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精评版-历代纪事本末丛书》精装11册,原著为高士奇、陈邦瞻等明清史学家编撰,徐彻、陈恩林等从事古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译文并点评。纪事本末体由宋代著名史学家袁枢首创,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体裁形式,收入史实究有出处,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囊括春秋、宋、元、清等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每篇译文后均附“精评”,更便于读者阅读。原价565.6元,现团购价175元包邮!
纪事本未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 编年体史书的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典志体史书强调典章制及同类史实的统一性,其缺点是从纵的方面分裂了历史的完整性。 纪传本末体史的编纂方法,眉目清楚,旨趣明白,读者开卷后便可一目了然,从而获得较为系统而完整的历史知识,被当代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称为是“一种便于记忆、检索,对初学历史的更为合适的体例。”纪事本末体史书的这一便于阅读便于记忆的优点,非常利于普及历史知识,可满足广大读者渴望获取历史知识的迫切需要。
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 清朝著名学者。今匡堰镇高家村人。是一生效忠于康熙的官吏,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
高士奇早年家贫,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1676年)升为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 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死后,被封谥号文恪。
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史学著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陈邦瞻(公元1557-1623年):明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字德远,号匡左,江西高安荷岭镇人。
李有棠(1837-1905)字芾生, 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今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周江村人 ,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享年六十九岁。在二十二岁时,以第三名考取入袁州府学为附生(即俗所谓"秀才");在二十五岁时,以超等第一名,补授廪膳生(即在岁试及科试中都考列一等以上,因而有资格领取国家津贴的秀才);在二十八岁时,考取辛酉科第一名优贡。次年,通过朝考,选拔江西省峡江县训。在任三年,即因祖母、母亲年高无人侍奉,弃官归家养亲。这就是李有棠"学而优则仕"的全部的、很不显赫的经历。
张鉴(1768-1850),字秋水,号春冶,浙江归安人,清代诗人。
副主编
徐彻,1939年生。1967年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1981年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生毕业,获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曾任辽宁古籍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职称编审。现任辽海出版社编审。兼任吉林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辽宁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辽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日本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清宫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十八世纪研究会理事,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奉系军阀史研究会副会长等。
译评者
陈恩林,男,汉族,1940年11月生,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6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本校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后因“文革”辍学。1978年重新考为吉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金景芳先生。现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史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周易学会会长。1997年,被教育部聘为“中华文化奖学金”指导教授。2000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客座研究员。
武玉环,女,1950年9月19日出生,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代表性著作《辽制研究》,代表性论文《辽代刑法制度考述》《中国史研究》。
蒋秀松,1936年 11月生,广西全州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吉林省民族学学会理事,吉林省史学会理事。1962年南开大学毕业。曾就职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先后任辽金史研究室和民族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俄关系史和东北民族史。主要著作有《沙俄与东北》(合撰,吉林省文史出版社1986年出版)、《抗俄名将萨布索》(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女真史》(合撰,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出版)、《东北民族史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东北民族史研究(三)》(中州古籍出版社!994年出版)等。主要论文:《海面与海西女真》,发表于《民族研究》1981年第5期;《明代东北民族杂考》,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3期;《明代女真的敕贡制》,发表于《民族研究》1984年第4期3《关于奴儿干都司的问题》,发表于《民族研究》1990年第6期;《女真与未曷》,发表于《民族研究》1992年第4期;《论女真族的兴起》,发表于《北方民族》1993年第1期等等。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左传纪事本末(一二)》
作者:(清)高士奇 原著,陈恩林、黄中业 译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ISBN:9787805072159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728
定价:88.0
内容简介:
分为一、二两册。《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解说孔子所修《春秋》的一部编年体史著,故后汉人称为《春秋左氏传》。《左传》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计254年间各诸侯国的重要史实。
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和严彭祖说,《左传》作于春秋末,作者是鲁君子左丘明。唐之后对此说虽有疑义,但争论多年,人们仍以此说为持。
《左传》在西汉秘府被发现时,是用战国时的古文记载的,所以称经古文学。西汉盛行经今文学,所以《左传》只在民间或学者中间私下传授而没立于学官。东汉时,古文学大兴,《左传》始在学术界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出现了贾逵、服虔等一批《左氏》学家。可惜他们的《左传》注都没有单独流传下来。
目录:
前言
说明
第一册
卷一 (周)王朝交鲁
卷二 桓王伐郑
卷三 王臣之事
王朝交列国 定灵婚齐附 诸侯朝王并附
卷四 王室庶孽之祸
卷五 (鲁)鲁隐公嗣国
桓公篡弑附
卷六 鲁与列国通好
宋卫、共姬之节附
卷七 鲁文姜之乱
庄公忘仇附
卷八 列卿嗣世
孟孙 叔孙 季孙 臧孙 子叔氏
卷九 三桓弱公室
卷十 鲁陪臣交叛
南蒯 阳虎 侯犯 公孙宿
卷十一 鲁与邾莒构怨
鲁伐灭小国附 小国来伐并附
卷十二 小国交鲁
以年序不以国序 戎狄兵好俱附
卷十三 郊祀雩祭
旱而不雩见 灾异视朔附
卷十四 城筑搜狩
因事别见者不更载
卷十五 孔子仕鲁
仲由 冉求 端本赐 高柴
卷十六 (齐)齐灭纪
卷十七 齐襄公之弑
卷十八 齐桓公之伯
卷十九 齐五公子争立
卷二十 灵景经略小国
晏子相齐附
卷二十一崔庆之乱
卷二十二陈氏倾齐
卷二十三(晋)曲沃并晋
卷二十四晋灭虞虢
骊姬之乱 惠怀之立附
卷二十五 晋文公之伯
襄公继伯附
卷二十六 晋楚争伯
灵公至厉公 楚庄王图霸附
卷二十七 晋景楚共争霸
厉公鄢陵之战附
卷二十八 秦晋交兵
卷二十九 晋悼公复伯
第二册
卷三十 晋楚弭兵
卷三十一 晋卿族废兴
卷三十二 晋并戎狄
详文襄霸业者不复重载 长狄附
卷三十三 晋失诸侯
卷三十四 (宋)宋殇闵昭公之弑
卷三十五 宋襄公图霸
卷三十六 宋公族废兴
鱼石之乱 子罕之贤 华向之乱 乐大心辰地之乱
桓魋之乱 大尹之乱 景公灭曹附
卷三十七 (卫)州吁宣姜之乱
懿公亡国 文公定狄难附
卷三十八 宁武子弭晋难
卷三十九 卫孙宁废立
卷四十 卫灵公之立
聩辄父子争国 齐豹之乱 南子之宠附
卷四十一 (郑)郑庄强国
克段 入许 诸公子争立附
卷四十二 郑穆公之立
灵公僖公之弑附
卷四十三 郑灭许
卷四十四 子产相郑
西宫纯门之难 诸臣兴废附
卷四十五 (楚)楚伐灭小国
成王之弑附
卷四十六 楚诸令尹代政
武王以后 灵王以前
卷四十七 楚灵王之乱
灭陈蔡 平王得国附
卷四十八 昭惠复兴楚国
白公之乱 惠王灭陈附
卷四十九 (吴)吴通上国
季札让国附
卷五十 阖闯入郢
卷五十一 勾践灭吴
卷五十二 (秦)秦穆公伯西戎
卷五十三 (列国)春秋灾异
凡因他事别见者不复更载
《宋史纪事本末全三册》
作者:(明)陈邦瞻 原著,黄中业、陈福林 译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ISBN:9787805072173
出版时间:2011/4/1
开本:16开
页数:1311
定价:180.0
内容简介:
本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
目录:
前言
说明
第一册
卷一 太祖代周
卷二 收兵权
卷三 平荆湖
卷四 平蜀
卷五 平南汉
卷六 平江南
卷七 太祖建隆以来诸政
卷八 礼乐议
卷九 治河
卷十 金匮之盟
卷十一 吴越归地 陈洪进附
卷十二 平北汉
卷十三 契丹和战
卷十四 西夏叛服 继迁德明
卷十五 交州之变
卷十六 蜀盗之平
卷十七 太宗致治
卷十八 营田之议
卷十九 至道建储
卷二十 成平诸臣言时务
卷二十一 契丹盟好
卷二十二 天书封祀
卷二十三 丁谓之奸
卷二十四 明肃庄懿之事
卷二十五 郭后之废 温成事附
卷二十六 天圣灾议
卷二十七 茶盐榷罢
卷二十八 正雅乐
卷二十九 庆历党议
卷三十夏元昊拒命
卷三十一 侬智高
卷三十二 贝州卒乱 王则
卷三十三 浚六塔二股河
卷三十四 英宗之立
卷三十五 刺义勇
卷三十六 濮议
第二册
卷三十七 王安石变法
卷三十八 学校科举之制
卷三十九 元丰官制
卷四十 西夏用兵
卷四十一 熙河之役
卷四十二 泸夷
卷四十三 元祐更化
卷四十四 宣仁之诬
卷四十五 洛蜀党议
卷四十六 绍述
卷四十七 孟后废复
卷四十八 建中初政
卷四十九 蔡京擅国
卷五十 花石纲之役
卷五十一 道教之崇
卷五十二 金灭辽
卷五十三 复燕云
卷五十四 方腊之乱 宋江附
卷五十五 群奸之窜
卷五十六 金人人寇
卷五十七 二帝北狩
卷五十八 张邦昌僭逆
卷五十九 高宗嗣统
卷六十 李纲辅政
卷六十一 宗泽守汴
卷六十二、两河中原之陷
卷六十三 南迁定都
卷六十四 金人渡江南侵
卷六十五 苗刘之变
卷六十六 平群盗
卷六十七 金人立刘豫
卷六十八 张浚经略关陕
卷六十九 吴玠兄弟保蜀
卷七十 岳飞规复中原 秦桧害岳飞附
卷七十一 顺昌柘皋之捷
第三册
卷七十二 秦桧主和桧死附
卷七十三 金亮之恶
卷七十四 金亮南侵 金人杀亮立雍附
卷七十五 建炎绍兴诸政 朝臣言事附
卷七十六 孝宗之立
卷七十七 隆兴和议
卷七十八 孝宗朝廷议
?卷七十九 陈亮恢复之议
卷八十 道学崇黜
卷八十一 两朝内禅 孝宗光宗 宁宗庙议陵议附
卷八十二 韩侂胄专政
卷八十三 北伐更盟
卷八十四 吴曦之叛
卷八十五 蒙古侵金
卷八十六 金好之绝
卷八十七 李全之乱
卷八十八 史弥远废立
卷八十九 金河北山东之没
卷九十 蒙古取汴
卷九十一 会蒙古兵灭金
卷九十二 三京之复
卷九十三 蒙古连兵
卷九十四 余玢守蜀
卷九十五 真魏诸贤用罢
卷九十六 史嵩之起复
卷九十七 董宋臣丁大全之奸
卷九十八 公田之置
卷九十九 蒙古诸帝之立 太宗定宗 宪宗世祖
卷一百 蒙古立国之制
卷一百一 北方诸儒之学
卷一百二 蒙古南侵
卷一百三 郝经之留
卷一百四 李璮之纳
卷一百五 贾似道要君
卷一百六 蒙古陷襄阳
卷一百七 元伯颜入临安
卷一百八 二王之立
卷一百九 文谢之死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辽史纪事本末》
作者:(清)李有棠 原著,武玉环 译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ISBN:9787805072180
出版时间:2011/4/1
开本:16开
页数:299
定价:42.8
内容简介:
共四十卷,是清人李有棠编撰。李有棠字芾生,江西萍乡人,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左右,卒于光绪末或宣统初年。《昭萍志略·仕籍志》称李有棠“幼补博士弟子员,食廪饩,以优行贡成均就教职,考取八旗官学,汉国子监学,选授峡江训导。”《辽史纪事本末》和《金史纪事本末》就是他在任峡江训导时撰成的。江西学政吴士鉴认为,这两部书“纪述淹赅,考订完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吴士鉴上奏推荐,得到朝廷的嘉奖,特赏李有棠内阁中书衔。
《辽史纪事本末》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考异则兼采群书,用小注的形式,把诸书异同“分载每条之下……以便观览,而资质证”。
《辽史纪事本末》是把《辽史》一一六卷的史料,归并为四十个标题,每个标题叙述一件大事的始末经过,而独立成篇。
目录:
前言
说明
卷首 帝系考
卷一 太祖肇兴
卷二 刺葛等之叛
察割事附
卷三 东丹建国
卷四 曷鲁佐命
萧敌鲁等附
卷五 韩延徽辅政
韩知古等附
卷六 西北部族属国叛服
卷七 征抚高丽
卷八 述律太后称制
卷九 太宗嗣立
卷十 太宗克唐
卷十一 石晋背盟
卷十二 赵德钧父子构乱
卷十三 李胡争立
喜隐事附
卷十四 世宗之立
卷十五 萧翰谋逆
卷十六 屋质定变
室防贤适等附
卷十七 刘汉之立
卷十八 穆宗之暴
卷十九 宋初和战
卷二十 承天太后摄政
卷二十一耶律隆运柄用
张俭事附
卷二十二 斜轸战绩
卷二十三 休哥将略
卷二十四 澶渊之盟
卷二十五 西夏封贡
卷二十六 齐天萧后之诬
法天后事附
卷二十七 渤海延琳之叛
高永昌附
卷二十八 重元父子之乱
叛党附萧阿刺等附
卷二十九 重熙增币之议
卷三十 昭怀太子之诬
卷三十一 耶律乙辛之奸
奸党附
卷三十二 金人兵起
卷三十三 天祚播迁
卷三十四 萧率先误国
萧得里底附
卷三十五 耶律余睹之叛
卷三十六 北辽魏王之变
雅里附
卷三十七 李处温父子稔祸
卷三十八 奚酋僭号
卷三十九 张珏归宋
卷四十 耶律大石之立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西夏纪事本末》
作者:(清)张鉴 原著,黄中业、田禾 译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ISBN:9787805072203
出版时间:2011/4/1
开本:16开
页数:361
定价:48.0
内容简介:
西夏王朝是以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与辽朝、金朝和宋朝同时鼎立在神州大地,出现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期。从西夏朝景帝元昊建国伊始(1032年)算起,到末帝宝义二年(1227年)灭国为止,共立国190年。其辖境大约为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等部分地区,都城为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在它存在的近200年期间,与宋、辽、金各朝均有着多方面联系和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西夏朝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封建史家和官员的认识,从元人修史时,便把它排斥在“正史”之外,未能与宋、辽、金一样入到“正史”。这不能不使西夏历史在相当一段时期受到影响,致使大批有关西夏的史料和珍贵文献未能很好地保存下来,这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也是难以弥补的。
目录:
前言
说明
卷一 得姓始末
卷二 夏台复人
卷三 统万堕城
卷四 乌白失期
卷五 灵州失陷
卷六 六谷歼渠
卷七 西平就抚
卷八 青堂构怨
卷九 华州二憾
卷十 元昊僭逆
卷十一 三川之衄
卷十二 龙图招渝
卷十三 好水之败
卷十四 渭川之变
卷十五 二厢被间
卷十六 曩霄受款
卷十七 宁令弑逆
卷十八 南壁偾军
卷十九 肖惠再败
卷二十 谅祚淫狡
卷二十一 大顺受创
卷二十二 梁氏擅政
卷二十三 绥城易砦
卷二十四 五道西征
卷二十五 永乐失事
卷二十六 四砦之还
卷二十七 平夏初城
卷二十八 契丹婚媾
卷二十九 辽人救援
卷三十 二蔡构衅
卷三十一 横山进筑
卷三十二 武朔来归
卷三十三 世辅南还
卷三十四 得敬乱邦
卷三十五 安全废立
卷三十六 夹攻覆亡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金史纪事本末》
作者:(清)李有棠 原著,蒋秀松 译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ISBN:7805072213
出版时间:2011-4
开本:16
页数:485
定价:56.0
内容简介:
《白话精评金史纪事本末》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
目录:
前言
说明
卷首帝系考
卷一 帝基肇造
卷二 太祖建国
卷三 克辽诸路
卷四 燕云弃取
张觉郭药师附
卷五 太宗灭辽
辽主被俘后事伊都附
卷六 太宗克汴
卷七 宋帝北迁和议附
卷八 张邦昌之僭
卷九 攻取中原
卷十 南侵江浙
卷十一 规取陇蜀
卷十二 刘豫之立
卷十三 征抚西夏
卷十四 高丽宾服
卷十五 宗翰军谋
希尹事附
卷十六 宗望战事
宗辅事附
卷十七 舍音宗干辅政
韩企先等附
卷十八 熙宗刑政得失
卷十九 达兰构乱
卷二十 宗弼兵略
卷二十一 田珏之狱
卷二十二 秉德唐古辩谋逆
乌达等附
卷二十三 海陵淫暴
卷二十四 太宗子孙之戮
萧玉事附
卷二十五 萧裕乱政
卷二十六 契丹诸部之叛
萨巴萧斡罕德寿附
卷二十七 海陵南侵
卷二十八 李通奸佞
张仲轲梁珫附
卷二十九 完颜元宜之变
卷三十 世宗致治
卷三十一 大定初宋人和战
卷三十二 世宗朝宰辅
卷三十三 河决之患
卷三十四 章宗嗣统
卷三十五 李妃干政
胥持国事附
卷三十六 镐王郑王之杀
卷三十七 布萨揆侵宋更盟
卷三十八 卫王遇害
卷三十九 元人克燕
卷四十 宣宗南迁
卷四十一 中原沦陷
卷四十二 群盗叛服
卷四十三 封建九公
卷四十四 宋人构怨
卷四十五 高琪用事
高汝砺附
卷四十六 哀宗守汴
卷四十七 宋元克蔡
卷四十八 博索误国
承立附
卷四十九 崔立之变
卷五十官 努之叛
卷五十一 南渡忠谏诸臣
卷五十二 末造殉节诸臣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元史纪事本末》
作者:(明)陈邦瞻 原著,孙晓春 译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ISBN:9787805072197
出版时间:2011-4
开本:16
页数:251
定价:42.8
内容简介:
《元史纪事本末》,明人陈邦瞻撰,全书二十七篇,其中《律令之定》一篇为臧懋庸补撰。陈邦瞻,字德远,明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神宗万历年间,曾经担任南京吏部司勋郎中,官至兵部左侍郎等职。在他之前,临朐(今山东临朐)人冯琦曾经编撰《宋史纪事本末》,但是,书未编成便死去了,其遗稿被弟子刘梧获得。另外,南京的一个已故侍御史沈越也曾经依照纪事本末体例修成宋代史事若干篇,其遗稿被应天府府丞徐申从沈越的儿子沈朝阳处得到。在刘梧、徐申二人的倡议下,由陈邦瞻整理,编纂为《宋史纪事本末》二十八卷,经刘、徐二人校订以后刊行。《白话精评元史纪事本末》刊行以后,陈氏又编纂了《元史纪事本末》,由臧懋庸参加订,补。全书共记叙了二十七事,合为六卷,所记史事起自世祖至元十七年,止于朱元璋起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明修元史,仅八月而成书,潦草殊甚,”明朝初年编修《元史》时,人们对于蒙古史事要闻知之不多,后仓促之间征集一些史臣和色目人编次成书。因此,《元史》对于元代史事的记载颇不详尽,其中舛误错谬不少。
目录:
前言
说明
卷一 江南群盗之平
卷二 北边诸王之乱
乃颜 海都 笃哇
卷三 高丽之臣
卷四 日本用兵
卷五 占城安南用兵
卷六 西南夷用兵
缅 八百媳妇 金齿
卷七 阿合马桑卢之奸
卷八 科举学校之制
卷九 郊议
卷十 庙祀之制
卷十一 律令之定(补)
卷十二 运漕
河渠 海运
卷十三治河
穷河源附
卷十四 官制之定
卷十五 尚书省之复
卷十六 诸儒学问出处之概
卷十七 郭守敬授时历
卷十八 佛教之崇
卷十九 武仁授受之际
卷二十 铁木迭儿之奸
卷二十一 晋邸之立
卷二十二 三帝之立
明宗 文宗 顺帝
卷二十三 脱脱之贬
哈麻附
卷二十四 小明王之立
卷二十五 察罕帖木儿克复之功
卷二十六 东南丧乱
卷二十七 诸帅之争
孛罗 扩廓 李思齐 张良弼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白话精评清史纪事本末(全2册)》
作者:黄鸿寿 原著,魏鉴勋、袁闾琨 译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ISBN:9787805072234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728
定价:108.0
内容简介:
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创建。纪事本末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
编年体史书的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
目录:
前言
说明
第一册
卷一 满洲初起
卷二 辽沈建国
卷三 明季战争
卷四 燕京陷贼
卷五 顺治人关
卷六 削平流寇
卷七 多尔衮摄政及诸王内讧
卷八 明南渡三帝及监国鲁王
卷九 明朱成功之事迹
卷十 明起义军之失败
卷十一 开国法制、兵制及官制
卷十二 康熙勤政
卷十三 三藩起事及孙延龄
卷十四 准噶尔及西藏之兵事
卷十五 欧人通商布教及和议之开始
附 尼布楚条约
卷十六 台湾朱一贵之乱
卷十七 治河之策
卷十八 立储之反复
卷十九 官制之改革
卷二十文字之狱
卷二十一 鸿博经学诸特科
卷二十二 诸儒出处学问之概
卷二十三 雍正英察
卷二十四 兄弟猜忌及大臣之逐戮
卷二十五 严禁朋党
卷二十六 青海及准部之用兵
卷二十七 俄订尼布楚条约及增订市约
卷二十八 乾隆极盛
卷二十九 增加兵额
卷三十 苗族及金川之征剿
卷三十一 准部及回部之平定
卷三十二 西南诸国之宾服
卷三十三 台湾林爽文之乱
卷三十四 和坤之贪横
卷三十五 巡游之无度
卷三十六 内禅之真相
卷三十七 嘉庆中衰
卷三十八 各省之叛乱
卷三十九 中英交涉之变态
卷四十 道光世局
卷四十一 回部张格尔之役
第二册
卷四十二 平瑶之役
卷四十三 开矿之弛禁
卷四十四 鸦片战争及和约
卷四十五 咸丰时政
卷四十六 英法联军人京及和约
卷四十七 俄订瑷珲天津北京诸条约
卷四十八 湘军陆师之编制
卷四十九 湘军水师之编制
卷五十 同治中兴
卷五十一 太平天国之兴亡
卷五十二 捻军之起灭
卷五十三 日本订约
卷五十四 天津教案
卷五十五 平靖滇回
卷五十六 光绪人继
卷五十七 平定新疆及收回伊犁条约
卷五十八 通使及选派留学
卷五十九 英订烟台条约及续约
卷六十 法越兵事及和约
卷六十一 藩属之丧失
卷六十二 创设海军及改练陆军
卷六十三 兴办铁路
卷六十四 甲午战事及和约
卷六十五 疆域之丧失及军港租借条约
卷六十六 戊戌政变
卷六十七 拳匪之乱及庚子和约
卷六十八 自立军之失败
卷六十九 复诏变法
卷七十 日俄之战
卷七十一 改订藏印条约
卷七十二 光复军之顿挫
卷七十三 预备立宪之宣示
卷七十四 谕禁鸦片之严厉
卷七十五 宣统嗣立
卷七十六 亲贵用事
卷七十七 假饰立宪与组织贵族内阁
卷七十八 开设资政院
卷七十九 铁路国有政策
卷八十 民军起事与下诏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