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全六卷,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汇集多位专业学者编著,历时二十年成书。以历史知识在社会实践、思想运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完整论述了先秦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原价255元,现团购价75元包邮!
★ 平装16开,印刷清晰
★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汇集多位专业学者编著,历时二十年成书
★ 完整论述了先秦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
★ 内容丰富,史料翔实
★ 1986年,六卷本《中国史学史》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规划自助重点项目
《中国史学史(第一卷)》作者、主编白寿彝(1909~2000),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49年7月,他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并与同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与侯外庐先生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时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先生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1971年起,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开始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和古籍研究所,并担任了两所的首任所长。白寿彝同志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中国史学史(第二卷)》作者许殿才,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1987年-199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从白寿彝教授攻读史学史博士学位。1990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代表作《中国文化通史·秦汉卷》,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再版;《中国史学史·秦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史学史(第三卷)》作者瞿林东(1937年12月4日--),男,安徽省肥东县人,无党派人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史学史(第四卷)》作者吴怀祺,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特别是在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内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重要着作有 《宋代史学思想史》(黄山书社); 《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简体字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繁体字本) 主编并参加撰写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黄山书社,平、精装本),这套书于2005年秋,全部出版发行。
《中国史学史(第五卷)》作者向燕南,男,1955年10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传统学术与史学。代表着作:《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明代卷》等。
罗炳良, 男,1963年8月生,河北省定兴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常务理事等职。
《中国史学史(第六卷)》作者陈其泰,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学。
《中国史学史(第1卷)》本册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叙篇),是全书的总叙,不是本书的正文。在这篇里,笔者论述了史学史的任务和范围、中国史学史的分期,还说到关于史学史的古今论述以及笔者对中国史学史的模索过程和设想。篇内的大部分,都是我的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的。篇内在提到史学界前辈的地方,有的称先生,有的不称先生。称先生的,都是我曾经接触过的老专家,其中包含我曾经受业的老师。这种称呼只用于本篇,在以后各篇,不用比例。第二部分是关于先秦史学的论述。这篇的结构、论点,都表示了一些新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商榷。
《中国史学史(第2卷)》论述秦汉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情况,从史学的基本著作、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诸方面进行了考察和总结。
《中国史学史(第3卷)》本书是白寿彝先生生前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的第三卷,其内容是论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总相及主要成就。本卷在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的表述方面,大致遵循白寿彝先生在第一卷的导论中所提出的关于中国史学史撰写的总的思路,而在具体的论述和有关的评论方面,则较多地反映了本卷作者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研究心得。
《中国史学史(第4卷)》论述五代辽宋金元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情况,从史学的基本着作、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诸方面进行了考察和总结。
《中国史学史(第五卷)》本卷论述的是明清时期的史学,其断限是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登极,正式建立明皇朝起,到公元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这是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五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学逐渐发生嬗变的时期。历史上,一般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历史逐渐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的标志,但是从史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一些旧的学术特点在此之后仍有延续,因此,为了撰述上的方便,本卷的有些内容,难免会涉及1840年以后。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出现较大变化的时期。这种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在深刻影响着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发地影响到这时期的史学发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六经皆史"的观点被更明确地提了出来,并逐渐被学者所认同。
《中国史学史(第六卷)》本书"近代"在以往长时期中是用来指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以前这一段历史;但由于历史进程的延伸,近些年来又每被用以指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历史。本书对近代史学的论述力求做到:揭示出近代史学发展最主要的特点和优点,是史学与救亡图强爱国主义思潮的紧密联系,如实地反映近代史家深切关注民族命运、社会进步的情怀,深入地挖掘他们在史学主张和史书著述上的成就,实事求是地作出分析和评价。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尽可能充分占有材料,审慎地释读材料,做好个案研究,同时要写出近代史学演进的脉络,勾画出它发展的轮廓。
《中国史学史(第1卷):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
作者: 白寿彝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2
页数: 382
定价: 42.00元
丛书: 中国史学史
ISBN: 9787208060715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史学史研究的任务和范围
第一节 "历史"一词歧义
第二节 史学的任务和范围
第三节 史学史的任务和范围
第二章 中国史党史的分册(上)
第一节 先秦时期
第二节 秦汉时期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第四节 宋元时期
第五节 明清时期
第三章 中国史学史的分期(下)
第一节 近代前期
第二节 近代后期
第三节 近代后期中的考据学派
第四章 有关史学史的古今论述
第一节 汉唐时的论述
第二节 宋元明清时的论述
第三节 近人的论着
第五章 我的摸索和设想
第一节 摸索的经历
第二节 摸索中的一些体会
第三节 我的设想
第一卷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
第一章 从远古的传说到国史的出现
第一节 英雄人物的故事
第二节 王侯贵族的文书和诗篇
第三节 宗周晚期以后的国史
第二章 《春秋》经传和私人撰述
第一节 《春秋经》
第二节 《公羊传》、《榖梁传》
第三节 《国语》和《左传》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多种撰述
第一节 《竹书纪年》、《世本》、《山海经》
第二节 《尧典》、《禹贡》、礼书
第三节 《战国策》
第四节 图像和地图
第四章 历史观点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神的世界
第二节 来到人间
第三节 观点的争鸣
第五章 历史知识的运用
第一节 "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第二节 "疏通知远"
第三节 直笔、参验、解蔽
附录一 谈史学遗产
附录二 谈史学遗产答客问
附录三 谈历史文献学--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二
附录四 谈历史文编撰--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三
附录五 谈历史文文学--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四
附录六 再谈历史文献学
附录七 《史记》新论
附录八 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
附录九 说六通
第一卷再版后记
《中国史学史(第2卷):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成长》
作者: 许殿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2
页数: 324
定价: 35.00元
丛书: 中国史学史
ISBN: 9787208067103
目录
绪论 秦汉史学的社会背景
一、大一统理想的实现
二、汉民族的形成和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
三、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第一章 秦汉时期的统治政策与史学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与史学
第二节 两汉统治阶层对历史经验的吸取与统治政策的调整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正宗思想与历史观
第一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与大一统思想
第二节 盐铁会议与石渠阁奏议、白虎观奏议
第三节 《白虎通义》的社会思想与历史观
第三章 陆贾、贾谊与《淮南子》的历史思考
第一节 陆贾的历史着述与历史思考
第二节 贾谊对历史盛衰的思考
第三节 《淮南子》的历史思想
第四章 《史记》:史家之绝唱
第一节 司马谈与《论六家要指》
第二节 司马迁的家世、生平和着史动机
第三节 "成一家之言"
第四节 "究天人之际"
第五节 "通古今之变"
第六节 状写历史的神来之笔
第五章 两汉之际的史家与史学
第一节 对《史记》的补续与评论
第二节 刘向、刘歆父子和他们的史学活动
第六章 桓谭、张衡、王充、王符、仲长统筹人进步的历史观
第一节 桓谭、张衡等人对谶纬的批判
第二节 王充的天地自然无为思想与今胜于古的历史观
第三节 王符、仲长统的历史观与社会批判思想
第七章 《汉书》:传统史学的范本
第一节 班固的家世与生平
第二节 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
第三节 《汉书》的编纂成就
第四节 历史变化与天人关系
第五节 典雅优美的历史记述
第八章 《吴越春秋》、《风俗通义》与其他史书
第一节 饶有特色的地方史《吴越春秋》
第二节 应劭与《风俗通义》
第三节 其他历史学说与历史着述
第九章 《汉纪》:第一部编年体皇朝断代史
第一节 荀悦和他的政论着作《申鉴》
第二节 《汉纪》中的史学见解
第三节 编年史规模的建立
第四节 《汉纪》中的历史思考
第十章 汉代的史官制度与官修史书
第一节 汉代的修史制度
第二节 《东观汉记》:官修纪传体正史的开创之作
《中国史学史(第3卷):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作者:瞿林东 (作者), 白寿彝 (编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2
页数: 459
定价: 49.00元
丛书: 中国史学史
ISBN: 9787208065246
目录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形势与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第一节 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形势
第二节 史学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第二章 "正史"撰述的兴盛
第一节 撰写皇朝史的高潮
第二节 《续汉书》和《后汉纪》的思想特点
第三节 范晔《后汉书》的成就
第四节 陈寿《三国志》的特点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朝史概述
第三章 "正史"撰述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史学发展的重大变局
第二节 历史意识的增强和史馆的设立
第三节 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
第四节 唐修《晋书》及其历史意义
第五节 《南史》和《北史》
第六节 "正史"撰述的成就及其局限
第四章 通史、地方史和民族史
第一节 通史撰述不断增多的趋势
第二节 地方史和民族史撰述
第三节 地理书和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第五章 谱牒之学的显要地位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谱牒之学
第二节 唐代的谱蝶之学
第三节 礼书的纂修
第六章 起居注、实录、国史及会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起居注的撰写
第二节 唐修实录的成就
第三节 唐代的国史
第四节 会要体史书
第七章 划时代的史学批评着述――《史通》
第八章 第一部宏伟的典章制度史――《通典》
第九章 历史文献学的成长
第十章 历史思想的特点及主要成就
第十一章 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
后记
《中国史学史(第4卷):五代辽宋金元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继续发展》
作者:吴怀祺 (作者), 白寿彝 (编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2
页数: 305
定价: 34.00元
丛书: 中国史学史
ISBN: 9787208066199
目录
第一章 五代史学概说
第一节 历史观念的增强,当代史撰修的重视
第二节 儒释道的交融与学术变化趋向
第二章 两宋史学概说
第一节 宋元时期史学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 社会的变化和史学
第三节 两宋的学术与史学
第四节 历史文学的成就与历史文献学
第五节 修史机构的完善
第三章 《新五代史》、《新唐书》的成就
第一节 《新五代史》的编修
第二节 欧阳修的易学、理学和史学
第三节 疑古辨伪和欧阳修的历史文献学
第四节 历史文学上的主张和成就
第四章 《资治通鉴》的编修与成就
第一节 《资治通鉴》的编修
第二节 "王、霸元异道"的思想
第三节 《资治通鉴》的指导思想是"资治"二字
第四节 历史统筹学思想和史料学观点
第五节 概说司马光的《易》学与史学
第六节 范祖禹的《唐鉴》
第五章 北宋的理学与史学
第一节 史学在二程理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历史盛衰论
第三节 随时变易以从道
第四节 二程的学术评论
第六章 南宋的理学与史学
第一节 理学观念下的史学
第二节 穷经观史,以求义理
第三节 王霸义利之争
第四节 朱熹的易学与史学
第五节 《资治通鉴纲目》与《伊洛渊源录》
第七章 宋代的地区性史学
第一节 地区性史学概说
第二节 浙东史学的特点
第八章 方志、杂史、笔记与金石
第一节 方志
第二节 别史、杂史和笔记
第三节 金石、金石学与《通志?金石略》
第九章 《通志》的特点与成就
第一节 《通志》的编修与成就
第二节 《通志》的史学批评
第三节 《通志》的史学思想
第十章 辽代史学
第十一章 金代史学
第十二章 元代史学概说
第十三章 《通鉴注》与《文献通考》
《中国史学史(第5卷): 明清时期(1840年前)中国古代史学的嬗变》
作者: 向燕南 / 张越 / 罗炳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2
页数: 412
定价: 45.00元
丛书: 中国史学史
ISBN: 9787208060722
目录
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与史学特点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节 清明时期史学的特点
第二章 明代的官修史书
第一节 明代官修史书及其特点
第二节 《元史》的修纂
第三节 《明实录》与《大明会典》
第四节 明代方志的发展
第三章 明代私人撰史的成就
第一节 明代中后期私人历史撰述的蓬勃发展
第二节 王世贞、李贽和焦竑的史学
第三节 私人撰述的史论特点
第四章 明清之际的私人历史撰述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顾炎武的史学经世致用思想
第二节 黄宗羲的历史批判精神和学术史撰述
第三节 王夫之的史论成就
第四节 顾祖禹和唐甄的史学
第五节 清初的其他几部私修史书
第六节 历史思想的发展与嬗变
第五章 清代的官修史书
第一节 清代的官方修史与修史机构
第二节 《明史》的纂修及特点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官修史书
第四节 清代方志的编修与《大清一统志》
第六章 清代历史考证学的成就
第一节 赵翼和《廿二史考异》
第二节 钱大昕和《廿二史考异》
第三节 王鸣盛和《十七史商榷》
第四节 霍述和《考信录》
第七章 清代史学的理论建树
第一节 历史考证党派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章学诚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
第三节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提要中的史学批评及成就
第八章 清代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第一节 文献学家阮元的重大贡献
第二节 清代史家整理历史文献的成绩
后记
《中国史学史(第6卷):近代时期1840-1919年中国近代史学》
作者: 陈其泰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2
页数: 458
定价: 50.00元
丛书: 中国史学史
ISBN: 9787208060708
目录
第一章 时代剧变推动下近代史学的发轫与演进
第一节 民族危机的紧迫感与救亡图强史学的勃兴
第二节 维新变法酝酿发动与近代历史变易观和进化论的传播
第三节 封建帝制崩溃前后"新史学"的倡导和推进
第二章 龚自珍的社会历史观
第一节 对危机时代的敏锐反映
第二节 改造公羊学说 构建变革的历史哲学
第三节 朴素的古代社会进化观
第四节 擅长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第三章 魏源:近代史开端时期杰出的史学家
第一节 魏源的历史变革思想
第二节 《圣武记》对清代盛衰的探索
第三节 《海国图志》:爱国主义的名着
第四节 《道光洋艘征抚记》对当前"活的历史"的记载
第五节 《元史新编》的史学价值
第四章 徐继畲、梁廷枏、夏燮的史学
第一节 徐继畲《瀛寰志略》的特色
第二节 梁廷枏:《夷氛闻记》和《海国四说》的史学价值
第三节 夏燮的史学成就
第五章 边疆历史地理学的兴起
第一节 张穆着《蒙古游牧记》
第二节 何秋涛着《朔方备乘》
第三节 蒙元史研究的新风气
第六章 19世纪70至80年代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成就
第七章 戊戌维新时期历史观的新进展
第八章 梁启超:"新史学"思潮的出色代表
第九章 夏曾佑《中国古代学》的成就
第十章 20世纪初宣传革命的历史思想
第十一章 近代时期其他史学着述
第十二章 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内在动力、时代条件和学术机遇
第十三章 中国史学近代化新格局的创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