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年终盛宴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西北民族研究〉人类学民族学文存》,为《西北民族研究》杂志的论文汇编,收录费孝通、季羡林、钟敬文等学者的50余篇佳作,展示当代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本书隶属于“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存”的第二辑,汇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来中国西北地区民族史研究、民族文化论、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民族志经验研究、民族概念及相关问题研究、民族文化变迁研究、旅游人类学等方面的论文,全面展示当代中国西北地区民族史研究、民族文化论、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学科建设、理论方法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

关键字
民俗风物
团购价¥29.0 ¥98.0 折扣3.0
已售56套,数量有限,下单要快哟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隶属于“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由尹绍亭、刘大伟主编,获第三届中华出版物提名奖和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书籍奖 

《西北民族研究》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北民族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 

涉及民族史研究、民族文化论、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民族志经验研究、民族概念及相关问题研究、民族文化变迁研究、旅游人类学等方面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部分边角略有变形,介意的读者慎拍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pan*** 2024/8/9 13:57:43
    图书包装完好无损,是一部值得细读的好书,详细技术科纪叙了西北民族的相关问题
  • ztw*** 2024/3/26 20:55:04
    有几篇很有趣
  • *** 2024/1/10 0:48:03
    一直感兴趣的课题。厚厚一本专业论文,性价比超高
  • *** 2023/12/27 11:52:42
    好!!!!!
查看下一条 >>

序言

《西北民族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伊始,伴随着甘宁青解放战争胜利,和平解放新疆、西藏进军号声劲吹在即,国家率先在大西北成立的首座民族高等学府——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紧抓中国改革开放机遇,顺应新时期时代潮流,由国家民委主管,而主办的外向型学术期刊(初为半年刊,2001年改为季刊至今)。

 “文革”期间,民族高等教育事业连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都遭到极大破坏。在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周恩来等的直接关怀下,曾一度被停办的西北民族学院,得以艰难重建,民族高等教育“起死回生”。痛定思痛,西北民院原广大教职员工和西北各民族广大民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建设中。1984年开始筹备,1986年试办的《西北民族研究》,由当时的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主办,资深教授王沂暖、郝苏民先后担任主编。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该刊正式问世,成为新中国诞生后首份区域性学术刊物。

《西北民族研究》的创办,也是西北各民族学人继承近现代“边政之学”“西北之学”不断开拓,回应“开发大西北”的憧憬,为推动中国大西北各民族社会科学文化研究的大发展提供了学术新园地。

《西北民族研究》起点高。创刊起步,即在党对各民族科学研究的重视与实际关怀下,以开放、外向、创新的学术高姿态,立足西北民族地区全面发展与建设的全局;既关注中国西北边疆开发和安全的传统学科,又瞩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现实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最迫切的民族大团结与新“问题”,为在“西北学”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各民族哲学、社科工作者服务,加强中外学术思想沟通与交流。她是“西北学”的追踪者,更是新西北学的开拓者、创建者。

《西北民族研究》定位准。30年来,三代学人筚路蓝缕,在费孝通、杨垄、雷洁琼、季羡林、包尔汉、钟敬文、宋蜀华、蔡美彪、赵俪生、牙含章、方龄贵、杨志玖、邓锐龄、秋浦、贾芝、谷苞、清格尔泰、吴丰培、苏北海、王辅仁、程溯洛等老一辈学术大家的直接扶持下,始终坚持“民族宗教无小事”的原则,遵循党的政策,贯彻“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主要刊发各民族历史、社会、文化研究的文献、论文。既主动涉及敏感的藏学、突厥学、蒙古学和伊斯兰学等,正面弘扬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做出贡献的理论大作;又关照各族,尤其甘青新人口较少的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的论文和调查报告/民族文献经典的译介,逐渐形成了区域性、民族性和多元一体跨学科的办刊特点,魏良弢、余太山、沈卫荣、荣新江、田卫疆、徐文堪、马大正、黄盛璋、钱伯泉、张广大、耿世民、王尧、耿予方、陈乃雄、孙竹、林语殊以及照那斯图、李范文、李经纬、乌丙安、王文宝、刘锡城、宋兆麟、周伟洲等成为本刊这一时期涉及民族史、文献学、民族学、语言学、宗教学、民俗学以及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方面研究的主笔,成就了《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研究阵地旗舰和领头羊的地位。

《西北民族研究》专家办刊,参与学科建设。她恪守“学术人办学术期刊”的基本宗旨,在老中青几代学人的呵护、坚守中,《西北民族研究》于较短时间内从一份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刊物,成长为著名学者广泛认可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学刊,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领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被学术界称为西北区域学术研究期刊中“一点(《敦煌研究》)、一线(《丝绸之路》)、一面(《西北民族研究》)”中的“一面”。费孝通先生在我刊创刊十周年时说“(刊物)能办成《西北民族研究》那样就不错,那是专家办刊,学术水准很高”。费老既是对我刊的肯定评价,又是对我刊提出了新要求和希望。20世纪90年代初,以郝苏民教授为首的西北民族学术团队领衔申请了西北第一个民俗学硕士点,西北各民族中许多研究生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世纪之交,在老、中两代学者的直接扶持下,内外培养的新一代学者马戎、杨圣敏、郝时远、王铭铭、董晓萍、周大鸣、刘迎胜、华涛、彭兆荣、王建民、陈勤建以及高丙中、朝戈金、萧放、万建中、色音、潘志平、陈岗龙、赵宗福等及其弟子们又活跃在本刊平台上。围绕办刊,郝苏民及其学术团队开展了甘青较少民族的文化形态的研究;在研究所基础上升格为系(所)合一的教学科研单位,创办了社会学本科专业、硕士点,少数民族文学博士招生方向。这种学以致用兼办学术期刊,培养各民族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成就,被学术界称为“高瞻远瞩的创举”。

21世纪以来,《西北民族研究》在国内率先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栏目,组织该领域专家撰稿争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及时颁布贡献智慧,体现大型学刊的社会责任担当。她虚心好学,适时整合栏目,坚持“学术述评”“书评”栏目,推介学科的前沿性、权威性学术成果。

《西北民族研究》传承经典,培育学术新人。既有学界名家大腕的鸿篇巨制,又有青年学人的成名处女作;既有宏观纵深研究,又有微观剖析细描。老一辈学者不吝传薪,中年学者力争上游。当今我国各学科标志性人物郑杭生、杨圣敏、马戎、王铭铭、郝时远、金炳镐、乌丙安、牟钟鉴、刘迎胜、陈高华、王明珂(台湾)、陈志明(香港)、周伟洲、董晓萍、刘锡诚、朝戈金、张中复(台湾)、万建中、潘志平、包智明、高丙中等都曾是《西北民族研究》的主笔;年轻的一代人类学/民族学学者如汤开建、马明达、丁宏、袁同凯、徐黎丽、高永久、周亚成等就是伴随《西北民族研究》发展而活跃在学术讲台上的。《西北民族研究》积极扶持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各学科青年学人,坚持刊发优秀研究生、博士生的田野报告和新品佳作,为人口较少民族培养第一代研究生,为作者搭建学科成果展示平台。

20世纪 90年代至今,《西北民族研究》先后连续入选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民族学类核心期刊目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和武汉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1999年被评选为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2007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期刊。2012年《西北民族研究》凭借实力,通过专家评审,成功入选被视为代表国家人文社科期刊水平的国家期刊方阵-“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是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6种民族问题研究类学术期刊之一。2013年主编郝苏民教授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4年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2015年再次被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遴选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据2012年“中国知网”的《西北民族研究》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显示,《西北民族研究》的机构用户总计3584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1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机构用户包括有美国国会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大英图书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柏林国家图书馆、慕尼黑大学、法国国防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澳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西北民族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在海内外不断扩大,得到学术界同行的一致认可。

新形势、新常态下,《西北民族研究》将一如既往,以全球化的视野,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栏目的前提下,开拓创新,灵活设置专题。坚持本土学术主体地位,积累中国地方性学术经验,放眼世界与国际学术界对话,努力增强学术话语权,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出贡献。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西北民族研究〉人类学民族学文存》
作者:郝苏民,满珂 编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58863
出版时间:2017/8/1
开本:16开
页数:420页
定价:98

目录:

论晚清西北之学的兴起

从历史地理看西北边疆

远方文化的谜

——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

底边社会

——一个对中国社会研究的新概念

人类学与二十一世纪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的组织机构和教育制度

龟兹乐与维吾尔族木卡姆的关系

“五四运动”以来民间语言研究的传统与新时期语言民俗学的开拓

田野报告论

《格萨尔》说唱艺人的社会地位及贡献

关键是保护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世纪中国新疆阿合奇县玛纳斯奇群体的田野调查分析报告

知识共享伙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族志立场

东乡语研究

从文献资料看撒拉语的发展变化

“小经”文字产生的背景

——关于“回族汉语”

裕固族社会制度的特征

撒拉族社会组织

——“工”之初探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

——以保安族为例

试析维吾尔族离婚现象形成的原因

新疆各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动研究

关于公元10—13世纪安多藏族部落社会经济的考察

在神的怀抱里:一个安多藏族村落的生态一显圣景观

西蒙古的民间文艺学:构建与开拓

新博本吐火罗语A(焉耆语)《弥勒会见记》剧本第41、20、18张六页译释

从回鹘文《俱舍论颂疏》残叶看汉语对回鹘语的影响

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和解读

——纪念汤木森解读古代突厥文一百一十年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