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著作辞典》精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主编,以条目的形式对毛泽东著作进行梳理和注释,共收入词条1234条。收录毛泽东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著作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和版本等情况;及国内外学者对毛泽东著作的编辑、翻译、研究等情况,是全面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的工具书。原价150元,现团购价39元包邮!
★ 16开精装,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献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捷主编,国内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逄先知、金冲及、杨胜群、侯树栋、杨春贵、李君如、庄福龄等担任顾问
★ 共收词条1234条,均按音序排列,每个词条后面都注明已经收入哪种毛泽东著作集
★ 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读性
★ 是一部理论性和实用性高度结合的简明工具书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组织编写的《毛泽东著作辞典》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捷担任主编,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唐洲雁、原主任熊华源担任副主编。国内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逄先知、金冲及、杨胜群、侯树栋、杨春贵、李君如、庄福龄等担任顾问,广泛邀请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全国各高校、党校、干部学院、社科院、军队院校和学术团体且对毛泽东著作和思想确有研究的专家学者160余人撰写条目。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充分发挥了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全面吸收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堪称是一部全面、准确、系统反映毛泽东著作和思想研究成果的精品工具书。
这部辞书共收词条1234条,内容长短不一,均依毛泽东著作的篇幅多少及其重要程度而定。其中重点辞条约占20%,一般辞条约占70%,小辞条约占10%,共计100万字左右,是一部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的中型辞书。
该书以两个“历史决议”和党的历次重要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反映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公开发表的重要著作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版本沿革等方面的情况;系统反映不同时期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集(包括建国前)的基本内容和编辑出版情况;扼要反映国内外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毛泽东著作的编辑、翻译、研究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增加了有关毛泽东思想的综合条目20余条,以便读者全面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
该书主要面向长期研究和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学者和读者、从事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教学的有关人员,是一部研究者写给自己看、同行看的工具书。它内容严谨、体例规范,词条写作采用叙述体,重在介绍,文风平实,评点得当,不乱发议论,不盲目夸大,尽量做到观点正确,释义准确,用词规范,文字简明。全部词条均按汉语拼音的字母次序排列,另附有分类检索目录和著作写作(发表)时间检索目录,以满足不同读者的查阅需求和习惯,具有检索方便、使用顺手的特点。
经过作者、编者和出版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基本上做到了三个“立得住”:即为了跟已经出版的一些毛泽东生平思想辞典相区别,作者对词条的内容和文字都经过精雕细琢,注意紧扣毛泽东著作来进行撰写,同时尽量体现近年来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前沿水平,突出词条的原创性,发挥作者本人在这方面研究的创见,确保在学术上立得住;编者在体例和版本上进行了统一修改,在每个词条的后面都注明了已经收入哪种毛泽东著作集,使之具有检索功能,争取编成长销书,成为传世之作,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确保在历史上立得住;出版社为了出好这本图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做成图书出版界的原创之作、精品之作,确保在出版界立得住、叫得响。
李捷: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参加撰写《毛泽东传》(1949—1976),出版著作《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内政外交》。
《毛泽东著作辞典》
作 者: 李捷 主编
出 版 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13047114
出版时间: 2011-12-1
开 本: 16开
页 数: 765
定 价: 150 元
内容简介
《毛泽东著作辞典》由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任主编,邀请全国范围内的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参与写作。撰稿人的专业学识和素养,为该辞典的权威性提供了重要保证。
该辞典以条目的形式,对毛泽东著作进行了梳理、研究和注释,阐述其背该辞典体现了政治性、思想性与准确性的统一,不仅注重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而且注重可读性,是一本理论性和实用性高度结合的简明工具书。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著作辞典》附有著作写作(发表)时间检索目录和分类检索目录,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查阅需要求和习惯。
目录
《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1939年1月2日)
八路军新四军应取长期斗争方针(1941年7月18日)
把爱国卫生运动重新发动起来(1960年3月18日)
把打击面放在真正的封建剥削阶级范围内(1948年1月)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974年11月)
把军队变为工作队(1949年2月8日)
把南北通船通航通邮诸事当作一件大事去做(1949年2月15日)
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1951年12月15日)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1963年9月、1964年12月)
帮助苏联红军我们决取广泛游击战的长期斗争方针(1941年7月15日)
保卫延安的命令(1947年3月16日)
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1954年4月)
报纸一个时期要有一定的方向(1958年9月)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1958年5月18日、20日)
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1949年2月1日)
被压迫的人民就是要不屈服(1960年5月17日)
必须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1937年10月25日)
必须充分注意召开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11月27日)
必须坚持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1958年7月27日)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1940年2月7日)
必须切实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1952年10月15日)
必须维持上海,统筹全局(1949年9月2日)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
必须以严肃科学态度对待宣传工作(1948年6月3日)
必须增强反坦克武器(1951年6月1日)
必须制裁反动派(1939年8月1日)
必须重视人民群众来信(1951年5月16日)
必须重视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1951年9月9日)
必须做到土改与剿匪相结合(1950年11月22日)
边打边谈边稳(1952年8月4日)
边区的货币政策(1938年8月17日)
边区政权机关不应只代表农民(1948年1月16日)
变敌人的假和平运动为人民的真和平运动(1948年7月18日)
别了,司徒雷登(1949年8月18日)
驳斥艾奇逊的无耻造谣(1950年1月20日)
驳第三次“左”倾路线(节选)(1941年)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1963年12月16日)
不能把台湾问题上的国际问题同国内问题混淆起来(1959年10月5日)
不同意毛泽东主义的提法(1948年8月15日)
不性急不分兵待机歼敌(1947年5月6日)
不要打无把握之仗(1947年6月22日)
不要轻敌甚为重要(1949年2月13日)
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6月6日)
不要在约法八章等之外再发任何口号(1949年1月26日)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1949年1月19日)
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
裁减行李马匹的通令(1931年8月17日)
采取围城打援办法歼敌有生力量(1946年10月24日)
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追歼白崇禧部(1949年7月16日、17日)
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1933年6月)
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
长期艰苦奋斗创造冀热察根据地(1938年10月15日)
倡议实行火葬(1956年4月27日)
朝鲜战局和我们的方针(1950年9月5日)
朝鲜战局是可以转变的(1950年11月13日)
朝鲜作战必须作长期打算(1950年12月21日)
彻底纠正“五风”(1960年11月15日)
充分注意保护北平工业及重要文化古迹(1948年12月17日)
充分准备对付国民党大举进攻(1946年5月29日)
抽九个团赴东三省(1945年8月20日)
出国作战部队应加强同美军作战的思想准备(1950年11月22日)
从历史来看亚非拉人民斗争的前途(1964年7月9日)
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1945年9月27日)
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1925年11月21日)
答塔斯社记者问(1950年1月2日)
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950年6月28日)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1941年3月18日)
大城市必须有计划地修建居民住房(1951年2月18日)
《大公报》提倡准决战的论调是不对的(1938年5月13日)
大国小国应该平等相待(1958年8月16日)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1939年12月1日)
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949年11月14日)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1月13日)
待敌分散疲惫之时发起歼击为宜(1947年5月5日)
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1948年8月28日)
党的文艺政策应当调整(1975年7月14日、25日)
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责任(1952年12月)
党内通信(1959年3月15日)
党内通信(1959年3月17日)
党内通信(1959年4月29日)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1949年3月13日)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
敌强我弱必须准备长期斗争(1946年10月25日)
帝国主义怕第三世界(1970年7月11日)
帝国主义如果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将实现全民皆兵(1958年12月10日)
帝国主义是不可怕的(1960年5月7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10月12日)
第二第四方面军宜北出甘南(1936年6月19日)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1945年5月24日)
第一方面军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及其方针任务(1936年4月1日)
缔结中苏条约和协定的重大意义(1950年4月11日)
调查研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1959年3月9日)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949年8月14日)
东北边防军应在月内完成一切作战准备(1950年8月5日)
东北大军入关后的作战计划(1948年11月26日)
东北局应全力加强军事工业建设支援全国作战(1947年11月13日)
东北主力应不怕丧失地方准备长期斗争(1946年5月27日)
东渡前抓紧提拔干部(1936年2月13日)
东塘等处调查(1930年11月)
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1948年10月26日)
动员一切力量进行争取友军工作(1940年11月4日)
独立自主地搞建设(1958年6月17日)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
渡海作战必须注意的问题(1949年12月18日)
端正方向,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知识分子(1958年12月22日)
对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1940年8月13日)
对部队进行地理常识教育极为重要(1949年2月10日)
对部队军事训练的若干指示(1964年6月、7月)
对陈伯达讲话稿的批语和修改(1964年10月23日)
对陈云在中央人民政府第二十六次会议上的报告要点稿的批语和修改(1953年9月4日)
对大树特树绝对权威的提法等的批语(1967年12月17日)
对待自由资产阶级须防止过左倾向(1947年10月26日)
对东北作战问题的补充指示(1946年4月8日)
对东南沿海设防和构筑工事的意见(1951年1月24日)
对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解释(1937年9月12日)
对范仲淹两首词的评注(1957年8月1日)
对付美蒋的主要政策不是让步而是斗争(1946年7月6日)
对付日蒋联合反共的军事部署(1940年11月3日)
对傅作义通电的复电(1949年4月2日)
对赣州会议及进军华南的指示(1949年9月8日)
对《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的修改(1963年8月、9月)
对《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和中央转发这一决议的指示稿的批语和修改(1960年12月14日、21日)
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1945年4月20日)
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稿的批语和修改(1956年4月2日、4日)
对国防问题的意见(1937年8月4日)
对国际战争形势的估计(1941年12月12日)
对红四方面军粉碎第四次“围剿”的建议(1932年9月中旬)
对华北华中的战略部署(1940年6月1日)
对今后作战方针的意见(1948年12月12日)
对进军西北和川北的部署(1949年6月27日)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
对军事学院第一期毕业学员的训词(1952年7月10日)
对可以争取的中间派应采取积极争取与合作态度(1948年1月14日)
对刘邓出动后敌之对策的估计(1947年8月6日)
……
著作写作(发表)时间检索目录
分类检索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