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近1000页篇幅,以全新的视角和途径,研究山东区域经济的若干个案,探求山东农村土地关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山东“三农”研究的一部奠基之作。
全书在整理大量档案文献资料、契约文书和进行农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区域的农村社会进行系统研究,重构山东农村经济的解析模式,探索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的结构与制约机制,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同时为国内外历史学、农村学、经济史、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精确的从未公诸于世的珍贵档案史料。
★32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唐致卿,1963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7年调入青岛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从事中国史教学和山东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研究方向主要是山东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史
★以厚重扎实的资料,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对统治学术界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正本清源与除旧布新
★在资料的掌握与运用上,超过或优于以往的著作,是迄今为止在研究山东农村社会经济方面,资料丰富翔实、可靠可信的著作
★提出符合或接近历史真实的山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新的观点,对晚清和20世纪以来的农村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创新
★荣获山东省第二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
《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是唐致卿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在整理大量档案文献资料、契约文书和进行农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后写成的一部厚重著作。该书于200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以全新的视角和途径,对晚清和20世纪以来的农村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创新。在研究方法上,以户和自然村作为单位和单位体制,从户和村的生产力状况入手进行微观研究。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他一切社会经济问题都由派生并规定其性质。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历史比较方法,对山东省各个经济区四十多个县百个典型村庄进行分类,探索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的结构与制约机制,探索山东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全书共分八章,依次叙述山东农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乡里制度、山东传统经济形态、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经营、赋役制度、租佃制度、雇佣制度和乡村息借制度。以厚重扎实的资料,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对统治学术界七八十年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正本清源与除旧布新,使该著作成为山东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研究的一部奠基之作。该书在资料的掌握与运用上,超过或优于以往的著作。这就使该书成为迄今为止在研究山东农村社会经济方面,资料丰富翔实、可靠可信的著作。
唐致卿,1943年出生于山东平度。 1963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 1980年考入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研究工作。1987年调入青岛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从事中国史教学和山东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研究方向主要是山东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史。从事科研工作二十年来,在山东区域史的研究过程中,进行了拓荒与建立新研究领域的工作,填补了先秦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空白。先后主持了《山东解放区史》(省社会科学六五项目)、《齐国史》(省社会科学七五项目)、《山东通史》(省社会科学七五项目)等项目,出版《近代山东粮食经济研究》专著。参加了其它几个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在三个省重点项目中担任主编、副主编。已发表的论著有二百余万字。
《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
作者:唐致卿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99580
出版时间:2019/1/1
开本:32开
页数:963
定价:85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山东农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山东自然地理
第二节 山东乡里制度沿革
第三节 乡里组织与乡里人员
第四节 抗战时期乡村政权与村政权改造
第五节 村政权与村财政改造
第二章 山东的传统经济形态
第一节 山东农业区划
第二节 耕作制度与种植制度
第三节 山东的粮食作物生产
第四节 经济作物的种植制度
第三章 近代山东农村的土地制度
第一节 山东农村土地问题
第二节 山东农村的土地占有
第三节 农地的典当买卖
第四节 农村分家析产
第四章 山东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经营
第一节 关于小农经济
第二节 农业生产力的技术条件
第三节 农村手工业与副业
第四节 农业经济方式
第五章 山东农村赋役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清代后期的赋役制度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赋役制度
第三节 山东解放区的农业税
第六章 山东的租佃制度
第一节 近代山东租佃制度的概况
第二节 租佃制度与地租形态之一:租钟制与定额租
第三节 租佃制度与地租形态之二:分钟制与分成租
第四节 租佃制度与地租形态之三:小钟制的诸形态
第七章 近代山东农村雇佣制度
第一节 农村的雇佣制度
第二节 山东农村雇工
第三节 农业雇工的生活
第八章 山东农村息借制度
第一节 山东乡村借贷原因
第二节 民间借贷来源、种类、数量与程序
第三节 农村高利贷形态
第四节 农村借贷的债务清理方式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