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版“家·春·秋”——“开罗三部曲”全3册,阿拉伯世界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的长篇现实主义杰作,被誉为阿拉伯语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开罗三部曲”是马哈福兹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埃及一个商人家庭三代人的不同生活和命运,描绘了1917年至1944年埃及社会历史的种种变迁。每一部侧重描写一代人的生活,并以该代人居住的地区作为书名。作品颇似一幅埃及现代的风俗画卷。
★16开平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阿拉伯世界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及的歌德”纳吉布·马哈福兹代表作
★阿拉伯语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200年阿拉伯小说发展漫漫路程中不可逾越的*点,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作
★完美呈现长篇小说艺术里的复杂叙事、“智慧”和“狡猾”,对政治信仰归属、双重道德等高难度主题的驾驭信手拈来
★阿拉伯语文学翻译家陈中耀教授精心打磨的权*译本
★东方主义理论大师爱德华·赛义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丁·戈迪默、《发条橙》作者安东尼·伯吉斯等一致绝赞
第一部《两宫间》主要描写这个家庭的父辈艾哈迈德这代人的生活和他们经历的历史事件。艾哈迈德既是位重信誉、有爱国心的商人,又是个威严的家长。他在维护传统道德的同时,又擅长为自己的声色作辩护;他的大儿子无所事事,沉湎于酒色之中;他的二儿子是个青年学生,在反对殖民统治的游行中献出了生命。
第二部《思慕宫》主要描写这个家庭第二代人的生活。大儿子仍然过着放荡的生活,毫无追求;小儿子为了祖国的独立,毅然选择了进师范学院学习,但没有具体的奋斗目标。同时,失恋的打击使他悲观失望,整天沉湎于酗酒、寻找女人的刺激中;阿依莎的丈夫、两个儿子都因伤寒症而亡……作品着重表现了当时埃及人民一种彷徨、困惑的心态。
第三部《怡心园》主要描写了艾哈迈德一家第三代人的生活道路。亚辛的儿子拉德旺进了政府部门后,巴结了大量的头面人物;海迪洁的大儿子蒙伊姆进了法学院;小儿子到报社工作后,结识了社会主义者苏珊,毅然与她结合,并把自己的住所作为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场所;蒙伊姆则把自己的住所作为兄弟会的俱乐部。很后,兄弟俩均被当局送进集中营。凯马勒从外甥的斗争精神中得到了启发,从徘徊中走了出来……凯马勒代表了革命处于低潮时埃及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也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2006),埃及著名作家,阿拉伯世界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享有“埃及的歌德”美誉。作品传达了对人类现状与未来的深切忧虑和关怀,引人深思,激发良知。
1988年以“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成为首位获颁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
1920年代,埃及处于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风暴之中,纳吉布·马哈福兹怀着满腔的历史责任感踏上写作之路。先后创作了“历史三部曲”(《命运的嘲弄》《拉杜比丝》《底比斯之战》)、《新开罗》、《梅格达胡同》、《始与末》、《我们街区的孩子们》、《小偷与狗》等几十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其中“开罗三部曲”被公认为阿拉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曾任埃及文学艺术理事会理事、电影局局长和文化部顾问。多次声明自己信仰社会主义和科学,强调人的灵魂需要自我净化。1970年获国家文学表彰奖,1988年获埃及荣誉尼罗河勋章。
(马哈福兹)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马哈福兹以毕生的创作,将阿拉伯小说推上了现实主义的峰巅。而他的现实主义又极为独特和艺术性地,把现实的沧桑与难以言明的永恒化为了一体。
——爱德华·赛义德
杰作!
——纳丁·戈迪默
(三部曲)充满生活气息和洞察一切的视野……内涵极其丰富。
——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作者)
马哈福兹对于我们阿拉伯人来说,犹如狄更斯之对于英国人,托尔斯泰之对于俄国人,巴尔扎克之对于法国人。
——纳加什(埃及著名评论家)
马哈福兹对现实主义的坚持,究其根本在于他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的变革,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描绘。作为一位具有强烈参与精神的社会批判家,他对国家、民族,乃至世界、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忧患感和使命感。
——《文学报》
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马哈福兹不逊于任何一个你能说出名字的欧洲文学大师。
——《星期日泰晤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