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干校研究》,运用大量档案史料,对“五七干校”产生与兴办、办学模式、社会影响等进行考察,并对其经验教训做客观评价,全面梳理全国五七干校的发展演变历程。
本书探究了五七干校产生与兴办的原因和背景,全景式地展现了五七干校从产生到停办的整个过程,统计和揭示了全国的五七干校数量,厘清了林彪集团、江青集团与五七干校的关系,解析了五七干校的办学模式,从多个层面剖析了五七干校的社会影响,并总结了举办五七干校的深刻教训。
书中所引用档案史料绝大部分是初次使用和公布,有助于拓宽“文化大革命”史研究,同时对于深化毛泽东晚年思想研究也大有裨益。
★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 五七干校是1968―1979年期间在贯彻落实毛泽东“五·七”指示的名义下举办的干部与知识分子集中学习和劳动的学校
★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掀起过大办五七干校的热潮。上自中央机关,下至基层单位,从党政部门到军队,从文艺团体到高校,纷纷卷入其中。大批干部、知识分子背着行装、扛着农具,浩浩荡荡地开进五七干校,其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
★ 书中运用了作者亲赴20个省市搜集到的大量第一手史料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书口可能会有小脏,介意的读者慎拍!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掀起过大办五七干校的热潮。上自中央机关,下至基层单位,从党政部门到军队,从文艺团体到高校,纷纷卷入其中。大批干部、知识分子背着行装、扛着农具,浩浩荡荡地开进五七干校,其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五七干校研究》探究了五七干校产生与兴办的原因和背景,全景式地展现了五七干校从产生到停办的整个过程,统计和揭示了全国(含中央机关、各省份和军队)的五七干校数量,厘清了林彪集团、江青集团与五七干校的关系,解析了五七干校的办学模式,从多个层面剖析了五七干校的社会影响,并总结了举办五七干校的深刻教训。《五七干校研究》是作者十余年心血的结晶,运用了作者亲赴20个省市搜集到的大量第一手史料。
张绍春,1969年生,湖南吉首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出版专著3部,在《光明日报》《当代中国史研究》《伦理学研究》《生产力研究》《民族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研究》《教育评论》等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l项。
《五七干校研究》
作者:张绍春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93366
出版时间:2018/7/1
开本:16开
页数:486
定价:105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五七干校产生与兴办的原因和背景
第一节 国际环境:苏联出现特权阶层与西方实施和平演变
第二节 历史铺垫:1957-1965年中国开展了干部下放运动
第三节 理论基础:“五·七”指示成为全国的纲领性文件
第四节 现实需要:广大“靠边站”干部迫切需要重新安置
第五节 政策驱动:毛泽东“广大干部下放劳动”指示发布
第二章 五七干校的产生与兴办
第一节 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创建与成名
第二节 大陆各地争先恐后地大办五七干校
第三节 中央机关和军队竞相大办五七干校
第四节 兴办五七干校的配套措施相继出台
第五节 五七干校接二连三地开展政治运动
第六节 第一次中央机关五七干校会议前后
第三章 五七干校的调整与巩固
第一节 五七干校的涣散与教育对象的大调整
第二节 批林整风的开展与教学方面的大调整
第三节 五七干校领导体制与财务管理的调整
第四节 中共十大前后五七干校地位逐渐巩固
第五节 在轮训在职干部中陷入三大运动迷误
第六节 江青集团加强对五七干校的控制利用
第四章 五七干校的衰落与停办
第一节 在批判“四人帮”中五七干校地位被撼动
第二节 在破除“两个凡是”中五七干校走向停办
第五章 五七干校的办学模式
第一节 推行“三条途径,一个目的
第二节 将大批判作为动力贯穿始终
第三节 实行准军事化的管理与作风建设
第六章 五七干校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政治上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经济上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文化上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某些客观上的正效应
结语
附录五七干校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