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家朱永嘉《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刘邦与项羽》2册。引经据典,抚今追昔,畅谈中国古代变法思想,重启改革话题;解读楚汉双雄,揭示历史演进与个人命运的联系。
朱永嘉是素养深厚、博览典籍的学者,不仅有丰富的史学积淀,而且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历练,其史观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史家之言,其作品设身处地、沟通古今、旨趣深远,兼具研究深度与大众可读性。
★ 32开精装,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
★ 朱永嘉先生为复旦大学历史系老教授,是历史学者,又曾经历宦海沉浮,所述话题与其自身经历颇有联系,其一贯秉持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读史旨趣,行文时有发人深省之处
★ 《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朱永嘉汲取古代变法改革的思想资源和经验教训,重启改革话题,思考改革的本质问题
★ 《刘邦与项羽》,解读楚汉风云人物的功过成败,揭示历史演进与个人命运的联系,破译项羽功败垂成、刘邦成功逆袭的历史根由,以及毛泽东为什么一再重读这段历史、评析这两个人物
《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
本书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两次著名改革——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来探讨何谓真正的进步的改革、如何改革才能符合历史潮流以及改革者的素质与命运等问题。
作者结合时代环境和历史现状,着重从解读改革的思想资源入手,分别演述了两次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进程,并借此说明:一场改革的开展需要法、术、势三者结合,而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从实际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出发,调节各个群体间的利益关系,让多数人受益。
《刘邦与项羽》
本书是一部解读楚汉风云人物的论史著作,以风云四起的秦末为背景,根据《史记》《汉书》等史书,鸠集传记,增广时闻,有评有述,详细解析刘邦、项羽及相关人物,全面破译了楚汉争霸过程中二人一成一败的个人因素和历史根由,揭示了历史演进与个人命运的联系。作者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学术修养,秉持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史学宗旨,知人论世,从而得出富有教益的观点。
朱永嘉,历史学者,1931年生,早年师从陈守实、周予同、谭其骧等文史名家,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后从事秦汉史、三国史、明史等方面的研究。著有《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论曹操》《读史求是》《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论李贽》《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等。
作者:朱永嘉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10063
出版时间:2017/5/1
开本:32开
页数:224
定价:46.8
目录:
目 录
序:中国古代变法改制思想资源之历史回顾 01—09
上 篇 从商鞅到韩非——战国时代的改革
前 言:从商鞅变法说起的缘由 003
一、商鞅其人 005
二、《更法》与《画策》 008
三、《农战》 015
四、商鞅变法措施之一 022
五、商鞅变法措施之二 030
六、商鞅个人悲剧性的历史遭遇 040
七、变法在那个时代是一个潮流 051
八、从韩非子说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潮 054
九、春秋与战国两个历史时期的比较 057
十、战国时期的儒家 061
十一、韩非子对儒家的批判—— 说《五蠹》 065
十二、从《定法》论法与术 070
十三、韩非子论势 081
十四、小结 087
下 篇 汉儒神学化和王莽改制的失败
前 言 091
一、汉代外戚辅政的历史传统是王莽起家的历史背景 092
二、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096
三、孝元皇后的起家及其如何为王莽上台铺平道路 107
四、王莽其人 112
五、王莽改制的思想资源 116
六、西汉儒学思想的演化 119
七、刘向、刘歆与古文学派的兴起 136
八、元、成、哀、平时期官僚机构的状况和变化 138
九、王莽的改制之一 —— 关于土地制度的变革 143
十、王莽的改制之二 —— 关于官制的改革 150
十一、王莽的改制之三 —— 关于货币改制及其失败 159
十二、王莽统治崩溃的历史过程 181
十三、结束语 192
附:史记·商君列传 195
《刘邦与项羽》
作者:朱永嘉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33981
出版时间:2020/3/1
开本:32开
页数:172
定价:45
目录:
目录
前 言001
一、刘邦的出身及其社会关系009
二、项羽早年的出身与性格特征016
三、陈胜其人及其起兵的经过019
四、刘邦起兵的原因及经过026
五、项梁与项羽起兵的原因与经过032
六、关于陈胜失败的原因041
七、刘邦与项羽进击秦军的比较046
八、鸿门宴——项羽带兵入咸阳以后的失策056
九、楚汉之争070
十、垓下之战,霸王别姬087
十一、田横及贯高之死与五百壮士100
十二、刘邦称帝105
十三、刘邦在洛阳南宫与功臣宿将探讨刘、项成败的原因109
十四、战后军队士兵安置的问题118
十五、刘邦如何论功行赏126
十六、刘邦处置异姓王的问题137
十七、刘邦与知识分子群体147
十八、刘邦关于身后事的安排159
后 记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