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读本”系列12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中国古代体育、化学、度量衡、赋税与劳役;解析老子与道家、中国的佛教与基督教;讲述中国的图书史与经济史,以及移居南洋的中国人对当地的影响;展现中国丰富多样的名物特产。各领域专家精心撰写,既有全面系统的概括解说,亦有短小精悍的简明阐述,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更配有黑白插图,带读者深度认识中国历史文化,领略其内在精神。定价204.6元,现团购价39.9元包邮!

×

关键字
历史
团购价¥39.9 ¥204.6 折扣2.0
已售120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更多“中国读本系列”敬请期待……
★ 
16开平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 本次团购包含12册,分别为:《中国图书史话》《中国古代度量衡》《中国古代化学》《中国古代体育》《中国岩画·贵州》《老子与道家》《中国的佛教》《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中国经济史话》《中国名物特产集粹》《海外华侨:南洋篇》

★ 论题丰富,范围广博,寻觅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荟萃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成就

★ 简单的黑白插图,为文字内容做了补充和参照。内容精湛,亦庄亦谐,融知识性与通俗性于一体
友情提示:本套书为特价库存书,品相略旧,但内页完好不影响阅读,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漫画大集结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947*** 2020/5/28 17:49:20
    中图发出来的都购买了
  • *** 2018/8/28 6:47:48
    精品藏书,值得拥有
  • wan*** 2018/8/25 11:24:25
    物有所值的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中国图书史话》

甲骨文、金文和初期石刻,记录了我国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事迹和内容,在今天无疑具有图书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并不是自觉地用这些东西来记录和总结经验,特别是甲骨、青铜器还具有其本身的特殊用途,尽管如此,它们的出现,还是为我国图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春秋战国时期,当人们开始自觉地利用文字来记录和传播知识时,简册作为载体的大量出现,预示着我国图书的正式诞生…… 


吴玲芳,1967年生,江苏吴江人。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现在苏州大学图书馆文献建设部工作,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副研究馆员。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合著2部。

钱万里,1965年生,江苏无锡人。198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档案学专业,学士,现任苏州大学档案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在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合著或参编5部。


《中国古代度量衡》

中国古代以度量衡和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计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父系氏族社会,度量衡和计时已是农业文明的基础。传说在黄帝时代已发明了以干支记日、月。继而尧命羲、和二人参照日、月、星辰定历法。舜到东方巡视,在部落联盟议事时,商讨把四时之气节、日之大小、日之甲乙,度量衡的齐同,乐律声音高低都统一起来。禹治理水患,划分九州,“身为度,称以出” ,以人体建立度量衡标准…… 


丘光明,女,1936年生。祖籍安徽省全椒县,1957年毕业于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家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现并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国际计量史学会常务理事,曾应邀前往法国、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主要著作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共32卷)中《度量衡史》卷(合作)、《中国物理学史大系》(共9卷)中《计量史》卷(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共100册)中《中国古代度量衡》、《神州文化集成丛书》(共100册)中《中国度量衡》(已翻译成日文)、《中国古代计量史图鉴》(中英文对照)等20余种。


《中国古代化学》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领域中也曾有过广泛的开拓,虽然当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但也产生了不少意义重大的创造发明。

赵匡华(1932~),浙江杭州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502年来一直从事分析化学和化学史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并指导研究生。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2年。化学史方面的专著有《化学通史》、《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丛书)——化学卷》、《中国炼丹术》、《中国化学史》(古代卷与近现代卷,合著,主编)等。


《中国古代体育》

中国古代体育不仅具有健身价值,而且还有艺术价值和娱乐、教育功能,蹴鞠既是古代练兵手段,亦可见出治国之象;投壶是种优雅的娱乐,还是消愁释愤的游戏;导引行气术折射出哲学思想,登高踏青融入进民俗生活。丰富多样的古代体育活动还将其精神文化远播各国……


任海,男,1950年4月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81年获北京体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并兼任该所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体育社会科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研究理事会理事,国际比较体育学会执委。主编及作为主要作者完成的著作有:《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等。


《中国岩画·贵州》

贵州岩画是曾经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土著先民们创造出来的一种图式。在这些画面中包含着贵州先民们的智慧,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表达了他们的想象与情怀。


王良范,贵州人,祖籍山东。1984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学士。现为贵州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硕士点领衔导师、贵州大学外国哲学硕士点导师、贵州大学民族学硕士点导师。现担任贵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贵州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罗晓明,广东人。现为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副主编,编审,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出版学术专著二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老子与道家》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的首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其他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本书即对老子及其所著的《道德经》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李申,1946年生,河南孟津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70年4月在抢救山林火灾时受重伤,立二等功。1981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均为任继愈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儒教研究室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国儒教史》(上下卷)、《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宗教论》(第一、二卷)、《敦煌坛经合校》、《易图考》、《隋唐三教哲学》等。


《中国的佛教》

一个“白马驮经”的传说,引来了印度佛教的东渐。此后,佛教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梁武帝“舍身为奴”、玄奘西行求法、慧能“菩提本非树”的“顿悟”……本书即讲述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事迹和思想传播。


潘桂明,上海人,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佛教禅宗百问》、《中国禅宗思想历程》、《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宗派卷》、《智顗评传》、《中国居士佛教史》、《坛经全译》、《中国佛教思想史稿》(3卷)等。译有《我的释尊观》、《我的佛教观》(合译)。


《中国的基督教》

基督教是古代希腊哲学和希伯来宗教的混合产物,在历史上曾对西方文化产生过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本书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


周燮藩,1945年生,浙江慈溪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78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1981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留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伊斯兰教史。任伊斯兰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朝的诞生,中国古代赋税和劳役也产生了。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赋税和劳役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并随着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张守军,辽宁省普兰店市人。1969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管理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管理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发表中国经济思想史与管理思想史研究方面的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上的重本折末思想》、《中国商业思想史稿》(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参编)、《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教程》(参编)等。


《中国经济史话》

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被发掘出来。这些深藏在地下的远古文化遗物重见天日,便以无声的语苦,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类的经济活动。


戴扬本,1953年出生,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古代史、古代文献学。主要著作有《北宋转运使考述》(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文苑》(东方出版中心)、《史笔春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两宋繁华》(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及古籍整理类著作《朱子全书》(合作)、《汉书详节》(上海古籍出版社)、《珠里小志·园津禅院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译(唐才子传)》(台湾三民书局)等多种,并在《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历史教学问题》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名物特产集粹》

当我们打开中国地图,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中国疆域辽阔广大。北起黑龙江漠河,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有5500公里,横跨纬度有49度多。西边是帕米尔高原,东边最远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口处,东西相距5200公里,纵跨经度有60多度。我们祖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的1/15,与欧洲面积差不多。大陆的东部和东南部环绕着一片浩瀚的海洋,那宽广的海疆,漫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令人神往!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变化万千,区域差异明显。有高山峻岭上郁郁葱葱的林海,也有干燥地区连绵不断的沙丘;有一望无垠的肥美草原,也有银蛇逶迤的冰川;有一马平川的沃野,也有景色各异的丘陵盆地;有烟波浩渺的江河湖海,也有若隐若现的岛屿。这锦绣河山,历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华儿女辛勤的雕琢,物华天宝、名物特产数不胜数。不仅有许多闻名于世的珍稀植物,还有罕见的珍禽异兽。尤其是农业自然条件良好,由北向南贯穿五个热量带,各地区均有独特的土特产品,传统的农林牧副渔业名优特产荟萃,以其品质超群或"一枝独秀"享誉天下。


邵秦,1938年11月出生,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人口研究所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经济、人口、资源环境领域科学研究,著述颇丰,见解独到,代表作被译成英、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六种文字,刊行中外。近期兼任《中华老龄》杂志首席顾问,中华老龄杂志社社长职务。


《海外华侨:南洋篇》

中国人移居南洋,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这些来自文明古国的和平移民,给南洋带去了先进的技艺、勤俭的美德,并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作为居住在海外的华夏子孙,他们又在与祖国荣辱与共。


巫乐华(1937~),生于广东五华,长于印度尼西亚,1957年回国。1961年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北京从事教育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入中国侨联。曾先后担任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文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建办主任等职.应聘任北京大学亚太研究所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华侨研究所中心顾问。著有《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副主编,1993年)、《世界华人精英传略》(常务编委,1994年)、《华侨华人百科金书》(副主编,2001年)等。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老子与道家》
作者:李申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938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52
定价:16.0

目录:
第一章 老子和他的哲学
一 隐君子和《道德经》
二 没落的社会,悲苦的心情
三 老子的治世方略和处世态度
四 自然、无为之道
五 矛盾和不可掌握的命运
六 道
七 结语
第二章 庄子和他的哲学
一 庄子和他的时代
二 庄子眼里的世界
三 庄子的处世哲学
四 一个看透了生与死的达人
五 庄子的功过得失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其他道家人物和道家思想的影响
一 春秋战国时代其他道家人物
二 道家和法家
三 和道家柔弱、退让相对立的刚健、日新的哲学
第四章 汉初道家
一 老子哲学的黄金时代
二 《黄老帛书》
三 《淮南子》和《文子》
四 《论六家要旨》——汉初黄老学的尾声
第五章 独尊儒术以后道家人物和道家学说的命运
一 老子成了太上老君
二 老子与玄学
三 《老子》成了养生(气功)书
四 太上老君的坎坷道路
五 道家思想在道教中的浮沉
六 《老子》和中国的士大夫
七 把《老子》、《庄子》视为洪水猛兽
第六章 《阴符经》
一 一部奇书
二 深刻的哲学,自强的精神
三 《阴符经》与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
第七章 结束语


《中国的基督教》
作者:周燮藩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242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32
定价:15.0

目录:

第一章 基督教概述
1 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
2 经典、教义和礼仪
第二章 唐代的景教
1 景教的东渐
2 景教在唐代
第三章 元代的也里可温
1 景教的复盛
2 天主教方济各会入华
第四章 明清之际的天主教
1 利玛窦与耶稣会入华
2 南京教案与明末天主教
3 汤若望与清初历法之争
4 中国礼仪之争
第五章 基督教亲教入华与拜上帝会
1 马礼逊与基督教新教入华
2 拜上帝会与太平天国
3 反洋教运动
第六章 新的发展趋向


《中国经济史话》
作者:戴扬本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900
出版时间:2010/4/1
开本:16开
页数:152页
定价:16.0

目录:

第一章 揭开远古时代经济的神秘雾纱

一 有巢氏、燧人氏和神农氏的故事

二 星罗棋布的石器时代义化遗址

三 大同与小康


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 若明若暗的夏代经济

二 上古经济的鼎盛时代——商

三 由盛至衰的两周经济


第三章 春秋与战国

一 铁犁与钢剑

二 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四章 秦汉一统

一繁盛而短暂的秦朝经济

二从清静无为到有为的失败

三东汉经济的恢复


第五章 混沌与秩序

一 鼎足而立的三国经济

二 十六国北朝的经济

三 江南经济的开发


第六章 再现雄风

一昙花一现的隋朝繁荣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盛极而衰的唐后期经济


第七章 神奇的无形之手

一 精细耕作农业体系的形成

二 巧夺天工的手工业

三 煌煌灯火话夜市

四 民族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第八章 鸡鸣晓看天

一 鱼鳞图册与明初经济的恢复

二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 盛世与危机

四 走出中世纪


《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作者:张守军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044
出版时间:2010/8/1
开本:16开
页数:138页
定价:15.0

目录:

第一章 古代赋税和劳役的产生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田赋

一 夏商周的贡、助、彻

二 先秦的田赋

三 秦、汉的田租、口赋

四 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五 唐代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六 宋代的田赋和方田均税法

七 元代的田赋和赋税征钞

八 明代的田赋和一条鞭法

九 清代的田赋和摊丁人地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工商杂税

一 工商税

二 盐税

三 酒税

四 矿税

五 茶税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劳役

一 三代至秦的重役

二 汉至唐的劳役制度及代役金和实物折纳的出现

三 唐中叶以后的劳役及其向货币税的转变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赋役思想

一 轻徭薄赋思想

二 无夺农时思想

三 平均负担思想

四 开源节流思想

五 古代非税思想


《中国的佛教》
作者:潘桂明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259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65
定价:18.0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佛教的渊源
 1 菩提树下的觉悟
 2 印度佛教的繁荣
第二章 佛法东渡之初
 1 白马驮经的传说
 2 《四十二章经》和《牟子理惑论》
 3 康僧会与江南佛教
第三章 成长中的中国佛教
 1 魏晋般若学
 2 高僧释慧远
 3 竺道生的佛性论
 4 梁武帝“舍身为奴”
 5 《洛阳伽蓝记》的前前后后
第四章 全盛时期的中国佛教
 1 从学派到宗派
 2 隋唐主要佛教宗派
 3 玄奘和他的《大唐西域记》
 4 韩愈反佛和“会昌法难”
第五章 异军突起的禅宗
 1 菩提达摩及其“壁观”
 2 慧能的“顿悟成佛”说
 3 五家七宗的禅风
第六章 宋明以后的中国佛教
 1 宋明文人的禅悦风堂
 2 “四大高僧”的净土归向
 3 近现代汉地佛教纵览
第七章 喜玛拉雅山的麓的佛教
 1 藏传佛教的形成
 2 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
……


《中国古代度量衡》
作者:丘光明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570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95
定价:20.0

目录:
第一章 度量衡的萌芽时期
 一 从种植到分配
 二 从穴居到建造房屋、规划村落
第二章 大禹治水和度量衡标准的建立
第三章 度量衡是赋税制度的必然产物
第四章 早期的交换与商业发展中的度量衡
 一 早期的交换
 二 “市”的建立与管理
 三 春秋战国商业的繁荣与度量衡的广泛使用
第五章 度量衡是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
 一 营造都城宫室离不开度量衡
 二 制造车辆对度量衡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三 战国时期的标准量器_栗氏量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的混乱
第七章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一 商鞅变法和统一秦国度量衡
 二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第八章 承上启下的汉代度量衡
 一 汉代度量衡制度的确立
 二 黄钟累黍与度量衡标准
第九章 三国两晋时期的度量衡
第十章 南北朝度量衡的分治与混乱
 一 南朝尺度
 二 北朝尺度
 三 南北朝容量和权衡
 四 对南北朝度量衡混乱的探讨
 五 度量衡及相关技术的进步
第十一章 隋朝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的形成
 一 隋朝统一度量衡
 二 度量衡大小制产生的原因以及量天尺的使用与发展
第十二章 唐朝度量衡及严格的管理制度
 一 唐朝度量衡沿袭隋制
 二 唐朝度量衡的管理
 三 拨镂牙尺及唐朝度量衡对东方各国的影响
第十三章 宋朝度量衡的成就与弊端
 一 日常尺与天文乐律用尺
 二 宋代的容量
 三 宋代的权衡
第十四章 元朝度量衡与商业贸易
 一 元朝的尺度
 二 元朝的容量
 三 元朝的权衡
 四 元朝商品经济繁荣与度量衡典章 制度
 五 元朝继承宋朝测试技术的成就
第十五章 明朝度量衡
 一 明朝的尺度
 二 明朝的容量
 三 明朝的权衡
 四 明朝度量衡的管理
第十六章 清朝度量衡的兴衰
 一 清朝的尺度
 二 清朝的容量
 三 清朝的权衡
 四 明清时期测量技术的勃兴
第十七章 近代对度量衡的改革及米制的推行
 一 海关主权的丧失和海关度量衡的产生
 二 营造尺库平制与米制并用的北洋军阀时期
 三 市用制确立与米制推行


《中国古代体育》
作者:任海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3461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59
定价:16.8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古代球类活动
 一  蹴鞠(足球)
 二  击鞠(马球)
 三  捶丸(高尔夫球)
 四  木射
 五  掌旋球
 六  其他球戏
第二章  古代田径运动
第三章  古代游泳
第四章  古代滑冰
第五章  古代摔跤
第六章  古代举重
第七章  古代养生体育
 一  导引术的发展
 二  行气术的发展
第八章  季节性的民俗体育
 一  春游
 二  放风筝
 三  荡秋千
 四  龙舟竞渡
 五  登高
 六  拔河
 七  秧歌
 八  儿童体育游戏
第九章  中国古代体育的主要特点
 一  季节性
 二  地域性
 三  娱乐性
 四  哲理性
 五  道德性
 六  融合性


《中国古代化学》
作者:赵匡华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528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155
定价:16.0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烧陶制瓷中的化学成就
 一 中国制陶工艺的演进和化学成就
 二 中国的古瓷及其化学成就
 三 中国古代独立创制的玻璃
第二章 中国古代冶金中的化学成就
 一 铜和青铜冶炼中的化学
 二 中国古代首创的胆水冶铜
 三 黄铜与金属锌的冶炼
 四  中国古代独特的两种白铜
 五  中国古代多种多样的钢铁冶炼工艺
第三章 中国炼丹术和制药学中的化学成就
 一 漫谈中国炼丹术的理论思考
 二 中国炼丹术中的实验设备
 三 中国古代丹药化学的成就
 四 硝石、硫磺与火药的发明
第四章 中国古代盐和糖的化学工艺
 一 中国古代对食盐的开采与加工
 二 中国古代的饴糖与蔗糖加工
第五章 中国古代酿造化学的成就
 一 中国古代的酿酒化学
 二 中国古代醋和酱的酿造化学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染料与色染的化学成就


《中国岩画.贵州-中国读本》
作者:王良范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924
出版时间:2010/6/1
开本:16开
页数:193页
定价:22.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一 国际岩画学研究的一般情况

二 中国岩画学研究的一般情况

三 中国南方岩画与北方岩画的基本特征与区别

四 贵州的岩画


第二章 贵州境内岩画分布点的一般情况及岩画之描述

一 开阳“画马岩”岩画

二 长顺傅家院岩画

三 关岭“马马岩”岩画和“牛角井”岩画

四 六枝、丹寨、贞丰岩画


第三章 贵州岩画图像的识别与考释

一 人物

二 动物

三 器物

四 房屋

五 田畴

六 自然物

七 符号


第四章 贵州岩画的文化学释义

一 岩画是给谁看的

二 岩画的地点及其图像的意义

三 岩画文化功能上的几种可能


第五章 贵州岩画与邻省岩画之比较

一 岩画分布特征之比较

二 岩画规模之比较

三 岩画颜料之比较

四 岩画技法、风格之比较

五 岩画所在地和族属问题之比较

六 岩画图像内容之比较

七 岩画传说之比较


第六章 贵州岩画的年代与族属

一 鉴定岩画年龄的几种方法

二 贵州岩画断代问题

三 贵州岩画年龄推断

四 岩画所在地的古今族属

五 贵州岩画族属推断

结束语


《中国图书史话》
作者:吴玲芳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143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43
定价:15.0

目录:

导言 汉字的发明和我国早期图书的产生

一 汉字的发明及演变

二 甲骨文的意义

三 金石文字记录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图书(前770~前221)

一 春秋战国时期变革对图书的影响

二 孔子删订《六经》和私人著述的繁荣

三 书籍的简策和缣帛制度

第二章 秦汉三国时期的图书(前22l~280)

一 秦始皇焚书——中国图书史上第一次劫难

二 两汉三国时期图书收集和校理的成果

三 两汉三国时期的著述

四 纸的发明及其在图书史上的影响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图书(265~589)

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图书的命运

二 两晋南北朝著作大观

三 佛教道教典籍的翻译和著述

四 书籍的卷轴制度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图书(58l~979)

一 隋唐五代图书的搜集与整理

二 兴盛的隋唐五代著述

三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印本书的出现

四 雕版印刷术发明后的书籍制度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图书(960~1368)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宋元刻书的繁荣

二宋元版图书的特点

三宋元时期主要著作概览

四宋元的公私藏书与目录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图书(1368~1840)

一 明清印刷术的改革和发展

二 明清刻书及其版本特点

三 明代和清代前期的藏书与目录

四 明代和清代前期的主要著作

第七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图书(1840~1919)

一 西洋印刷术的传人和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

二 近代书刊的兴起与发展

三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主要著作

第八章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图书(1919~1949)

一 五四运动对中国图书事业的影响

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出版物概况

三 大革命失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图书出版物概况

四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主要书目索引


《南洋篇-海外华侨》
作者:巫乐华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481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169页
定价:18.0

目录:

开篇中国人下南洋

一 古代华侨移居南洋

二 猪仔华工

三 郑和在南洋


第一章 胼手胝足,创业他乡

一 两位开发加里曼丹的中国人

二 新加坡历史上的华侨“先贤”

三 叶亚来与吉隆坡的营建

四 南洋华侨与橡胶业

五 中国移民和南圻开发

六 大企业家

七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李光前


第二章 反侵略,反压迫,与侨居国患难与共

一 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血腥大屠杀

二 印尼的“红溪惨案”

三 泰国的郑王大帝


第三章 赤诚之心献祖国

一 杰出的归国华侨知识分子

二 投资祖国实业兴邦

三 “华侨是革命之母”


第四章 晚清时期中国驻新加坡的领事

一 晚清的“护侨”政策

二 左秉隆和黄遵宪


第五章 侨社三宝

一 侨团林立

二 侨校遍布

三 侨报侨刊


第六章 印尼的土生华侨

一 “伯拉奈干”

二 华侨马来语和文学

三 新报派


第七章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一 “南侨总会”

二 回国参战

三 “三年零八个月”

四 九名中国外交官牺牲

尾篇 历史新页,落地生根


《中国名物特产集粹》
作者:邵秦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761
出版时间:2010/10/1
开本:16开
页数:162页
定价:16.8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稀有珍贵的生物

一 稀有植物

二 珍奇动物


第二章 原产中国的重要果品

一 桃李满天下

二 一颗红枣一颗心

三 香甜甘美的栗子

四 含钙最多的佳果——山楂

五 中华猕猴桃

六 金秋话柑橘

七 鲜美的荔枝与龙眼

八 瑶乡罗汉果


第三章 享誉世界的茶、酒、丝、瓷

一 茶叶芬芳名扬四海

二 美酒飘香饮誉五洲

三 丝绸王国飘彩虹

四 陶瓷之乡继往开来


第四章 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品

一 农产品

二 林产品

三 畜产品

四 副产品

五 水产品

六 中药材

附录

一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二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把博物馆开到家里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