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稀见!《梁漱溟全集》精装全8册,总达500万字,辑录著名学者梁漱溟的一生著述,包括专著、论文、札记、日记、书信等,领略一代宗师的思想、学术和社交全貌。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学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他博通古今,学贯中西,著述甚多,成就卓著。
本套全集为1989-1993年版本的再版,辑录梁先生一生著述,既包括数十年未能重刊的专著和论文,早年未曾发表过的讲演,晚年的重要著作《中国——理性之国》以及札记、日记和书信,还增补了《<人心与人生>自序》《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
★ 32开精装,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梁漱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与熊十力、马一浮合称为“现代三圣”
★ 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史学家庞朴组织编纂
★ 全集按专著、论文、讲演、札记、日记、书信的顺序编为八卷
★ 费孝通曾说梁先生是他一生中见到的*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 艾恺也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因为他独特的思想,更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
梁漱溟先生(1893一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以漱溟行世。
梁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晚年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为便于各界人士研究和查考,中国文化书院受著者家属委托,特将其著述编成全集,请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梁先生一生著述甚多,唯因历经战乱,屡有散失,已难收集齐全。经多方查找及各界支持,现搜得已刊与未刊文字五百万字左右,编为八卷,按专著、文论、讲演、札记、日记、书信分类,类中依年代排列,文前附以必要的版本或出处说明。
《梁漱溟全集》于1989年出版第一卷,至1993年全部八卷出齐,前后历时四年。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肯定和欢迎,至今求购者不断。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决定予以再版。
由于第一版距今已很长时间,而且各卷次出版时间不一,给读者购买带来了不便,所以此次进行了重排,并一次推出。
此次再版,除对第一版中的错讹之处作了校订之外,另外增补了两篇文章,一为《<人心与人生〉自序》(第三卷),一为《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第六卷)。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梁漱溟全集(全8册)》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12607
出版时间:2009/5/1
开本:32开
页数:7428
定价:598.0
目录: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究元决疑论
印度哲学概论
序
第三版自序
第一篇 印度各宗概略
第一章 绪论
一、古代典籍
二、宗计繁出
三、诸宗与佛法
四、诸宗比较
第二章 诸宗概略
一、弥曼差派
二、吠檀多派
三、僧怯派
四、瑜伽派
五、吠世史迦派
六、尼耶也派
七、余宗
第三章 佛教概略
一、佛陀
二、乘藏教相
三、宗传部别
第四章 印度各宗与宗教
一、诸宗与宗教
二、佛法与宗教
第五章 印度各宗与哲学
一、诸宗与哲学
二、佛法与哲学
第二篇 本体论
第一章 一元二元多元论
一、诸宗
二、佛法
第二章 唯心唯物论
一、诸宗
二、佛法
第三章 超神泛神无神论
一、诸宗
二、佛法
第四章 因果一异有无论
一、诸宗
二、佛法
第五章 有我无我论
一、诸宗
二、佛法
第六章 空有论有性无性论
一、佛法相宗
二、佛法性宗
三、两家争持之辩解
第三篇 认识论
第一章 知识本源之问题
一、诸宗
二、佛法
第二章 知识之界限效力问题
一、诸宗
二、佛法
第三章 知识本质之问题
一、诸宗
二、佛法
第四章 因明论
一、尼耶也派
二、佛法
第四篇 世间论
第一章 宇宙缘起之说明
一、诸宗
二、佛法
第二章人生之说明
一、诸宗
二、佛法
第三章 我之假实有无问题
一、诸宗
二、佛法
第四章 法之有无假实问题
一、诸宗
二、佛法
第五章 修行解脱论
一、诸宗
二、佛法
唯识述义(第一册)
初版序言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第三版自序
第八版自序
附录《人心与人生》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第三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第四章 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观
第五章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
补遗
自序
著者告白一
著者告白二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著者跋记
《桂林梁先生遗书》(卷首)
年谱
谱后记
思亲记
桂林梁先生遗书叙目
乡村建设大意
编者序言
第一段 乡村建设是什么?
一、乡村建设的由来
二、乡村建设的意义
第二段 乡村建设顶要紧的是什么?
第三段 乡村组织
一、什么叫组织
二、中国缺乏组织——缺乏团体生活
三、中国人因无团体生活致有两大缺乏
四、中国没有团体组织的原因
五、团体组织的必要
六、此刻中国人讲求组织时所应特别注意的两点——亦即
乡村组织的要义
七、我们的组织从何处做起?
八、乡村组织要以中国的老道理为根本精神
第四段 乡村组织的具体办法——村学乡学
一、村学乡学的意义
二、村学乡学的目标
三、村学乡学的工作
四、村学乡学组织之内容配置及其运用
五、村学乡学与现行地方自治组织之不同
六、村学乡学的功用
《梁漱溟全集》(第二卷)
心理的关系
帮助理性开发的是经济
制度与经济
农民运动与合作
谈罪恶
谈规矩
为人类开辟一新历史而奋斗
中国士人的心理
谈用人
志愿真诚
谈组织团体原则
谈应付难关
婚姻问题
谈戏剧
谈音乐
中国本位文化宣言
中西学术之不同
东方学术之根本
附录:谈戏
《乡村建设理论》(一名《中国民族之前途》)
乡村建设理论
乡村建设理论讲演录
答乡村建设批判
我的自学小史
《梁漱溟全集》(第三卷)
中国文化要义
自序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此所云中国文化
二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三 试寻求其特征
四 参考佐证的资料
第二章 从中国人的家说起
一 冯友兰氏的解释
二 反证冯说未尽是
三 文化之形成及其个性
四 阶梯观与流派观
五 申述夙见结束上文
第三章 集团生活的西方人
一 中西社会对照来看
二 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三 基督教与集团生活
四 欧洲中古社会
五 近代社会之萌芽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二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三 团体与家庭二者不相容
第五章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一 何谓伦理本位
二 伦理之于经济
三 伦理之于政治
四 伦理有宗教之用
五 此其重点果何在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一 宗教是什么
二 宗教在中国
三 周孔教化非宗教
四 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五 周孔之礼
六 以伦理组织社会
第七章 理性——人类的特征
一 理性是什么
二 两种理和两种错误
三 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第八章 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
一 何谓阶级
二 中国有没有阶级
三 何谓职业分途
第九章 中国是否一国家
一 中国之不像国家
二 国家构成于阶级统治
三 中国封建之解体
四 中国政治之特殊
五 西洋政治进步之理
第十章 治道和治世
第十一章 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第十二章 人类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后之中国
第十四章 结论
中国建国之路(论中国共产党并检讨我自己)
人类创造力的大发挥大表现——试说明建国十年一切建设突飞猛进的由来
人心与人生
书成自记
《梁漱溟全集》(第四卷)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合印叙梁漱溟
礼记大学篇解说伍庸伯口述梁漱溟等编录
礼记大学篇通释严立三
礼记大学篇伍氏学说综述梁漱溟
伍庸伯与陈亚三先生论学
释孟子尽心章陈亚三
伍先生答陈亚三书伍庸伯
伍庸伯先生的讲话伍庸伯
伍陈往复论学书读后记梁漱溟
伍庸伯先生传略梁漱溟
严立三先生事略梁漱溟
中国——理性之国
著者告白四则
旁观者清——记英国哲人罗素五十年前预见到我国的光明前途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怎样去认识老中国的特殊
第三章 两个疑问之提出
第四章 无产阶级斗争的自发性和无产阶级
革命的自觉性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客观形势与主观努力(上)
第六章 中国革命的客观形势与主观努力(下)
第七章 绝大难题的解决过程(上)
第八章 绝大难题的解决过程(中)
第九章 绝大难题的解决过程(下)
第十章 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
第十一章 从自发到自觉——从身到心
第十二章 申论社会发展规律
第十三章 试为解答前一疑问(上)
第十四章 试为解答前一疑问(中)
第十五章 试为解答前一疑问(下)
第十六章 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宗教问题
第十七章 宗教在中国
第十八章 古先中国人理性早启(上)
第十九章 古先中国人理性早启(下)
第二十章 试为解答后一疑问(上)
第二十一章 试为解答后一疑问(中)
第二十二章 试为解答后一疑问(下)
第二十三章 汉族所以拓大无比之理(上)
第二十四章 汉族所以拓大无比之理(下)
第二十五章 前进的中国、倒退的苏联
第二十六章 试论中国今后对世界的贡献(上)
第二十七章 试论中国今后对世界的贡献(下)
第二十八章 从中西风俗人情之异谈到社会进入共产阶段的难易
散篇论述(1914年-1927年)
谈佛
儒术
晚周汉魏文抄自序
对于筹安会之意见——致《甲寅》杂志记者
国文教科取材私议
佛理
无性谈
司法例规序
中华学友会宣言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答陈仲甫先生书
启事(二则)
征求研究东方学者
在孔子哲学第一次研究会上的演讲
唯识约言
研究孔子哲学者注意
自动研究
关于佛学辨明
一个人的生活
答陈嘉蔼论因明书
论学生事件
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
背诵暨考试的必要
关于讲授唯识哲学课的启事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演录
宗教问题讲演
唯识家与柏格森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扉页照片题记
对于罗素之不满
东西人的教育之不同
在晋讲演笔记(十篇)
一、中国民族今日所处之地位
二、合理的人生生活
三、我从少年到现在的行事
四、印度佛教与流传到外国的佛教之不同
五、如何奠定现在的国家
六、如何可以使人的行为合理
七、中西医学比较观
八、吾人的生活与家庭
九、中西两方教育所注重之不同
十、今日的中国与工业
合理的人生态度
就“好人政府主义”致胡适
沈著《家庭新论》序
评谢著《阳明学派》
曲阜大学发起和进行的情形并我所怀意见之略述
就《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致胡适
槐坛讲演之一段
孔家哲学史(提纲)
梁漱溟启事
答胡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我之人生观如是
批评胡适之先生的人生态度并述我自己的人生态度
孔子真面目将于何求?
梁漱溟启事
办学意见述略
重华书院简章
吾侪当何为
卫中先生自述题序
致《北京大学日刊》函
梁启超复书跋记
关于《教育与自由》——致瞿菊农
介绍卫中先生的学说
(1928年—1937年)
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书
抱歉——苦痛——一件有兴味的事
如何成为今天的我
今后一中改造之方向
村政问答记
北游所见记略
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
哀启
《梁漱溟全集》(第五卷)
散篇论述(1930年-1937年)
1930年
主编本刊(《村治》)之自白
梁漱溟启事(为任《村治》主编事)
各地乡村运动消息汇志弁言
重刊《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槐坛讲演之一段》两文的前言
敬以请教胡适之先生
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答张廷健先生书
冯著《从合作主义以创造中国新经济制度》题序
“建设新社会才算革命”答晴中君
我们政治上的第一个不通的路——欧洲近代民主政治的路
答马儒行君来书
悼王鸿一先生
重刊王鸿一遗著《三十年来衷怀所志之自剖》一文之按语
为胡适之先生复信所写跋语
为北京《益世报》出版五千号纪念所写赠词
读李朴生先生《村治运动的正路》后志
中国问题之解决
梁漱溟启事(为《村治》延期出版事)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
敢告今之言地方自治者
1931年
《述吾乡之小学教育及民众教育》一文编后记
在“七·九”誓师北伐纪念会上的讲演
敬答严敬斋先生
我们政治上的第二个不通的路——俄国共产党发明的路
对于东省事件之感言
1932年
为拒赴国难会议致行政院电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
《我们的乡村运动与现政权》按语
中国之地方自治问题
1933年
乡农学校的办法及其意义
请大家研究社会问题
乡村建设理论提纲
乡村建设是什么?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县政建设实验区邹平县实验计划(摘录)
县政建设实验区实验计划绪言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工作报告
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
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之特殊困难
为编制《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致庄泽宣等六先生的公开信
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
建设与崩溃——为乡村建设问题答庄、崔、古三先生
以出家的精神做乡村工作
1934年
就邹平土地状况复许仕廉函
社会教育与乡村建设之合流
村学乡学释义
村学乡学须知
中国此刻尚不到有宪法成功的时候
邹平乡村建设一般
民众教育何以能救中国?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最近工作概述
精神陶炼要旨
研究“乡村建设”的途径
乡村建设与社会教育
我的一段心事
村学乡学之具体办法
孔子学说之重光
邹平县卫生院开幕式上的讲词
乡村青年的训练问题——乡学工作的人手方针
与丹麦两教授的谈话
乡村建设旨趣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及邹平实验县工作报告
在中国从前历史上有无乡村自治?
乡村建设几个当前的问题
咱老百姓得练习着自己作主办事
目前中国小学教育方针之商榷
中国合作运动之路向
1935年
邹平工作概谈
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三大问题
广西国民基础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
往都市去还是到乡村来?——中国工业化问题
促兴农业的办法
广西见闻杂谈
广西省之新建设
欧洲独裁制之趋势与我们人治的多数政治
政教合一
答湖北政务研究会参观团问
朝会讲话四则
欢送实习同学之赠言
什么是政教合一?
对《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之我见
中国文化的特征在哪里?
办村学的目标
村学的做法
悼亡室黄靖贤夫人
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乡村工作中一个待研究待实验的问题——如何使中国人有团体组织
一年来的山东工作
《乡村建设》半月刊“邹平乡师专号”序言
《全国乡村建设运动概况》序
1936年
中国民众的组织问题
乡村工作人员修养法
公私辨——答吴景洲君
我在日本参观后的感想
东游观感记略
《欧洲民众教育概观》序言
中国社会构造问题
非常时期小学教师的责任
论方法兼谈理智与理性
我们当前的民族问题
对于人类女性的认识
帮助大家对讨论问题作一准备——指点给大家讨论问题时应有的一个眼光
二十五年国庆纪念
中日农村运动的异同及今后中国乡村建设之动向
我们对时局的态度
为西安事变致张学良电
追悼王柄程先生
1937年
谈儿童心理
怎样阅读《乡村建设理论》
乡村建设与合作
乡村建设运动纲领讲述
略述乡村建设运动要旨
中国今日需要哪一种教育?
中国人的长处与短处
中国经济建设的路线
青年与时代
如何创造中国的新学术
我们在山东的工作
我们如何抗敌
怎样应付当前的大战?
乡村建设理论提纲初编
《梁漱溟全集》(第六卷)
自述
朝话
辑校说明
增订版叙言
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忏悔——自新
吾人的自觉力
言志
发心与立志
欲望与志气
心理的调整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日常生活的态度
谈习气
求学与不老
秋意
朋友与信
朋友与社会信用
谈学问
研究问题所需的态度
择业
对异己者的态度
猴子的故事
没有勇气不行
我们应有的心胸态度
开诚布公以立信
我的信念
谈合作
启发社会的力量
真理与错误
成功与失败
先父所给予我的帮助
我的生活实情
我自己的长短
三种人生态度
生命的歧途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
道德为人生艺术
新年的感触
谈生命与向上创造
人生在创造
真力量要从乡村酝酿出来
中国民族的力量
散篇论述(1938年-1949年)
1938年
告山东乡村工作同人同学书
山东乡村工作人员抗敌工作指南
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召开战时农村问题会议,并于政府中设置常设机关案
改善兵役实施办法建议案
询问战时农会组织通则案
请开全体审查会,并请政府当局出席切实检讨
抗战工作案
1940年
创办私立勉仁中学校缘起暨办学意见述略
我的过去
蔡先生与新中国
个人在抗战中的主张和努力的经过
为我军自相火并事询问案
青年修养问题
1941年
中国文化问题
《光明报》发刊词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言论公约
释本报言论公约
开场的话
从“九一八”纪念而有的联想
民主是什么——什么是民主?
征求读者论文
中国民主运动的障碍究在何处?
在吾人一生中的青年期
中国文化的两大特征
对美日谈判——我应持的态度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
附录: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我努力的是什么——抗战以来自述
政治上的民主和中国人
三十年国庆纪念辞
政治上的活路与绝路
结束党治怎样讲
论党治
统一之道果何在?——在于结束党治
民主与党治——读孙哲生先生谈话书后
纳粹作风的总检讨
从国民参政会说到民意机关
上年国民大会之延期
再论国民参政会
答国讯社记者问
论政治斗争
答读者来信
冯焕章先生六十寿言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散篇论述(1950年-1988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梁漱溟全集》(第七卷)
散篇论述(1953年-1988年)
1953年
1953年9月11日政协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草稿
列席人民政府会议的发言草稿
1953年9月8日至18日一段时间内的事情
略记9月9日至18日的一段经过
我所要建议的是什么?
1955年
准备向潘梓年先生谈的话
1956年
1956年政协大会上的发言
1958年
在政协整风小组会上向党交心的发言
向党交心后在小组会上的发言
1959年
有关民国初年政史的见闻纪实——辨李著陶著各书之误
1960年
这便是我求全国统一之道
记彭翼仲先生——清末爱国维新运动一个极有力人物
谈工人阶级领导问题的发言草稿
1961年
为张次溪先生所藏画册题识
1964年
1964年3月17日在西城发言补记
访章行严先生谈话记
谈我的思想问题
在政协四届一次全体会议第31小组上的发言
1965年
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
1966年
谈全国统一稳定的革命政权的建立
儒佛异同论
1968年
重印孙著《拳意述真》序言
1969年
……
1970年
1971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勉仁斋读书录
附录
《梁漱溟全集》(第八卷)
思索领悟辑录
辑录之一
辑录之二
辑录之三
辑录之四
辑录之五
辑录之六
辑录之七
书信
(一)
致罗努生、周新民
致章伯钧等
致黄炎培
致民盟总部某先生
致张澜
致民社党、青年党
致毛泽东、周恩来
致林伯渠
致林伯渠转呈毛泽东
致中央文革并转毛主席
致周总理并转毛主席
致周总理
致政协整风办公室
致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
致全国政协文化革命委员会
致政协学习小组长
致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
致德安县志编纂办公室
致广雅中学
致《密勒氏评论报》(上海)主编鲍威尔
(二)
致熊十力
致徐名鸿等
致张申府(6件)
致陈仲瑜(7件)
致陈树谷
致叶石荪(3件)
致陈亚三
致黄艮庸(2件)
致张俶知(7件)
致云颂天(13件)
致马仰乾(16件)
致马慧明同志
致李朴生(2件)
致王星贤(7件)
(三)
(四)
日记
附录
答:美国学者艾恺先生访谈记录摘要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