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故藏”系列4册,取自“以故为新,因典入藏”之意。收录松本清张的《半生记》、利奥波德的《沙郡年记》、斯泰因的《美国地理史》和多迈尔的《主体性的黄昏》,由资深翻译邱振瑞、万俊人等译文,每一部都是经过时间洗礼后的经典之作。原价142元,现团购价46元包邮!
★ 32开平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收录松本清张、利奥波德、斯泰因和多迈尔的作品,体裁包括文学、回忆录、哲学和自然科学
★ 《半生记》介绍了作者的身世,少年时期的悲惨生活,以及成年之后在社会底层备受煎熬的情形,将40年贫穷心酸的生活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之感动流泪
★ 《沙郡年记》作者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
★ 《美国地理史》是斯泰因最具哲理的一本著作
★ 《主体性的黄昏》是一部探索主体性的绝佳著作,旁征博引,论述精辟
友情提示:书顶或书底切口有划线,是装包时的记录,介意的读者慎拍!
《半生记》
是松本清张在55岁时,应《文艺春秋》邀稿,以专栏方式连载。《半生记》介绍了作者的身世,少年时期的悲惨生活,以及成年之后在社会底层备受煎熬的情形,将40年贫穷心酸的生活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之感动流泪。从《半生记》可以理解,为何松本清张能够写出《砂之器》、《点与线》、《另的焦点》这样的作品,赤裸的人性,底层生活的悲哀。我们从《半生记》中看到松本清张创作的出发点,也一窥战前战后日本社会的种种面相。
作者简介
松本清张(Matsumoto Seichō,1909-1992),1909年生于北九州市小仓北区。因家境贫寒,十四岁即自谋生计,当过街头小贩和学徒。经历过印刷工人等各式行业后,任职于《朝日新闻》九州分社。1943年应征入伍,被派往朝鲜当卫生兵,战后遣返回国,到报社复职。1950年以《西乡纸币》获得《朝日周刊》“百万人的小说”征文比赛第三名,并获选为直木奖候补作品。1953年以《某<小仓日记>传》摘下芥川奖桂冠,跃登文坛,开启了专业作家的生涯。1957年2月起于月刊上连载《点与线》,引起巨大反响,开创了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1992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松本清张终其一生,以惊人的专注力创作。著作涵盖了推理小说、评传、纪实文学、古代史、现代史等。堪称昭和时代最后一位文学巨擘。
译者
邱振瑞,1961年生,嘉義人。曾任前衛出版社總編輯。譯有《黑暗之家》、《第十三個人格-ISOLA》、《夜光虫》等二十餘部作品。
《沙郡年记》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利奥波德进入联邦林业局任职,后从事自由的野生生物考察研究,创立“荒野学会”(The Wildemess Society),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1948年4月21日,邻居的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救火的路上因心脏病猝发逝世。
《美国地理史-或人类本性与人类心智的关系》
是格特鲁德·斯泰因1939年出版的一个作品集。当时,她刚刚成功完成了一个在美国的巡回讲座之旅(1934~1935),作为一个长期旅居巴黎的美国人,这也是她时隔三十年后首次造访美国本土。而《艾丽丝自传》的意外成功,也让她为自己的创作心存怀疑。在内容形式上,这本书是一个壁橱诗句(closet verse)、哲学对话、冥思散文的大杂烩。而本书的议题和其标题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它并非一本介绍或者谈论美国地理历史的书。相对而言,它的副标题更能说明本书的主题:or the relation of human nature to the human mind(人类本性与人类心智的关系)。在书中,斯泰因以她风格化的措辞阐述了她对“人类心智(human mind)”的观点:它是什么,它如何运作,以及它与“人类本性”(human nature)是多么地不同。
作者简介
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一1946)客居巴黎的美国才女,独一无二的艺术鉴赏家,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直接缔造者。她创立的花园街27号沙龙曾令各路艺术青年趋之若鹜,而他们后来都成了声名显赫的大师一毕加索、马蒂斯、塞尚、布拉克、舍伍德?安德森、菲茨杰拉德、庞德……年轻的海明威向她学习怎样像个男人一样写作,并把她不客气的评论“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题在《太阳照样升起》的扉页上。她像凯撒一样与自己的同性恋人谈着炽热的恋爱,用“天才”来形容自己,自恋得出类拔萃。
格特鲁德的写作具有相当的实验性,开创了―种丰富的、复杂的、开放式结尾的、有着情感平衡力的句法和语义模式。她在世时出版了25部著作,对20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代表作包括:《三种人生》(1909年)、《美国人的成长》(1925年)、《爱丽丝传》(1933年)及《三幕剧中的四圣徒》(1934年)等。
《主体性的黄昏》
是一部探索主体性的绝佳著作,旁征博引,论述精辟。许多耳熟能详的哲学界泰斗的名字及观点信手拈来,比如胡塞尔、海德格尔、哈马贝斯等。
作者简介
弗莱德·R.多迈尔,美国哲学家,《主体性的黄昏》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
译者
万俊人,1958年出生于湖南岳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国家“马工程”首席伦理学专家。
《半生记》
作者:(日)松本清张 著,邱振瑞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35620
出版时间:2013/7/1
开本:大32开
页数:208
定价:28.0
内容简介:
松本清张的小说以情节紧张、高潮迭起、结局意外而闻名,但真正让他成为一代巨匠的,则是他的小说对日本社会入木三分的剖析与批判;笔下的每一个悬疑故事,都像是在撕开日本社会层层包裹的和服,让您窥见真实日本的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半生记》介绍了其生平事迹。
昭和最后的文学巨擘映画式自述,他的命运在四十一岁那年转折,四十一岁前,他仅是社会上卑微的威层之人,四十五岁后,他是日本乃至世界文坛的传奇,《半生记》这里记载的是他前半生的绝望和痛苦,也是底层人们的绝望和痛苦。
目录:
父亲的故乡
苍白的童年时代
难忘的气味
路上
学徒时代
彷徨
沉重的铅字
山路
纸尘
朝鲜忆往
终战前后
喜鹊
篝火与山中小镇
铁丝与竹子
泥沙
绘图颜料
后记
《沙郡年记》
作者:[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著), 王铁铭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51453
出版时间:2014/6/1
开本:32开
页数:272
定价:36.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美国自然文学代表作,影响力堪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常年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创立了著名的“荒野协会”,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而《沙郡年记》则是他对在沙郡进行的生态恢复实践,在美国大陆各个荒野地带的游历经历,及其对土地伦理的所思所想的总结。
书中有关于乡野生活的优美描写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写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纽约时报》书评称赞《沙郡年记》是“户外随笔写作的最佳作品……一本犀利的书,充满了美好、活力和感染力”。《芝加哥论坛报》则称它为“近几年出现的最美好、最温暖人心、最重要的自然主义作品之一”。
书中关于“食物链”、“生物群落”,乃至某个特殊物种的知识,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土地伦理”的哲学思考,对推广环境保护思想,推动生态保护运动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在美国,土地伦理的准则于1990年被写入美国林业工作者的伦理规范当中。美国生态批评重要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哈佛大学的劳伦斯?布伊尔教授在2005年的新作《环境批评的未来:环境危机与文学想象》中仍然谈到《沙郡年记》,并将此书作为环境批评在伦理与政治之间存在界限问题的实例,认为“它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
而中国读者对本书也不陌生,从20世纪90年代起本书即已有多个中译版本出版。书中的《大雁归来》更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像山那样思考》(像山一样思考)则被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以及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013年,总理夫人程红亦将利奥波德的这部作品作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撰文推荐。
目录:
第一部分 沙郡年记
第二部分 随笔——地景特质
第三部分 乡野情趣
第四部分 结论
附录一 作者生平
附录二 本书中出现的动植物名称英汉对照
译后记
《美国地理史-或人类本性与人类心智的关系》
作者:[美] 格特鲁德·斯泰因 著;胡亮宇 译;尹丹 校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53914
出版时间:2014/6/1
开本:32开
页数:164
定价:30.0
内容简介:
即使没有她那些惊世骇俗的作品,格特鲁德·斯泰因在西方艺术界与文学界也是个奇人。作为花园街27号沙龙主人,她在当时巴黎艺术圈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她是最早扶植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收藏家之一,各路艺术青年都对她的沙龙趋之若鹜。在她的这些艺术家小伙伴中,就有后来成为立体派大师的毕加索。在毕加索特别为她作的一幅画像中,格特鲁德坐姿潇洒,充满霸气,而这也正是其形象的真实写照。她比男人还要男人的伟岸体格、豪放个性都颠覆了沙龙女主人应有的形象,而其异乎寻常的自恋与对自己同性恋倾向的毫不掩饰在20世纪早期的背景中也令人印象深刻。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坛,格特鲁德也绝对是女王一般卓尔不群、睥睨天下的存在。她的写作大胆创新,不走寻常路,远远超前于她的时代,丝毫不顾忌大众或者评论家可怜的接受能力。虽然看似“天书”——有时候确实有点让人“不忍卒读”——但这些作品都是她艺术实践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说,这些正是其创作的有趣之处。格特鲁德的作品可以被看成是立体主义手法在文学中的大胆实践。相对于其表达的内容,她的创作更注重对语言形式的探索,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自我指涉的的文学风格。而她所要表达的思想则深深蕴藏在其作品具有实验性的表现形式之下。在西方现代文学后起之秀的“意识流写作”与“后现代写作”中,我们都能看到格特鲁德作品的影子,只是她的创造更加大胆。同时,格特鲁德又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乳母,曾教导海明威如何像一个男人一样写作。难怪格特鲁德会说是自己完成了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学思考,亲手缔造了20世纪的美国文学。
就《美国地理史》而言,由于其对人类心灵的哲学式探索,它在格特鲁德的所有著作中也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是她最具哲理的一本著作。书中对于身份的探讨不但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时期艺术家创作与受众期待之间矛盾的思考,而且反映了她对社会和个人身份等更一般问题的独特观点。对于格特鲁德的专门研究者,它也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主体性的黄昏》
作者:弗莱德·R.多迈尔 著;万俊人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26055
出版时间:2013/1/1
开本:16开
页数:323
定价:48.0
内容简介:
《主体性的黄昏》是对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发展的一种历史批判性研究。作者摄取了现代西方主体性观念这一独特理论现象,从哲学和政治学的综合视角,广阔而多面地透视了这一观念在政治、哲学、社会历史、伦理学乃至心理学等诸多领域里的演变沉浮。通过这一著作,我们不仅可以系统了解到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观念的历史发生发展及衰退的轨迹,也可以窥见到作者努力构建其“批判性后现象学”的立意、思路与方式。《主体性的黄昏》结构严谨,论述精辟,内容翔实,资料信息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超越占有性个体主义
一、占有性新个体主义
二、先验人道主义
三、“自我表现”与“人的目的”
四、人的复归
第二章 交互主体性与政治共同体
一、胡塞尔和海德格尔
二、生活界与单子学:胡塞尔
三、一些后胡塞尔的观点
四、自我学和《存在与时间》
五、海德格尔与共在
六、法国现象学
七、注视与个人间的冲突: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