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第五辑11册,收录民国时期许地山、朱自清、梁启超、何炳松、许寿裳、杨东莼等所著震动当时并影响深远的经典学术著作,均以上佳版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尊重原著,对民国用法的文字未做任何改动。原价224元,现团购价59元包邮!
★ 32开平装,岳麓书社
★ 收录许地山、朱自清、梁启超、何炳松、许寿裳、杨东莼等的学术作品
★ 《书学史》以上海教育书店1947年8月版为底本
★ 《浙东学派溯源》以1933年6月商务印书馆再版本为底本
★ 《国粹与国学》以1947年6月商务印书馆版本为底本
★ 《唐代诗学》以1935年5月正中书局版为底本
★ 《亡友鲁迅印象记》三联书店1949年10月版为底本
★ 《杨朱哲学》以东方医药书局初版为底本
★ 《中国报学史》以1955年3月三联书店版为底本
★ 《中国交通史》以1937年商务印书馆版为底本
★ 《新诗杂话》上海作家书屋1949年4月二版为底本
★ 《中国学术史讲话》以1934年4月北新书局二版本为底本
★ 《戊戌政变记》 以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版为底本
★ 本着尊重原著,保持作品原貌,编辑过程中对民国用法的文字未做任何改动
一、丛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
二、丛书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然某些著作之成形,可追溯至民元之前若干年,因其有重要地位,亦酌情收入。
三、文、史、哲之分,原系西洋通则,本就不太适用于中国学术,故丛书不按学科分类,而是根据整理进度,顺次出版。
四、丛书所收诸书,原版均为繁体竖排,在其流布过程中,亦有版本差异、文字错讹等现象,为方便读者,此次做如下整理工作:
1.繁体字改为通行之简体,竖排改为横排(原书中“左表”、“右表”、“左文”、“右文”均改为“上表”、“下表”、“上文”、“下文”),但为充分尊重原著,原书中专名(人名、地名、书名等)及其译名皆一仍其旧,凡底本脱、衍、讹、倒之处,除个别讹错明显且影响文意阅读者稍作改动外,皆一仍其旧。
2.凡排印误刻者,如日日、己已巳、戊戌戍之类,均径改,不出校记。
3.为方便当代读者阅读,标点符号按现代汉语使用规范作了处理。
4.丛书中多本有作者原注,原书以夹注出之,此次整理皆排人正文,并以楷体小字以为区分。
5.各书附“后记”一篇,说明著者爵里、版本流布、各界评论等情况,以期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南。
古人云:“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吾人虽勉力为之,而乖漏难免,还祈方家教正。
《书学史》
祝嘉,字燕秋,海南文昌人。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弘扬书法书学精神。青年时期离开故土,负笈羊城,漂泊南洋。抗战时期,辗转逃难于鄂湘桂蜀,万里萍踪,丛生坎坷。然不移初志,呕心沥血,遍临历代碑贴五百余种。平生著述宏富,共计70种360多万字。
《浙东学派溯源》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1913年至1916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商务印书馆任教或主持工作,抗战时期任暨南大学校长。最早将西洋史学引进中国,译有《新史学》《史学史》《历史教学法》等书,著有《通史新义》《新史学》《历史研究法》《历史教育法》《西洋史学史》《中古欧洲史》《秦始皇帝》《近世欧洲史》《浙东学派溯源》《程朱辩异》等,其中不少被用作大学教材,影响至为深远。
《国粹与国学》
许地山(1895-1941),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花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许地山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他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与郑振铎、瞿秋白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1921年,许地山与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今北京)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并创办《小说月报》。
1921年,许地山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命命鸟》,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剧本集《解放者》、《杂感集》,论著《印度文学》、《道教史》,以及《许地山选集》、《许地山文集》等。散文名篇《落花生》以朴实淳厚的风格成为其最具盏名的代表作。
《唐代诗学》
杨启高为民国学人。上世纪30年代出版过好几种成体系的唐诗研究著作,但大多止于对唐代诗坛总体风貌的一般性论述,确有独特见地的专题性著述较少,而杨启高的《唐代诗学》于其中属于影响较深远、论述剖析相当精致者。
《亡友鲁迅印象记》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又作季芾,号上遂,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传记作家。著有《鲁迅年谱》、《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章炳麟传》、《俞樾传》、《中国文字学》、《李越缦(秋梦记)本文考》,以及《传记研究》、《怎样学习国语与语文》、《考试制度述要》等。
《杨朱哲学》
顾实(1878年—1956年),字惕生,江苏武进人,古文字学家。早年攻习法科,曾在国立东南大学执教。后在无锡国专任教,教授中古文学。通多国语言,喜研先秦史籍,又理西方学术,著有《汉书艺文志讲疏》、《穆天子传西征讲疏》、《墨子·辨经讲疏》、《庄子天下篇讲疏》、《大学郑注讲疏》、《中庸郑注讲疏》等。
《中国报学史》
戈公振(1890~1935),名绍发,字春霆,江苏东台人。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家。曾任《时报》总编辑,创办了《图画时报》。
《中国交通史》
白寿彝,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49年,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代表,并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此后,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并与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主持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
《新诗杂话》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春》等。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收录朱自清散文9篇:《三家书店》、《文人宅》、《博物院》、《公园》、《加尔东尼市场》、《吃的》、《乞丐》、《圣诞》、《房东太太》。这9篇只写伦敦生活。
《中国学术史讲话》
杨东莼(1900-1979),哲学家,史学家,被誉为“三四十年代中国余大史学家之一”。原名岂匏,湖南踞陵人。其著作有《中国学术史讲话》、《本国文化史大纲》,译著有《费尔巴哈论》(恩格斯)、《古代社会》(摩尔根)。
《戊戌政变记》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等方面,均有卓越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
《书学史》
作 者: 祝嘉 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798
出版时间: 2011-2-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67
定 价: 31 元
内容简介
祝嘉的这部《书学史》共分为十四章,上自唐虞以前,下至晚清末年。按惯常历史断代分类,每一朝代单列一章。同一朝代因政权交替分立以及书风演变较大者另分而论之。如汉代书学分西汉与东汉;晋代书学分西晋与东晋;宋代书学亦分北宋与南宋。《书学史》史料翔实,搜罗详尽,所列书家2000多人,引用书目500多种,搜罗详备,不仅前无古人,即令目前,诸多当代书法史学家仍无法企及。不但有“史”之特征,而且具备通史的结构体系,是中国书学史上的开山之作。
目录
于序
自序
第一章 唐虞以前之书学
第二章 三代之书学
第一节 夏朝之书学
第二节 商朝之书学
第三节 周朝之书学
第三章 秦朝之书学
第四章 汉朝之书学
第一节 西汉之书学
第二节 东汉之书学
第五章 三国之书学
第六章 晋朝之书学
第一节 西晋之书学
第二节 东晋之书学
第七章 南北朝之书学
第一节 南朝之书学
第二节 北朝之书学
第八章 隋朝之书学
第九章 唐朝之书学
第十章 五代之书学
第十一章 宋朝之书学
第十二章 元朝之书学
第十三章 明朝之书学
第十四章 清朝之书学
附录一 历代书家一览
附录二 引用书目
后记
《浙东学派溯源》
作 者: 何炳松 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767
出版时间: 2011-2-1
开 本: 16开
页 数: 165
定 价: 17 元
内容简介
我们要研究中国史学史必须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要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必须研究浙东学术史;要研究浙东学术史必须追溯浙东学说的渊源。浙东学派在我国近代史上实在是很有光彩的一个学派。因为这一派学者大都是史学家,讲究经济,最切实用,和道佛两家的玄谈大不相同,实在值得我们去研究一下。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浙东学派和程朱分家的关系
第二节 北宋以前中国学术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南宋以后的学派和程朱分家的关系
第四节 过去的程朱分家论
第二章 程朱两人的根本思想
第一节 一元论和二元论
第二节 几个重要的名词
第三章 理学上几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节 性气的问题
第二节 已发未发的问题
第三节 知行的问题
第四节 义利公私善恶经权的分别
第五节 生死鬼神命数等问题
第四章 方法论
第一节 主敬集义是一是二的问题
第二节 格物或养心的问题
第三节 格物的方法问题
第五章 圣经和唐鉴
第一节 易经的理数问题
第二节 春秋诗礼的问题
第三节 唐鉴的问题
第六章 浙东学派的兴起
第一节 程朱学说的总结
第二节 朱氏属于道家的证明
第三节 南宋以后的三家
第四节 程氏学说的入浙
后记
《国粹与国学》
作 者: 许地山 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644
出版时间: 2011-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132
定 价: 15 元
内容简介
《国粹与国学》综汇作者许地山在大公报相继发表的十三篇议论文章,论题涵盖宗教、文物、语文三个领域。其中《宗教底妇女观》论述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对妇女的态度,以及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是较早的探讨女性地位的论文。《国粹与国学》一文是作者*后一篇完成的遗著。文中严厉地批评了当时中国一批以保存“国粹”为口号,而不知“国粹”为何物的文人学者。他提出“国粹”便是“一个民族在物质上,精神上与思想上对于人类,*少是本民族,有过重要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继续有功用,继续在发展底”东西。
目录
周序
宗教
原始的儒,儒家,与儒教
医学与道教
宗教底妇女观
文物
大中磬刻文时代管见
清代文考制度
香港考古述略
礼俗与民生
猫乘
语文
中国文字底命运
青年节对青年讲话
拼音字和象形字的比较
国粹与国学
中国文字底将来
后记
《唐代诗学》
作 者: 杨启高 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651
出版时间: 2011-2-1
开 本: 16开
页 数: 243
定 价: 23 元
内容简介
诗至唐始波澜壮阔,翻潮倒浪,高放光焰于万丈,汇成诗海之华灯。诚以唐诗品位,原与楚骚汉赋宋词一兀曲等,各为一代之胜。纵后起明清诸朝之风人,继轨联镳,畅游诗衢,特分较其骋绩,宁有超越唐人者哉!
目录
题辞
胡筱石先生
谢无量先生
汪辟疆先生
自叙
壹 纲领
唐诗背影
总叙-郡县时代-疆域广大-民族复杂
经济背影-商业资本
政治背影-盛治-祸乱
文化背影-文字-宗教-风俗-法律-哲学-科学-佛学-艺术
唐诗渊源
总叙-诗经-乐府-楚辞-汉赋
正始派-嵇康-阮籍
太康派-陆机-张华
唐诗流派
总叙-初期-摇荡绮情饰句绘声-二期-崇雅黜浮气益雄浑-三期
-擂哜道真涵咏圣涯-四期-柔情缠绵洪钟遗响
唐诗特质
作家甚多-帝后-士子-妇女-道士-释子
诗体完备-抒情-写景-叙事-议论
风格显著-雄壮-婉丽
思想丰富-世间思想-出世思想
唐诗体例
古体-古诗-乐章-骚体
律体-律诗-绝句-排律
杂体-联句-谐谑-奇异
贰 初唐
贞观诗学
太宗提倡风雅-帝京篇-文德皇后春游曲-虞世南怨歌行
上官仪六对说-六对与四对比较-上官体诗
武后诗学
保守派-四杰-沈宋律诗-古体与律体过渡-张刘乐府
革新派-陈子昂-张九龄
叁 盛唐
盛唐特色
律体大盛-以律诗试进士杰出诗人李杜之各显个性
各极所长-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
题材繁富-山水诗-田园诗-玄理诗-边塞诗-时事诗
学古涂广-汉魏-六朝-初唐
开元诗人
明皇帝诗-朂百官题座右诗
燕许二公-张说-苏颋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
开元宫人-袍中诗
开元道士-仙家诗
李杜比较
总叙-李集古体大成-杜开律体康衢
李白-五古-七古-乐府
杜甫-用字-声调-结语
天宝诗人
岑参-高通-二包-张谓-沈千运-陶翰-天宝宫人-天宝名媛-仙家诗-释子诗
肆 中唐
大历诗风
韦刘-韦应物五古-刘长卿七古
十子-钱起-郎士元-皇甫冉-李嘉祜-司空曙-韩翃-卢纶-李
益-李端
元和诗学
孟郊-韩愈-柳宗元-卢仝与刘叉-张籍与贾岛——李贺与刘枣强
-王建-释无可
长庆诗学
白居易-讽谕-闲适-感伤-格律
元稹-连昌宫词-望云骓马歌
刘禹锡-纪事诗-写景诗-竹枝词
鱼玄机-薛涛
韩白综叙
渊源-个性-思想-艺术-文体-影响
伍 晚唐
大中诗风
格律派-朱庆馀-项斯-赵嘏-马戴-姚合-李频-刘得仁-张祐
词华派-杜牧之-温庭筠-李商隐-唐彦谦
咸通后诗
元白派-高蟾-秦鞱玉-郑喁-韦庄-罗隐
王建派-曹唐-胡曾-罗虬
陆 影响
影响宋代
北宋-西昆派-反西昆派
南宋-徐照-翁卷-赵师秀
影响金元
金代-元好问
元代-虞道周-马祖常-杨铁崖
影响明代
杜甫拗体诗与李梦阳空同子集-李攀龙-王世贞
影响清代
钱牧斋与李杜韩白-吴伟业与元白-李白与赵秋谷-白香山与袁枚
-王建宫词之影响-白居易诗之影响
影响现代
唐诗影响现代个人诗派-李颀歌行与王阍运山水诗-温李律体与樊
易艳情诗-李白歌诗与悟幻道人神仙诗
唐诗影响现代民族诗派-爱国诗派-杜甫诗与康有为诗-李杜诗与黄遵宪诗-杜甫诗与吴芳吉诗-革命诗派-杜甫律体与歌行影响于
右任诗-韩愈律体影响胡汉民诗-杜甫等诗影响汪兆铭诗-释子诗派-贾岛诗与释寄禅诗-李商隐诗与释曼殊诗-今后发展民族诗之
涂径-博积学识-雅炼体制-发展趋向
后记
《亡友鲁迅印象记》
作 者: 许寿裳 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774
出版时间: 2011-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100
定 价: 13 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为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亡友鲁迅印象记》不盲从现成的结论,不追随流行的观念,而以事实为根据,将鲁迅先生的经历、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力图写出真实的鲁迅。除小引以及作者所写的《读后记》外,共分为二十五目次,从多角度进行观照,对于鲁迅的各个生活侧面都作了充分的描述,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目录
小引
一 剪辫
二 屈原和鲁迅
三 杂谈名人
四 《浙江潮》撰文
五 仙台学医
六 办杂志、译小说
七 从章先生学
八 西片町住屋
九 归国在杭州教书
一〇 入京和北上
一一 提倡美术
一二 整理古籍和古碑
一三 看佛经
一四 笔名鲁迅
一五 杂谈著作
一六 杂谈翻译
一七 西三条胡同住屋
一八 女师大风潮
一九 三一八惨案
二〇 广州同住
二一 上海生活——前五年(一九二七——一九三一)
二二 上海生活——后五年(一九三二——一九三六)
二三 和我的交谊
二四 日常生活
二五 病死
读后记
后记
《杨朱哲学》
作 者: 顾实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088
出版时间: 2011-2
开 本: 32开
页 数: 141
定 价: 16 元
内容简介
是故,余书之作,最真也,明取也,辟伪也,大白真杨朱,痛辟伪杨朱,庶几真杨朱重光而伪杨朱灭亡,然后足以扫荡吾民族千年来之积秽而有裨助于今后国家社会之清明也。何则,昔日之杨朱无君者,今日之民主精神也。畅朱非无君也。人尽得而为君也犹今日吾民主政体,四百兆同胞,人尽皆皇帝也。则吾四百兆同胞,为将欢迎真杨朱之不暇也。其比于无父之墨翟,不又光彩万万哉!
目录
自序
上篇 显真
第一章 杨朱即阳子居
第一节 阳杨二字之混用
第二节 晋唐古注之审辨
第三节 杨朱即阳子居之事实
第四节 杨朱鲁人之推定
第二章 杨朱学于老聃
第一节 周鲁之关系
第二节 老聃破除孔杨二子之智辩
第三节 老聃教训孔杨二子之道德
第四节 孔杨二子学道之优劣
第三章 攻杨墨声中之杨朱
第一节 老聃斥儒墨之教训
第二节 庄子攻杨墨声中之杨朱
第三节 孟子攻杨墨声中之杨朱
第四节 韩子攻杨墨声中之杨朱
第四章 言盈天下之杨朱
第一节 荀吕书中之杨朱
第二节 两汉人所见之杨朱书
第三节 魏晋人所见之杨朱书
第四节 其他称述杨朱之摘记
中篇 明取
第一章 杨朱之时世
第一节 杨朱与墨家之关系
第二节 杨朱与道家之关系
第三节 杨朱与儒家之关系
第四节 杨朱与杂家之关系
第二章 杨朱之哲思
第一节 本来思想
第二节 教成思想
第三节 中立思想
第四节 政治思想
第三章 杨朱之主义
第一节 全性(全生)主义
……
下篇 辟伪
《中国报学史》
作 者: 戈公振 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637
出版时间: 2011-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313
定 价: 28 元
内容简介
《中国报学史》第一次系统全面介绍和论述了中国报纸产生以及发展的历史,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严谨的考证方式,对从汉唐到五四运动前中国报纸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概括总结,勾勒出了中国新闻业产生发展的清晰脉络,确定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内容。本书作为第一本由中国人编写的研究中国报刊史的研究专著,其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代表了作者戈公振所处年代报刊史研究的*高学术水平,为中国新闻业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报学史之定名
第二节 报纸之定义
第三节 本书编辑之方法
第二章 官报独占时期
第一节 《邸报》名称之由来
第二节 汉有《邸报》乎
第三节 《邸报》见于集部之始
第四节 唐代《邸报》之一斑
第五节 宋代《邸报》之一斑
第六节 《邸报》见于史册之始
第七节 小报与新闻
第八节 元初之《邸报》
第九节 禁止传报之无益
第十节 《邸报》用活字之始
第十一节 《京报》
第十二节 传钞伪稿案
第十三节 所谓《塘报》与《良乡报》
第十四节 请刊《邸报》之受斥
第十五节 太平天国之办报条陈
第十六节 西士关于官报之建议
第十七节 《官书局报》与《官书局汇报》
第十八节 《时务官报》
第十九节 官报全盛时期
第二十节 《政府公报》
第二十一节结论
第三章 外报创始时期
第一节 外报之种类
第二节 当时报界之情形
第三节 当时国人对外报之态度
第四节 外报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民报勃兴时期
第一节 日报之先导
第二节 《中外纪闻》与《强学报》
第三节 杂志之勃兴
第四节 《国闻报》《时务日报》与《时报》
第五节 鼓吹革命之健者
第六节 留学界之出版物
第七节 提倡阅报与禁止阅报
第八节 君宪民主之论战
第九节 清末报纸之厄运
第十节 结论
第五章 民国成立以后
第一节 两度帝制之倏现
第二节 杂志
第三节 国内外会议与我国报界
第四节 结论
第六章 报界之现状
第一节 报馆之组织
第二节 新闻
第三节 广告
第四节 发行
第五节 销数
第六节 印刷
第七节 纸张
第八节 用人
第九节 附刊与小报
第十节 图画与铜版部
第十一节 华侨报纸
第十二节 通信社
第十三节 报业教育
第十四节 图书馆与剪报室
第十五节 团体
第十六节 邮电
第十七节 关于报纸之法律
第十八节 总论
附录:英京读书记
后记
《中国交通史》
作 者: 白寿彝 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699
出版时间: 2011-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19
定 价: 21 元
内容简介
先秦时代,包含夏后、殷商、宗周,以及春秋战国。夏后氏以前,我们虽不敢说中国没有交通,但夏以前的事情太渺茫难稽了,我们实无从谈起。夏后氏底交通,我们虽也不敢说,能找着真实的材料作凭藉,但古老的传说是可供给搜寻者一些轻淡的脚印的。所以,我们谈先秦交通,实际也可说是谈中国交通,可以从夏后氏时期开始。
目录
第一篇 先秦时代之交通
第一章 先秦交通与民族混合运动
第二章 先秦交通区域之发展
第三章 先秦的都会
第四章 先秦的道路沟渠和馆邮
第五章 先秦的交通工具
第六章 战国晚期之关于交通的传说想像和理想
第二篇 秦汉时代之交能
第一章 秦汉交通与大一统政府
第二章 秦汉版图及域及外交通
第三章 秦汉的都会
第四章 秦汉的道路和河渠
第五章 秦汉的馆舍和邮驿
第六章 秦汉的交通工具
第三篇 隋唐宋时代之交通
第一章 隋唐宋交通与东南财富
第二章 隋唐宋的国内交通路线
第三章 隋唐宋的运河
第四章 隋唐宋的域外交通
第五章 隋唐宋的大都会
第六章 隋唐宋的馆驿和交通律令
第七章 隋唐宋的交通工具
第四篇 元明清代之交通
第一章 元明清交通与海运
第二章 元明清之河渠与道路
第三章 元明清之邮驿
第四章 元明清之中外交通
第五章 元明清的都会
第六章 元明清的交通工具
第五篇 现代中国之交通
第一章 现代中国交通与五口通商
第二章 现代中国之水上交通
第三章 现代中国之陆路交通
第四章 现代中国之空中交通
第五章 现代中国之邮电事业
第六章 中国交通事业之前途
后记
《新诗杂话》
作 者: 朱自清 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620
出版时间: 2011-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102
定 价: 13 元
内容简介
《新诗杂话》是朱自清先生专门讨论新诗的著作,收有十五篇论作和一篇译文。对于新诗,作者相信意义的分析是欣赏的基础,故全书多从“解诗”出发,将新诗层层剥开,论及诗之动向、爱国诗、诗素种种、歌谣同译诗、诗声律等诸多方面,范围相当宽泛,并提出许多创见。
就事实上看,表现劳苦生活的诗与非表现劳苦生活的诗历来就并存着,将来也不见得会让一类诗独霸。那么,何不将诗的定义放宽些,将两类兼容并包.放弃了正统的意念,省了些无效果的争执呢?
目录
序
新诗的进步
解诗
诗与感觉
诗与哲理
诗与幽默
抗战与诗
诗与建国
爱国诗
北平诗
诗的趋势
译诗
真诗
朗读与诗
诗的形式
诗韵
诗与公众世界
后记
《中国学术史讲话》
作 者: 杨东莼 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668
出版时间: 2011-2-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01
定 价: 26 元
内容简介
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学术思想界,自魏、晋、南北朝,老、释盛行以后,起了一个绝大的变化。在这时期中,儒学销沉已经达于极点。中经隋代而入于唐代,更只见佛、道两教的发达,而佛教名师辈出,更盛极一时;至于儒学,虽经唐初帝王崇奖,然而所谓儒徒,却只有文人,而无儒者。直到宋代理学勃兴,儒学才受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而转变越来。但隋、唐这过渡期间,却有许多人的思想,为束代理学的前驱。
目录
第一讲 学术思想的萌芽
概论——鬼神——术数——天——祖——洪范
第二讲 学术思想的解放与分野
概论——学术思想的解放——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稷下派及其他——庄子——苟子——韩非——六艺之学及其他
第三讲 学术思想的混合与儒家的独尊
概论——吕氏春秋——李斯——陆贾与贾谊——黄老之学——淮南子——董仲舒——司马迁——刘向刘歆——王充——郑玄——经学
第四讲 道教的兴起及其变革
概论——道教的开创——魏伯阳与葛洪——道教的完成——道教的分派
第五讲 自然主义的特盛
概论——代表这时代思潮的杨朱篇——倡清谈之风的何晏王弼——阮籍——陶渊明——葛洪——反对清谈的范宁与傅玄——经学及其他
第六讲 佛教的输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
概论——佛教的输入——诸宗的教义——佛教在中国学术上的影响——儒佛道三教之争
第七讲 理学未兴前学术思想界的倾向
概论——文中子——韩愈——原道与排佛——柳宗元的三教合一说,天论,及封建论——李翱的复性书——陈抟——刘知幾——经学的变迁
第八讲 儒学的大转变——理学
概论——理学家与佛学——理学的先导——濂溪之学——康节之学——横渠之学——明道伊川之学——晦庵之学-_南轩之学——东莱之学——象山之学——永嘉之学——永康之学——文行之学——白沙之学——阳明之学——蕺山之学——东林学派——经学与史学
第九讲 西学东渐
概论——西学东渐的第一期——西学东渐的第二期——历法——天文——数学——地理
第十讲 朴学
概论——朴学的启蒙时期——朴学的成熟时期——朴学衰落时期——朴学的业绩
第十一讲 今文学与维新运动
概论——今文学家的兴起——康有为与维新运动——维新运动中的两个思想家——谭嗣同与梁启超
第十二讲 新文化运动
概论——新文化运动前国内思想界的趋势及这运动的黎明时期——划时期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奔放——思想的分野与新文化运动的转变
后记
《戊戌政变记》
作 者: 梁启超 著
出 版 社: 岳麓书社
条 形 码: 9787807615705
出版时间: 2011-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30
定 价: 21 元
内容简介
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信哉言乎,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成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康乃归广东开塾讲学,以实学教授弟子,及乙之役,复至京师,将有所陈。
目录
第一篇 改革实情
第一章 康有为向用始末
第二章 新政诏书恭跋
第二篇 废立始末记
第一章 西后虐待皇上情形
第二章 光绪二十年以来废立隐谋
第三章 戊戌废立详记
第四章 论此次乃废立而非训政
第三篇 政变前纪
第一章 政变之总原因
第二章 政变之分原因
附记保国会事
第三章 政变原因答客难
第四篇 政变正记
第一章 推翻新政
第二章 穷捕志士
第五篇 殉难六烈士传
康广仁传
杨深秀传
杨锐传
林旭传
刘光第传
谭嗣同传
附烈宦寇连材传
附录一改革起原
附录二湖南广东情形
附录三光绪圣德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