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宣纸《萝轩变古笺谱》12张,16开散页装,印有花、木、水果等白描图,线条优美,精致细腻,24种图案随机发货。
笺(jiān)是古代对精美加工纸的统称,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印有各种精美典雅图画的笺纸,一直是文人雅士钟爱之物。
★ 16开散页装,仿古宣纸
★ 《萝轩变古笺谱》影印版12张,24种图案随机发货
★ 各图均彩色套印,白描线条,精致细腻,图案包括花、木、水果、器物等
相关图书购买链接: 木版水印《周棠画笺》
一,起源
嘉兴市博物馆文保部的顾美珍介绍说:“2006年5月,我馆朱设平同志曾走访原市古旧书店负责人史念先生。据史念回忆,1963下半年,古旧书店的臧松年收购到明刻《萝轩变古笺谱》,出售者为海盐沈荡人,以70元人民币成交。因得知其珍贵,古旧书店特向当时的地委书记赵明德、县长徐永三请示,决定由韩瑾送上博鉴定。结果,徐森玉馆长留住不放了。后经协商,上博以吴昌硕、文征明、郑板桥等十几幅字画给嘉兴方面作交换,另付给古旧书店800元人民币。”
范笑我的《笑我贩书续编》中曾记载有,1974年,臧先生在一次酒后和朋友的闲谈时说起《萝轩变古笺谱》,两手比划道:「从沈荡回嘉兴的轮船里,戴上老花眼镜对着太阳看《笺谱》,妈妈的,才知道这可是了不得的真家伙!他说这话时咧开大嘴、瞪大眼睛的神态,至今仍使我难忘。」
《萝轩》怎么会到上海的呢?嘉兴的老干部史念先生是一位懂文献的有心人(后任《嘉兴市志》主编),他知道徐森玉先生是上海博物馆馆长,对文物字画乃至善本书的鉴定是一言九鼎的专家,周恩来总理曾推崇森老为「国宝」。所以史先生仰慕森老,就和另一位先生将《萝轩》专程带至上博,请森老过目审定。
二,代表人物
徐森老是何等人物,他早年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京师图书馆采访部主任、国立北平图书馆采访部主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博学多闻。1940年他受教育部委托,在上海专门协助郑振铎鉴定收购善本以及点收善本的工作,二年中所见善本即达三千九百余种。所以森老见到《萝轩》,欣喜之极。他知道这是明朝天启年的版本,是海内外仅存的孤本,是他和郑振铎梦寐以求的宝物!
森老那时已是八十二岁的老人,他的脾气大得很。这不,老爷子发小孩脾气了,书不肯还了,一定要留在上海。这事马上就汇报到了上海市文化局,方行是主管上海社文口的副局长,图书馆、博物馆、画院、鲁迅纪念馆、中共一大等单位都归他管。方行这时也很为难,对老爷子一定要让三分的,但浙江方面是来鉴定书的,不是来卖书的,老爷子又无论如何不肯还,怎么办?方行想找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报告,因为他想到当时浙江省委宣传部的部长是上海调去的,先前是石的部下,好说话。于是,徐森老就说要去拜望石西民。方说石很忙啊。森老说没关系,我六点钟到石西民家门口去等好了。后来石找到方,说老方,那个老头子找我要干嘛?方说如何如何。石说,让他千万别来啊,他老夫子六点钟等在我家门口不象话啊。方就请石和浙江讲讲看,请浙江省委宣传部做做工作。
后来,浙江方面和嘉兴商量后说,实在不行就交换吧。于是嘉兴方面开价要十六张明清书画。上海博物馆一口答应,最终以金农隶书轴、项圣谟梅花轴、钱载兰花图轴、郑板桥竹石轴、郑板桥行书轴、文征明山水、李鳝焦石图轴、吴昌硕水墨水仙石轴、吴昌硕行书屏、吴昌硕岁朝清供、吴昌硕七言石鼓联、吴昌硕墨荷、蒲华梅花轴等,换来了这部《萝轩》。
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以及上博建馆三十五周年,赶着要将《萝轩》印出来,但印书的时间来不及了,要加班。当年加个夜班三毛钱,吃顿夜点心都不够,工人们都不愿意加班。所以后来就决定把加班费涨到一块钱,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原因,《萝轩》如期印出来了,加班费和奖金一起发下去一千块。要知道,这一千块钱是方行从文化局纪念鲁迅先生的活动经费中设法挪用出来的。于是,上海市财政局有意见了,说加班费超过标准了,违反了财务制度,要从工人手里收回来。将付出的钱再讨回来,这怎么行呢?方行坚决不肯,气得跟财政局说:实在不行,这一千块钱就从我工资里扣!后来方去找了一位副市长,财政局才撤了回去。可见,当年想做成一件事,真是不容易呀!
三,历史发展
明代吴发祥刻印《萝轩变古笺谱》,堪称我国古代拱花木刻彩印笺谱之首,是中国早期木版彩印精品。笺谱由明代颜继祖辑稿,吴发祥刻版,上、下册。上册有颜氏自撰小引 三叶、目録列画诗、筠蓝、飞白、博物、折赠、琱玉、闘草、杂稿,共计八目;下册八目,分别为选石、遗赠、仙灵、代步、搜奇、龙种、择栖、杂稿。据《金陵通传》记载,吴发祥寓于金陵(今南京),刻此谱时四十八岁,书成于天启六年(一六二六)。
鲁迅先生早年与郑振铎先生一起编写《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时,曾多次提及《萝轩变古笺谱》。这部笺谱刻成于明天启六年(1626),比《十竹斋笺谱》年代更早,印得更精致。它是我国目前传世笺谱中,年代最早的一部。如今,这部上下两册的笺谱已是一部国宝级的海内孤本,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说起雕版、饾版等工艺,专家们经常拿《萝轩变古笺谱》作为优秀范例,因为这是一件世间珍品。
《萝轩变古笺谱》各图均彩色套印,兼用饾版与拱花二法。饾版即将画稿按深浅浓淡不同之色,各刻一版,依次套印成图。拱花则如现今印刷术之凸版,将纸压在版上,花纹则现纸上,以此法表现图中行云流水、虫鸟文玩,精巧绝伦。刊印者吴发祥。据《金陵通传》,“吴发祥江宁人,居天阙山下,恂恂儒者,学极渊博,日手一编不倦。”书前有天启丙寅(1626)颜继祖撰小引,书即成于此时,共上下两册。上册分画诗、筠蓝、飞白、博物、折赠、琱玉、斗草、杂稿等标目,下册分选石、遗赠、仙灵、代步、搜奇、龙种、择栖、杂稿等,共有图 178幅。各图写形工致,镌刻劲巧,设色绚丽和谐,印制精良。其中飞白与琱玉全用拱花版,尤为精彩。拱花版各图均印有“萝轩珍藏”、“萝轩制”、“萝轩摹”等字样。彩色套印技术,向称明崇祯时胡正言《十竹斋笺谱》与《画谱》为首创,此书与《十竹斋笺谱》、《画谱》同刻于南京,而早于十竹斋十余年。木刻套印技法,在中国印刷史上实开一新纪元,影响深远。近代上海朵云轩、北京荣宝斋犹继承此法,又加发展创新,作品远及海内外。1964年,徐森玉发现福建私人收藏的《萝轩变古笺谱》,经与原藏者商洽,鉴定为孤本,遂以明清书画十馀幅交换(《萝轩变古笺谱》换来的明清字画有:金农《隶书轴》、项圣谟《梅花轴》、钱载《兰花图轴》、郑板桥《竹石轴》、郑板桥《行书轴》、文徵明《山水》、李鱓《蕉石图轴》、吴昌硕《水墨水仙石头轴》、吴昌硕《行书屏》、吴昌硕《岁朝清供》、吴昌硕《七言石鼓联》、吴昌硕《墨荷》、蒲华《梅花轴》等十三种,这些字画现藏于嘉兴博物馆),使其入藏上海博物馆。以後研究此孤本的文章也有几篇,但没有人再提到徐森玉。直到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方行决定将此谱影印出版,在郭绍虞写的序中才提到徐森玉。中国人对《萝轩变古笺谱》的了解在此之前是‘出口转内销’,日本人大村西涯根据《萝轩变古笺谱》的前半部,而且无原序的本子进行了研究,认为清康熙年间有翁松年号萝轩者,遂以为即其人,考其生平甚详,实则是‘吴冠翁戴’。待徐森玉发现全书,始知为明天启年间吴发祥的刻本,比《十竹斋笺谱》早十九年,遂使孤本佚而复显。该谱分上下两册,封面有‘清绮斋收藏’题签,可知此书是从清太学生海盐张宗橚家散出来的。此前不见著录,仅日本藏有残本半部。1981年上海朵云轩(今上海书画出版社)据此书摹刻重印,图形逼真,精巧无比,又从征得残书中补入拱花4幅,计182幅,共印 300部。鲁迅先生早年与郑振铎先生一起编写《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时,曾多次提及《萝轩变古笺谱》。这部笺谱刻成于明天启六年(1626),比《十竹斋笺谱》年代更早,印得更精致。它是我国目前传世笺谱中,年代最早的一部。如今,这部上下两册的笺谱已是一部国宝级的海内外孤本,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说起雕版、饾版等工艺,专家们经常拿《萝轩变古笺谱》作为优秀范例,因为这是一件世间珍品。《萝轩变古笺谱》中的「变古」二字,是很有意思的,变古为更改过去的法制和习俗之意,有不泥古,求发展,再创新的见解。再读颜继祖「笺谱小引」,云:「吾友吴发祥, 性耽一壑, 卜居秦淮之干,志在千秋, 尚友羲皇以上。闭门闲白日,挥尘自如,饮酒读离骚, 唾壶欲缺。尝语余云:我辈无趋 今而畔古, 亦不必是古而非今。今所有余, 雕琢期返于朴,古所不足, 神明总存乎人。自结绳易书, 笔墨传于褚上, 及系帛通问, 笺柬出乎人间。或藻缋以争工, 偏支离而入俗,于焉刻意标新, 颛精集雅。删诗而作绘事,点掇生情,;触景而摹简端, 雕镂极巧。尺幅尽月露风云之态, 连篇传禽虫花卉之 名。大如楼阁关津, 万千难穷其气象;细至盘盂剑佩, 毫发倍见其精神。少许丹青, 尽是匠心锦绣;若干曲折, 却非依样葫芦。眼界顿宽, 笑已陈皆为刍狗,图书有据, 立不朽而奉蓍龟, 固翰苑之奇观, 实文房之至宝。」
饾版是木版水印中的一种,出现于明代末年,是在木刻画彩色套印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套印技术。根据彩色画稿的设色要求,分别勾摹,雕刻成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的小木版,然后胶着于指定位置,用水墨、颜料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或叠印。印品画面的色彩、层次和韵味,几与原作无异。因印版琐碎堆砌,有如五色小饼的饾饤(亦作“斗钉”)累积盆中,故称。拱花是一种不着墨的印刷方法,以凸出或凹下的线条来表现花纹,类似现代的凹凸印、浮雕印。五代时已用拱花法制砑光纸,托衬山水花鸟鱼虫形状。饾版拱花结合的代表作是明代末期徽州人胡正言在刻工汪楷协作下于南京印成的作品,同期还有漳州人颜继祖与南京刻工吴发祥合作用饾版拱花印制的作品。1963年以来,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复制了上述4人的作品,并印制了其他笺谱小品到绢本巨幅画作,整理了整套饾版拱花技法。
发现花絮:
嘉兴市博物馆文保部的顾美珍介绍说:“2006年5月,我馆朱设平同志曾走访原市古旧书店负责人史念先生。据史念回忆,1963下半年,古旧书店的臧松年收购到明刻《萝轩变古笺谱》,出售者为海盐沈荡人,以70元人民币成交。因得知其珍贵,古旧书店特向当时的地委书记赵明德、县长徐永三请示,决定由韩瑾送上博鉴定。结果,徐森玉馆长留住不放了。后经协商,上博以吴昌硕、文征明、郑板桥等十几幅字画给嘉兴方面作交换,另付给古旧书店800元人民币。”范笑我的《笑我贩书续编》中曾记载有,1974年,臧先生在一次酒后和朋友的闲谈时说起《萝轩变古笺谱》,两手比划道:「从沈荡回嘉兴的轮船里,戴上老花眼镜对着太阳看《笺谱》,妈妈的,才知道这可是了不得的真家伙!他说这话时咧开大嘴、瞪大眼睛的神态,至今仍使我难忘。」《萝轩》怎么会到上海的呢?嘉兴的老干部史念先生是一位懂文献的有心人(后任《嘉兴市志》主编),他知道徐森玉先生是上海博物馆馆长,对文物字画乃至善本书的鉴定是一言九鼎的专家,周恩来总理曾推崇森老为「国宝」。所以史先生仰慕森老,就和另一位先生将《萝轩》专程带至上博,请森老过目审定。徐森老是何等人物,他早年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京师图书馆采访部主任、国立北平图书馆采访部主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博学多闻。1940年他受教育部委托,在上海专门协助郑振铎鉴定收购善本以及点收善本的工作,二年中所见善本即达三千九百余种。所以森老见到《萝轩》,欣喜之极。他知道这是明朝天启年的版本,是海内外仅存的孤本,是他和郑振铎梦寐以求的宝物!森老那时已是八十二岁的老人,他的脾气大得很。这不,老爷子发小孩脾气了,书不肯还了,一定要留在上海。这事马上就汇报到了上海市文化局,方行是主管上海社文口的副局长,图书馆、博物馆、画院、鲁迅纪念馆、中共一大等单位都归他管。方行这时也很为难,对老爷子一定要让三分的,但浙江方面是来鉴定书的,不是来卖书的,老爷子又无论如何不肯还,怎么办?方行想找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报告,因为他想到当时浙江省委宣传部的部长是上海调去的,先前是石的部下,好说话。于是,徐森老就说要去拜望石西民。方说石很忙啊。森老说没关系,我六点钟到石西民家门口去等好了。后来石找到方,说老方,那个老头子找我要干嘛?方说如何如何。石说,让他千万别来啊,他老夫子六点钟等在我家门口不象话啊。方就请石和浙江讲讲看,请浙江省委宣传部做做工作。后来,浙江方面和嘉兴商量后说,实在不行就交换吧。于是嘉兴方面开价要十六张明清书画。上海博物馆一口答应,最终以金农隶书轴、项圣谟梅花轴、钱载兰花图轴、郑板桥竹石轴、郑板桥行书轴、文征明山水、李鳝焦石图轴、吴昌硕水墨水仙石轴、吴昌硕行书屏、吴昌硕岁朝清供、吴昌硕七言石鼓联、吴昌硕墨荷、蒲华梅花轴等,换来了这部《萝轩》。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以及上博建馆三十五周年,赶着要将《萝轩》印出来,但印书的时间来不及了,要加班。当年加个夜班三毛钱,吃顿夜点心都不够,工人们都不愿意加班。所以后来就决定把加班费涨到一块钱,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原因,《萝轩》如期印出来了,加班费和奖金一起发下去一千块。要知道,这一千块钱是方行从文化局纪念鲁迅先生的活动经费中设法挪用出来的。于是,上海市财政局有意见了,说加班费超过标准了,违反了财务制度,要从工人手里收回来。将付出的钱再讨回来,这怎么行呢?方行坚决不肯,气得跟财政局说:实在不行,这一千块钱就从我工资里扣!后来方去找了一位副市长,财政局才撤了回去。可见,当年想做成一件事,真是不容易呀!
关于《萝轩变古笺谱》一段尘封的往事:
《萝轩变古笺谱》这部上下两册的古书现在是一部属于国宝级的海内外孤本,为世人所熟知。关于发现《萝轩变古笺谱》的故事大概就是1962年秋天嘉兴南湖书画社的臧松年先生在高可安先生陪同下坐轮船去往海盐沈荡镇上,在海盐沈荡亲戚家花30元钱购得一部《萝轩变古笺谱》,然后以40元转让给了嘉兴古旧书店。1963年初春,由嘉兴古旧书店负责人史念先生派人专程送上海博物馆请徐森玉馆长鉴定及被留下,后以十多幅名家书画交换等等的曲曲折折的过程。我是高可安先生的长子长孙,在家族长辈的言谈中知道一些关于《萝轩变古笺谱》一段尘封的往事。今年是祖父高可安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特写下这些文字以纪念之。祖父高可安,一九零三年三月生(属兔),一九七二年九月卒。族名;高俊贤。自署;梅垞。抗战后因感生活颠沛流离故自号;可安、安可。早年结艺社于寄园。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毕业于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抗战前一直在上海广告公司和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工作,从事月份牌的绘制和设计。曾经在朱其石返沪鬻艺时一起租屋上海四马路楼上,楼下设画店出售二人书画篆刻作品,店名艺海回澜社。倭难期间,避难到金华、永康等地,在永康电灯公司和永康工商联工作。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后叶,因为嘉兴祖居拆迁等等诸事遂退职回到嘉兴。因祖父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又和嘉兴的名门望族熟悉,便受邀参加了嘉兴文化馆、嘉兴图书馆等单位组织的旧书整理小组、文物保护小组。自一九六一年起,董巽观、高可安、金兰坡、余孟安四人正式受嘉兴图书馆延请,为其整理古籍善本等诸事(每月十五元)。(百年嘉图展中记之)。一九六二年时,由政府文化部门出面组织成立,代表嘉兴向外界征集、收购书画等的社团性质的集体单位“南湖书画社”成立,并得郭沫若题写社名,臧克家寄来贺诗。当时在建国后陆续有汪大铁、史念、臧松年、张振维、沈昌桂等外地到嘉兴工作的文化领导联络了金兰坡、朱其石、高可安、郭蔗庭、朱大可、董巽观等在嘉兴的文化人士和倪禹功、沈子槎、沈慈护、陶俊人、金敬渊、钱镜塘、沈叔羊、朱家济、朱偰等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嘉兴籍专家学者。利用他们熟稔之人脉关系帮助国家征集和保护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和文物史迹、名人书画等。特别以高可安、臧松年等人为《萝轩变古笺谱》的发现和保护所做的工作为最。话说自臧松年与祖父结识后发现两人不仅仅是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校友,而且有诸如艺术、酗酒等等许多共同的爱好并且都居住在少年路上。故臧松年经常来我家找祖父饮酒谈文。196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两人又就着花生米、小香干对酌起白酒来了。面红耳热之际祖父讲起了他爱好书画的缘由是他幼年生活在海盐沈荡的外祖母家的一段时间里接触到一本如此这般的图画老书。他在那个时候曾经学习临摹过。并告诉他在最近去沈荡谢家看望八十多高龄的娘舅时,看到了这本名叫《萝轩变古笺谱》的古书被用作夹鞋样。后又介绍了他的外祖母张氏是海盐张元济家的长辈等等闲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臧松年瘦弱的身体为之一振,醉眼朦胧为之一亮。便约祖父次日乘轮船去海盐沈荡寻访。以后的故事就为大家所熟知了。这里还要再说一点的是《萝轩变古笺谱》刚刚发现时,嘉兴的文化部门并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所在。我曾经在我们家里看到过一份要求嘉兴文化部门出资收购《萝轩变古笺谱》的报告草稿。说明它应该不是一下子就批准收购的,也是几经周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