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年终盛宴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全三卷,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领衔总主编,全面梳理弗洛伊德主义的所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堪称弗洛伊德主义研究的一幅“全景图”。总重逾10斤。

全套书70余万文字,阐述了弗洛伊德主义发展史上40余位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术,是目前国内对弗洛伊德主义所作的一部*全面、系统阐述的大型学术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创新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

关键字
哲学
团购价¥157.0 ¥574.0 折扣2.7
已售62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精装,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作者团队领衔者车文博教授,长期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研究,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威

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内容系统、新颖、全面而丰富,全景展现了弗洛伊德主义的百年发展历史

遵循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外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进行架构,三卷在内容上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有利于心理学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哲学工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全面了解弗洛伊德主义在我国的研究成果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ztw*** 2024/1/5 13:45:21
    大家作品,丰富全面,静下心来慢慢看
  • 匆匆过*** 2023/12/1 12:08:30
    不过这么多年的习惯
  • *** 2023/11/21 11:45:31
    资料汇编,看完对精神分析会有一个结构性的认识。有点啰嗦,半工具书
  • *** 2023/10/17 16:09:52
    很喜欢这套书,
  • ztw*** 2023/8/11 18:26:15
    很棒的一套书,被推荐来的,质量很好
  • 三台摘*** 2023/7/14 13:19:57
    非常棒。不是机翻。
  • 三台摘*** 2023/7/14 13:19:35
    非常棒。不是机翻。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9FZX004)、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它历史地展现了弗洛伊德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涵盖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所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并加以科学客观的评述,可以说提供了弗洛伊德主义研究的一幅“全景图”。

全书遵循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外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进行架构,三卷在内容上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第一卷共五编23章,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生平,阐述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思想。第一编“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生成及疗法”,具体包括弗洛伊德传略、弗洛伊德主义的生成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第二编“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元理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本能论、性欲论、梦论、心理和人格结构论、焦虑论与心理防御机制;第三编“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理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宗教观、道德观、犯罪观、战争观、妇女观、教育观、美学观、哲学观,以及对弗洛伊德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第四编“弗洛伊德的贡献与误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历史贡献、弗洛伊德的方法论局限及理论误区;第五编“弗洛伊德主义的深远影响”,具体包括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现代心理学、哲学、文学艺术和医学的影响,剖析我国出现的“弗洛伊德热”。

第二卷共五编22章,主要阐述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第一编“精神分析的早期分裂”,具体包括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后荣格学派、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后阿德勒学派、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理论、费伦茨的精神分析理论、兰克的心理分析理论;第二编“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具体包括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斯皮茨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玛勒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雅可布森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埃里克森对自我心理学的贡献;第三编“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具体包括克莱茵的过渡性客体关系理论、拜昂对克莱茵理论的发展、费尔贝恩的纯粹性客体关系理论、温尼科特与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巴林特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克恩伯格的整合性客体关系理论;第四编“精神分析自身心理学”,具体包括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第五编“关系精神分析”,具体包括关系精神分析学的形成与发展、米切尔的关系精神分析学。

第三卷共五编共16章,主要阐述弗洛伊德主义的外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第一编“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具体包括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沙利文的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卡丁纳的文化和人格理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第二编“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具体包括赖希的性革命理论、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理论;第三编“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具体包括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学、鲍斯的存在分析学、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说、罗洛·梅的存在精神分析、布根塔尔的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理论、施奈德的存在分析学;第四编“后现代精神分析”,具体包括后现代精神分析概述、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第五编“神经精神分析学”,具体阐述神经精神分析学。

本书有利于心理学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哲学工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全面了解弗洛伊德主义在我国的*新研究成果。

主编简介

常若松,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带头人。曾任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车文博,著名心理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吉林省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79—1998),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9—1997),2003年荣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2004年荣获“中国心理学会会士”称号,2012年荣获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首届莫尼卡终身成就奖,2017年荣获两岸华人心理学家终身成就奖。

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理事,《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研究》编委,以及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等。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和德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第1卷)》
作者:常若松本卷 主编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72753
出版时间:2017/4/1
开本:16
页数:682
定价:188

目录:

导论

本卷前言

第一编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生成及精神分析疗法

第一章 弗洛伊德传略

第一节 家庭教养

第二节 学习生活

第三节 波折爱情

第四节 医师生涯

第五节 执着探索

第六节 坎坷晚年

第二章 弗洛伊德主义的生成背景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思想背景

第三节 科学背景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

第一节 精神分析方法概述

第二节 早期的精神病治疗方法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治疗要点及技术

第四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相关案例

第五节 对精神分析方法的评价

第二编 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元理论

第四章 潜意识论

第一节 潜意识论概述

第二节 潜意识的内涵

第三节 潜意识的作用

第四节 研究潜意识的途径

第五节 对潜意识论的评价

第五章 本能论

第一节 本能论概述

第二节 本能论的早期思想

第三节 本能论的后期思想

第四节 对本能论的评价

第六章 性欲论

第一节 性欲论概述

第二节 力比多的范畴及发展

第三节 力比多的转移

第四节 对性欲论的评价

第七章 梦论

第一节 梦论概述

第二节 梦

第三节 梦的工作

第四节 释梦

第五节 对梦论的评价

第八章 心理和人格结构论

第一节 心理和人格结构论概述

第二节 人格结构模式

第三节 人格动力及原则

第四节 对人格结构论的评价

第九章 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

第一节 焦虑论概述

第二节 焦虑的实质

第三节 焦虑的种类及功能

第四节 自我防御机制的实质及特点

第五节 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

第六节 对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的评价

第三编 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理论

第十章 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

第一节 弗洛伊德社会文化观概述

第二节 文明、社会及其构成

第三节 文明的起源

第四节 文明与人的本性

第五节 对现存文明的批评

第六节 对弗洛伊德社会文化观的评价

第十一章 弗洛伊德的宗教观

第一节 宗教的特点

第二节 宗教的产生

第三节 宗教的发展

第四节 对宗教的批判

第五节 宗教的消亡

第六节 对弗洛伊德宗教观的评价

第十二章 弗洛伊德的道德观

第一节 道德的特点及其发生的心理依据

第二节 对现存道德的批判和建立新道德的主张

第三节 对弗洛伊德道德观的评价

第十三章 弗洛伊德的犯罪观

第一节 犯罪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 犯罪的防治

第三节 对弗洛伊德犯罪观的评价

第十四章 弗洛伊德的战争观

第一节 战争的起因

第二节 如何防止战争

第三节 对弗洛伊德战争观的评价

第十五章 弗洛伊德的妇女观

第一节 以性本能活动为基础的妇女心理特点

第二节 反对妇女解放

第三节 关于爱情和婚姻的论述

第十六章 弗洛伊德的教育观

第一节 教育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 教育的方法

第四节 对弗洛伊德教育观的评价

第十七章 弗洛伊德的美学观

第一节 艺术活动的实质

第二节 艺术活动的原动力

第三节 艺术的技巧和美感的来源

第四节 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五节 对弗洛伊德美学观的评价

第十八章 弗洛伊德的哲学观

第一节 否定传统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第二节 主张接受科学的宇宙观

第三节 弗洛伊德的哲学倾向

第十九章 对弗洛伊德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

第一节 弗洛伊德社会文化理论的贡献

第二节 弗洛伊德社会文化理论的局限

第三节 弗洛伊德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

第四编 弗洛伊德的贡献与误区

第二十章 弗洛伊德的历史贡献

第一节 开辟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节 凸显人格动机研究的价值

第三节 开创心理治疗的新模式

第二十一章 弗洛伊德的方法论局限及理论误区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方法论局限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理论误区

第五编 弗洛伊德主义的深远影响

第二十二章 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现代心理学、哲学、文学艺术和医学的影响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第二节 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

第三节 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第四节 弗洛伊德主义对现代医学的影响

第二十三章 对我国出现“弗洛伊德热”的剖析

第一节 “弗洛伊德热”的国际背景

第二节 “弗洛伊德热”的本真归因

第三节 “弗洛伊德热”的国内根源

附录

附录一 弗洛伊德生平活动一览表

附录二 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标准版全集总目录(共24 卷)

附录三 参考文献

附录四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五 英汉术语对照表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第2卷)》
作者:郭本禹本卷主编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72760
出版时间:2017/4/1
开本:16
页数:1082
定价:198

目录:

导论

本卷前言

第一编 精神分析的早期分裂

第一章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第一节 荣格传略

第二节 分析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第四节 分析心理学的方法与实践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二章 后荣格学派

第一节 荣格学者及分析心理学思想的传播

第二节 后荣格学派的形成

第三节 后荣格学派的理论内涵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分析心理学与中国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三章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第一节 阿德勒传略

第二节 个体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来源

第三节 个体心理学的方法论

第四节 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四章 后阿德勒学派

第一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名称争议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主要人物

第三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组织机构和刊物

第四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实践应用

第五章 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节 亚伯拉罕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与方法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六章 费伦茨的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节 费伦茨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与方法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七章 兰克的心理分析理论

第一节 兰克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心理分析学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二编 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

第八章 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

第一节 安娜?弗洛伊德传略

第二节 自我心理学思想

第三节 儿童精神分析学的理论

第四节 儿童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九章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第一节 哈特曼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自我理论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十章 斯皮茨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斯皮茨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自我形成理论

第四节 儿童精神病理学及其治疗观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一章 玛勒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玛勒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分离—个体化理论

第四节 儿童精神病理学及其治疗观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二章 雅可布森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雅可布森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及其自我心理学的理论内涵

第三节 自我心理学的理论特征

第四节 抑郁症及其治疗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三章 埃里克森对自我心理学的贡献

第一节 埃里克森传略

第二节 埃里克森理论的形成与基本假设

第三节 自我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四节 心理治疗观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三编 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

第十四章 克莱因的过渡性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节 克莱因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的理论内涵

第四节 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的临床实践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五章 拜昂对克莱因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拜昂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拜昂的容纳功能观

第四节 拜昂的团体动力学理论

第五节 拜昂的精神病理学思想

第六节 简要评价

第十六章 费尔贝恩的纯粹性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节 费尔贝恩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纯粹性客体关系模式

第四节 心理病理学观与治疗观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七章 温尼科特与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

第一节 温尼科特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理论观点

第四节 治疗实践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八章 巴林特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巴林特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巴林特的客体关系理论

第四节 巴林特的精神分析治疗观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九章 克恩伯格的整合性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节 克恩伯格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整合性客体关系理论

第四节 边缘性人格组织理论

第五节 移情焦点心理治疗学

第六节 简要评价

第四编 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

第二十章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第一节 科胡特传略

第二节 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来源

第三节 自体心理学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五编 关系精神分析学

第二十一章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诞生过程

第二节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

第四节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组织机构和杂志

第二十二章 米切尔的关系精神分析学

第一节 米切尔传略

第二节 思想来源

第三节 米切尔的关系冲突模式

第四节 心理病理学及其治疗观

第五节 简要评价

附录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 英汉术语对照表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第3卷)》
作者:郭永玉本卷主编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72777
出版时间:2017/4/1
开本:16开
页数:859
定价:188

目录:

导论

本卷前言

第一编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

第一章 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

第一节 霍妮传略

第二节 霍妮神经症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霍妮的心理治疗

第四节 女性心理学的探索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二章 沙利文的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

第一节 沙利文传略与思想背景

第二节 沙利文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沙利文的精神病理论和治疗技术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三章 卡丁纳的文化和人格理论

第一节 卡丁纳传略

第二节 理论渊源

第三节 卡丁纳文化和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节 理论的应用:土著社会的文化与基本人格结构

第五节 对弗洛伊德文化心理学的批判与修正

第六节 简要评价

第四章 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

第一节 弗洛姆传略与历史背景

第二节 人的处境

第三节 人的需要

第四节 社会性格

第五节 社会潜意识

第六节 现代西方人的处境和心态

第七节 社会历史观与社会改革论

第八节 简要评价

第二编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 赖希的性革命理论

第一节 赖希传略

第二节 性格结构理论

第三节 性革命理论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六章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理论

第一节 马尔库塞传略

第二节 爱欲解放论

第三节 解放爱欲的现实性

第四节 爱欲解放与现代西方社会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三编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

第七章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

第一节 弗兰克尔传略与思想背景

第二节 意义治疗的理论基础:意义意志与生命意义

第三节 实现生命意义的途径

第四节 神经症的意义分析

第五节 意义治疗的技术:矛盾意向

第六节 简要评价

第八章 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学

第一节 宾斯万格传略

第二节 存在分析观

第三节 存在分析的治疗观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九章 鲍斯的存在分析学

第一节 鲍斯传略

第二节 思想渊源

第三节 存在分析观

第四节 存在分析学的心理治疗观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章 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说

第一节 莱因传略

第二节 思想渊源

第三节 存在精神病学理论

第四节 人际知觉的理论与方法

第五节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

第六节 心理治疗观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第十一章 罗洛·梅的存在精神分析

第一节 罗洛·梅传略

第二节 存在分析观

第三节 焦虑理论

第四节 爱与意志理论

第五节 人格理论

第六节 存在心理治疗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第十二章 布根塔尔的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理论

第一节 布根塔尔传略

第二节 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理论的思想来源

第三节 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存在分析心理治疗实践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三章 施奈德的存在分析学

第一节 施奈德传略和思想渊源

第二节 存在分析学新理念

第三节 存在整合观和治疗策略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四编 后现代精神分析

第十四章 后现代精神分析概述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的后现代转向

第二节 德勒兹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学

第三节 詹姆逊的后现代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利奥塔的欲望政治学

第十五章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第一节 拉康传略

第二节 思想渊源

第三节 潜意识论

第四节 主体论

第五节 欲望论

第六节 心理治疗观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第五编 神经精神分析学

第十六章 神经精神分析学

第一节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对意识与潜意识的新解读

第四节 情绪研究

第五节 梦与睡眠研究

第六节 临床研究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结束语  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回眸

附录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 英汉术语对照表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