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温故影像3册:秦风老照片馆主编的《近代中国的反光镜》,收录大英帝国的强势传媒《伦敦新闻画报》1854-1923年报道中国的新闻木刻版画100幅;《内战结束的前夜》将美国被禁半个多世纪的106幅照片集结出版,美国〈生活〉杂志记者伯恩斯用镜头记录下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战火中普通国人不安的生活状态。《北平表情》,为荷兰女摄影师托尔贝克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的北平面孔和民国旧事。原价131元,现团购价49.9元包邮!
★ 20开平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秦风老照片馆主编《近代中国的反光镜》,收录大英帝国的强势传媒《伦敦新闻画报》1854-1923年刊登的中国史画100幅,以细腻生动的密线木刻版画为主,兼有石印版画。
★ 《内战结束的前夜》收入106幅照片记录了20世纪40年代末那场政治革命风暴的各个侧面,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图解实录
★ 《北平表情》荷兰女摄影师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的北平面孔和民国旧事,1935年荷兰驻华公使亲撰导言。2009年陈丹青推荐的民国摄影
《近代中国的反光镜》
1、百年独家:目击天朝最后60年,穿越鸦片战争穿越辛亥革命。清王朝到底能撑多久?帝制崩溃的影像记录,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英法联军集结大连,李鸿章觐见英国女王悼念戈登,义和团民被收编,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溥仪大婚盛典等多个重要历史事件,中国人自己既丰富又坎坷的近代史。
2、百年国家:1858年大清帝国地图木刻长卷1幅。《近代中国的反光镜》附有1858年大清帝国地图木刻长卷:在鸦片战争发生之前,英国已经准备了详细的中国地图,而大清帝国却对敌人知之甚少,如此不对等的信息,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更不平等的贸易协议被签署,中国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向欧洲,换回来的是一箱箱的鸦片。
3、百年藏家:老照片收藏 人秦风。国内知名的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近年办过“秦风老照片馆”藏品专题拍卖——中国第一个以收藏家命名的影像专题拍卖。声誉鹊起的北京今日美术馆,专门为秦风办过多次影像展览。他为《三联生活周刊》、《老照片》等媒体持续提供众多历史事件的老照片。被称为老照片收藏 人,活跃于海峡两岸。
《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第2版)》
所收集的照片,属于20世纪中叶特别风行的一种黑白文献照片的流派。在当时的《生活》杂志里,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北平表情-荷兰女摄影师镜头里的民国世相》
原汁原味的民国面孔,前进与倒退交织的时代大潮,徘徊不定的芸芸众生。1935年荷兰驻华公使亲撰导言。2009年陈丹青推荐的民国摄影。
秦风,本名徐宗懋,酷爱历史和美术。2000年辞去长年从事的新闻工作,成立台湾文史工作室,以传播中华历史文化为职志,同时收集老照片和文物,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刊载,期望能开拓中国人历史影像的新领域。出版有《抗战一瞬间》、《岁月台湾:1900-2008》、《宝岛风情:牵动两岸的民族记忆》、《铁蹄下的南京》、《1904-1948:岁月东北》、《秦风老照片馆》、《一个时代的谢幕:蒋介石私人摄影师作品集》、《老北京皇家建筑典藏》、《老北京西洋铜版画典藏》、《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1947年春:延安》、《影像民国:1927—1949》、《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上海制造:1950—1960年代》《北洋岁月》等书。
徐家宁,1998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长期从事中国老照片的研究和收藏,参与组织国内首个影像拍卖专场。编译有《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1904—1905,洋镜头里的日俄战争》、《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等书,并在《老照片》、《温故》、《中国摄影》、《摄影之友》、《收藏》、《紫禁城》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E.托尔贝克(Ellen Thorbecke),荷兰人,早于亨利.卡蒂埃一布列松来到中国,1930年代拍摄过北平、沪宁等地。她也是在用镜头说话,证明中国有人,并证明他们是中国人。
编译者张远航,供职于中央编译局。
杰克.伯恩斯,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在中国内战的1947年被派往上海进行战时报道,后来辗转于中国各地,目睹了20世纪40年代末那场政治革命风暴的各个侧面。
《近代中国的反光镜》
作者:秦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07016
出版时间:2011/8/1
开本:20开
页数:125
定价:56.0
内容简介:
从1850到1910年代,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英军炮击广州城,清军在大沽的防御图,北京城沦于西人之手,中国人送来赔款,英军协助攻打太平军,蒲安臣使团,同治皇帝的婚礼与祭天,甲午战争中国征兵,李鸿章觐见英国女王悼念戈登,武装的”义和团民“两宫西巡,八国联军的孟加拉国骑兵,日俄战争的俄国炮兵,中国组建新式陆军——大英帝国的强势传媒《伦敦新闻画报》对当时中国的报道,经常比落后封闭的天朝自己,既来得及时,也来得详实。
目录:
【序言】 知识即国力-秦风
【拉页】中国及广州的地图
【拉页】广州的贸易
【概述】 近代中国的反光镜-徐家宁
太平天国事件
英军炮击广州城
增援的英国军舰(之一)
增援的英国军舰(之二)
英军在广州遇袭
英军运送伤员
广州海幢寺
签订《天津条约》
清军在大沽的防御图
太平军与英军交火
中国人的葬礼
英军的野餐会
香港的锡克骑兵
英法联军集结大连
英军由大连湾出发
北塘的印度步兵团
关键的八里桥战役
北京城沦于西人之手
中国人送来赔款
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北京街头茶坊
英军协助攻打太平军
太平天国首邑南京天王府
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的神道
繁华的北京城
中国人的婚礼
蒲安臣使团
长江风光
壮丽的三峡
同治皇帝的婚礼
新娘被送入宫中
各地送来的贺礼
迎接新娘的仪仗
恭亲王骑马带队
中国画师的描绘
中国传统的体现
正阳门北望
中国苦力运煤
通往长城的南口
八达岭长城
明十三陵
同治皇帝祭天
庄重的祭天仪式
同治皇帝接见使臣
北京的蒙学男校
上海马术越野赛
上海的乡村生活
中国第一条铁路
上海的独轮车
华工在旧金山登岸
中国的剃头店
街头的算命先生
看布告
巴黎世博会的中国馆
北洋海军新舰
江南机械局生产枪支
洋人指导生产大炮
北方的古道
外国鸦片由上海入口
福州古城的风光
福州鼓山寺
中国军队集结福州
工作中的赫德爵士
征兵
甲午战争中国征兵
中国军队赶往前线
战斗中的淮军
被俘的中国官兵
修复中的“镇远号”
中国官兵战地扎营
北京城外
李鸿章觐见英国女王
李鸿章悼念戈登
李鸿章拜访格拉斯通
进口的英国商品
远眺烟台
中国人清明节祭祖
即墨城西门
新牌楼的落成仪式
义和团民被收编
运河上的水闸
武装的“义和团民”
中国民间强烈的排外情绪
两宫西巡
八国联军的孟加拉国骑兵
东交民巷中的激战
八国联军在天津
被烧毁的丰台车站
中国人的茶馆
中国的火炕
风力爬犁
猎捕黑貂
孟加拉国骑兵接受瓦德西检阅
德国使馆内的交谈
日俄战争的俄国炮兵
中国组建新式陆军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命运
【附录】 西洋画刊与辛亥革命前后 / 徐家宁
李鸿章肖像
慈禧太后肖像
巴黎世博会中国馆
晚清大臣考察西方宪政
中国人走向现代化
中国人学习西方服饰礼仪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飞机
中国新军检阅仪式
中国成立新式军队
当革命军碰到大清军
辛亥革命烈士就义
新潮流的剪辫子运动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腐化的大清官僚
溥仪大婚盛典
《内战结束的前夜》
作者:杰克·伯恩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51299
出版时间:2009/03/1
开本:20开
页数:151
定价:48.0
内容简介:
摄影者伯恩斯不顾杂志出版人的反对,将相机聚焦在战乱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上:年轻姑娘在外侨区摆摊刺绣,童尸在停尸房等待火化,身着旗袍或长袍的市民散布街头,一具具尸体堆在野狗出没的河边,一捆捆贬值的钞票散发给工人,警察把棍棒挥向老妇,学生们在游行,女招待在抗议,囚犯在示众,政客在微笑,士兵们在撤退、等待、理发、烤火取暖……那个苦难岁月的种种生活场景,一一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战争可以过去,但这些日常的温暖和损伤却永留在伯恩斯的影像之中。
这些照片静静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转折,当时在美国许多都未获准发表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得以结集出版。
目录:
序言
作者前言
导言
上海的街道
偷棉花者
穷人的冬天
奉天“防守”战
共产党军队的一次袭击
一边是贫困,一边是特权
抗争
大撤军
夜生活
街头行刑
一个时代的终结
《北平表情-荷兰女摄影师镜头里的民国世相》
作者:[荷兰]E. 托尔贝克 摄 (作者), E.托尔贝克 (摄影者)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80572
出版时间:2009/5/1
开本:20开
页数:128
定价:39.0
内容简介:
《北平表情》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的北平面孔和民国旧事,沉滞着中国的一个个缩影。时代的脚步徘徊不定,大舞台下挣扎着无所适从的芸芸众生太监、高僧、小妾、村童、医生、小贩、学生、士兵、难民、哲人、婆婆、儿媳、农妇、女仆、童养媳、工业家、赶驼人、算命先生、摩登女郎、剧院经理、音乐教授、满洲贵族、人力车夫、幸福的恋人、迷失的女孩、舢板船上的妇女、十三岁的小丈夫、葬礼上的喇叭手……他们都背负着沉重的文化传统,每一张面孔上都刻着几千年的沧桑。在新的苦难或喜悦来临之前,他们仍要用坚韧来面对尘世的宿命。
目录
前言
一 工业家
二 小贩
三 歌舞会里的小女孩
四 满洲贵族
五 学生
六 农妇
七 太监
八 十三岁的小丈夫
九 幸福的一对
一○ 算命先生
一一 婆婆
一二 儿媳
一三 菜贩
一四 小女孩
一五 赶驼人
一六 小妾
一七 村童
一八 医生
一九 摩登女郎
二○ 士兵
二一 童养媳
二二 难民
二三 哲人
二四 迷失的女孩
二五 高僧
二六 人力车夫
二七 葬礼上的喇叭手
二八 女仆
二九 戏院经理
三○ 舢板船上的妇女
三一 音乐教授
三二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