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本《海运新考》全两册,16开精装,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梁梦龙著作,记叙明代海道曲折颇为详备,内容精细,涉及广泛,是了解、研究明代社会地理自然的珍贵史料文献
明朝定都北京后,大运河的漕运能力大为提高,基本废止了风险较大的海运。但随着社会发展,运河弊端显现,作为山东巡抚的梁梦龙便积极主张实行海运。本书便是在此期间著成,将实行隆庆海运前前后后的奏疏、疏议、奏记、考说辑在一起,涉及“海道蠡测”“海道捷径”“海道口岸”“海道里数”“海道通禁”等多方面。
★16开精装,文物出版社出版,右翻本
★明万历六年真定知府钱普刊本
★由于本论述明代海运内容之精细、涉及之广泛,多为现代研究者所引用
★本书为影印本,原始文本扫描之后经过修复处理,仍存原式,少数部位由于原始底本欠佳,略有模糊之处,不影响阅读使用
《海运新考》,明梁梦龙撰。隆庆末,梁梦龙巡抚山东,适徐、邳间漕河淤塞,漕运总督王宗沐请复海运,下梦龙任其事,檄青州道潘允端等履勘试行之。
明朝定都北京后,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浚通、治理,使得大运河的漕运能力大为提高,基本上满足了北方的需要。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并基本废止了风险较大的海运。不过随着明朝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民间商船往来于大运河上,造成运河常常挤塞。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漕运弊政丛生。而运河运输的最大忧患莫过于黄河决口,一旦发生,运河便被阻滞。鉴于运河漕运弊政和黄河决口,不断有人上疏请求对之进行整顿和改革,其中有一些人主张恢复海运。
作为山东巡抚的梁梦龙一直积极主张实行海运。他认为:“河漕似安而多劳费,海运似险而属便利,一任其劳,一任其便,相济之策”,当以海运羽翼漕运。在梁梦龙及其他主张海运的官员的积极建议下,明政府最终同意实行海运,
隆庆海运所延续的时间并不长,涉及的范围也不甚广,但仍具积极意义。第一,明朝海运主要是为了供给北京以及辽东军饷,海运相对运河漕运,效率高、费用少,能及时有效地实现供给。这次海运,暂时缓解了其时黄河屡次决口河漕难行从而摆在明政府眼前的最急迫的问题,达到了其最初目的。第二,实行海运进一步沟通了南北方联系,为南北海上贸易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山东、京津等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三,当时山东等地海防久弛,实行海运的同时连带加强了海防。
梁梦龙在试行海运的同时,著做了《海运新考》。此书“论海道曲折颇为详备”,将实行隆庆海运前前后后的奏疏、疏议、奏记、考说辑在一起,其内容包括“海道总图”“咨访海道”“试行海运”“海道蠡测”“海道捷径”“海道口岸”“海道里数”“海道日程”“海道湾泊”“海道通禁”“申严海防”等等。陈与郊著《海运新考序》称:“万一有徐、邳壅阂,粟不得如期上,然凿凿有‘新考’在,可以按岛屿计程达之辇榖间,辟之兵家,左击则右援,右击则左援;辟之医家,不攻腠理则血脉,不攻血脉则胃肠,诚亦利便哉!”由于其书内容的精细、涉及广泛,多为现代研究者所引用。
梁梦龙(1527-1602),明朝政治家、军事家。字乾吉,号鸣泉,北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北圣板村)人。嘉靖三十二年中进士任顺天府丞、河南副使。治理黄河决口有功。隆庆时巡抚山东,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明神宗初为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坚持抗击蒙古土蛮,加兵部尚书。后遭弹劾去官,在真定家居19年卒。为官颇享清名,人称“梁阁老”。天启中,赵南星颂其边功,赠少保。崇祯末,追谥“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