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变迁说北京》,北京文史学者陈平通过文献、墓志、遗址及考古,对北京蓟辽金元明清古都发展轨迹进行全景式扫描。
本书对北京城从商代末年的古蓟城到辽南京的发展历程略做回顾梳理,对其从金中都经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这四朝皇都的变迁脉络进行深人的探究盘点,既可作为学者研究北京的参考资料,还是读者了解北京历史的知识读本。
★ 16开平装,华艺出版社出版
★ 陈平师从张政娘研习商周铜器与金文,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资料室主任、研究员
★ 本书将《西城史迹:古都·宫苑·坛庙·王府》第一部分独立出来自成一书
★ 让读者了解北京所具有的都城核心区域特点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从而展现出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以及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建国之初,共和国的缔造者们所以要把北京定为首都,相信他们胸中必有若干充足的理由。而其中一条重要的理由:应当就是北京有从商末吉蓟城以来三千多年悠久的城市建设史,有从近作南京为陪都、再从金历元明清四代皇朝约八百余年中国古代都城的辉煌历史。史学界一般认为,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是北京建城之始;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定中都于北京,为北京建都之始。
纵观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我体会到这里边有一个分别沿着两条不同的线而发展完善的过程。第一条线,是作为北京这个都市,它背后所矗立的政治实体的身份的演变:即它从上古一个普通方国周初蓟国的都城,首先演变为中国北方*大封国一一燕国的都城,再演变成中国北方重大军事行政区划——幽州都督府的洽所,再演变成占北中国约三分之一国土的割踞国家——辽国的陪都,再演变成占北中国大部分国士的割踞国家一—金国的都城,*终演变成统一全中国的封建王朝一一元、明、清三朝的国都。这条线,总的演化趋势是:它背后所矗立政治实体,由诸侯方国而割踞王国,终至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统区,也有由北向南逐渐扩展,直至涵盖全国之势。它所以能从一个方面之国的都城,*终上升为统治全中国的封建王朝的都城,是自近及金及元这些中国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由区域性国家向全国性皇权扩张成长的结果。北京能成为全中国的首都,这些一点,以从近南京向金中都的演变*为典型。本书于2012年秋写成后,现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出资、以北京市西城区文史学会编集、笔者执笔的名义付梓印行。为什么笔者要将这部书交由北京市西城区米出版呢?回想起非,不外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笔者此书,原本就是为北京市西城区文史学会编《西城史迹:宫苑·坛庙·王府》一书所撰写的第一章。该书原题是《西城史迹:古都·宫苑·坛庙·王府》,笔者所撰第一章题即《古都变迁》。后因笔者一写便不可收拾,统共写出了约二十万字,这才从那本书中将《古都》一章独立出来,自成一书。而将此书仍交由西城区文史学会出版,也就成了笔者的首选。
二、我们合并后的西城区,作为京城的西翼,作为古蓟城、辽南京、金中都的全壁所在之地,作为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曾有的半壁山河,恰恰经历了上述北京整个城市发展史的全过程。这段宝贵经历,永远是我们西城人引以为豪的,也是我们西城区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理当要大力开掘的,是区属相关文化团体理当要组织专才认真加以整理弘扬的。
通览北京古代城市发展史的全过程,几乎其每个蛋要发展阶段,都与今日西城有着掰不开、扯不断的超常连带关系。作为北京城的本根、京华大地上第一座都邑的古蓟城,孕育、形成她的诸元素:如一河、一丘、二道,几乎无一不在今日西城辖境以内。其中的“一河”,即“古永定河”:既以其早期形态之一的“三海大河”(约1.8万年前——东汉末)的河湾天土,给古蓟城预留出了良好的诞育发展空间;又以其另一早期形态“莲花河”(经有关部门专家勘定:在莲花河水系中的鱼藻池湖底,曾维系延续其城市生命的大动脉-一“莲花河水系”。而由古永定河不同时期的两条故道形成的这两大水系,均在今西城区境内。无论是自商代至战国、西晋时期的前期画城,还是自西晋至陷店幽州到辽南京的后期斷城,其全城都在构成新西城区南半的原宣武区内境内。即令是由后期蓟城为基核拓展其东西南三面的金中都,其核心区区全域的90%以上,也在今西城区境内。其中的“一丘”,即“古蓟丘”:作为古蓟城的本根与源头,其地则在松成新西城区北半的原西城区西南隅,白云观以西的白云西里北部机械部干部管理学院院内。其“二道”,即沿太行山东麓至古卢龙寒和自山东曲阜出古居庸塞至怀来盆地的西条南北交通大道,其交叉会合点也在今西城区境内的“古蓟丘”。作为自元大都至明清北京城的后期北京,孕育形成她的水系、紫禁城、中轴线与宫苑等几大元素:也无一不在今西城区境内。作为元明清三代后期北京城建成第一物质要素与水源命脉的“三海”或“六海”水系(即御苑北、中、南三海加什刹三海),其全段皆在新西城区北半的原西城区境内。作为皇都核心与灵魂的皇宫紫禁城与京城中轴线,西城区则与东城区共之而各有其半。作为皇都门面的内苑,即元之太液池西苑和明清的御苑北、中、南三海,也全在西城区境内。综上所述,在北京所属各区县中,*有资格也*有热情出版这样一部综述北京都城变迁史学术专著的,则非西城区莫属矣!而西城区从区委宣传部、文委到西城区文史学会,从筹措出版经费到联络出版机构,莫不全力支持、全部搞定。则此书想不由西城区出版都难啰!
三、本书面世之日,当正遇北京建城3058年,又恰逢海陵王建金中都于北京的860周年。有鉴于此,本书将要对北京城从商代末年的古蓟城到辽南京的发展历程,略做回顾梳理;对她从金中都经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这四朝皇都的变迁脉络,再做较为深人的探究盘点。以飨广大关心西城历史文化的读者,以纪念这两个值得北京人铭记的历史时刻。
陈平,江苏如皋市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第九至十二届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196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张政烺教授,研习殷周铜器与金文。曾先后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秦国、燕国的历史、考古,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学术界较有影响。著有《燕史纪事编年会按》《中国居住文化》《燕秦文化研究》等学术专著,并发表《试论关中秦墓青铜容器的分期问题》《试论战国型秦兵的年代及有关问题》。《仪征胥浦西汉墓先令券书初考》《克罍、克盉铭文及期有关问题》《燕毫与蓟城的再探讨》等学术论文40余篇。
《古都变迁说北京》
作者:陈平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ISBN:9787802524590
出版时间:2013/9/9
开本:16开
页数:252
定价:48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北京升华为皇都的本根——古蓟城
(一)古蓟城始建与北京建城之始
(二)古蓟城是怎样孕育生成的
(三)周武大封燕、蓟,与北京城始建
二、全盛阶段的前期蓟城——燕昭王以蓟为上都
(一)燕昭王以蓟为上都——为北京日后成为皇都举行奠基礼
三、重生阶段的前期蓟城
四、揭开分期迷雾,寻访前期蓟城
(一)关于古蓟城前、后分期的疑问,是怎样提出来的
(二)前期蓟城到底在哪里?
(三)“三海大河”的发现,与前、后两期蓟城
五、遇难不泯的西移后期蓟城
(一)西移后的后期蓟城
(二)从后期蓟城探寻前期蓟城为什么这样难
第二章 辽南京,为北京终成皇都唱响开锣戏
一、石敬塘献燕云十六州,辽太宗以蓟城为南京
二、辽国对于幽州“南京府”的经营
(一)在城市整体布局上,以唐、五代幽州城为
(二)在皇城、皇宮改建上,以辽上京为榜样
(三)萧太后运粮河的开凿,与永定河的南摆
第三章 北中国女真国的皇都——金中都
一、金国的崛起与宋、金联手灭辽
(一)金国的崛起
(二)宋、金夹攻灭辽,与幽州短暂归宋
二、金灭北宋与粘罕建燕京四子城
(一)金伐灭北宋的借口
(二)幽州、汴梁的相继陷落,与北宋的灭亡
(三)金将粘罕为都燕,预建幽州四子城
三、金中都的六十年经营
(一)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
(二)金中都的外城(内城附)
(四)金中都的离宫别苑
(五)金中都的坊巷街市
(六)大房山金国皇陵
第四章北京史上首个全中国的皇都——元大都
(一)元蒙崛起于塞北
(二)金中都毀弃于战火
二、元大都的选址与营建
(一)元大都的选址
(二)元大都的营建
(三)元大都的外城
(四)元大都的皇城、内苑与宫城
(五)元大都的“后市”
(六)元大都的“左祖右社”与坛庙
(七)元大都的中心台、阁与钟、鼓楼
(八)元大都的里坊与街巷
三、元大都的其他相关建设
(一)元大都的漕运与通惠河
(二)元大都的皇家寺庙
第五章北京史上首个中国汉族政权皇都——明北京城
一、元亡明兴改建北平,与藏王“靖难”迁都
(一)元亡明兴,徐达改建北平城
(二)燕王“靖难”夺位,与永乐迁都北京
二、明初营建北京内城
(一)营建北京内城的规划与设计者
(二)明北京内城城垣与城门的营建
三、嘉靖营建北京外城
(一)嘉清营建北京外城的原因
(二)嘉清营建北京外城的酝酿与筹策
(三)严嵩的精简方案与外城的建成
四、明代北京皇城、宫殿的营建
(一)明代北京皇城、宫殿营建前的筹策
(二)明代北京皇城的四垣六门
(三)明代北京皇城西部的西苑
(四)明代北京皇城东部的皇宫
(五)明代北京的坛庙宫观
(六)明代北京郊外的行宫——南海子
第六章 北京史上的末代封建皇都——清北京城
一、满洲崛起与定鼎燕京
(一)满洲崛起于辽东
(二)闯王进京与顺治定鼎燕京
二、清廷对北京城、皇城、宫城的修缮与改建?
(一)清廷接收的是座基本完好的北京城
(二)清代对北京内、外城城垣、城门的重建与修缮
(三)清廷对北京城内皇家建筑的新建与改进
(四)清廷对北京皇城、苑囿的改建和城内街巷胡同的出现
(五)清廷对北京皇宫的重建与增改
三、清廷对北京城外苑囿的新建与修缮
(一)清廷在京西新建的三山五园
(二)清廷对南海子的增建与改建
四、清代北京城内新建的王公府第
(一)清廷对分封制的改革
(二)清代对王公府第实行的“国宅”制
(三)晚清的“东富西贵”与王公府第富集西场
五、清代的兵民分居制与外城的繁荣
(一)清代的兵、民分居之制
(二)清代北京外城的繁荣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