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大儒”9册,以荀况、董仲舒、朱熹、顾炎武等人物传记的形式诠释“儒”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影响。原价141.4元,现团购价38元包邮!
★ 32开平装本,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 作者均是各传主的研究者
★ 书后附有传主年表及参考书目
★ 本套收录孔子、孟轲、荀况、董仲舒、程颖、程颐、朱熹、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有鉴于儒之对于中国其实也是对于世界的重大影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表述、描摹,将具体的儒者作为诠释儒之轨迹的符点,便是《旷世大儒》丛书的选题动机。据此,经过斟酌、讨论、确定在时间上截止于古代、在人选上以十种十一种人规模作为定位。这十一个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况、董仲舒、程颖、程颐、朱熹、王守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具体的书名,则依传主最为通行的称谓。当然,这些人选其间具体的取舍定夺,也并非容易,而是颇费了和番殚思周折的。
《董仲舒》
作 者: 马勇
出 版 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02027035
出版时间: 2000-7-1
开 本: 32开
页 数: 337
定 价: 17.2 元
内容简介
董仲舒(前179-前104) 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少年时专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潜心钻研孔子学说。曾任江都(今江苏扬州)相和胶西王(今山东高密西南)相。汉武帝时,召试天下贤良文学之士,他以“天人三策”相对,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他的学说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其中心是所谓“天人感应”说,认为“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分别表示希望和谴责,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他将天道和人道相比附,论证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还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他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阶级矛盾有所揭露,提出“限民名(占)田,以澹(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的抑兼并主张。在教育方面,主张以教化为“堤防”,立太学,设庠序。后来托病辞官,专门从事修学著书,朝廷遇有大事商议,常常派人到他家里听取意见。著作有《春秋繁露》和《董子文集》。
目录
第一章 模糊的少年时代与家庭
一、家庭
二、师承
第二章 儒术独尊:初登政治舞台
一、缙绅先生何以往归陈王?
二、马上治天下?
三、清静无为与有为
四、诸子的复出
五、景武之际的社会问题
六、仲尼之道的变异
七、长沙一去古今怜
八、独尊儒术:帝国安宁之道?
第三章 谠言访对,为世纯儒
一、大道之要
二、帝王之道
三、天人之应
第四章 帝国的梦想
一、“齐一天下”的可能
二、“小中央”与“众封建”
第五章 究天人之际
一、天人是否能感应?
二、天=上帝=自然界
三、天子不能奉天之命,则废!
四、人,超然异于群生
五、王者,民之所往
六、援天道以证人事
第六章 通古今之变
一、《春秋》在汉代以前的基本情况
二、《公羊》学在汉代异军突起
三、《公羊》学与阴阳五行合流
四、“《春秋》重人”
五、辨物之理以正其名
六、奉天而法古
七、《春秋》决狱
八、《春秋》之义
第七章 构造中国传统社会发展模式
第八章 白衣三公与相国悲剧
第九章 一代儒宗与与世师表
第十章 正统思想家的历史定位
董仲舒年谱简编
后记
《二程》
作 者: 徐洪兴
出 版 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02027080
出版时间: 2000-07
开 本: 32开
页 数: 264
定 价: 13.8 元
内容简介
程颢(1032~1085) 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嘉祐年间举进士后,任鄠县及上元县主簿、晋城令。有治绩,官至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后因反对新法,被贬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与先后被贬至洛阳的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相互联系,继续反对新法。哲宗即位,司马光执政,荐程颢为宗正寺丞,未及行即病逝。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纯公。淳祐元年(1241)封河南伯,从祀孔子庙庭。程颢早年受父程珦之命,与弟程颐和周敦颐问学,由此立志于孔孟之道,又泛览诸家。由于他和程颐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他们的学说亦被称为洛学。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他把理作为宇宙的本原。就天道的内容来说,程颢形容它是“生”,谓世界生生不已,充满生意,提出“天只是以生为道”,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他认为生是天道,是天地之心,于是称天道为仁。按程颢的说法,在生生不已的天道之下,通过阴阳二气的絪缊化生,产生天地万物,人只不过是得天地中正之气。故“人与天地一物也”。因此对于人来说,要学道,首先要认识天地万物本来就与我一体的这个道理。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即为“仁者”。故说“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他并不重视观察外物,认为人心自有“明觉”,具有良知良能,故自己可以凭直觉体会真理。程颢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的学说。他追求所谓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是通过直觉冥会,达到所谓物我合一。程颢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见陆王学派)的发轫者,他的“识仁”、“定性”,对后来的理学,尤其对陆王心学,影响很大。程颢的哲学专门著作不多,主要哲学代表作有他的学生吕大临所记关于“识仁”的一段语录。后人称《识仁篇》;他与张载讨论“定性”问题的《答横渠先生书》,后人称《定性书》。他的哲学思想多散见于语录、诗文中。明末徐必达将他与程颐的著作汇编为《二程全书》。
程颐(1033~1107),字正叔,称伊川先生。宋代理学家。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 宋仁宗赵祯末年,入太学,任学职。宋哲宗初,经司马光等引荐,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因参与党争,出朝为权同管勾西京国子监,后削籍,送涪州(今四川涪陵)编管。宋徽宗时,被定为“奸党”,大观元年(1107),病死。
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二程十五六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二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像君臣之间的关系。程颐还反对妇女改嫁,宣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流毒颇深。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时代氛围
一、右文抑武
二、积贫积弱
第二章 家世生平
一、世宦人家
二、大程伯淳
(一)初任地方官
(二)京官任上
(三)再任地方官及居洛讲学
三、小程正叔
(一)处士时期
(二)帝师始末
(三)苍凉晚境
第三章 思想学说
一、学术背景
(一)儒学中衰
(二)儒学更新
(三)先驱人物
(四)师友之间
二、天理观念
(一)“理”之渊源
(二)天下一理
(三)理无增损
(四)理一分殊
(五)形上形下
(六)天理自然
(七)理必有对
三、伦理学说
(一)价值之源
(二)仁之本体
(三)礼乐本体
四、心性理论
(一)性即理也
(二)善·恶·性·才
(三)道心人心
五、修养工夫
(一)定性识仁
(二)主敬集义
(三)格物穷理
(四)孔颜乐处
六、论衡诸家
……
《顾炎武》
作 者: 陈祖武,朱彤窗 著
出 版 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02027011
出版时间: 2000-7-1
开 本: 32
页 数: 334
定 价: 17.2 元
内容简介
顾炎武是一个成就斐然的学者,承宋明理学衰微之后,他深得晚明实学思潮熏陶的裨益。一生为学,始终抱定经世致用宗旨,以严谨精勤的学风和朴实的经验归纳方法,广泛涉足于经学、史学、方志舆地、音韵文字、金石考古以及诗文筹学。在众多的学术领域,取得宏富的成就,留下几近五十种的宝贵著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一个孕育大儒的时代
一 明清更迭的历史动荡
二 满汉文化的剧烈冲突
三 清廷文化政策的调整与满汉文化的合流
第二章 晚明实学思潮的熏陶
一 “士当求实学”的家训
二 理学在晚明的衰微
三 经世思潮的兴起
四 晚明的西学输入
五 投身实学潮流
第三章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一 弘光授官
二 乙酉四论
三 苏州从军
四 昆山之难
五 隆武遗臣
第四章 歧路彷徨 流转四方
一 远游之想初萌
二 被迫递发
三 奔走大江南北
四 移居神烈山下
第五章 陆恩案发 初陷囹圄
一 陆案缘起
二 苏松入狱
三 重返南京
四 孤踪疑影
第六章 只身远游 吊古伤今
一 北游原因
二 首途胶东
三 淮北大雨
四 遍游齐鱼
五 幽燕怀古
第七章 南北往返 风尘仆仆
一 江上烽火
二 频谒明陵
三 吴门度岁
四 南下浙江
五 掉头北去
第八章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一 西游秦晋
二 《明史》冤狱
三 置产章丘
四 垦荒雁北
五 刻书淮安
第九章 莱州祸起 再陷囹圄
第十章 以游为隐 关山共老
第十一章 顾亭林致潘次耕书札考证
第十二章 《广师》杂识
第十三章 不朽的学术巨著《日知录》
第十四章 顾炎武礼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黄宗羲》
作 者: 曹国庆 著
出 版 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02026977
出版时间: 2000-7-1
开 本: 32开
页 数: 335
定 价: 17 元
内容简介
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今属浙江)人。父黄尊素,东林党中重要人物,因揭露魏忠贤罪恶,为阉党诬陷,冤死狱中。黄宗羲深受家庭影响,重气节,轻生死,严操守,辨是非,磨砺风节,疾恶如仇;反对宦官和权贵,成为东林子弟的著名领袖。清兵南下,黄宗羲组织同志,起兵抗击,不利,走入四明山,结寨自固,又依鲁王于海上。抗清斗争失败后,从事著述。他坚决反对明末空洞浮泛的学风,倡言治史,开浙东研史之风,为清代史家之开山祖。史学之外,对经学、天文、历算、数学、音律诸学都有很深造诣。清廷多次企图罗致他,威逼利诱,终不为所动,坚不赴征,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他为保存史料而编选的《明文海》,600卷,未及刊行。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冷风热血 洗涤乾坤
一、竹桥风骨
二、东林遗孤
三、复社中坚
三、拥明抗清
第二章 学宗王刘 兼师众长
一、受业蕺山
二、远宗阳明
三、博采百家
第三章 历览群书 薪火相传
一、广搜博览
二、授业解惑
三、黄门学人
第四章 工夫所致 即其本体
一、一本万殊
二、豪杰精神
三、以气破邪
第五章 游历名山 考镜河川
一、名山之旅
二、水经新编
第六章 文与道合 性从情见
一、为文之道
二、以诗补史
三、谈戏论曲
第七章 兴复绝学 讲求致用
一、历法推步
二、数算解析
三、律吕新议
四、礼制考订
五、象数论辨
第八章 迁固再世 一代开山
一、纂修明史
二、实录南明
三、创立学案
四、重视野史
五、编纂方志
第九章 推崇三代 条具治法
一、箧中留策
二、明夷待访
三、一炭之光
第十章 斯人已逝 风范犹存
一、遗民风节
二、谥祀之议
三、浙东史学
四、激荡风雷
附录一:黄宗羲年表
附录二:黄宗羲编撰书目表
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孔子》
作 者: 林存光,郭沂
出 版 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02027073
出版时间: 2000-7-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69
定 价: 14.5 元
内容简介
孔子是一位孤独的思想者,他一生最成功的事为是创办私人教育。他一生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遗产,还是他建构的一套思想体系。他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无疑,在本书中,孔子又一次战了被诠释的对象。
目录
序
第一章 人生孤旅
一、显赫的贵族先世
二、野合而生的出身
三、不幸孤儿的家庭
四、诗礼相传的家教
五、令人叹奇的体貌
六、优秀的品格修养
七、谨守礼制的起居
八、好学与博物
九、哲人的谢世
第二章 梦系东周
一、逐梦:在嬉戏与逍遥之间
二、游齐论政
三、昙花一现的喜色
四、东西南北之人
(一)适卫:富而教之
(二)蒙难匡蒲:斯文在兹
(三)彷徨于卫:我岂匏瓜
(四)伐树于宋:天生德于予
(五)绝粮陈蔡:孔子的旷野呼告
(六)遭遇隐者:“道之不行”的觉悟
(七)返卫:必也正名乎
五、老而弥坚的政治信念
(一)政者正也
(二)“人道政为大”
(三)请讨弑君者
六、理想畅想曲
第三章 文教功业
一、设教授徒的成功创举
(一)“学在官府”的衰败
(二)孔子创办私学的艰辛历程
(三)弟子三千,贤人七
……
《孟轲》
作 者: 王生平
出 版 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02027042
出版时间: 2001-1-1
开 本: 32开
页 数: 190
定 价: 11 元
内容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进学赖三迁慕贤定一生
(一)慈母严师
(二)私淑孔门
(三)辩辟许行
第二章 诉空位而超越立“仁宅”则无敌
(一)“师道”与“王道”的张力
(二)“圣”“王”的“周期”“天机”
(三)当仁不让于师
第三章 乐天以知命生生而不息
(一)人生莫测
(二)命运可知
(三)“乐莫大焉”
第四章 食色非人性善恶有文野
(一)见死不救
(二)人性论
第五章 话语/权力道统/天下
(一)“予岂好辩”
(二)“何必曰利”
(三)“言近旨远”
(四)“术不可不慎”
(五)傥傥之言
第六章 无情非君子有朋远方来
(一)圣人亦有情
(二)情之所钟 正在我辈
(三)“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第七章 夜气谓之何仁端可当也
(一)难解的概念
(二)从整体上理解
第八章 战兵乎战德 求仁或求利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
……
《王夫之》
作 者: 章启辉
出 版 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02028179
出版时间: 2001-1-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74
定 价: 14.6 元
内容简介
王夫之,明代哲学家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世称船山先生。衡阳人。
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乡举。清军下湖南,与管嗣裘等于衡山起兵抗击,事败逃亡肇庆,任南明桂王政权行人司行人。因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又赴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落,式耜死,乃隐遁山林。从此,勤奋著述凡四十年。对天文、历法、数学、舆地诸学均有研究,尤精经史、文学。其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黄书》、《读通鉴论》等。邓显鹤等集刊为《船山遗书》。
目录
第一章 生平与著述
一、家世与家学
二、求学与举业
三、遭逢国变,愤起抗清
四、屏迹居幽,著述以终
第二章 六经责我开生面
一、明末清初的学术流变
二、天道,人道,《易》道
三、《尚书》的“精髓”
四、《诗》言情,治国治情
五、《礼》的精神:务实,躬行
六、《春秋》义海,文化救亡
七、理学《四书》学的批判总结
第三章 中国古典哲学的空谷绝响
一、宇宙的本质是实有
二、理气一体,理依于气
三、道器相须,天下惟器
四、动静皆动,变化日新
五、性日生日成,已成可革
六、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
七、行先知后,知行相资
八、古今因革,理势相成
第四章 十七世纪启蒙思想家
一、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基本特征
二、以民为本的经济思想
三、公私之辨对“家天下”的否定
四、理欲合一,义利统举
五、兴学校,育才是急
六、情理激荡的审美情趣
附录
王夫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荀况》
作 者: 郭志坤 著
出 版 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02028155
出版时间: 2001-1-1
开 本: 32开
页 数: 340
定 价: 17.6 元
内容简介
荀况(约公元前313-前388)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时人尊而号为“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初游学于齐国,在稷下(即古临淄,今属山东淄博市)三任祭酒。晚年应楚春申君召,被任为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令,在其地著书终老。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在天道观上,提出了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但他的宇宙观也带有循环论色彩,认为“天地始者今日是也”,即天地开辟时的情况和今天是一样的。在认识论上,提出“行贵于和”的观点,他承认人能够通过“天官”(感官)和天君(心)的知觉作用,认识客观世界,并强调思维对于感觉的优越性。但又错误地把“心”看作“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并推论出君子是“理天地”、“治万民”的主宰;在“正名”论上,提出“制名以制实”的观点,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主张“法后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对人性问题,认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与孟子的“性善”说相反,认定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要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才可以为善,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特别强调“礼”的“化性”作用,以为“礼者,法之大分”,必待“隆礼至法”,纳法入儒,实现“王道”,才有保证;在经济方面,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众农夫”等主张。所作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其《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目录
第一章 大时代的产儿
第二章 稷下游学
第三章 追寻先王之道
第四章 “最为老师”
第五章 综百家之学
第六章 百去秦都
第七章 “山林川谷美”的秦国
第八章 “益地不如益信之务”
第九章 “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第十章 再作“祭酒”
第十一章寓教于乐
第十二章“谈说之术”
第十三章“行”高于“知”
第十四章“形具而神生”
第十五章“制天命而用之”
第十六章至诚化民
第十七章兰陵令
第十八章修峰以自强
第十九章寄情于“一天下”
第二十章着眼于“法后王”
第二十一章 荀子与荀学
第二十二章 历代对荀子以及简学的评论
附录一 荀子生平年表
附录二 参考书目
《朱熹》
作 者: 朱汉民
出 版 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02028162
出版时间: 2001-1-1
开 本: 32开
页 数: 364
定 价: 18.5 元
内容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晚年自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生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江西婺源人。朱熹的父亲名朱松,字乔年。朱松掌家时,家道已经逐渐中落。朱熹从小就具有好学深思的性格,据史传记载,他小时很聪明,刚会说话时,父亲朱松指着蓝天告诉他:“这是天。”他听后马上就问:“天的上面是什么呢?”这丰富的想象力使朱松很惊异。后来从师读书,8岁时读《孝经》,10岁左右读《孟子》。14岁时,父亲病危,把他托付给崇安人刘子羽。18岁时,参加建州地方的“乡贡”考试,被录取。第二年,又中了进士。三年后,被派到泉州同安县任主簿。朱熹30岁那年,决心向当时的理学大师李侗求学,李侗非常满意这个学生。此后,朱熹就致力于以儒学为主体来构造他的哲学体系。朱熹30岁时,受诏奏事,他连上三篇奏章,坚持反对与金人议和的主战立场。47岁时,作为理学集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编成。朱熹经历高宗、孝宗、光宗和宁宗四朝,做官约10年,其余40年都从事讲学和著作。朱熹于公元1200年(宋宁宗庆元六年)农历三月九日去世,留下著作70余部,总计460多卷;创办书院27所,门生达几千人。他的学生辑录有《朱子语类》140卷,清人李光地编有《朱子大全》100卷。
纵观全部中国历史,朱熹是孔子以后最杰出、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在他身后数百年的封建社会中,他的思想在中国的思想界一直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不仅如此,他的思想对日本、韩国及朝鲜的思想文化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世间真伪有谁知
第二章 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
一、关于“理学”之名
二、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理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四、理学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三章 求索终生 综罗百代
一、求学问道 泛观博览
二、议政讲学 著书立说
三、罹祸党禁 著述不辍
第四章 致广大 尽精微
一、天理流行,理一分殊
二、性即天理 心统性情
三、格物致和 知行互发
第五章 《五经》探幽 《四书》发微
一、朱熹的《五经》学
二、朱熹的《四书》学
第六章 陶镕历代之偏驳 会归一理之纯粹
一、道贯古今 史分王霸
二、史中求理 经本史末
三、陶镕历代 会归一理
第七章 评诗论文 自成一格
一、文从道出 文道一贯
二、志为诗本 诗出乎志
三、沉潜涵泳 以意逆志
第八章 议政言治 心忧天下
一、重民尊君 强调纲常
二、德治为本 以刑辅德
三、倡言变革 重视人才
第九章 讲明义理 修成圣人
一、明人伦为本
二、“立志”、“居敬”、“穷理”、“省察”
三、学、问、思、辨、行
四、读书之法
第十章 问难扬榷 有疑共析
一、与陆学的学术论战
二、与湖湘学派的学术论战
三、与浙学的学术论战
附录一 朱熹年表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