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难觅,国宝再现!“晋唐宋人物画精选”3种,《历代帝王图》《晋文公复国图》《胡笳十八拍图》,8开经折装,版心展开长达3米以上,高清再现真迹原貌,临摹、收藏、装裱皆宜。
本套甄选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人物画,原色原样高仿真复制,细节纤毫毕现,以达到“下真迹一等”之效果,既是一套集学习、鉴赏、临摹的上佳范本,更是一套可把玩、可收藏的『艺术珍品』。
★ 8开精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 由北京艺术品专业复制机构制作,其制作水准已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堪称为“下真迹一等”
★ 3部包括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南宋佚名《胡笳十八拍图》
★ 这是一套学习、鉴赏、临摹的上佳范本,也是一套老百姓把玩得起、收藏得起的『艺术珍品』
友情提示:本套书因年版久远,部分书籍有脱胶现象,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晋唐宋人物画精选: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约公元601-673年)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祖籍榆林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工书法,擅人物、车马、台阁,有“丹青神化”、“ 冠绝古今”之誉。取法张僧繇、郑法士、扬契丹、展子虔,而能“变古象今”,笔力图劲雄浑、尤精肖像、长于刻画性格。传世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锁谏图》《萧翼赚蔺亭图》等。
《历代帝王图》,又名《古帝王图》,描绘了西汉至隋的十三个帝王像,每一像均有题名,按顺序如下,“前漠昭帝刘弗陵”、“光武皇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讳顼在位十四年,深崇佛法,日召朝臣讲经”、“陈文帝,在位八年,深崇道教”、“陈废帝伯宗在位二年”、“陈后主叔宝在位七年”、“后周武帝宇文邕,在位十八年,五帝共二十五年,毁灭佛法口口”、“隋文帝杨坚在位廿三年,三帝共三十六年”、“隋炀帝广在位十三年”。
书雳代帝王图像以资鉴戒,在古代宫廷绘画中是常见的,因为封建社会初期美术的作用主要还在于“成教化、助人伦”。南齐谢赫明确说道“图绘者,莫不明劝戒,着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古昼品录》在绘画转向强调审美欣赏作用之前,这一主旨一直贯穿于美术创作中。古籍多次记载有早期壁画中以历代帝王图像“戒恶思贤”的事例。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选取的十三位帝王有暴君、庸帝、昏王、明主,是比较典型的。每个帝王独立成一组,一般有两名侍者,其中陈后主只有一侍。构图表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立像,侍者在旁;一种是坐像,侍者穿插左右。对这种互不联系的并列形式,除在长卷限制的构图上寻求一些变化外,画家一般着力刻画人物个性的差异,选用特征性细节,尤其注意刻画面部五官的不同。作为共同气质,这些皇帝多少均具有“王者”风度,为了突出天子的与系不同,侍者们相应昼得矮小,甚至于和帝王的高大不成比例,这是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的手法。在个性表现上作者根据帝王们各自的特点和对其功过的“正统”评价加以表现,并将自己的褒贬观融诸笔端。
《晋唐宋人物画选集:晋文公复国图》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杭州),以卖画度日。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李唐是一个全能的画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而他的人物画尤其出色。现在存世的尚有《晋文公复国图》和《采薇图》等。
绘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主政前出国避祸长达十九年,历尽艰辛,最後回国夺得王位的故事。该图大部分描绘晋文公的流亡生活,只在最後一段才昼了返回晋国的情景。画家于甫宋初年选择这一题材,当有其深刻寓意,即希望偏安一隅的国君能够像晋文公那样恢复国土。全图分为六段。采用连环绘画的形式。晋文公的形象多次出现,每段均有宋高宗赵构手书的穴左传移中的有关章节。所绘人物形象各具神态,文公的雍容庄重、侍臣的恭敬、武士的威严、仕女的秀雅、马夫仆役的畏怯,都刻画得准确生动、细致入微。构图处理疏密有致,綫条的粗细、曲直、虚实、轻重的变化恰到好处。第一段末钤印“乾隆御览之宝”,拖尾有乔篑成、吴宽等人题跋。《石渠宝笈》、《故官已夫书画目》瞽均有着录,杨仁恺的《国宝沉浮录》中也有著录。
《晋唐宋人物画选集:胡笳十八拍图》
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于战乱中被匈奴人掳去,十二年后方由曹操派人接回中原,图卷中描绘的便是这一故事。书卷按胡笳十八拍诗,一拍绘一图,以连环画的形式逐个展开,共有十八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同时又与其他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画卷。其中第三、第五、第十三、第十八等图与波士顿美术馆所藏《文姬归汉图》残册的构图和人物形象几乎完全相同。据考证,后者为南宋初年作,此卷即为其摹本,成于南宋末年。另外,日本奈良也藏有一卷完整的《胡笳十八拍图》,构图与人物形象也与此卷完全相同,可以推测出也是波士顿美术馆所藏册页的摹本。
图卷中所绘的人物形象均非东汉时匈奴人,而是宋代北方的契丹人,描绘方法以勾线为主,辅以墨染,设色淡雅,墨色相互掩映,相得益彰,卷前有清乾隆帝题记,并钤有乾隆鉴赏等印,卷后有张大千题跋,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