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年终盛宴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乡土·建筑”系列之《碛口古镇》《郭峪村》《广州炭步镇四村》3册任选!精装大开本,优质纸张印刷。清华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组人员实地探访、踏勘,汇集大量照片、建筑测绘图,拯救毁损中的乡土文化遗产,为世人留住故园风采。

20多年前,清华建筑学院的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三人组建乡土建筑研究小组,为拯救和保护日渐消失的乡土文化遗产四处奔走。凭微薄的预支稿费,以实地探访和踏勘来的研究成果,记录下一系列中国古村落的样貌,成为中国乡土文化、乡土建筑研究领域里的珍贵资料。
本系列熔乡土民俗、建筑、文化于笔端,以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者展现了生动的乡土历史文化画卷,是了解与研究中国古建筑、古村落的珍贵资料。

×

推荐理由

16开精装,北京出版社出版
清华学子乡土建筑研究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植根中国深厚的乡土文化,展示中国传统建筑朴实、真率、生活化、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
实地踏堪,大量测绘图片、实景生活照片,结合方志、家谱、访谈等多种资料
面对急剧破坏的乡土建筑,记录下中国古村落的样貌,留取乡土文化及建筑的珍贵资料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 2024/3/26 23:35:46
    不错不错,内容很扎实,感觉就像去过了这地方一样。
  • *** 2024/3/26 23:35:37
    不错不错,内容很扎实,感觉就像去过了这地方一样。
  • *** 2024/3/26 23:35:31
    不错不错,内容很扎实,感觉就像去过了这地方一样。
  • *** 2024/3/26 23:35:24
    不错不错,内容很扎实,感觉就像去过了这地方一样。
  • 河西d*** 2024/3/26 18:39:40
    这书超级值。一方面从建筑角度讲很完整方正,另一方面从当地民俗,历史上的风云变幻角度,能知道很多细节。史书上不太会有的那种。既能看到儒学又能看到商,当然农业更不会少。这些边边角角的史学,反倒引人入胜。作者很厉害,点伊100086个👍🏻
  • 河西d*** 2024/3/18 16:20:13
    超值超级喜欢。对于一个喜欢表里山河,历史地理学业余爱好者来说,喜欢的不行不行的。依稀回到旧时光。另外之前看尾鱼的《三线轮洄》,里边有很大篇幅提到黄河,提到碛口,所以对碛口心向往之,这次是得偿所愿了。
  • 轩辕天*** 2024/3/5 8:14:46
    古代村落布局与建筑结构系列
  • 轩辕天*** 2024/3/5 8:14:35
    古代村落布局与建筑结构系列
  • *** 2024/2/8 17:56:22
    好!!!!!
  • *** 2024/2/8 17:56:18
    好!!!!!
查看下一条 >>

碛口古镇


《碛口古镇》
山西碛口,西通秦陇,东连燕赵,北达蒙古,南接中原。
一度是秦晋大峡谷沿崖七百公里的大镇
骡马店、骆驼店、粮油店……商号林立;船运、驮运……水旱交通。
既有行将遗失的羊皮筏子,又有至今依然喷香质朴的民食。
既有累世经营的兴衰历程,也有行走于河间岸上千斤负身的辛劳过往。
更有人们保身安命、祈福祝愿的向往……
所有这些都刻入一幢幢古老的房屋上、一座座陈旧的院落里……

碛口,作为黄河边上的枢纽,一度是秦晋大峡谷沿崖七百公里的大镇。和晋中地区相似,繁荣的商业文化也造就了这里发达的建筑和世俗文化。本书作者经四年的田野研究,寻访测绘了大量的有价值、有代表性的建筑,并访问耆老,搜集史料,以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碛口的历史文化画卷,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古村落的珍贵资料。

广州炭步镇四村



《广州炭步镇四村》
岭南广府——
明末的江门学派、自宋以来的经商传统
炭步四镇就位于这个儒学与商家的交融之地
自鱼鸭养殖培育适宜耕作的土地起,沿水塘一带而兴起起祠堂、书室及其后的居室,形成别具一格的“梳式布局”。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与粤北高山的中间地带,这里既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儒学思想,又有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开放商业文明,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分布于炭步镇的石湖村坎头社、茶塘村、塱头村与藏书院村,在宏观层面不仅体现了炭步镇由东南至西北的开发历程,同时也代表了这一区域农业与商业村落的典型特征。在具体村落的研究中,炭步四村又表现出不同于广府村落普遍特征的独特性。其中*为突出是三间两廊梳式布局的基本形态,隐藏了早期累世同居的大型住宅平面肌理,体现了村落的演变过程。本书通过对炭步村落个案的深入研究,试图对广府地区的村落研究进行相应的补充与完善。

郭峪村


《郭峪村》
山西郭裕村始建于唐,战乱和煤铁经营使它成为一个富裕的杂姓村落。明末清初,它的商业经济、文化和科第仕途均达到了高潮,建造了一批质量相当好的官宦和商人住宅,及众多宗教和公共文化建筑。还有在战乱中为自保举村之力修造高大坚固的城墙、城门,即“郭峪堡”。这一座座完整的民宅深院、宏伟的城垣和历史的种种遗存,犹如一个巨大的建筑化石群,陈列在后人的眼前,为今人研究晋南地区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态实例。

作者简介

李秋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1989年起从事乡土建筑的研究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主要专著有《新叶村》《中国村居》《石桥村》《丁村乡土建筑》《闽西客家古村落——培田》《川南古镇——尧坝场》《高椅村》《郭峪村》《流坑村》《十里铺》等,主编乡土瑰宝系列书籍《宗祠》《庙宇》《文教建筑》《住宅》《村落》等。

陈志华,1952年毕业于建筑系,留校任教,直至1989年退休。主要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北窗杂记》《意大利古建筑散记》《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等,还编译了《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现代西方建筑美学文选》等书。1989年起从事中国乡土建筑的调查与研究,与楼庆西、李秋香共同成立“乡土建筑研究组”,出版《中华遗产·乡土建筑》系列丛书和《中国乡土建筑初探》等著作。

罗德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2003年博士毕业,主要从事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的研究工作,完成多个课题,开设“乡土建筑学”“乡土聚落研究”等课程。主持全国范围内的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数十个,已出版著作有《蔚县古堡》《仙霞古道》《清湖码头》等。

高婷,201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同年9月入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乡土建筑研究所,从事乡土建筑的研究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曾参与多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文物建筑修缮设计、传统建筑改造利用、民居更新导则等工作。

雷彤娜,201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乡土建筑研究所,主要从事传统村落及乡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曾参与多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文物建筑修缮设计、传统建筑改造利用、民居更新导则等工作。

张郁,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之后一直从事传统建筑保护、修缮设计,以及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2015年进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乡土建筑研究所工作,参与多项保护规划和民居更新导则的编制、文物建筑修缮设计、传统改造利用设计、古建筑工程设计工作。

丛书前言

中国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自然农业的历史,中国的农民至今还占着人口的绝大多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基本上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基础是乡村的社会生活。在广阔的乡土社会里,以农民为主,加上小手工业者、在乡知识分子和明末清初从农村兴起的各行各业的商人,一起创造了像海洋般深厚瑰丽的乡土文化。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虽然给乡土文化以巨大的影响,但它们的根扎在乡土文化里。比起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来,乡土文化是多数人创造的文化,为多数人服务。它朴实、真率、生活化,因此富有人情味。乡土文化依赖于土地,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它不像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那样有强烈的趋同性,它千变万化,更丰富多彩。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至今还没有被充分开发的宝藏,没有乡土文化的中国文化史是残缺不全的,不研究乡土文化就不能真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
乡土建筑是乡土生活的舞台和物质环境,它也是乡土文化普遍存在的、信息含量的组成部分。它的综合度,紧密联系着许多其他乡土文化要素或者甚至是它们重要的载体。不研究乡土建筑就不能完整地认识乡土文化。甚至可以说,乡土建筑研究是乡土文化系统研究的基础。
乡土建筑当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朴实、真率、生活化、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的认识价值,对建筑工作者来说,还可能有一些直接的借鉴价值。没有乡土建筑的中国建筑史也是残缺不全的。
但是,乡土建筑优秀遗产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正确而充分地认识。一个物种的灭绝是巨大的损失,一种文化的灭绝岂不是更大的损失?大熊猫、金丝猴的保护已经是全人类关注的大事,乡土建筑却在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被愚昧而专横地破坏着,我们正无可奈何地失去它们。
我们无力回天。但我们决心用全部的精力立即抢救性地做些乡土建筑的研究工作。
我们的乡土建筑研究从聚落下手。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乡民生活在特定的封建家长制的社区中,所以,乡土建筑的基本存在方式是形成聚落。和乡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相对应,作为它们的物质条件,乡土建筑包含着许多种类,有居住建筑,有礼制建筑,有崇祀建筑,有商业建筑,有公益建筑,也有文教建筑,等等。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系统。例如宗庙,有总祠、房祠、支祠、香火堂和祖屋;例如文教建筑,有家塾、义塾、私塾、书院、文馆、文庙、文昌(奎星)阁、文峰塔、文笔、进士牌楼,等等。这些建筑系统在聚落中形成一个有机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规定着聚落的结构,使它成为功能完备的整体,满足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乡民们物质的、文化的和精神的生活需求,以及社会的制度性需求。打个比方,聚落好像物质的分子,分子是具备了某种物质的全部性质的小的单元,聚落是社会的这种小单元。而个体建筑则是构成聚落的原子。个体建筑只有形成聚落才能充分获得它们的意义和价值。聚落失去了个体建筑便不能形成功能和形态齐全的整体。我们因此以完整的聚落作为研究乡土建筑的对象。
乡土生活赋予乡土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力求把乡土建筑与乡土生活联系起来研究,因此便是把乡土建筑当作乡土文化的基本部分来研究。聚落的建筑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力求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聚落的整体上,放在各种建筑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放在聚落整体以及它的各个部分与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关系上。乡土文化不是孤立的,它是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的共同基础,和它们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乡土生活也不是完全封闭的,它和一个时代整个社会的各个生活领域也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力求在这些关系中研究乡土建筑。例如明代初年“九边”的乡土建筑随军事形势的张弛而变化,例如江南和晋中的乡土建筑在明代末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发生的变化历历可见,等等。聚落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定型的,这个定型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我们也希望有足够的资料可以让我们对聚落做动态的研究。总之,我们的研究方法综合了建筑学的、历史学的、民俗学的、社会学的、文化人类学的各种方法。方法的综合性是由乡土固有的复杂性和外部联系的多方位性决定的。
从一个系列化的研究来说,我们希望选作研究课题的聚落在各个层次上都有类型性的变化:有纯农业村,有从农业向商业、手工业转化的村;有窑洞村,有雕梁画栋的村;有山村,有海滨村;有马头墙参差的,也有吊脚楼错落的,还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等等。这样才能一步步接近中国乡土建筑的全貌,虽然这个路程非常漫长。在区分乡土聚落在各个层次上的类别和选择典型的时候,我们使用了细致的比较法。就是要找出各个聚落的特征性因子,这些因子相互之间要有可比性,要在聚落内部有本质性,要在类型之间或类型内部有普遍性。
因为我们的研究是抢救性的,所以我们不选已经闻名天下的聚落作研究课题,而去发掘一些默默无闻但很有价值的聚落。这样的选题很难:聚落要发育得成熟一些,建筑类型比较完全,建筑质量好,有家谱、碑铭之类的文献资料。当然聚落还得保存得相当完整,老的没有太大的损坏,新的又没有太多。但是,近半个世纪来许多极精致的或者极具典型性的村子都已经被破坏,而且我们选择的自由度很小,有经费原因,有交通原因,甚至还会遇到一些有意的阻挠。我们只能尽心竭力而已。
因为是丛书,我们尽量避免各本之间的重复,很注意每本的特色。特色主要来自聚落本身,在选题的时候,我们加意留心它们的特色,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再加深发掘。其次来自我们的写法,不仅尽可能选取不同的角度和重点,甚至变换文字的体裁风格。有些一般性的概括,我们放在某一本书里,其他几本里就不再反复多写。至于究竟在哪一本书里写,还要看各种条件。条件之一,虽然并不是主要条件,便是篇幅。有一些已经屡屡见于过去的民居调查报告或者研究论文里的描述、分析、议论,例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之类,大多读者早就很熟悉,我们便不再唆。我们追求的是写出每个聚落的特殊性,而不是去把它纳入一般化的模子里。只有写题材的特殊性,才能多少写出一点点中国乡土建筑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以,挖掘题材的特殊性,是我们着手研究的切入点,必须下比较大的功夫。类型性特殊性和个体性特殊性的挖掘,也都要靠细致运用比较的方法。
这套丛书里每一本的写作时间都很短,因为我们不敢在一个题材里多耽搁,怕的是这里花工夫精雕细刻,那里已拆毁了多少个极有价值的村子。为了和拆毁比速度,我们只好贪快贪多,抢一个是一个,好在调查研究永远只能嫌少而不会嫌多。工作有点浅简,但我们还是认真地做了工作的,我们决不草率从事。
虽然我们只能从汪洋大海中取得小小一勺水,这勺水毕竟带着海洋的全部滋味。希望我们的这套丛书能够引起读者们对乡土建筑的兴趣,有更多的人乐于也来研究它们,进而能有选择地保护其中有价值的一部分,使它们免于彻底干净地毁灭。
陈志华 2005年12月2日

图片展示

《碛口古镇》:










《广州炭步镇四村》:









《郭峪村》:








本单详情

《碛口古镇》
作者:李秋香,陈志华,罗德胤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34063
出版时间:2020年2月
开本:16开
页数:562
定价:228元

目录
总 序
碛口古镇
第一章 小都会与大文章
第二章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第三章 崛起于河山之间
第四章 满地是银子
第五章 黄河船夫曲
第六章 吕梁山里的驼铃
第七章 精明而诚信的经营者
第八章 自己管理自己
第九章 长街小巷
第十章 货栈、骆驼店与商铺
第十一章 世俗化的庙宇
附:碛口市街及部分店铺测绘图
周边辐射村落
第一章 西湾村
小附:窑洞建筑的名称解释
第二章 高家坪村
第三章 李家山村
第四章 孙家沟村第五章 招贤沟
第六章 彩家庄村
第七章 吴城镇老街概况
采访访问纪要
访问马常春
访问兴盛韩药店后人韩福兴
谈谈拉骆驼
访问碛码头工丁四保
从扛包工到经纪人
做过载生意的和合店
复泰泉粉坊
大德通票号碛口分号
碛口聚星魁
访问老艄高恩才
第一版后记
再版后记
参加碛口及周围村落测绘学生名单

《广州炭步镇四村》
作者:高婷,雷彤娜,张郁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34032
出版时间:2020年2月
开本:16开
页数:316
定价:168元

目录
总 序
绪 论
第一章炭步镇的地理、历史与文化
第二章炭步镇的村落与建筑
   塱头村
第一章村落概况
第二章自然地理
第三章宗族发展
第四章村落营建
第五章庙宇
第六章祠堂
第七章民居
附:塱头黄氏世系
   茶塘村
第一章地理与选址
第二章商业历史
第三章村落的格局与演变
第四章庙宇
第五章祠堂
第六章住宅
第七章建筑装饰
坎头社
第一章汤氏源流
第二章村落布局
第三章格局演变
第四章建筑单体
藏书院村
第一章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
第二章藏书院村的村落规划
第三章公共建筑
第四章居住建筑
第五章建筑匠作

《郭峪村》
作者:李秋香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34025
出版时间:2020年2月
开本:16开
页数:238
定价:128元

目录
总序
引 子
第一章 阳城寻古
一、樊山之阳故事多
二、关隘要道
三、煤铁硫黄之乡
四、人文蔚起
第二章 樊溪侧畔郭峪村
一、郭峪村的由来
二、景观与风水
三、杂姓村落的形成
四、睦邻与亲情
五、尖锐的社会矛盾
六、儒贾之间
第三章 郭峪村落格局
一、郭峪村城
二、街道网
三、居住区
四、侍郎寨和黑沙坡
五、村子管理
第四章 居住建筑
一、住宅形制
二、住宅主要部分的组成与使用
第五章 防御建筑
一、筑城建堡的缘起
二、农民军攻打郭峪村及筑城经过
三、修城轶事
四、城墙、豫楼的基本形制及使用
五、城墙的管理与维护
第六章 庙宇及其他建筑
一、汤帝庙
二、文庙
三、白云观
四、文峰塔
五、文昌阁
六、西山庙
七、土地庙
八、“无妄费”
附录
附录1关于陈廷敬家世情况
附录2 《碧山主人王重新自叙》
附录3 《封窑碑记》
附录4 《重修石闸碑记》
附录5 《重修汤帝庙舞楼记》
附录6 《邑侯大梁都老爷利民惠政碑》
附录7 《城窑公约》
再版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