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自述”8册,选编梁启超、蔡元培、梁漱溟、冯友兰、顾颉刚、鲁迅、张恨水等学人的著述、书信、秘闻趣事等内容,以自述的形式记录他们传奇的一生,并附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及传主年谱,对读者了解学人们心灵演进史及学术发展史具重要的参考价值。原价130元,现团购价35元包邮!
★ 32开平装,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汇萃梁启超、蔡元培、梁漱溟、冯友兰、顾颉刚、鲁迅、张恨水等学人的自述
★ 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 真实记录学人们的思想及学术发展史
《梁启超自述》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人称任公,号饮冰子,或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二十六日 (2月23日)生于新会县南西江入海口半岛上的熊子乡茶坑村。祖父名维清,字镜泉,秀才,为县学教谕。父名宝瑛,字莲涧,科名不得志,教读乡里。
《蔡元培自述》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梁漱溟自述》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冯友兰看述》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哲学家。河南省唐河县人。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和教授、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解放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作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知言》《新原道》《新原人》《新世训》《新事论》等。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河南唐河人。民国七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民国十三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民国十二年起历任中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广东大学哲学系教授,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秘书长、哲学系教授兼教务长、文学院院长。民国三十七年后,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代主席、校务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四九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顾颉刚自述》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曾用笔名:天游、无悔、张久、诚吾、桂姜园、余毅、康尔典、劳育等,江苏苏州人。顾颉刚一生感受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亲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国内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目睹了中国社会由旧向新转变的过程。作为一个学人,他深深感受到时代思潮的激荡,而时代求新求变的特点也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鲁迅自述》
鲁迅,原名周樟寿,初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改名树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鲁迅的笔名,其余笔名有唐俟、孺牛、隋洛文、何家干、丰之余等140余个。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被称为“报仇雪耻之国,历史人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山清水秀之乡”的浙江绍兴。
《张恨水自述》
张恨水先生(1895~1967),著名的报人与作家,有“章回小说大师”的美誉。原名张心远。安徽省潜山县人,出生于江西省广信,共有兄妹六人。张恨水为长子,父亲在江西卡子上做税务工作,童年在江西度过。最常用的笔名是恨水,因年轻时喜读李后主词,截取《乌夜啼》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恨水二字作笔名,后来一直沿用下来,成了正式名字,本名反而被湮没了。
《闻一多画传》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诞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镇望天湖畔一个诗书传家的地主家庭。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夏赴美留学。1925年秋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历任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上海吴淞政治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担任过教务长、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等职。1944年秋,闻一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随即当选为民盟云南省支部委员,并担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
《梁启超自述》
作 者: 崔志海
出 版 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15054066
出版时间: 2004/1/1
开 本: 大32开
页 数: 175
定 价: 16 元
内容简介
梁启超是一位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他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学者。本书从梁启超数百万言的著述和书信中,选编这区区10万字的“自述”文字,目的就是希望有助于读者走近一个真实的梁启超。
目录
故乡与家世
极南岛民
耕读之家
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教育
广州学课堂
拜康有为为师
万木草堂
结交夏曾佑
在维新变法的日子里
公车上书
强学会
《时务报》
长沙时务学堂
南学会
结交唐才常
保国会
请废科举
京师大学堂
得光绪帝召见
戊戌政变
海外流亡岁月
创办《清议报》
东京高等大同学校
夏威夷之旅
檀岛恋情
澳洲募捐
《新民丛报》
师徒分途
我的思想转变
组织政闻社
《国风报》
立宪与革命
台湾之游
政海浮沉
浪亡归来
在京城
加入共和党
宋教仁案
在党争中
辞去司法总长
再辞币制局总裁
护国战争
黎和会前后
在最后的九年里
梁启超年谱
《蔡元培自述》
作 者: 崔志海编
出 版 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15053281
出版时间: 2005/2/2
开 本: 大32开
页 数: 122
定 价: 16 元
目录
故乡与家世
绍兴笔飞弄
商贾之家
父亲的去世
我的母亲
十年私塾教育
始进家塾
严厉的李塾师
学做八股文
拜王子庄为师
中季才
科举之路
省城乡试
徐氏铸学斋
得益最大的三本书
金榜题名
上虞县志局总纂
补应殿试朝考
南下交游
委身教育时代
甲午惊雷
冷眼看变法
绍兴中西学堂
尝试书院改革
宁绍会馆
在杭城
执教南洋公学
我的第二次婚姻
中国教育会
爱国女学
东瀛之行
爱国学社
会社分裂
青岛少憩
沪上革命
学德车
在动荡的民初岁月
主持北大的六年
国民政府时代
亡友追忆
蔡元培年谱
《梁漱溟自述》
作 者: 郑大华 编
出 版 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15053311
出版时间: 2004/5/1
开 本: 32开
页 数: 178
定 价: 16 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自述其漫长而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读者们将从他的一生中了解20世纪的中国历史,知道名人的秘闻趣事,获得其他正史中不可得到的东西。
目录
早年生活
南北文化荟萃的家庭
慈父的影响
一个瘠弱而呆笨的孩子
动乱中的小学教育
在“顺天中学堂”
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
初入社会
投身辛亥革命
任《民国报》记者
激进于社会主义
热衷佛家生活
早年倾慕的几个人物
任教北大
受聘到北大教印度哲学
“替孔子释迦说个明白”
回到世间来
与北大新旧人物的交往
乡村建设
新的“觉悟”
在广东
在河南
在山东
投身抗战
参加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
初访延安:与毛泽东通宵长谈
巡历华北华东抗日游击区
筹组“民盟”
“统一建国同志会”
民盟的酝酿和成立
赴港创办《光明报》
奔走和平
再访延安:和中共领袖商谈国是
出任民盟秘书长
有第三颗子弹吗?
赴昆明调查李、闻被杀案
劳而无功的和平努力
思想改造
“文革”劫难
梁漱溟年谱
《冯友兰看述》
作 者: 单纯 编
出 版 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15054042
出版时间: 2004/5/1
开 本: 32
页 数: 181
定 价: 16 元
目录
故乡岁月
家世渊源
启蒙教育
武昌读书
跟着父亲在崇阳县衙门
回到老家
县官主持的考试
开封求学
沅君幼年轶事
求学之路
到上海读“中国公学”
进入北大
北大“自由学习”的传统
口出狂言的辜鸿铭先生
黄侃等先生轶闻
蔡元培校长
我的婚姻
创办《心声》杂志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
以中国人的眼光看美国
留学生轶闻
我也端过盘子
教授生涯
从广州到上海
燕京大学
被罗家伦“挖”到清华
布拉格会议和保定拘留
掩护闹“学潮”的学生
离北京
从长沙到昆明
联大轶事
联大纪念碑
回念朱佩弦先生与闻一多先生
讲学美国
解放前夕的清华园
清华园落下的十二枝炸弹
初识徐特立
出访印度
参加华沙国际哲学会议
与毛泽东的效
“文革”劫难
望夫石
接受哥伦比亚大学名誉
博士学位
冯友兰年谱
《顾颉刚自述》
作 者: 顾颉刚
出 版 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15056084
出版时间: 2005/1/1
开 本: 32
页 数: 234
定 价: 18 元
目录
故乡与家世
苏州
家世
祖父
嗣祖母
童年的记忆
感受时代思潮
戊戌思潮印象
接受革命宣传
辛亥革命观感
参加中国社会党
中学时代的乐趣
青少年时的伙伴
北上求学
看戏的启示
今古文经学
蔡元培与北大
北大的教员
新潮社
北大的影响
参与“整理国故”
拟作伪书考序
整理古史计划
论疑古辨伪
生活的艰辛
“朴社”的成立
古史讨论及研究
古史讨论的缘起
挑战旧古史的背景
继承前人疑古辨伪
《古史辨自序》的写作
古史的破坏与建设
关于古史研究
王国维与我的研究
古史研究引起的风波
古史研究的视野
考古学与古史学
科学方法的运用
故事演变的眼光
民俗学的研究
南下时期
受聘厦门大学
厦大风潮
对政治的态度
在中山大学
为学的困境
离开中山大学
关关注民众与边疆史地
燕京大学
辛未访古见闻
从事民众教育工作
禹贡学会
西北实地考察
从事边疆运动
从政与经商
入党和脱党
“九鼎”事件
《文史杂志》与边疆语文编委会
在中央大学
自办出版的设想
大中国图书局
病中的感叹
难觅的一方“静”土
新中国时期
思想改造运动的感想
倡言整理民族文化
小汤山疗养
整风、“大跃进”
七十二岁之感受
整理笔记计划搁浅
我的性格分析和评价
顾颉刚年谱
《鲁迅自述》
作 者: 金隐铭
出 版 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15059337
出版时间: 2006/6/15
开 本: 32
页 数: 193
定 价: 16 元
目录
故乡的云
我的和尚师父
保姆长妈妈
童年的乐园
枯燥的书塾
父亲的病
走异路逃异地
衍太太的流言
乌烟瘴气的水师学堂
矿路学堂与《天演论》
东渡日本
弃医从文
《新生》与《河南》
沙漠一样的北京
从沉默到呐喊
五四前后
运交华盖
女师大风潮
1926年的几则日记
离京前的一次谈话
厦门的陆上风涛
从北京到上海
初到厦门
讲义与吃饭
从两年到半年
书信中的生活鳞爪
厦大风潮与集美风潮
在广州,又看见了许多血泪
在钟楼上
从“大热闹”到“静悄悄”
从未经历过的恐怖
上海时期:生命的冲刺
上海文艺之一瞥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这也是生活”……
死
关于自己的作品
我的创作发端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阿Q正传》的成因
《故事新编》写了十三年
从记忆中抄出的《朝花夕拾》
写在《坟》后面
杂感之于我
《两地书》是这样编起来的
我的日记
师友追思录
太炎先生
守常先生
刘半农君
韦素园君
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
在上海看萧伯纳
鲁迅年谱
《张恨水自述》
作 者: 张伍
出 版 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15059597
出版时间: 2006/1/1
开 本: 32开
页 数: 172 页
定 价: 16 元
目录
儿时岁月
我做小孩的时候
看灯有味忆儿时
家世与怀旧
我家不换春联
旧岁怀旧
我与丹翁
我与《晶报》
步入文坛
我的创作和生活
我的小说过程
写作生涯回忆
关于小说创作
作小说须知
论武侠小说
小说考微
短篇之起法
长篇与短篇
章与回
《花月痕》与其作者魏子安
《儿女英雄传》背景
桃花扇
张恨水著作生平简表
《闻一多画传》
作 者: 闻黎明
出 版 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15055261
出版时间: 2005/1/1
开 本: 大32开
页 数: 202
定 价: 16 元
目录
家世与童年
负笈清华园
考入清华学校
“五四”锤炼
尝试社会改良
被迫留级
初涉诗坛
有了一个家
海外学子
“东方的老憨”
《女神》评论
发起“大江会”
“文化的国家主义”
火山热血
“我是中国人”
短暂的国家主义活动
创立格律新诗风
“这不是我的中华”
动荡时代的教学生涯
战时流离
离别故都
湘黔滇跋涉三千里
初到边陲
主持清华大学中文系
学术大手笔
研究领域略述
学术研究的几个特点
文学的运动方向
新上新的道路
贫困的生活
“需要鼓手的时代”
打破“可怕的冷静”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斗士风采(上)
继承护国精神,反对独裁统治
质问蒋介石,声援郭沫若
共同播撒民主火种
民主家庭
斗士风采(下)
为了和平民主团结
反对内战、争取和平
寄语青年
愿与你们紧紧地握手
血染的诗篇
闻一多年谱
后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