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救荒史稿》全两册,总达1028页,全面剖析了宋代自然灾害的概况和特点,不仅从自然因素入手,更进一步从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深入探讨了灾害发生的原因。
全书深入研究了宋代的救灾制度、机构、程序以及各种救灾措施和防灾措施。这些内容不仅对于我们理解宋代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现今中国的救灾防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
★ 16开平装,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 《宋代救荒史稿》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叙述宋代的历史沿革与疆域,自然生态、气候与人文环境,宋代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等情况
★ 对于宋代国家救荒防灾政策和措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了迄今为止*为系统全面的论述
李华瑞编著的《宋代救荒史稿(上下)》剖析了宋代自然灾害(水灾、旱灾、虫灾、地震、瘟疫)的概况和特点,从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书稿的侧重点是研究宋代的救灾制度、机构、程序、救灾措施和防灾措施等内容,对于当前中国的救灾防灾措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体现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功用。
本书稿较前人有所推进的论点主要表现在:
(1) 宋代文献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述有三个特点:一是都城及其周围地区记载*为详尽,二是经济发达地区、政治重要区域的灾害记载较完整,三是今传文献对宋代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较为偏远地区的灾种、灾情的记载,应有较大的缺漏,这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数量少,不应是风调雨顺的代名词,而只是没有被记载下来的一种反映而已。
(2) 对宋代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做出较为合理的统计和估算。
(3)首次较为细致地论述抄劄制度和检田制度。
(4) 宋代实施的募饥民、流民隶军籍、宽减饥民“强盗”死罪、募富民出钱粟,酬以官爵,推广“劝分”救荒,对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起了积极的作用,也是宋代荒政进步的重要表现。
(5) 宋代民间社会力量救荒与官府相比居于非常次要的地位。民间社会救荒力量在北宋中期以后到南宋实际上也被纳入官府救荒的管控系统。
(6) 对穰弭救荒和祭龙习俗的演变做了较为完整的梳理。
(7)系统论述了前人较少涉猎的宋代州县仓在救灾中的作用。
(8)叙述王安石变法既是一场社会变革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第一次全面推进荒政的有益尝试。
(9)对宋代国家救荒防灾政策和措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了迄今为止*为系统全面的论述。
李华瑞,1958年2月生,祖籍四川省绵竹市,出生于甘肃省山丹县平坡。本科、硕士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现为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评审组成员、中国宋史研究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编委会主任。自1985年以来从事宋史、西夏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与教学。出版专书、编著20余部,发表论文230余篇。代表作有《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宋夏关系史》《王安石变法研究史》《宋代救荒史稿》《探寻宋型国家的历史》等。
《宋代救荒史稿-(上下册)》
作者:李华瑞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0616
出版时间:2014/4/1
开本:16开
页数:1028
定价:198
目录:
《宋代救荒史稿(上)》
第一章 宋代自然灾害发生的时空变迁
一、宋代历史沿革与疆域
二、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
三、宋代的人口与社会经济
第二章 宋代文献记录的自然灾害
一、宋人对自然灾害的定义
二、宋代文献记录自然灾害的特点
三、宋代自然灾害统计
第三章 宋代的水灾情
一、霖雨、山洪、江河湖泊泛溢
二、冰雹、雨雹、雷雹
三、冰、雪、霜冻与奇寒
四、海啸、海潮
五、水灾情的一般特征及时空分布
第四章 宋代的旱灾、风灾灾情
一、宋代的旱灾
二、宋代旱灾的一般特征及时空分布
三、宋代的风灾(沙尘、飓风、暴风)及特征
第五章 宋代的蝗螟虫、地震、地质、疾疫灾情
一、蝗虫、螟虫灾情及时空分布与特征
二、地震灾情及时空分布与特征
三、地质灾情及时空分布与特征
四、疾疫灾情及地理空间分布
第六章 宋代黄河中下游水患对北方经济的破坏
一、人员伤亡与迁移
二、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的破坏
三、对城镇及交通运输的破坏
四、财富的大量损耗
第七章 宋代的自然灾害与饥荒
一、灾民的生存状况
二、灾荒之年的食人现象
三、饥民、流民规模蠡测
四、宋代饥荒简表
第八章 宋代自然灾害死亡人数考
一、见于现存文献记载的死亡统计
二、对统计史料的分析
第九章 宋代荒政决策的发展与变化
一、北宋前中期对汉唐以来救荒措施的继承
二、王安石新法与北宋后期的救荒之政
《宋代救荒史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