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全集·新编增订本”之《印度哲学概论:外二种》《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华书局出版,布面精装。前者开启了学院派研究的先河,后者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学开山之作
《印度哲学概论:外二种》:收入《印度哲学概论》《究元决疑论》《唯识述义》。此三部俱为梁漱溟早年钻研印度及佛教哲学的论著。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本书是梁漱溟对东西方文化本质的探讨,以及对东西方文化融合可能性的反思。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日,书中的许多思想与见解仍有借鉴意义。
★32开布面精装,中华书局出版
★《印度哲学概论》开启了学院派研究的先河,是中国现代印度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梁漱溟一生*有代表性的著作,在学界有着重要地位
★梁漱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后一位儒家”之称
《印度哲学概论:外二种》
本卷收入梁漱溟所著《印度哲学概论》《究元决疑论》和《唯识述义》。
梁漱溟二十岁后思想折入佛家,专心佛典者四五年,其间作成《究元决疑论》(1916)。遂以此文为契机,至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课程(1917),1918-1919年陆续完成《印度哲学概论》,作为课程讲义。1919年增开“唯识哲学”课程,又有讲义《唯识述义》。这三部作品俱为梁漱溟早年钻研印度及佛教哲学的论著,故同时收录于本卷。
其中,《印度哲学概论》于1919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1922年三版时有增删。其后再版多次,均以三版为准。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商务印书馆1922年发行的第三版为对校本。
《究元决疑论》1916年发表于《东方杂志》第5、6、7期,1923年收入《漱溟卅前文录》,同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作为《东方文库》第45种出版单行本。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商务印书馆1924年再版的《漱溟卅前文录》为对校本。
《唯识述义》全稿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于1920年1月由中华民国财政部印刷局印行,北京大学出版部发售,是为第一册;第二部分作为第二册于次年印行,至今未查得;第三部分未印行,今已无存。故本卷所收仅为第一部分,即第一册。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中华民国财政部印刷局1920年印本为对校本。其中,书前所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改入第二卷《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本卷不再重复收录。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本卷主要收录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此书系根据梁漱溟1921年8月在山东济南的讲演记录(罗常培笔录),又参酌1920年在北京大学的同题讲演记录(陈政笔录),并由梁漱溟本人撰写了第五章之后,最终编纂而成。1921年在济南讲演时,曾陆续印发过记录稿,同年10月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成专书。自1922年1月起,改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30年先后计发行八版。1987年2月商务印书馆又根据1922年1月本影印出版。
本次编校,以商务1987年影印本为底本,参校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商务1987年影印本在正文之外,另有书前《第八版自序》、《附录人心与人生自序》、《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三版自序》序言三篇,书后《补遗》一篇、《时论汇录》十篇及《自序》一篇。其中,《附录人心与人生自序》改入第七卷《人心与人生》,本卷不再重复收录。其余各篇悉数保留。此外,本卷还收录了《著者告白一》、《著者告白二》及《1980年抄本跋记》(此三篇出处待考),并将梁漱溟著作中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主题密切相关的六篇文章合为一“附录”,附于卷末。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
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与《人心与人生》等。
《印度哲学概论:外二种》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1321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开本:32开
页数:355
定价:76元
目录
出版说明
本卷编校说明
印度哲学概论
第三版自序
第一篇 印土各宗概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诸宗概略
第三章 佛教概略
第四章 印度各宗与宗教
第五章 印度各宗与哲学
第二篇 本体论
第一章 一元二元多元论
第二章 唯心唯物论
第三章 超神泛神无神论
第四章 因果一异有无论
第五章 有我无我论
第六章 空有论有性无性论
第三篇 认识论
第一章 知识本源之问题
第二章 知识界限效力之问题
第三章 知识本质之问题
第四章 因明论
第四篇 世间论
第一章 宇宙缘起之说明
第二章 人生之说明
第三章 我之假实有无问题
第四章 法之假实有无问题
第五章 修行解脱论
究元决疑论
究元第一 佛学如实论
决疑第二 佛学方便论
著者跋
附记
唯识述义
初版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1369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开本:32开
页数:406
定价:68元
目录
自序
第三版自序
第八版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般人对这问题的意思
以为这问题还远的不对
随便持调和论的不对
以为无从研究的不对
我研究这问题的经过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我们所要求的答案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一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二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三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四
我求答案的方法
我对于西方化问题的答案
答案讲明的第一步
西方化的科学色采
西方化的德谟克拉西精神
结果西方化的面目如此
第三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答案讲明的第二步
客观说法的未是
生活的说明
人生三种问题
人生的三路向
中国文化问题印度文化问题之答案的提出
答案讲明的第三步
答案讲明的第四步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
中国文化的略说
印度文化的略说
第四章 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观
三方思想情势简表
现量、比量、直觉三作用之说明
西洋哲学之情势
罗素的意思
柏格森的意思
印度哲学的情势
佛教的形而上学方法
西洋印度两方哲学之动机不同
宗教问题之研究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
印度文明之所由产生
中国哲学之情势
中国形而上学的大意
孔子对于生之赞美
孔子之不认定的态度
孔子之一任直觉
孔子所谓仁是什么
孔家性善的理
孔子之不计较利害的态度
礼运大同说之可疑
孔子生活之乐
孔子之宗教
试说从来的中国人生活
西洋人生哲学
三方生活之真解
第五章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
我们推论未来文化的态度
事实的变迁
经济改正之必要
因经济改正而致文化变迁
见解的变迁
态度的变迁
倭铿的态度
罗素的态度
社会主义之变迁
克鲁泡特金的态度
泰戈尔的态度
对世界未来文化的推测
就生活三方面推说未来文化
一般对未来文化的误看
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
我们现在应持的态度
我提出的态度
今日应再创讲学之风
世界的态度
补遗
时论汇录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东西文明之比较
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
中西文明之评判
新欧洲文明思潮之归趋及基础
改变人生的态度
欧游心影录
屠正叔先生答论希伯来思想书
与印度泰谷尔谈话
著者告白一
著者告白二
1980年著者跋记
附录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
自序
这个问题的现状
这个问题的真际
这个问题解决将在何人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演录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扉页照片题记
就《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致胡适
梁漱溟启事
答胡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