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人必收!“电影创作及理论译丛”4册,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参考用书。既有国外经典学术论文,也有电影大师的访谈录、回忆录等。多位北影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
《电影的类型研究》对电影的叙事传统和集体语言模式进行结构研究;
《电影观念的演变》从电影史和技术更迭等角度审视了电影观念的变化;
《风格的影像世界》《多维视野》则分别深入研究了当代欧美电影、欧美现代电影作者。
★ 16开平装,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 主编杨远婴、张会军、王志敏、侯克明均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云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所收文章均为值得阅读、揣摩和分析的国外经典文献资料,译文曾刊发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上
★ 体例清晰、结构完整,既有系统论述和理论阐释,也有丰富的个案分析,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风格的影像世界:欧美现代电影作者研究》
第一章欧洲篇介绍了大卫·里恩、路易斯·路易斯·布努艾尔、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塔尔科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罗普洛斯、阿尔莫多瓦、彼得·格林纳威几位著名电影大师
第二章美国篇介绍了大卫·林奇
既有这些著名导演的访谈录、回忆录等内容,也有对导演代表作的精彩分析和评介,部分还附有创作年表。使读者对这些电影大师能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多维视野:当代欧美电影研究》
该书共分为4章,分别对法国电影、苏联和东欧电影、美国电影及其他欧美国家电影进行了系统论述。
每章第二节则进行个案分析,每一地区都列举了几个有名的电影导演并对其电影的拍摄风格及电影情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法国的埃里克·侯麦,苏联的奥加洛德尼科夫,美国的马丁·斯科塞斯、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斯坦利·库布里克等。
《理论与批评:电影的类型研究》
电影的类型研究,意味着对电影的叙事传统和集体语言模式进行结构研究,意味着在某种特定题材的叙事过程中总结类似和重复的表现形式。
本书便是从电影类型、类型电影和类型转换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概括,以帮助公众去界定电影迅速演变的社会现实,找到社会现实的意义,支撑公众所共享的价值观和信仰。
第一章介绍了纪录电影与新世纪纪录电影,第二章介绍了喜剧电影,两章都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个案分析,最后一章对现代小说改编电影进行了简单介绍。
《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
以经典文献开头,收入了爱森斯坦的《有声电影的未来》、巴赞的《为先锋辩护》和《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节选),反映了不同时期电影观念的变化;然后从史学建构、技术工艺更迭、市场趋势变动、电影人才培养来梳理电影观念的发展脉络;最后以具体的个案分析来展现电影观念在各个时期的特点。
杨远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副主编。
侯克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电影导演、表演、管理、技术、理论研究、教育专业。
张会军,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晓云,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博士,主要从事电影研究与教学及影视项目策划。
《理论与批评:电影的类型研究》
作者:王志敏,陈晓云 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27520
出版时间:2007/6/1
开本:16开
页数:302
定价:42.0
目录:
一 电影类型:纪录电影与新世纪纪录电影
尤里斯·伊文思或一种目光记忆
天外来客——论《时间简史》和《奇怪的收缩人》中的科学幻想
沒有记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
音乐的电影与电影的音乐——阿伦·米勒访谈
实体的胜利——高弗莱·雷吉奥访谈录
二 类型电影:喜剧电影及其他
喜剧的定义、类型和形式
喜剧电影和叙事
噱头、笑话、俏皮话及喜剧事件
笑、幽默和滑稽
明星喜剧的文化功能
青春喜剧片
喜剧编导分析之一——梅尔·布鲁克斯
喜剧编导分析之二——伍迪·艾伦
西部片
影像中的历史/语词中的历史——反思历史真正进入电影的可能性
三 类型转换:从小说到电影
现代小说改编电影
《风格的影像世界:欧美现代电影作者研究》
作者:张会军 主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26240
出版时间:2006/12/1
开本:16开
页数:457
定价:64.0
目录:
第一章 欧洲篇
第一节 大卫·里恩
一 大卫·里恩的成功之路
二 大卫·里恩访问记
第二节 路易斯·布努艾尔
一 布努艾尔回忆录
二 欧美文艺家评布氏创作
三 创作年表
四 影片评介
第三节 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
一 从自我崇拜到丝绸之路
二 亿万个皇帝
三 潜意识的力量
四 和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的谈话
五 与贝尔托卢奇谈《一个滑稽人的悲剧》
六 答法国《正片》杂志问
七 关于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
八 辩证法还是双杠——评影片《1900》
九 《月亮》的模糊光环
十 创作年表
十一 影片评介
第四节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一 《红色沙漠》中的色彩表现
二 当代的危机
三 艺术家的智慧: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给安东尼奥尼的一封信
第五节 安德列依·塔尔科夫斯基
一 导演和神话
二 美——真实的象征……
三 和安德列依相处的一年
四 狭窄的门——电影《斯塔凯尔》见证
五 创作年表
第六节 克尔吉斯托夫·基耶斯洛斯基
一 基耶斯洛斯基的《十诫》
二 《十诫》:与克尔吉斯托夫·基耶斯洛斯基的谈话
三 同剧作家、律师克尔吉斯托夫·皮耶斯也维奇交谈录
四 与基耶斯洛斯基合作拍片拾零
五 《十诫》
六 《关于杀人的短片》和《关于爱情的短片》
七 基耶斯洛斯基早期重要作品掠影
八 创作年表
第七节 梯奥·安哲鲁普洛斯
一 权力与光荣
二 访影片《养蜂人》导演梯奥·安哲鲁普洛斯的谈话笔录
三 亚历山大,或者是悲剧
四 采访影片《养蜂人》主演马斯特洛安尼先生
五 《基西拉之旅》中的长镜头
六 作品年表
七 影片分析
第八节 彼得·格林那威
一 爱情与死亡的游戏或一位英国人的银幕导向
二 思想素材——彼得·格林那威采访录
三 绘画与电影——彼得·格林那威访谈录
四 关于《普洛斯贝罗的书籍》的工作笔记
……
第二章 美国篇
……
附录:2001年20位电影家
《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
作者:王志敏,陈晓云 主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26257
出版时间:2006/12/1
开本:16开
页数:249页
定价:38.0
目录:
一、经典文献
1 有声电影的未来(声明)
2 为先锋辩护
3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节选)
二、史学建构
1 历史、历史书写和电影史
2 电影史:“怎么样?”和“为什么?”
三、电影工艺
1 电影声音的联想
2 在电影录音中获得声音透视感的技巧
四、电子媒介
1 80年代及其后:民主与工艺学:电影的结束
2 五个沸腾的年头
3 电影、电视、录像的制作体系
五、数字技术
1 视觉效果工业需要新的生产模型
2 商业摄影思想的创新
3 电子计算机与电影制作
4 动画、艺术和枝术
六、视听文化
1 关于电影、电视与录像文化的一些理论探讨
2 大众电视
3 电影与文化
七、电影产业
很逼门前:1994—2000的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市场
八、电影教育
1 学院派在好莱坞
2 访英国伦敦电影学院院长本·吉布森
3 与北京电影学院师生座谈
九、阐释视野
1 《沉沦》:被囚禁的空间:背景与面孔
2 《汉娜·K.》:面目可识的巴勒斯坦
3 《加利利的婚礼》和《弗兰德之死》
4 幸存的灵魂
5 保持距离
6 银色名利场
《多维视野-当代欧美电影研究》
作者:杨远婴 主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26554
出版时间:2007/6/1
开本:16开
页数:436
定价:60.0
目录:
第一章 法国电影
第一节 创作综论
一 电影工业概况
二 七八十年代独立的作者电影
三 新一代电影艺术家
四 80年代电影大事记
五 80年代主要导演
六 法国电影名家三人谈
七 戛纳国际电影节
第二节 个案分析
一 埃里克·侯麦
二 让-雅克·阿诺
三 贝尔唐·布里耶
四 让-雅克·贝奈克斯
五 克洛德·米勒
第二章 苏联和东欧电影
第一节 创作综论
一 银幕上的苏联电影
二 1989年以后的东欧和苏联电影
三 迈向90年代的苏联新电影
四 关于当代苏联电影状况的思考
五 关于波兰的“道德焦虑电影”
六 美国喜剧和苏联今天的讽刺
七 电影家协会与我们有什么相干
八 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影片
九 “解冻”、“改革”,第三条道路
第二节 个案分析
一 奥加洛德尼科夫
二 卡涅夫斯基
三 索库洛夫
四 杰普措夫
五 潘菲洛夫
六 穆拉托娃
七 格瓦鲁欣
第三章 美国电影
第一节 创作综论
一 好莱坞与美国
二 好莱坞与“好烂污”
三 好莱坞电影的今天和未来
四 当马丁·斯科塞斯遇到斯派克·李……
第二节 个案分析
一 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汽车司机》
二 塞吉奥·莱昂尼的《美国往事》
三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
四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
五 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
六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紧闭双眼》(《大开眼戒》)
七 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
八 《女巫布莱尔》
第四章 其他国家电影
第一节 比利时
一 洛塞塔:勇敢的拓荒者
二 “必须触及事物的要害”
第二节 德国
《罗拉,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