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典藏《中国黄梅戏》,大16开硬精装,重达3公斤,全书250万字,1164页,详细介绍了我国著名戏曲剧种黄梅戏的源流发展、概念理论、经典剧目、传统谱例、代表人物传记以及相关文选,全面阐述了黄梅戏的历史与现状,是兼具学术性与资料性的一部大型文献著作。定价188元,团购价49.9元包邮!
★ 大16开硬精装,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其唱腔淳朴流畅,表演质朴细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2006年5月,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第一编“源流”,第二编“概论”,第三编“剧目”,第四编“谱例与锣鼓”,第五编“传记”,第六编“文选”,
★ 书前收入多幅铜版纸彩页插图,书末附录部分则附上黄梅戏发展大事记
★ 本书广泛涉及黄梅戏的文史及戏剧知识,是黄梅戏剧种的一部归结性著作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它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1955年,由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合演《天仙配》,轰动海内外,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享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黄梅戏》一书,分源流、概论、剧目、谱例、传记、文选、图片等若干部分,全面阐述了黄梅戏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作品,声腔与剧目,成果与人物等诸多话题,广泛涉及黄梅戏纵横两度的文史及戏剧知识,是黄梅戏剧种的一部归结性著作。
全书共分六编,第一编“源流”,集中描述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在原有史料的基础上增写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部分。第二编“概论”,是对黄梅戏艺术的理论把握,探讨其基本美学属性和总体文化定位。第三编“剧目”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剧目文本,如《天仙配》、《女驸马》等,对于家喻户晓的《打猪草》和《夫妻观灯》两个经典小戏则选择了曲谱本,借此为有意搬演者提供一些资料上的方便。第四编“谱例与锣鼓”,收入了黄梅戏的众多谱例与传统锣鼓,其中谱例分为“传统”、“发展”和“新创”三类,意在使读者能够从中窥见黄梅戏声腔的某些“来龙”、“去脉”。第五编“传记”,除了第二编中已有专门论述的代表人物之外,还选择了部分对黄梅戏贡献较为突出的人物,略作传记。第六编“文选”,选收了部分对黄梅戏较为重要的研究、评论和史料性篇什,以便读者参阅。最后的附录部分则是黄梅戏发展大事记。
主编王长安,安徽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著有《古今戏剧观念探索》、《徐渭三辩》、《黄梅戏初论》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广电部“音像制品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安徽文学奖”、“田汉戏剧奖”等。
《中国黄梅戏》
I S B N : 9787539631356
出 版 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 者:王长安 主编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开 本:16开
页 数:1164
定 价:188元
目 录
黄梅戏的昨天与今天(前言)
第一编 源 流
一、从采茶歌到黄梅戏
别名传说采茶调
小戏到本戏
小戏与本戏之比较
二、从乡村草台到城镇花台
舞台艺术的早期积累
不应忘却的前辈艺人
坎坷曲折的发展之途
愈挫愈强的潮涌之势
三、从民间小戏到地方大戏
在春风中灿然怒放
用热情创造辉煌
在曲折中奋力前进
难以忘怀的生命旅程
四、从风雪相侵到万紫千红
新时期的春雨
在探索中前行
勇攀新的高峰
第二编 概论
一、发生论
与近代农业文明
与近代安徽社会
与近代民间歌谣
与近代中国戏曲
二、风格论
吴楚文化基质
通俗文化基质
青春文化基质
开放文化基质
三、形态论
乡土空间
都市空间
奔向高潮
超越自我
四、发展论
学者介入
人才培养
歌舞渗透
声屏移植
五、文学论
题材
结 构
人物
语言
六、声腔论
主腔花腔三腔
曲体旋法唱法
南腔与北调
中味与洋味
移步与换形
浅易与深刻
七、表演论
早期范式
当代形态
未来趋势
动态个性
八、剧目论
《天仙配》
《女驸马》
《打猪草》
《夫妻观灯》
《无事生非》
《红楼梦》
《徽州女人》
《孔雀东南飞》
九、人物论
严凤英
王少舫
马 兰
黄新德
韩再芬
陆洪非
时白林
石 挥
胡连翠
王士英
第三编 剧目
概述
一、传统剧目
天仙配
双救主
菜刀记·小辞店
补背褡
苦媳妇自叹
二、经典剧目
天仙配
女驸马
打猪草(曲谱本)
夫妻观灯(曲谱本)
三、新编剧目
罗帕记
无事生非
红楼梦
未了情
风雨丽人行
徽州女人
孔雀东南飞
第四编 谱例与锣鼓
概述
一、传统腔体
来来来(女平词)
我好比一冤魂飘飘荡荡 (女平词)
陈氏女出家门身背麦袋 (女平词)
生离死别难相会 (男平词)
观二堂好似阎罗宝殿(男平词)
江水滔滔向东流 (男平词)
可叹爹爹亡故了 (男平词)
魏奎元走上前拽住桶环(男女平词及对板)
龙养龙来凤生凤(男平词综合板式)
左牵男 右牵女(女平词综合板式)
关关雎鸠在后台 (彩腔)
悔不该在荒郊调换白扇 (女彩腔)
风吹马尾条条线 (男彩腔)
今日里是老身我千秋寿庆
天连地地连天
槐荫开口把话提(仙腔)
一要老龙头上角 (阴司腔)
凤阳调
凤阳歌(一)
凤阳歌(二)
打豆腐(男腔一)
打豆腐 (男腔二)
打豆腐(女腔)
打纸牌调
补背褡调
烟袋调
椅子调
讨学俸(男腔)
讨学俸(女腔)
赶狗调
送绫罗(对板)
送绫罗调
十不清调
纺线纱(女腔一)
纺线纱(女腔二)
纺线纱(男腔一)
纺线纱(男腔二)
日焦相调
五月龙船调
……
第五编 传记
第六编 文选
附录
黄梅戏发展大事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