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全4册,这本著名的摄影纪实杂志曾从实践上开创了图片新闻,记录了太多烙印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瞬间。在本系列书中,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科耐尔·卡帕等44位伟大新闻摄影师参与了访谈,在长达100多个小时的录音谈话中,他们吐露了自己的抱负、焦虑,这些关于摄影师的冒险与传奇,不仅描述和刻画了新闻摄影的黄金时代,也记录了从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至7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十分值得一读。定价100元,现团购价28元包邮!
★ 32开平装,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 《生活》杂志从实践上开创了图片新闻。《生活》经常使用高质量的纸张刊登一整页一整页的新闻照片。在《生活》杂志的全盛时期,发行量超过1300万册,成为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具影响力的声音之一
★ 系列访谈从新闻摄影之父——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开始,他们的精彩故事提示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光辉胜利,这些因素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摄影传奇,并使《生活》杂志成为美国人的家庭相册
★ 这些摄影师的照片,忠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难忘的历史剪影,他们的话语中不仅充满了历史细节,也饱含了对摄影的热爱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击伟大的历史事件;去看穷人的面孔和骄傲者的姿态;去看不同寻常的事物——机器、军队、群众、以及丛林中和月球上的阴影;去看人类的杰作——绘画、建筑和发明;去看千里之外的世界,去看隐藏在高墙和房间内的事物,以及难以接近的危险事件;去看那些被男人所爱着的女人们还有孩子;去看并且享受愉悦;去看并被感动;去看并被教育…”
——《生活》杂志创刊词
1936年,亨利·鲁宾逊·卢斯计划出版一本新的照片杂志,他要让照片来讲述各种故事,而不只是作为文章的插图。
随着《生活》杂志的创刊,新闻摄影作为美国人叙述故事的一种革新方式,开始以迅猛之姿进入人们的视野。这里是那些创造图片故事和图像文体的先锋们不容置疑的声音。系列访谈从新闻摄影之父——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开始,他们的精彩故事提示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光辉胜利,这些因素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摄影传奇,并使《生活》杂志成为美国人的家庭相册。“《生活》杂志对我来说意味着美国国旗,”艾森斯塔特回忆说,“我们感到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我们教育了世界。”
艾森斯塔特和同事们,像卡尔·迈登斯,和其他44个接受访谈的《生活》杂志摄影师事实上在实践新闻摄影,但又使之成为了一门艺术。
在长达100多个小时的录音谈话中,他们吐露了自己的抱负、焦虑以及对约翰·洛恩加德——《生活》杂志的当代专栏作家的祝贺。这些关于摄影师的冒险和不幸——从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至7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和刻画了新闻摄影的黄金时代。“我们所拥有的共性之一,”洛恩加德说,“就是我们都热衷于拍摄周边的世界,尤其是人,而且我们每人都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干得好。”这些摄影师的照片,忠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难忘的历史剪影。
本书为你讲述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雷克斯·哈迪、约翰·菲利普、彼得·斯塔克波尔、霍勒斯·布里斯托尔、汉塞尔·米斯、卡尔、雪利· 迈登斯和戴维·E.谢尔曼等杰出摄影师的故事。
(美)约翰·洛恩加德,1961年加入《生活》杂志。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生活》杂志有影响的摄影师。1978年为《生活》杂志作为月刊复刊时起了很大作用。他在《生活》杂志任图片编辑直至1987年,现居纽约。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之二》
作者:洛恩加德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7800079147
出版时间:2006/7/1
开本:32开
页数:157
定价:25.0
目录:
哈特·普雷斯顿(Hart Preston):以第一个拍摄徒步穿越美国的旅行者故事而进入《生活》杂志;南美洲第一个《时代·生活》杂志办事处的开设者;少有的由摄影师转为文字记者的人之一,为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的发言人撰写发言稿,并记录欧洲执行该计划的情况,是那一时期美国与欧洲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人之一。
迈伦·戴维斯(Myron Davis):曾在二战中两次参加登陆太平洋战区的拍摄工作,所拍作品深刻反映出战争的本质及其残酷性;曾到五角大楼为马歇尔将军拍照,将军破例与之闲聊长达30分钟;无意中拍了一幅罗伯特·卡帕在浴缸中看书的照片而为卡帕的传记提供了精彩的图片;初入《生活》杂志便成绩斐然,《生活》给他6次任务,有5个故事被刊出,这是很少有的事,他认为摄影是独特的,要抓住真实的瞬间。
拉尔夫·莫尔斯(Ralph Morse):曾在二战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中拍摄时九死一生,是美国本土除了总统和高级军事将领外唯一知道当时战况的人。他所拍摄的二战中洛特的故事被人称为“这是我希望我能在它的题目下署名的唯一的摄影故事”;他拍摄记录了二战德军向英军投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20世纪60年代拍摄了美国首次航天登月;其代表作《日本士兵的头骨》(1942年)是有关战争的最骇人的照片之一,被许多地方刊用,其伟大在于让人们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
安德烈亚斯·法宁格(Andreas Feininger):拍摄风格简洁、明了、自然,所拍主题多为静物、风景,充分体现其环保主义思想。他所拍的加利福尼亚信号山油田钻井塔是一幅表现丑恶的作品,但又显示出伟大和动态。他极少拍人物,却拍出了著名的摄影师丹尼斯·斯多克的照片,被《生活》杂志摄影部的许多人认为是从未有过的最好的封面照片。
约翰·弗洛里亚(John Florea):二战中为吉米·罗斯福司令赏识并由其亲自向罗斯福总统为他要到了战地记者的委任状,由此开始报道二战;他曾拍摄麦克阿瑟将军,照片被选为《生活》杂志的封面照片;他所拍摄的《乔·笛米勒》和《美国战俘营》让人们知道法西斯是如何对待战俘的,发人深省;后来他无意中开罪了《生活》的图片编辑而被《生活》解雇,这却给了他进入电视业的契机,由此他成为一位出名的电视编导。
乔治·西尔克(George Silk):代表作为1945年跨越罗埃河系列的故事;中国内战期间到湖南拍摄老百姓在战争期间的苦难生活,有力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后从事体育摄影,拍摄手法独特,其作品灵动有韵;作品《伐木工人》因其对光线独特的运用达到非凡的视觉效果而在“人类之家”摄影展览中被展出;他还为约翰·肯尼迪夫人拍过照,被用于《生活》杂志封面。
爱德华·克拉克(Edward Clark):1943年与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一同到加拿大魁北克,报道了魁北克会议;他所拍的纪念罗斯福总统逝世的《悼念》独一无二,感人至深;他还拍摄了数位美国政治史上的名人:尼克松、艾森豪成尔、肯尼迪、亨利·卢斯、温特尔·威尔基等等。
玛莎·荷尔曼斯(Martha Holmes):《生活》杂志仅有的四位女摄影师之一。喜欢穿着女式工装外套随意拍摄,腼腆的性格使之更倾向于抓拍,喜欢创造。她所拍的美国著名爵士乐歌手比利·艾克斯蒂非常精彩,其中比利与其白人女歌迷拥抱的照片对种族歧视冲击很大,有力地支持了人权运动。
德米特里·凯塞尔(Dmitri KesseI):曾是拍摄广告、工业的自由摄影师,后加入《生活》杂志专门从事教堂建筑和艺术品摄影;曾在雅典因执著地拍摄丘吉尔而被其副官推出门外;还曾拍摄过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美国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希斯、法国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等人。
马克·考夫曼(Mark Kauffman):曾作为战地摄影师参加了四次最重大的美国与日本东太平洋的激战;他拍摄了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并由此设计出当时第一台单眼望远镜取景连拍相机;他还参与了“Mnorks”杂志的创刊。他认为拍摄并不一定要找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有些事就在鼻子底下,而且是好故事,所以他拍摄了家庭主妇,而且颇受好评。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之三》
作者:洛恩加德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7800079872
出版时间:2006/7/1
开本:32开
页数:152
定价:25.0
目录:
沃尔特·B.莱恩(Walter B.Lane):以拍摄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二战时东南亚盟军最高统帅——劳特·路易斯·蒙巴顿而出名。
尼娜·利恩(Nina Leen):《生活》杂志四名女摄影师之一。儿时梦想成为一名动物园的女摄影师,曾经为拍摄美国著名女电影演员海伦’凯勒而拒拍约翰·肯尼迪总统。
查尔斯·斯坦海默(CharlesSteinheimer):1946年以拍摄战犯监狱圣昆廷而出名。他认为摄影只是一种实体,好的照片在于抓住人们的表情和姿态,但大多数的照片也是对个人的侵犯。
柯耐尔·卡帕(CornellCapa):与罗伯特·卡帕并称《生活》杂志兄弟摄影师。1951年,拍摄的丘吉尔与艾森斯塔特在一起的照片,神态对比夸张、强烈,影响至今。信奉“只为和平不为战争而摄影”的准则,唯一拍摄的战争是中东“六次战争”。
安东尼·林克(AnthonyLinck):一位带眼镜的飞机驾驶员,曾驾驶波音707飞机在肯尼迪机场安全着陆。因拍摄二战中被蹂躏的残废儿童而被捕,被捕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与警察对峙,后安全获释。
杰克·伯恩斯(JackBirns):一个决定拍与别的摄影师不同照片的人,在中国的两年,拍摄了中国国内战争后期的事态变化,喜欢中国,但也深感在中国工作的困难。
卢米斯·迪安(LoomisDean):以拍王室出名。他以专业摄影师的身份认为名人只不过是一朵转瞬即逝的花,拍摄名人但从不与名人交朋友,他认为好的照片就是在拍摄的同时以专业的眼光搜索适于在杂志上发表的拍摄主体和氛围。
阿伦·格兰特(AllanGrant):中学时同学以一台相机强行换取了他自制的模型飞机,他的摄影生涯从此开始。1962年,他给美国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拍了她在世的最后一张照片。
耶尔·乔尔(YaleJoel):拍摄众多国家元首、科学家。他曾经把相机架在核反应堆上,为站在梯子上的核艇鼻祖、美国海军上将阿特马罗,哈曼,里科弗拍了一幅照片。照片在《生活》杂志上刊出后,上将头极大,身子变得很小。但是照片传神地表现了上将的特征,当他再一次见到上将时,上将以老朋友的待遇接见了他。
威廉·J.萨米茨(WillianJ.Sumits):没有完成中学学业,却能进入要求有大学学位的《生活》杂志的摄影师,以勤奋、准备充分、灵活机动和细心著称。为了拍摄喜怒无常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每天先向负责丘吉尔安全的警方了解当天丘吉尔的心情,如果巡警说:“今天你最好离得远点!”他就知趣而退。或者巡警说:“他今天感觉相当不错,来吧!”他就勇猛直前。为此,他拍摄到许多其他摄影师没有拍到的照片。
乔·谢尔谢尔(JoeScherschel):对新闻事件不知所措的摄影师,在一次老人被汽车届重撞伤而致喉头大肆滴血的突发交通事故中,呆若木鸡,只是拿着相机。事后他总结道:好的摄影师也应该是一位新闻摄影师,要对事物敏感,并在不断的拍摄行动中锻炼这种敏感。
戈登·帕克斯(GordonParks):20世纪50、60年代两次拍摄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因采访报道美国黑人政党成员“黑豹党人”而招致暗杀,举家迁到国外,后毅然只身回到纽约,继续拍摄报道。
约翰·多米尼斯(JohnDominis):以拍摄政坛高层领导出名,多次拍摄美国各届总统及其外事会晤。1969年,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了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会晤的历史瞬间。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之四》
作者:洛恩加德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7800079775
出版时间:2006/7/1
开本:32开
页数:152
定价:25.0
目录:
霍华德·索丘雷克(Howard Sochurek):以拍摄政治事件闻名。曾作为军方派出的唯一一名摄影师在日本东京报道麦克阿瑟将军与天皇裕仁的会见。1959年,他在莫斯科拍摄的那张著名的尼克松与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成为历史的一页书签,曾被中国高中历史教材所用。
汉克·沃克(Hank Walker):曾因在听证会上拒不交出拍完的胶卷而被媒体报道,在公众中引起争议,但他不以为然,他认为胶卷一旦拍完,个人便不再拥有,而属于《生活》杂志。他的代表作是1960年在洛杉矶的民主党大会上所拍的《肯尼迪兄弟》。照片深刻有力地抓住了人物之间的尖锐冲突,显示了他们的复杂内心。
格雷·维莱特(Grey Villet):以追求照片真实、从不运用灯光而闻名,得有“朦胧摄影”的称号。他常用大特写的方法拍摄人物脸部来表现人物内心。曾多次赴巴西拍摄菲德尔·卡斯特罗,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是“古巴胜利”的故事,照片表现了人们经历长期苦难后,获得自由的狂喜。
约翰·洛恩加德(John Loengard):作品以奇妙、特别著称,他曾说:“奇迹永远与摄影相联系。”他拍摄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比尔·科斯比抽烟的那幅照片,特别选用了加利福尼亚独特的白墙作背景、营造出一种剪影效果,使照片极具表现力。
比尔·雷(Bill Ray):善于拍摄名人故事。他拍摄的照片总能抓住人物的自身特点。1968年,他作为少数几名新闻记者之一被邀请参加杰奎琳·肯尼迪与亚里士多德·奥纳希斯的婚礼,所拍摄的照片作为封面被《生活》刊出。
比尔·埃普里奇(Bill Eppridge):作品真实、自然,能传达出他对人们的爱,他拍摄的纽约吸毒者的故事客观地显示了吸毒者的精神及生存状态,有力地警醒世人,后来该故事被拍成电影《针头公园的惩罚》。
亨利·格罗斯金斯基(Herlry Groskirlsky):照片所含信息丰富,表现形式考究。拍摄前,他总做好周密的准备。如拍摄那张著名的1970年日全蚀照片,为表现出太阳被月亮挡住的过程,他事先作了拍摄计划,还计算出了日蚀在天空运动的全部时间,并画出草图。
科·伦特米斯特(Co Rentmeester):经历坎坷,因报道越战而感染上疾病,并负伤导致大拇指不能转动,必须用手腕转动对焦,但后来其拍摄了大量的野生动物故事,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师,后期还从事体育摄影。他拍摄的照片有极强的冲击力及感染力。1970年,他拍摄的“老兵医院故事”在当时引起了全国关注,使该医院迫于压力投入1200万美元进行各方面的改善。
弗农·梅里特(Vernon Merritt):从小热爱摄影,不顾家人反对走上摄影道路,1970年他所拍摄的小猪照片一时风靡全美。
约翰·奥尔森(John Olson):以报道越战而闻名。1968年他报道了越战中最艰苦的岘港战争,刊出后在美国国内引起哄动,但也由此成为美国军事法庭审讯焉对象。那幅《海军陆战队辙退》的照片,给人极强的冲击力,曾被几百次地发表刊用。
约翰·希勒(John Shearer):以报道美国人权运动而闻名,善于捕捉人物瞬间情感变化。那幅在报道美国人权运动中为监狱长官拉塞尔·奥斯瓦特拍摄的照片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淋尽致,可谓一幅传世佳作。
迈克尔·蒙尼(Michael Mauney):善于观察,喜欢寻找人们的反应。最突出的作品是一幅展现一对年轻人表情的照片,虽然简单却极具内涵,而且很优雅,被《生活》杂志用双页刊出。
哈雷·本森(Harry Benson):一位杰出的摄影师,他的作品直接而富有创造性。他总是把拍摄当成一场战争,这使他总能进入他想去拍摄的地方,拍到他想要的瞬间。同时,由于他的与众不同,他总被大人物赏识,获得专访及独家报道机会。1964年,他为甲壳虫乐队拍摄的那张照片是至今为止所有拍摄该乐队的照片中最好的一幅。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之一》
作者:洛恩加德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7800078965
出版时间:2006/7/1
开本:32开
页数:152
定价:25.0
目录:
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生活》杂志受尊敬的摄影师之一,拍摄题材极为广泛,曾为政治、娱乐、艺术等领域的很多人物拍摄过。从1960年开始拍摄约翰·F.肯尼迪,一直到他当上总统,得到过他的信任和厚爱。他的照片是二战胜利后时代广场上一个水手吻一个姑娘的照片,由此向全世界传达了经受过战争的人们感受和平的狂喜。但这张照片却一直被质疑是否摆拍,直到现在还引起广泛的争议。
雷克斯·哈迪(Rex Hardy):《生活》杂志年轻的摄影师之一,在《生活》杂志只工作过3年,拍摄偏向于冒险和体验,自认为“可以算是《生活》报道拍摄酒会这一类事件的摄影师”,但实际上他也拍摄过很多的人物和大场面,如美国喜剧电影明星哈波·马克斯,海地与圣多明哥的战争,海地总统就职典礼等,为记录历史留下了生动的原始资料。
约翰·菲利普(John Phillips):194 3年的《德黑兰会议》的拍摄者,并被邀请参加了温斯顿·丘吉尔的69岁生日庆祝会,之后又拍摄了法罗克国王、南斯拉夫游击队领导人铁托等,并有两幅照片在“人类之家”展览中展出。他有一种非常超然公正的摄影态度,拍摄的照片总是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他生动的图片反映了的历史时刻。
彼得·斯塔克波尔(Peter Stackpole):他是一个雕塑家的儿子,却有着对摄影的兴趣和天赋,很早就认识了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等人,并加入了F64小组。曾跟随美国儿童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尔进行拍摄,曾连续几年拍摄、报道奥斯卡电影奖的颁奖过程。二战期间到塞班岛进行拍摄。斯塔克波尔善于根据现有环境来设计情境,关注构图、质感和画面的设计,是位相当出色的摄影师。
霍勒斯·布里斯托尔(Horace Bristol):他关注到加利福尼亚州移民劳工的生活状况并拍摄成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成为畅销书《愤怒的葡萄》的题材,并被“二十世纪之狐”改编成电影。他还拍摄了广受欢迎的巴厘岛的故事等。他善于发现题材的社会意义,喜欢把自己看成是新闻摄影师而不是艺术家,这在《生活》杂志中一是为数不多的,,
汉塞尔·米斯(Hansel Mieth):《生活》杂志仅有的四名女摄影师之一,很有才华也很有个性,因此曾被一些报纸的新闻记者妒忌而发生冲突,得了一个“拳手”的绰号。她拍摄的《多丽五胞胎》构思新颖,颇有趣味。在罗斯福总统的母亲莎拉,罗斯福86岁生日时,拍到罗斯福四世同堂的照片,这张珍贵的照片极具纪念意义。
卡尔和雪利·迈登斯(Carl&Shelley Mydans):《生活》杂志摄影师中的夫妻档,配合极为默契,卡尔拍摄时只需要拍摄图片,雪利会为他记录好一切。他们手下曾经产生过大量的作品,如日本福井的地震,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吕宋登陆等。1963年肯尼迪总统被刺,他拍到了那张各报抢登头条新闻、地铁中人人读总统被杀消息的照片,这是他图片中被用得多的一张。他曾经说过:“世界是有感情的,摄影师必须以某种方式抓住这种动人的瞬间。”
戴维·E.谢尔曼(David E Scherman):一位极为聪明的摄影师,在拍摄“柠檬奇缺”这个题材时设计的拍卖的形式让这张照片赢得普遍的赞誉。除了拍摄这种极富情趣的照片,他还有着让人钦佩的策划能力——在6个月的时间内编辑成《(生活)之》,半年中卖出去160万册,成为美国出版史上销售快的一本书:他想出主意拍摄英国文学名著中的英国景色,出版成摄影集《文学的英国》,成为美国在战时的“每月畅销书”,后来与妻子合拍的《文学的美国》,也成了“每月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