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研究丛书”4册,由众多中国史学研究专家、学者编撰,以“康乾盛世”所处的康、雍、乾社会为重点,收录从社会、经济、金融、行政等多角度进行研究的论文,学术积淀深厚,研究领域广阔,深入探讨康雍乾社会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发展规律、产生原因和对后世社会的影响,受到了中外学界广泛关注。定价121元,现团购价32元包邮!
★ 32开平装,黄山书社出版,装帧优良,印刷清晰
★ 所含4册分别为:《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以制钱体系为核心》《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
★ 从广阔的领域,以多维的角度,通过不同的侧面,考察和描述了该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演变,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层社会等诸多领域
★ 内附插图、示意图、列表等多种图表,便于读者理解
★ 史料翔实,见解独到,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国官僚体制的研究等深具意义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所谓“盛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封建“盛世”之中,正在孕育和成长着机器工业时代的各种因素。而与此同时,脱胎于旧的机体,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在地球的西半部蓬勃发展,生机盎然,它使得以往令人瞩目的中国封建“盛世”的辉煌黯然失色。
今天研究“康乾盛世”,并非对其进行简单注解,或夸耀褒扬,而是通过被称为“盛世”的各种表象,深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清代康雍乾社会的基本特点及其丰富的历史内容,以及“盛世”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康乾盛世”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及中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学术积淀深厚,研究领域广阔,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因此已经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门的学术领域。
关于“康乾盛世”及其时代的考察是本研究专题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李强《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以制钱体系为核心》一书,通过对制钱的流通、供应和管理状况的分析,阐述和描绘了货币在康雍乾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尹树国《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一书,则从国家行政的角度,探讨康雍乾社会的政治体制及其运作,进而揭示“康乾盛世”时期的某些基本特征。陈桦主编的《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以“康乾盛世”所处的康雍乾社会为重点,从更广阔的领域,以多维的角度,通过不同的侧面,考察和描述该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演变,其研究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层社会等诸多领域。牛贯杰《17一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则重点对学术界关于该时期的社会及经济的研究历程,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回顾与总结,同时对相关问题展开学术探讨,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以制钱体系为核心》
李强,1976年生,辽宁鞍山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供职于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多年来从事中外经济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金融史,在《学术界》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
尹树国,1973年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大学本科就读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攻读明清史;博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攻清朝政治史,200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在《内蒙古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供职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要研究地方志理论和明清北京史。
《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
牛贯杰,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留所执教,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专门史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明清经济史与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晚清统治格局研究》(合著)、《清史十五讲》(合著)、《原来曾国藩》,《原来李鸿章》、《大清历史新闻》(道光卷)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
◆该书属于论文集,社会、经济、制度多个角度的清史研究论文,值得一读。
——寒烟翠《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
◆布鲁代尔式的历史,足见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内容丰富,史料扎实。
——雪静 《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
◆本书的研究视角不错,实际上是研究康乾盛世期间的货币政策,并借鉴了一些经济学和经济史的理论框架。
——哼哼石 《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
◆这是一本综合了许多专家学者观点、参考了大量资料后形成的专著。树立了康乾盛世时期的行政,为我们继续研究中华帝国的官僚体制打下了基础。
——铁语 《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
《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
作者:陈桦 主编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807078869
出版时间:2008年8月
开本:32开
页数:425
定价:36元
目录
清代皇帝的中国观
一 清开国时期的国家概念
二 "统驭天下中国之主"
三 清朝皇帝对中国疆界的认识和自我约束
四 "天下一统,华夷一家"
五 "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guo"
"盛世"之变:康雍乾时期财政改革的性质与特征
一 政府面临的主要财政问题
二 重点突出的财政改革
三 康雍乾时期财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四 关于改革性质的探讨
以传统承载近代——从徽商看"康乾盛世"的发展趋向一 近代色彩与传统本质
二 再析徽商特点
三 以传统承载近代
四 徽商的衰落
清代河南集镇的发展——集镇经济视角下的"康乾盛世"一 清代河南集镇发展的时间特征
二 清代河南集镇的空间特征
三 清代河南集镇的集镇规模
四 总结
18世纪西人眼中的"康乾盛世"
一 康乾盛世前期西方时人眼中的中国
二 渐入渐深——对"康乾盛世"的批判
三 18世纪西方人对"康乾盛世"评价之影响
四 结语
清代前中期的地方冲突与国家应对——以江西万载县的土客矛盾为中心一 前言
二 明末清初移民迁入与驱逐"棚民"的运动
三 "温上贵事件"与清朝"棚民"政策的出台
四 清前期移民入籍应试与土著的抵制
五 清中期土客的族群认同与清政府的无为而治
六 结语
"天庾正供"的危机
一 清代漕政的重建与整顿
二 嘉道之际漕弊从生
三 晚清海运步履维艰
清代汉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回顾与思考
一 关于汉学成因的论争
二 关于汉学流派的研究
三 关于汉学思想性的探讨
《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以制钱体系为核心》
作者:李强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807074670
出版时间:2008年3月
开本:32开
页数:278
定价:25元
目录
绪论
一康雍乾时期的社会经济
二康雍乾时期的制钱与流通
上篇康雍乾时期制钱的铸造与币材供应
第一章全国铸钱中心——京局
第一节 宝泉局与宝源局
一 京局局址
二铸造沿革
第二节 京局的铸造管理
一 管理人员
二铸造人员
三 工料钱与币材
第二章区域铸钱机构——省局
第一节 各省铸局的铸造沿革
一 云南省铸造沿革
二 国内其他各省铸造沿革
第二节 省局的铸造管理
一 管理人员
二 铸造人员
三工料钱与币材
第三章币材供应体系
第一节 洋铜供应体系
一洋铜采买沿革
二 洋铜采买费用与运输
第二节 滇铜供应体系
一 京铜供应体系
二 省铜供应体系
第三节 其他币材供应体系
一 锌材(白铅)供应体系
二 黑铅供应体系
三 锡材供应体系
下篇康雍乾时期制钱的控制与潜藏危机
第一章清廷对制钱铸造的控制
第一节 铸造质量的监控
一 制钱质量标准与影响因素
二制钱质量的监管
第二节 铸造数量监控与分析
一铸造数量的监控
二铸造数量分析
……
第二章康雍乾时期制钱供需控制
第三章清廷对制钱流通的管理
第四章脆弱的金融平衡——制钱体系的危机
余论
参考文献
《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
作者:尹树国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807078043
出版时间:2008年4月
开本:32开
页数:341
定价:30元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行政效率概述
第一节 明代以前王朝行政效率概述
第二节 影响明朝行政效率的因素
一有关促成行政效率提高的因素
二明朝不利于行政效率的因素
第三节 综合性评价
第二章 乾纲独揽与皇帝的行政效率
第一节 乾纲独揽的实现
一君臣的认识——强调乾纲独揽
二为达到乾纲独揽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节 乾纲独揽的表现与行政效率
一勤政
二有担当
三崇实政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能”、“守”与行政效率
第一节 清前期获得行政效率的用人思想
一康熙之重“守”轻“能”
二雍正之重“能”轻“守”
三乾隆之“执两用中”
第二节 获得行政高效率的用人措施
一广开任用之途
二打击朋党
三区分地方官缺
四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五注重年龄
六强调官员久任
第三节 “行走”与培训
一行走
二培训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清前期的行政机构与行政效率
第一节 清前期行政机构的职掌概述
一行政中枢的职掌及其彼此关系
二精细的分工一一中央行政机构的职掌
三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第二节 行政机构的运行与职能交错
一行政机构的运行与提高效率的努力
二行政机构职能的交错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前期的行政法与行政效率
第一节 清前期对行政法的认识
一古代行政法的特点
二清前期君臣对行政法的态度
第二节 有利于效率的行政法内容
一办公时间的规定
二办公速度的规定
三本章体制
四提高会议效率
五严厉处分推诿官员
第三节 清前期的吏治与行政效率
一吏的种类与评价
二行政法对吏的规定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度对行政效率的损害
第一节 画一制度
一用人
二本章
三朝仪
四俸禄
五官员交往
六考试
七官制
八其他
第二节 目标位移
一法祖
二行政机构的权益扩张
三行政人员个人追求的变化
第三节 官员的兼衔
第四节 低俸与养廉
一低俸不能满足官员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二养廉银引发了京官与地方官的利益冲突
三陋规导致“官体”荡然无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行政效率与康雍乾盛世
第一节 现代学者的评价
一肯定的评价
二否定的评价
第二节 清代人的认识与努力
一皇帝的认识
二臣民的认识
第三节 行政效率与“康乾盛世”
一“盛世”观念的差异
二盛世的另一基点——爱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
作者:牛贯杰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807078913
出版时间:2008年3月
开本:32开
页数:351
定价:30元
目录
第一章 从“市场”切入
第一节 市场:“康乾盛世”的经济脉动
第二节 有关清代全国市场的讨论
一、20世纪60年代:围绕“民族市场”与“统-市场”自论
二、20世纪80年代:吴承明及其清代国内市场研究
三、20世纪90年代后:清代全国性市场的提出
第三节 清代市场的-般状况
一、清代的基层市场
二、清代的地方市场
三、清代的区域市场
四、市场网状结构及全国性市场网络
第二章 从商品长距离运输看清代经济的“全国化”
第一节 清代前期的粮食贸易
一、粮食贸易的首要环节:清代的粮食生产
二、清代的粮食流通量
三、清代粮食贸易的动态考察
四、清代粮食贸易的走向
1.湖广
2.江西
3.四川
4.江南
5.福建
6.广东
7.北方地区
第二节 全国商业交通网的发达
一、内河商业交通
1.松花江、辽河水系
2.海河水系
3.黄河水系
4.淮河水系
5.长江水系
6.钱塘江水系
7.珠江水系
二、六大主干商路
1.主干商路之-:“乌鲁木齐-归化-北京-卜魁”
①“古城-归化-张家口”路段
②“张家口-北京”路段
③“北京-吉林”路段
④“吉林-卜魁”路段
2.主干商路之二:“广州-南昌-杭州-北京-库伦-克图”
①“广州-闽浙赣交界区”路段
②“闽浙赣边界-杭州-北京”路段
③“北京-张家口-库伦-恰克图”路段
3.主干商路之三:“桂林、广州、永明、全州-衡阳-汉口-开封-北京”
①“桂林-衡阳”路段
第三章 清代的商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