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书林”自传4册,荟萃邹韬奋《经历》、蒋梦麟《西潮》、欧阳予倩《自我演戏以来》、王独清《长安城中的少年》4部民国文化经典之作。16开精装本。
《经历》,邹韬奋回顾自己二十年来就学、就业的经历片段,记述救国会七君子从被捕到羁押的狱中生活。
《西潮》,蒋梦麟的自传性作品,几乎囊括了1842-1941年间中国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自我演戏以来》,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前半生的记录,讲述了他儿时、少时、留学、归国、创艺、敌后宣传抗日的经历。
《长安城中的少年》,王独清的童年回忆录,细微有致地讲述了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外部情况。
★16开精装,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走近民国大师,品味经典著作
★内容涉及文学、史学、文化、考古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创新性、时代性、学术性
★既可用于学术研究参考,亦可作为通识读本阅读,更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
《经历》
1936年11月,邹韬奋先生因参与领导救国会而被捕入狱。韬奋在狱中回顾撰写了自己二十年来的生活中就学、就业的经历片段,展现出韬奋先生从一名穷学生,到优秀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爱国民主战士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堪称现代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
书中还记述救国会七君子从被捕到羁押的狱中生活,存录下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事件”的一手史料。内容涉及近现代教育的情况、二十世纪上半叶报刊出版情况、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等多方面内容,且叙述详尽。
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名恩润,江西余江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不久参与创办并主编《生活》周刊,后又创办生活书店,成为著名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全国各界救国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与沈均儒、章乃器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为有名的“七君子”之一。获释后一如既往地积极投身抗日民主斗争,并写下不少有影响的文章和著作。1944年7月在上海病逝,遗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接受申请,追认他为正式党员。
《西潮》
北京大学的学生运动是怎么回事?民国初年的风云变幻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著名的西南联大有什么前世今生?《西潮》是蒋梦麟的自传性作品,几乎囊括了1842-1941年间中国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作者利用抗战期间躲空袭的“闲暇”,在没有灯光、桌椅的空洞里,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和硬面笔记本,写成这样的一部“自传”。它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其中既有作者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透视,也反映了在中西文化碰撞下,整个社会的激烈动荡。蒋梦麟以学者的冷静、赤子的热情,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长达数十年的中国近代史。
本书英文版出版后,受到广泛重视,被哈佛大学远东研究所定为重要参考书。之后蒋梦麟将此书译成中文出版,引发惊人热潮,在台湾出版时,台湾青年几乎人手一册,被奉为“人生教科书”。
蒋梦麟是从中国学究的私塾走进西洋自由学府的人。他从古老的农村社会,走入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去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曾经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生活多年,又曾经在广大的中国人群里,尤其是知识青年人群里生活多年。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旋涡,看遍了翻云覆雨、沧海桑田的时局。作者以极平易近人的口吻,写出那个极不平凡的时代的故事,是最难达到的一种境界,没有高度的文化修养,是做不来的。他是以他那个时代之代言人的身份来发言的,但揭示我们当下时代面临着相同的时代主题:在中西文化的冲撞中寻找存身之路。
作者简介
蒋梦麟(1886-1964),著名教育家。原名梦熊,字兆贤,又号孟邻,浙江余姚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育学博士。归国后,任孙中山先生秘书。1928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首任部长,后就职于北京大学,掌校长长达17年。1950年到台湾,后病逝于台湾。主要著作:《西潮》《新潮》《孟邻文存》等。
《自我演戏以来》
我国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前半生的记录,讲述了他儿时、少时、留学、归国、创艺、敌后宣传抗日的经历。他在《自我演戏以来》一书里说:“这篇文字是我前半生的自传,也就是我的忏悔。空在戏剧界混了许多年,毫无贡献,只剩下些断纨零绮的记忆,何等惭愧!追思既往,悲从中来,极目修途,心热如火!今后的记录当不至这样空虚罢!”
作者简介
欧阳予倩(1889年5月12日—1962年9月21日),湖南省浏阳县人,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在话剧方面是实践和创造的先驱,也是改良旧剧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是春柳社的台柱、戏剧协社的灵魂、民众剧社的主干、南国社的导师,足以称得起是“中国现代戏剧之父”。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1962年9月21日,欧阳予倩病逝。
《长安城中的少年》
本书为王独清的童年回忆录,细微有致地讲述了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外部情况。“我底境遇是如此高贵,我是被人前护后拥地度了我人生的最初光阴,然而跟着这个境遇而来的是些什么呢?那恐怕是除了些坏的习惯、虚伪的假面具、宗法社会下的病态……”他生活的时代刚好是中国经历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开始入侵中国的时期,如作者所说:“安宁的世界和我没缘。”其私人化的记忆成为我们追寻历史的珍贵史料。
作者简介
王独清(1898-1940),陕西蒲城人,生于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1913年考进三秦公学学习英文。16岁开始写笔记式杂文和政论文章。后被《秦镜日报》聘为总编辑。1915年离家到上海。1920年赴法国留学,并研究和考察欧洲古典建筑艺术。1925年底回国,1926年去广州,经郑伯奇介绍加入创造社,曾任理事,并主编《创造月刊》,成为该社后期主要诗人之一。同时任广东中山文科学长。 1929年9月任上海艺术大学教务长,1930年主编《开展月刊》。
《西潮》
作者:蒋梦麟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65169
出版时间:2016-09
开本:16开
页数:286
定价:38.00
目录
前言:边城昆明
第一部 清朝末年
第一章 西风东渐
第二章 乡村生活
第三章 童年教育
第四章 家庭影响
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六章 继续就学
第七章 参加郡试
第八章 西化运动
第二部 留美时期
第九章 负笈西行
第十章 美国华埠
第十一章 纽约生活
第三部 民国初年
第十二章 急剧变化
第十三章 军阀割据
第十四章 知识分子的觉醒
第十五章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第十六章 扰攘不安的岁月
第四部 国家统一
第十七章 宪政的试验
第十八章 中山先生之逝世
第十九章 反军阀运动
第二十章 国民党之出掌政权
第五部 中国生活面面观
第二十一章 陋规制度
第二十二章 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
第二十三章 迷人的北京
第二十四章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
第六部 抗战时期
第二十五章 东北与朝鲜
第二十六章 战云密布
第二十七章 抗战初期
第二十八章 战时的长沙
第二十九章 日军入侵前夕之越南与缅甸
第三十章 大学逃难
第三十一章 战时之昆明
第七部 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第三十二章 中国与日本——谈敌我之短长
第三十三章 敌机轰炸中谈中国文化
第三十四章 二次大战期间看现代文化
《长安城中的少年》
作者:王独清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69341
出版时间:2019-09
开本:16开
页数:81
定价:19.00
目录
一… ……………………………………………………… 1
二… ……………………………………………………… 6
三… …………………………………………………… 13
四… …………………………………………………… 23
五… …………………………………………………… 40
六… …………………………………………………… 53
七… …………………………………………………… 60
八… …………………………………………………… 75
《自我演戏以来》
作者:欧阳予倩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67101
出版时间:2017-05
开本:16开
页数:149
定价:28.00
目录
自我演戏以来
春柳社的开场
申酉会
广西的生活
同志会
社会教育团
文社
春柳剧场
做职业俳优的时期
在南通住了三年
离开南通以后
国民剧场的经过
《经历》
作者:邹韬奋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69433
出版时间:2019-09
开本:16开
页数:151
定价:29.00
目录
二十年来的经历
一 永不能忘的先生
二 工程师的幻想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四 课外阅读
五 写作的尝试
六 新闻记者的作品
七 英文的学习
八 修身科的试卷
九 幻想的消失
一〇 青年“老学究”
一一 踏进了约翰
一二 深挚的友谊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
一四 初出茅庐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
一六 新饭碗问题
一七 编译的教训
一八 英文教员
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二〇 一个基本原则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二四 现实的教训
二五 一幕悲喜剧
二六 一年的练习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二九 转变
三〇 几个原则
三一 社会的信用
三二 立场和主张
三三 深夜被捕
三四 到捕房
三五 铁格子后面
三六 高三分院
三七 再被羁押
三八 同情和厚意
三九 地方法院
四〇 押在公安局
四一 高等法院
四二 看守所
四三 临时的组织
四四 我们的“家长”
四五 “难兄难弟”的一个
四六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之一)
四七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之二)
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之三)
四九 一个“难妹”
五〇 “六个人是一个人”
五一 前途
在香港的经历
五二 波动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
五五 一个难关
五六 新闻检查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
五八 种种尴尬
五九 一只大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