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具文化》,人类学者郭净运用文献、考古、田野调查资料,追溯面具起源,介绍假面的场合运用,分析面具与宗教、乡民社会、乡土艺术的关系。分析客观、图文并茂。
中国的面具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以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从一个侧面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精神追求。
本书通过对中国面具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的解析,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民俗文化、情感理想与审美趣味。
★ 16开平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作者的研究领域偏重于西南民族文化,主要研究中国西南山地的仪式、神山信仰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等,不仅在学术上有诸多的成就,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突出的贡献
★ 书中介绍了通灵的巫师——跳神面具,神人共庆的盛会——节祭面具,沟通生死——生命礼俗面具,吞鬼魅、护家院——镇宅面具,人生百态——戏剧面具等诸多醒目的主题,对面具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本书从面具这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运用三重证据(文献、考古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对中国艺术与文化的演变过程及特征进行探索。它也是对 1980-1990年代学术界“傩文化”研究所作的阶段性总结。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按照时间的线索,探讨面具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在中国起源的文化环境和心理依据,并追溯了从商周到明清面具文化流变的历程和基本规律;中篇按照五个基本的分类模式(跳神面具、节祭面具、生命礼仪面具、镇宅面具、戏剧面具),研究假面在各种场合展现和运用的方式;下篇则从象征分析的角度,探讨面具与传统宗教、乡民社会以及乡土艺术的关系,而着重分析了民间信仰对仪式表演的深刻影响,以及传统的三元宇宙观如何与祭仪结合的问题。
作者在宏观分析的大框架中,潜入诸多细致的个案研究,并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风格,使本书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郭净,1955年生,民族史博士,退休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博物馆前馆长,“云之南”纪录片影像展创办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仪式表演、影视人类学、文化多样性保护。著有《雪山之书》《西藏山南扎囊县桑耶寺多德大典》《中国面具文化》等,影像作品有《卡瓦格博传奇》系列等。
《中国面具文化》
作者:郭净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02408
出版时间:2012/8/1
开本:16开
页数:425
定价:75
目录:
上 篇 追根溯源——中国面具的历史
第一章奇异的开端
第二章威慑与逐除——商周面具文化
第三章 浪漫时代的幻想——汉代面具文化
第四章 东西文化交汇,官民祭仪分流——两晋至隋唐面具文化
第五章 神头鬼面戏——宋、元面具文化
第六章南盛与北衰——明清面具文化
中 篇五彩纷呈——中国面具的类型
第七章通灵的巫师——跳神面具
第八章神人共庆的盛会——节祭面具
第九章沟通生死——生命礼仪面具
第十章吞鬼魅,护家院——镇宅面具
第十一章人生百态——戏剧面具
下 篇 假面象征——面具与中国文化
第十二章此岸彼岸——面具与传统宗教
第十三章社火社会——面具与乡民社会
第十四章土生土长——面具与乡土艺术
后记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