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兼幽默大师《托马斯﹒胡德诗选》双语版,国内第一本托马斯﹒胡德诗作译本,收录胡德充满温情的浪漫诗、幽默诗,以及让许多读者满含眼泪的人文主义诗篇及其他。他娴熟地驾驭各种迥然不同的诗歌气氛的能力令同时代的其他诗人难以企及,丰富的诗体及对诗歌的贡献使他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原价29元,现团购价17.9元包邮!
★ 16开平装,中英双语,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托马斯﹒胡德是介于雪莱时代和丁尼生时代之间最伟大的英国诗人
★ 收录浪漫主义诗篇《我记得,我记得》《玫瑰花开的季节》《秋颂》,幽默诗《薄情的莎莉·布朗》,令欧美读者饱含眼泪的人文主义诗篇《衬衫之歌》《劳工者之歌》《叹息桥》等
★ 狄更斯认为胡德“是一个强有力的人—即一个诗人所拥有的惊人的力量和天赋”
★ 胡德的诗触及了诗歌的不同领域和流派,其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使得他成为他那个时代最富才华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
《托马斯﹒胡德诗选》(双语版)首次将“雪莱时代和丁尼生时代之间最伟大的诗人”的诗歌系统地介绍给国内读者,该诗集收录了胡德充满温情的浪漫诗、他立身扬名的幽默诗,以及让许多读者满含眼泪同时使他名扬世界的人文主义诗篇及其他。
此外,该诗集的附录里还收录了在托马斯﹒胡德诗歌启发下而创作的诗歌,即英国桂冠诗人塞西尔· 刘易斯、谢绝桂冠诗人头衔的英国诗人、小说家菲利普·拉金等的作品,及根据需要收录了英国当代诗人温迪的爱情诗《午饭后》和在英语世界流传很广的爱国诗篇《在佛兰德斯战场》等。
托马斯·胡德( Thomas Hood, 1799-1845) 是介于雪莱时代和丁尼生时代之间最伟大的英国诗人。他早年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创作了充满温情的浪漫主义诗篇,被称为“浪漫主义最早和最后的一个信徒”。使他立身扬名的幽默诗更是他的名片,此外,他充满人文主义的公众诗篇 《衬衫之歌》和《叹息桥》等让许多读者唏嘘不已,此类充满人文关怀的公众诗歌,使他的名字被世界铭记。胡德的诗歌风格涵盖了他那个时代的各种诗歌流派,介于浪漫主义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之间,却又不属于两者中的任何一种。他娴熟地驾驭各种迥然不同的诗歌气氛的能力令同时代的其他诗人难以企及。他丰富的诗体及对诗歌的贡献使他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
徐艳萍(译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剑桥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2012,10——2013,10)。研究方向:英语文学、诗歌,发表英语诗歌方面的论文20余篇, 其中《谈E·E·卡明斯诗歌中的“变异”和“突出”》被引用40余次,论文《玛丽·锡德尼——一切诗章之源》 《玛丽·锡德尼的谜样人生》 《托马斯·胡德诗歌风格的多样性》等首次将玛丽·锡德尼和托马斯·胡德等的文学成就及文学贡献介绍到国内。
《托马斯﹒胡德诗选》
作者:(英)托马斯·胡德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条形码:9787561383421
出版时间:2016/03/01
开本: 16
页数: 256
定价:29元
目录
浪漫主义诗篇
露丝
Ruth
我爱你
I Love Thee
花有露
There Is Dew for the Flow'ret
玫瑰花开的时节
Time of Roses
致伪友
To a False Friend
秋
Autumn
致热心人
To an Enthusiast
诗人的财富
The Poet's Portion
世界与我同在
The World Is with Me
寂静
Sonnet to Silence
我记得,我记得
I Remember, I Remember
致大海
Sonnet to Ocean
致妻子
Sonnet to My Wife
春天令人愉悦
Spring It Is Cheery
致离别的爱人
To an Absentee
亲爱的,欢迎你,还有那美好的问候
Welcome, Dear Heart, and a Most Kind Good-Morrow
幽默诗
十一月
November
一无所有!
No!
蒂姆·特平
Tim Turpin
薄情的莎莉·布朗
Faithless Sally Brown
一首悲怜的民谣
A Pathetic Ballad
给我三岁五个月儿子的颂歌
A Parental Ode to My Son, Aged 3 Years and 5 Months
人文主义诗篇
叹息桥
The Bridge of Sighs
劳工之歌
The Lay of the Laborer
车间的钟
The Workhouse Clock
衬衫之歌
The Song of the Shirt
其他
一弯湖泊,一艘仙船
A Lake and a Fairy Boat
雪茄
The Cigar
在鹿特丹
In Rotterdam
致拥抱母亲的孩子
To a Child Embracing His Mother
金子
Gold!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参考资料
致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