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可谓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大成,这里的一窗一檐,一砖一石,无不显现着“九五之尊”的威严,与古代吉祥图案中的经典应用。
《紫禁城建筑纹样》,16开铜版纸全彩,从紫禁城建筑、装饰、陈设中富于变化的“小处”着手,介绍了龙、凤、瑞兽、斗拱梁、宝顶、彩画、门窗隔断、栏杆、书架等诸多方面的纹样,讲述各类图案的历史、造型、样式、艺术特色等,辅以相得益彰的建筑细部图、平面构造图等600余幅,读者可从这些纹样中了解紫禁城建筑的文化内涵,设计师们可从中寻求设计灵感。定价110元,现团购价39元包邮!
★ 紫禁城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格局规制、风水堪舆、文化内涵;这里的每一处纹样,都堪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已臻化境之作,更呈现出了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审美
★ 故宫建筑群装饰纹样符号种类繁多,依据内容和形象大概有动物纹、祥禽瑞兽(龙凤)纹、植物纹、器物纹、几何纹、人物纹以及由数种图案组成的组合图案等
★ 本书参考了《紫禁城杂志》《故宫建筑图典》《故宫建筑内檐装修》几部优秀出版物中的内容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前后共经明朝十四个皇帝、清朝十个皇帝,时间跨度近五百年。这里是皇帝向天下发号施令,统治中国的中枢所在。
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相信大家都知道,乃“紫微星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众星环绕,永恒不移。因此被人们想象为天帝所居,称紫宫。皇帝自称“天子”,故引“紫微正中”之意,称自己居所之地为“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修建的。他于永乐四年(1406年)下诏迁都北京,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开始营建北京宫殿、坛庙及自己的陵寝。明代北京宫殿是在元大都的基址上营建的,其都城规划吸取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紫禁城宫殿的施工是经过长期准备,周密计划,并做出大量预制构件之后,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破土开工。参加营建的工匠有十万人,更有百万夫役以供驱使,终于在三年后竣工。其规模之大,构造之精,速度之快,乃为建筑史上的奇迹。
紫禁城的营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中的空间变化、阴阳五行八卦布局、富有构造机能的装饰等特点。
建筑空间组合要富有变化,不同的空间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紫禁城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前朝与后宫。前朝应从午门开始,(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呈凹字形,两侧有高台围绕。站在午门前的广场上,人顿生渺小之感,同时也彰显出午门的雄伟以及神圣。进人午门后,五座飞虹拱桥和金水河纵横交织。接下来便步人太和门广场,即紫禁城建筑的高潮所在——太和殿。太和殿在三台基座的烘托下,呈现出雄伟、磅礴,以及让人肃然起敬的独特气质。
相对于前朝三大殿的疏朗与开阔,后宫的庭院就相对布局紧凑,注重私密性及实用性。各宫门与走廊相接,百转回肠,富于变化,起伏错落,体现了不同空间组合,建筑与人之间的紧密结合。
紫禁城建筑的另一大特色,即采用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二者既对立,又相互依存。而五行学说,把万物的特质进行区分:时间、方位、音、色、气……包罗万象,变化多端。由此,无论是宫殿的建制、颜色、名称、方位上,阴阳五行学说无一不贯穿始终,它成就了紫禁城金碧辉煌的外观,同时,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
在中国古建筑中,很多装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构造功能(实用性)与艺术欣赏(美观性)完美相结合。紫禁城可谓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大成,这里的一窗一檐,一砖一石,无不显现着“九五之尊”的威严,与古代吉祥图案中的经典应用。
本书着重从这些看似简单,却又富于变化的“小处”着手,(如罩、窗、裙板、栏杆、门钹……)希望读者有机会参观故宫时,也对这些细处加以留心,这些建筑装饰特点明显,内容丰富,美观实用。相对于故宫里那些金玉、翡翠、玛瑙等贵重珠宝,这些建筑装饰无疑又是一笔伟大的财富留给我们后人。这些精美的装饰,不仅数百年来同紫禁城一样经历着风风雨雨,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建筑史上韵宝贵之窗。它们属于紫禁城,更属于我们富于创造、勤劳刻苦的中华民族。
《紫禁城建筑纹样》
作者:刘秋霖、刘建、王亚新、韩文宥、关琪 编著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51780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495
定价:110.0
目录:
编者的话
皇权的象征
龙
凤
平安吉祥
瑞兽
宫殿立面图
三大殿
角楼
卸道
御花园平面图
斗拱梁架图
内、外檐彩画
宝顶、吻、歇山图
琉璃宝顶
殿餐陈设
琉璃装饰
门钹、铺首
隔扇门、裙板
栏杆、柱头
什锦窗
藻井
天花
毗卢帽
隔扇
门窗隔断
罩
书架、博古架
阁楼、仙楼
后记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