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底蕴而备受关注。“中国孝文化丛书”4册,《以孝治国》从家国伦理视角对孝文化产生、嬗变、家庭伦理、国家伦理进行介绍,并对其所涉及的人物、事迹、典故、名词、成语、谚语等进行考证;《以孝选官》选取历代法律与孝有关的条文及重要案例,阐述孝治在法律中的演变历程;《以孝律人》论述历代以孝选官制度的历史,揭示孝义道德隐藏下的现实政治利益;《以孝励人》剖析古代旌表制度的流变,旌表的方式、流程、事例与作用。史料翔实、通俗易懂,引领读者以孝来理解儒家文化。定价80元,现团购价24元包邮!
★ 16开平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 《以孝律人:孝与古代法律》介绍中国历代社会是如何纳孝入法,并用法律形式让人们遵从孝德、以孝为荣的
★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既论述了孝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更探索了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 《以孝治国:孝与家国伦理》所用资料均取材于儒家经典、历代正史、诸子书、类书、各种野史和杂著,每一情节、人物及人物语言皆来自文献记载,言之有据
★ 《以孝励人:孝与古代旌表制度》旌表制度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倡导封建礼教,为道德优秀的人树立如匾额、碑石、牌坊等物化标志对其进行彰显和标榜,以美化风俗、教化民众的一种制度
《以孝律人:孝与古代法律》
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孝与法律的关系。大体包括先秦时期孝与法的糅合,秦汉时期“孝治天下”的政治尝试与实践探索。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生参与注律、修律,所完成的法律的伦理化。隋朝也把“孝治”作为立国之本,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孝治”政策。五代十国时期整个社会“孝”的观念淡薄。明清两代,重塑传统的“忠孝节义”观念,以孝化民,移孝于忠,大力宣传孝道等。
作者简介
朱亚非,男,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编《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明清史论稿》、《山东对外交往史》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陈福广,男,历史学硕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曾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兰台世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等发表论文两篇,参与《东北亚合作发展研究》等书编写,并参加山东地方史研究课题等。
李俊颖,女,山东胶州人,曾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现为该院历史学在读硕士。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
讲述了历代以孝选官的制度。先秦时期“孝治天下”的观念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以孝选官”也尚处于萌芽状态。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但此后的几百余年间,孝道观念时而淡薄时而强化,“以孝选官”的分量也随之变化,这也暴露出了这一制度的弊端。
作者简介
张晓,女,祖籍山东省泰安市,历史学硕士,现为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师,参与《山东重要历史人物》的编写,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及教学论文十余篇。
侯吉庆,男,祖籍山西省平遥县,历史学硕士,现为山东省烟台市福山第一中学高中历史教师,参编《山东通史》、《山东六十年纪事》、《山东重要历史人物》等著作,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十余篇。
《以孝治国:孝与家国伦理》
论述了孝的起源与流变、孝与家庭伦理的关系和孝与社会伦理的关系。其中在孝与家庭伦理的关系中就父子、兄弟、婆媳、祖孙等关系进行了详述。在孝与社会伦理的关系,分别就中国古代政治家国同构的特点、国家制度中渗透的各种孝的思想进行了论述。
作者简介
秦永洲,男,1952年生,山东省莱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风俗史方面的研究和教学。著有《中国社会风俗史》、《山东社会风俗史》、《颜之推与颜氏家训》。主编《济南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山东的节庆活动》、《中华名门才俊?秦姓名门》。与张汉东合著《中国历代兴亡录》,与邓丽丽合著《中国历史故事》,与李云泉合著《生肖狗》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杨治玉,女,1987年生,山东临沂人,201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现为该学院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曾发表《试论<贞观政要>的史料价值》、《唐太宗民本思想在其治国方略中的体现》、《民众语言与史书编纂》、《浅谈中国人的家园意识》、《浅谈中国古代的茶文化》、《浅谈中国人的人生观念》、《浅议明朝文学“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等论文。
《以孝励人:孝与古代旌表制度》
重点论述孝对旌表制度形成的作用、旌表历代孝楷模的案例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影响。旌表制度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倡导封建礼教,为道德优秀的人树立如匾额、碑石、牌坊等物化标志对其进行彰显和标榜,以美化风俗、教化民众的一种制度。它直观而准确地折射着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导向的有效方式,也是弘扬仁、义、忠、孝、节、廉等传统道德的社会回报机制。
作者简介
韩帅,女,山东济南人,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曾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独著《梦与梦占》,参编《济南通史》《中国历代外交问题》《山东重要历史人物》等。
《以孝律人-孝与古代法律》
作者:朱亚非、陈福广、李俊颖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6714
出版时间:2014/1/1
开本:16开
页数:194
定价:20.0
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孝与法的糅合
一“伦理化”孝的产生
二 孝中有“法”
三 亲亲相隐制度现雏形
四 儒法两家“孝”之争
第二章 秦汉时期融“孝”入“法”
一 秦朝“孝治天下”的法律尝试
二 睡虎地秦律中的“孝”
三 治孝与严惩不孝
四 汉初律令对孝的规定
五 文帝的“养老令”
六 孝大于法与以孝定法
七“王杖诏书”与汉代养老制度
八“春秋决狱”与“原心定罪”
九 孟尝为孝妇申冤案
十 亲亲相隐制度的发展
十一 赵娥复仇求严惩案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乱中之“孝法”
一“不孝”是一项重罪
二 魏晋“准五服以治罪”制度
三 初现“存留养亲”制度
四 继母子关系与血亲复仇对礼法的突破
五 礼法结合的典型案例
第四章 隋唐时期“情、理、法”的冲突
一《唐律疏议》详载“不孝罪”
二 不孝之人遭严惩
三 亲属容隐制度渐成熟
四 亲属相犯“罪不同”
五 存留养亲与悲田养病坊——老有所养的实现
六 陆慎徐、陆博文、于季友“居丧违礼”案
七 白居易母亡作诗遭贬官
八 河南尹李杰判妇人诉子不孝
九 秦鸾行盗取资财奉病母
十 隋唐孝女复仇获免罪
十一 张瑝、张绣兄弟因孝获罪引民愤
十二 唐宪宗诏论孝子杀人案
第五章 五代宋元时期的孝与法律
一 五代君主大力行孝
二《宋刑统》与孝德
三 宋朝大力推行《孝经》
四 宋朝对官员的孝德教化
五 因“孝”杀人,壮而释之
六 宋代不孝犯罪的司法实践
七 宋朝颁行优老政策
八 元朝实行“孝治”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孝与法律
一《大明律》与孝道
二 朱元璋“以孝屈法”
三 张居正身陷“夺情风波”
四 清朝对“不孝”的法律约束
五 清朝存留养亲制度的新发展
六 承祀制度的形成
七 颁布圣谕明定“孝治”
八《刑案汇览》中的孝义案例
九 割股疗亲——明清孝道走向愚昧化
参考文献
后记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
作者:张晓、侯吉庆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6752
出版时间:2014/1/1
开本:16开
页数:169
定价:17.6
目录:
第一章“孝”,没那么简单——古代为何以“孝”选官
一“孝”是诸德之本
二“孝”是修身立身之基础
三“孝”是齐家治家之良方
四“孝”是君主治国之道
五“孝”与“忠”相得益彰
第二章 以“孝”选官初露端倪——先秦选官制度中“孝”思想的萌芽
一 虞舜以孝赢天下——禅让制中隐含的“孝”
二“才能”固重要,“贤德”不可抛——选贤任能制下的“孝”思想
三 孔子做官的深层剖析——为尽“孝”道
四 赵威后眼中的“孝”与选官
五“润物细无声”——儒家“孝道”对选官制度的影响
六《吕氏春秋》中蕴含的选官思想
第三章“孝治天下”——秦汉时期以孝选官蔚然成风
一 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
二 从“缇萦救父”看汉文帝对“孝”的态度
三 做官也有捷径——汉武帝之“举孝廉”
四 谁说年龄不是问题?——汉顺帝对“举孝”的年龄限制
五 为已死皇帝守陵而得官——最为荒诞的以孝选官
六 徒有虚名的孝——“举孝廉,父别居”
七“举孝”也担风险——官员“举孝失职”,亦受惩处
八“与时俱进”——汉代举孝选官政策的调整
九 名医华佗为何拒绝以“孝廉”入仕?
十《孝经》对汉代选官制度的影响
第四章“非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以孝选官
一 以孝为标准的选官制度
二 孝悌观念的深入人心
三 结语
第五章“孝义道德”隐藏下的现实政治利益——隋唐时期的以孝选官
一 冠以“孝悌”名称的考试科目——孝悌廉让科和孝悌力田科
二 传统“唯孝唯悌”选官方式的延续
三 赐官于孝子——家族的孝悌声誉对以孝选官的影响
四 官员孝行卓著助其步步高升
五 韦氏兄弟孝德卓著得官运亨通
六 官场中扭曲人性的孝
七 白居易母亡作诗惨遭贬官
第六章“承袭相沿”——宋元时期的以孝选官
一 孝德与才学兼具——宋朝“孝悌”选官的重要原则
二 孝悌行为与仕途命运
三 包青天的孝行孝道
四 丁忧制度与选官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以孝选官
一 明朝的孝文化
二 明清时期孝文化的发展
三 明清时期以孝选官
四 明清时期官吏的尽孝问题
第八章 以孝选官的批判性继承与其时代价值
一 批判性地继承孝文化
二 孝文化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以孝治国-孝与国家伦理》
作者:秦永洲、杨治玉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6691
出版时间:2014/1/1
开本:16开
页数:238
定价:24.8
目录:
第一章 孝的起源与流变
一 “从不独亲其亲”到“各亲其亲”——孝的初始
二 儒家的孝道
三 天下子女的楷模——孝的范式化
四 举孝廉,父别居——孝的扭曲和强化
五 从人情“穿越”到天理——孝的宇宙本体化和神化
第二章 孝与家庭伦理——以孝齐家
一 父母舐犊之爱深——父慈子孝
二 孝悌骨肉亲——兄友弟恭
三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姑慈妇听
四 白头老翁摩孙顶——祖孙隔代亲
五 兄弟怡怡,宗族欣欣——孝悌传家
六 家族繁荣昌盛的希望——家训和家法
第三章 移孝作忠、以孝治国——伦理政治型的家国同构
一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的结合
二 国家制度中渗透的孝
三 中华民族的大忠大孝
参考文献
后记
《以孝励人-孝与古代旌表制度》
作者:韩帅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6721
出版时间:2014/1/1
开本:32开
页数:171
定价:17.6
目录:
第一章 悠悠千年话旌表
一 什么是“旌表”
二 旌表制度的起源
三 主要旌表哪些人
第二章 旌表孝行的方式
一 赐给孝子“光荣匾”
二 建立牌坊让孝子“上位”
三 为孝子竖起“纪念碑”
四 为孝子立起“纪念祠”
五 为孝子竖阙招徕“粉丝”
六 图画孝子容貌广而告之
七 为孝子居住地改换“名片”
八 与精神奖励同时的物质奖励
第三章 旌孝的流程
一 乡民举荐,成为“积极分子”
二 各级政府的层层“考察”
三 受旌表的不同等级
四 对虚报分子的惩治
第四章 被旌孝子的孝行事迹
一 尽心侍奉类
二 勇救父母类
三 万里寻亲类
四 归葬家乡类
五 庐于墓侧类
六 为亲复仇类
七 毁身行孝类
第五章 孝子们的那些“神奇事”
一 从柳宗元《孝门铭》谈起
二 芝树有灵
三 感化鸟兽
四 水火有情
五 天神相助
第六章 旌孝的作用和影响
一“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二“有所观感”“荣宠家国”
三“布衣编民”“得以名闻”
四“里闾闻风,皆敦孝悌”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