子史引文训诂之大成

五 《经传释词》——经传虚词的集释

第六章 近现代字典词典的演变和革新

一 《中华大字典》——新旧字典的津梁

二 《辞源》——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语文词典

三 《辞海》——语词及百科词语的汇聚

四 《国语词典》——符号注音和音序排列排检法的先导

五 《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曲特殊语辞的汇释

六 《综合英汉大辞典》——词典编纂新领域的拓展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