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布面函套精装,超大开本鸿篇巨制,211幅地图+358幅图片+20万字相关释文,直观展示长江三峡的地理与生态景观,也为三峡留下一份全景式的历史记录。重达10斤。
这部历史地图集,分成政区、自然、人口、经济、交通、城镇、军事、文教卫生八个图组,地图内容全面,覆盖诸多方面,编绘严谨可靠,集中体现长江三峡的人文地理特点、水库蓄水变化、植被分布情况及特殊的地理景观等,配以20万言学术性释文,不仅提供扎实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也为读者深入探索提供明晰的途径与线索。
★8开布面精装,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
★地图内容全面,覆盖诸多方面,尤其重视显示航道和水库蓄水前的乡镇,充分反映了长江三峡的人文地理特点和水库蓄水前后的变化
★地图编绘严谨可靠,清晰展示长江三峡地区植被分布情况
★长江三峡地区有幸保存了不少老照片,能更直观地显示特殊的地理景观
★20多万字的学术性释文,为地图上的内容补充了扎实的文献根据和研究成果,增强了图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这部历史地图集,分成政区、自然、人口、经济、交通、城镇、军事、文教卫生八个图组,共有地图211幅,相关释文20多万字,各种照片、图片358幅。
纵观全书,有四个特点:
第一、地图内容全面,覆盖诸多方面,尤其重视显示航道和水库蓄水前的乡镇,充分反映了长江三峡的人文地理特点和水库蓄水前后的变化。由于蓄水前的大多数乡镇并未留下地图,地图集中的乡镇地图大多是研究所师生经实地考察编制的。其中古代图幅的编制,也是以大量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的;
第二,地图编绘严谨可靠。某些历史政区地图在复原界线时相当随意,在缺乏基本空间数据的情况下盲目复原植被分布,使历史地图的科学性受到质疑。本图集的编者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放弃历代植被图的绘制,只在严密考证的基础上画出清末县界;
第三,图像能更直观地显示特殊的地理景观,对非专业的读者更是如此。长江三峡地区有幸保存了不少老照片,研究所的师生又抢救性地拍下大量消逝中的景观,为三峡留下了全景式的历史记录;
第四,地图集配发了20多万字的学术性释文,既为地图上的内容补充了扎实的文献根据和研究成果,增强了图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也为读者扩展信息或深入探索提供了确切的途径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