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淘书团国庆特惠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7册,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权威编著,选取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具有极高价值、尤能展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统营造技艺项目,详细解释其历史、结构、建造方式、工艺流程及相关文化习俗等内容,配有大量实地实物照片,融学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原价433元,现团购价105元包邮!

×

团购价¥105.0 ¥433.0 折扣2.4
已售46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7册包括:《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窑洞地坑院营造技艺》《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婺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蒙古包营造技艺》《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编著,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的权威地位
图文并茂,插图清晰美观,解说详细,艺术性与专业性浓厚
填补了传统营造技艺领域的空白,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了技术依据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nai*** 2020/5/27 15:01:13
    制作精良,纸张印刷都不错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套丛书即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据此编著,选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具有极高价值、尤能展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10个传统营造技艺项目,据营造技艺的特点,分类型、分地区地选取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介绍其历史、形制、结构、模数关系、加工方法、建造方式、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等内容,充分展示了中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建筑营造技艺和传统文化,有利于对传统建筑的充分再现,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了技术依据,对相关地区文化的形成给予建筑层面的诠释,填补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领域的学术空白,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严格来讲,北京四合院特指北京市老城区及周边县镇内(除中远郊区农村)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主要是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留下的,以前后三进院落为“标准模型”,或多于三进并可能带东西跨院的民居建筑。本书即介绍了这些四合院的规划、设计、营造、传承等过程以及营造过程中的建筑文化等内容。

《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
  香山帮是一个集木作、水作、砖雕、木雕、石雕等多种工种为一体的建筑工艺群体。香山帮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香山帮的先辈在江南建造了吴宫、梧桐园、长洲苑、姑苏台等珍贵的建筑作品。明代,香山帮建筑技艺已经名扬华夏。本书即讲述了香山帮技艺的历史渊源、香山帮建筑的布局与设计、营造工艺、建筑装折、装饰艺术、雕刻艺术、营造民俗、技艺传承等内容。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
  官式建筑营造技艺,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式建筑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本书着重以北京紫禁城建筑群营建为依托,整理、记录匠人的操作工艺,详细解释了官式建筑的源流、地域分布、设计、施工工具、营造技艺、官式建筑著作及匠师等。内容细致,对于保护和发扬传统优秀匠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
  廊桥即为“有顶的桥”,我国的廊桥分布在15个省市自治区,在各类廊桥中,学术界最为感兴趣、争议最为激烈的当推贯木拱廊桥。
  贯木拱廊桥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古桥梁,目前存在的区域仅限于浙江省南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其最为特殊的是桥体下部结构,技术含量很高。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研究与保护是当前十分紧迫的课题,本书对贯木拱廊桥的历史、地域、构成类型、营造工艺、工匠、建桥组织与桥约、社会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梳理。

《窑洞地坑院营造技艺》
  地坑院,俗称“天井式窑洞”,其独特的形式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一大奇观。“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是地坑院村落景观的真实写照,故地坑院也被称为“地下四合院”。
  地坑院是窑洞民居的一个重要类型,是远古人类穴居形式的一种延续,它因地制宜,依山靠崖,凿土挖洞,就地取材,深潜土原,适应气候,融于自然,成为黄土高原地带独特、成熟的民居样式之一。本书详细解读了地坑院的建筑特色与历史沿革,讨论了影响其形成的各种因素,并着重记录了它的营造技艺。

《婺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婺州传统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类型,它的建造技术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间技艺,浸润了地方传统文化与艺术成分,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本书研究了婺州民居营造技艺的材料工具、口诀技法、施工工艺、民俗传统等各方面的内容,从源流成因、设计思想、使用材料、构造做法、技艺流程、仪式民俗、传承人与传承方式等7个方面来研究婺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以求能完整真实地记录婺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全貌。

《蒙古包营造技艺》
  茫茫大草原上,固定式民居无法满足游牧的需要,于是历史悠久、建造简便、运输便利、防风保暖的蒙古包建筑应运而生。确切的说,蒙古包是蒙古族、哈萨克族、鄂温克族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建筑形式。和其他地区的民居建筑不同,蒙古包的制作和营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普通牧民而非专业工匠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多数牧民都掌握了制造的技艺,熟练搭建蒙古包几乎已成为一个牧民必须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之一。可以说,蒙古包的建造技艺比其他任何一种建筑技艺更加深远地影响了一个民族。本书即详细记述了蒙古包的传统营造技术方法。

部分作者简介

  刘托,“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编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副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专著主要有《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濠镜风韵——澳门建筑》、《颐和园》、《澳门历史城区》、《皇陵建筑》等。合著主要有《建筑美学》、《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等。主编丛书《中国古代园林风景图汇》、《中国世界遗产丛书》、《清殿版画汇刊》、《中国名山文化丛书》等,并参与《中国美术史》、《中华艺术通史》、《中国建筑史》等大型国家重点项目的撰写工作。

  马全宝,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建筑大学历史建筑保护系副主任。
主要从事建筑历史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著作主要有《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多媒体资源库-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1/3,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3,安徽科技出版社),《闽南民居传统营造技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3,安徽科技出版社),《欧式建筑细部设计法则》(3/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

  杜启明,中共党员,获得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989年)、河南省优秀建筑科技工作者(1989年)、河南省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河南省文化先锋(2006年)等光荣称号。主持过多个建筑勘察与保护项目,代表作《社旗山陕会馆》《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古代建筑卷》。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I S B N : 9787533760458
出 版 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    者:赵玉春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    本:16开
页    数:386
定    价:98元

目    录
第一章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四合院类民居建筑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都城从闾里制到街巷制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宫殿建筑形式与布局对都城民居的影响
第四节山西四合院民居对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影响
一、明初北京接纳山西移民的历史
二、山西四合院民居的形式和特点
三、山西四合院民居与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异同
第五节北京的自然环境对四合院民居的影响
第六节北京的能源构成对四合院民居的影响
第七节北京的社会与人文环境对四合院民居的影响
第八节北京四合院民居的风水格局与禁忌
第九节北京四合院民居的最终形态与衰落
第二章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物化内容
第一节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建筑内容与形式
一、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大门
二、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内门
三、北京四合院民居的游廊
四、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影壁
五、北京四合院民居的房屋
第二节北京四合院民居的装修与装饰
一、北京四合院民居的装修
二、北京四合院民居的装饰
第三节北京四合院民居中的园林
第四节北京四合院民居中的临时建筑
第三章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第一节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设计
第二节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工具和材料
一、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工具
二、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材料
第三节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工序流程和做法
一、建筑的定位放线
二、开挖基础与砌筑夯实
三、码磉与包砌台明
四、安装大木屋架
五、砌筑墙身
六、瓦
七、做屋脊
八、室内墁地
九、安装槛框与门窗
十、髹漆与绘制彩画
第四章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补遗
第一节建筑平面布局部分
第二节建筑构造设计部分
一、基础构造设计部分
二、大木屋架设计部分
三、墙身设计部分
四、屋面与屋脊设计部分
第三节建筑做法部分
一、墙身做法
二、屋面与屋脊做法
第五章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代表作
第六章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价值
第一节物化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
第二节物化的艺术、技术与文物价值
第七章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与现状
第一节代表性传承人
第二节代表性传承单位
第三节代表性传承谱系
一、木作传承谱系
二、瓦作传承谱系
三、彩画作传承谱系
四、油漆作传承谱系
第八章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
第一节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静态内容的保护
一、北京四合院民居的现状
二、北京四合院民居保护意义的认识过程
三、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历史性与时代局限性
四、北京四合院民居保护工作方法
第二节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活态内容的保护
一、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活态内容的现状
二、北京四合院民居传统营造技艺活态内容的保护工作

《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
I S B N : 9787533760465
出 版 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    者:刘托 马全宝 冯晓东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    本:16开
页    数:257
定    价:65元

目    录
第一章 香山帮技艺的环境与源流
第一节 香山帮技艺的传播地域与传承环境
一、香山帮技艺传播的地域及影响
二、苏州的气候与自然环境
三、苏州的社会与人文环境
第二节 香山帮的文化渊源与香山帮的形成
一、吴文化与吴地建筑传统
二、香山帮的形成与发展
三、香山帮技艺的构成
四、香山帮的分工
第二章 香山帮建筑的布局与设计
第一节 建筑的布局与形制
一、住宅建筑的布局特点
二、园林的布局与建筑类型
第二节 建筑的设计
一、建筑艺术形象
二、建筑的尺寸与比例
三、屋面提栈
四、建筑的整体构造特点
第三章 香山帮传统建筑的营造技术
第一节 香山帮建筑木构架的特点及其营造工艺
一、香山帮大木构架的特点
二、梁架构件的制作与加工
三、香山帮屋架戗角制作工艺
四、轩的样式与构造
五、牌科的做法与制作安装
第二节 屋面水作工艺
一、屋面构造特点
二、屋脊样式
三、屋面基层工艺
四、屋面铺瓦工艺
第三节 台基、墙体与地面的营造工艺
一、基础与台明
二、墙体的砌筑
三、地面铺装工艺
第四节 建筑装折
一、外檐装折
二、内檐装折
三、装折制作与安装
第四章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的装饰艺术与文化
第一节 油漆彩画艺术
一、香山帮油漆工艺的特点与分类
二、各类油漆做法说明
三、苏式彩画的艺术特点
四、彩画工艺及工序
第二节 雕刻艺术
一、香山帮雕刻的艺术风格与文化特征
二、香山帮砖雕工艺
三、香山帮木雕工艺
四、香山帮石雕工艺
第三节 香山帮建筑的营造过程与其中的民俗
第五章 香山帮匠师与技艺传承
第一节 香山帮匠师
一、香山帮的历史哲匠——蒯祥和姚承祖
二、香山帮技艺传承人
第二节 香山帮技艺的传承方式
一、拜师习俗与行规
二、匠谚口诀
第三节 香山帮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一、香山帮技艺传承现状与问题
二、香山帮技艺原真性保护与技术发展的矛盾
三、香山帮技艺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参考文献

《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
I S B N : 9787533760441
出 版 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    者:王时伟 吴生茂 杨红 赵鹏 郭泓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    本:16开
页    数:304
定    价:80元

目    录
第一章 官式建筑的源流
第一节 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缘起
第二节 明清传统营造技艺的发展
第三节 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播
第二章 官式建筑的地域分布与环境影响
第一节 官式建筑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自然环境对建筑技术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人文环境对建筑技术的影响
第三章 官式建筑的设计施工
第一节 官式建筑设计
一、设计
二、施工
第二节 官式建筑构造、布局和功能要求
一、完整的木构架体系
二、多样化的群体布局
第三节 官式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取向
第四章 官式建筑传统营造技艺
第一节 木作
一、大木作工具
二、大木立架前准备工艺
三、主要构件加工工艺
四、大木立架
五、小木作
六、传承关系
第二节 瓦作
一、瓦作工具
二、砌线墩子
三、基础砌筑
四、砖加工
五、细墁地面
六、墙体砌筑
七、墙体抹灰
八、苫背、瓦瓦
九、传承关系
第三节 石作
一、石作工具
二、石料加工
三、石活安装
四、传承关系
第四节 油漆作
一、地仗工艺
二、油漆(油皮)工艺
三、贴金工艺
四、传承关系
第五节 彩画作
一、彩画类型
二、彩画作的使用材料与常用工具
三、绘制工艺
四、传承关系
第六节 裱糊作
一、裱糊作概况
二、裱糊工具与材料
三、裱糊传统工艺做法
四、传承关系
第七节 搭材作
一、构件名称
二、绳结
三、操作要点
四、搭材种类
五、传承关系
第五章 官式建筑著作及匠师
第一节 著作
第二节 匠师
编后语

《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
I S B N : 9787533760526
出 版 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    者:程霏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    本:16开
页    数:168
定    价:45元

目    录
第一章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概述
第一节贯木拱廊桥的历史沿革
一、汴水虹桥
二、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
第二节贯木拱廊桥的构成与分类
一、贯木拱廊桥的构成
二、贯木拱廊桥的类型
第三节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的基本特点
一、桥面坡度平缓
二、由两个系统共同构成贯木拱系统
三、加强横向刚度
四、榫卯接合
五、加强防水措施
六、加强防火
七、加强建筑装饰
第二章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的地域分布与环境
第一节贯木拱廊桥的地域分布
一、贯木拱廊桥所在福建省北部、东部、南部市县的基本情况
二、贯木拱廊桥所在浙江省南部市县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贯木拱廊桥所处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地貌
二、气候资源
三、水文特征
第三章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典型实例的分析
第一节现存贯木拱廊桥的分析
一、三节拱与人字拱系统组成的贯木拱廊桥的实例
二、两个三节拱系统组成的贯木拱廊桥的实例
三、三节拱系统与四节拱系统组成的贯木拱廊桥的实例
四、三节拱系统与五节拱系统组成的贯木拱廊桥的实例
第二节已毁贯木拱廊桥的分析
一、福建省北部
二、浙江省南部
第四章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分析
第一节贯木拱廊桥的建造技艺
一、选桥址
二、筑桥台
三、造拱架
四、上剪刀苗
五、桥板苗与马腿
六、铺桥面
七、架桥屋
第二节贯木拱廊桥的建造活动
一、择日起工
二、置办喜梁
三、祭河动工
四、上梁喝彩
五、取币赏众
六、踏桥开走
七、上喜梁福礼
八、完桥福礼
第三节贯木拱廊桥的营造工具
一、贯木拱廊桥营造专用工具
二、沿用传统大木工具
第五章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的工匠
第一节造桥世家
一、周宁县秀坑造桥世家
二、寿宁县小东(东山楼)村造桥世家
第二节造桥木匠
一、福建省周宁县造桥木匠
二、福建省寿宁县造桥木匠
三、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造桥木匠
四、福建省福安市造桥木匠
五、福建省古田县造桥木匠
六、福建省屏南县造桥木匠
第六章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的建桥组织与桥约
第一节建桥组织
一、修桥缘首
二、董事组织
第二节造桥桥约
一、福建省宁德地区
二、福建省南平地区
三、浙江省温州地区
四、浙江省丽水地区
第七章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的社会管理
第一节贯木拱廊桥的桥山
一、福建省的桥山
二、浙江省的桥山
第二节桥之田租
第三节桥与茶亭
第八章闽浙地区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第二节保护与传承方式的多元化
一、贯木拱廊桥建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二、贯木拱廊桥建造活动的保护与传承
第三节保护与传承制度的规范化
一、申报制度化
二、保护规划的完善化
主要参考文献

《窑洞地坑院营造技艺》
I S B N : 9787533760502
出 版 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    者:王徽 杜启明 张新中 刘法贵 李红光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    本:16开
页    数:168
定    价:45元

目    录
第一章地坑院民居概述
一、地坑院民居的特色与历史沿革
二、地坑院民居的分布区域
三、地坑院民居成因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
四、地坑院民居成因与其所在的社会、人文环境
第二章地坑院民居的物质形态
一、建筑类型
二、聚落空间
三、建筑布局
四、建筑空间特点
五、建筑构成要素
六、建筑结构
第三章地坑院民居营造技艺
一、建筑的设计
二、建筑的施工流程和做法
三、建筑工具和材料
第四章地坑院的文化习俗
一、建造民俗
二、饮食民俗
三、祭祀民俗
四、婚葬民俗
五、岁时节令民俗
六、文艺技艺民俗
第五章地坑院的传承和现状
一、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
二、陕县东沟村
三、陕县西过村
四、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
五、陕县五花岭村
第六章地坑院民居的价值
一、建筑价值
二、文化价值
三、生态价值
第七章地坑院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一、地坑院民居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地坑院民居保护对策
三、地坑院改造设想
附录典型地坑院调查表
附录不同地坑院分布地区降水情况比照表
附录河南省地坑院营造技艺调研记录

《婺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I S B N : 9787533760496
出 版 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    者:黄续 黄斌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    本:16开
页    数:188
定    价:50元

目    录
第一章婺州传统营造技艺的源流
第一节婺州营造技艺的缘起
第二节明清婺州传统营造技艺的发展
第三节婺州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播
第二章婺州建筑的地域分布与环境影响
第一节婺州建筑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自然环境及对技艺影响
第三节社会、人文环境及影响
第三章婺州传统民居的选址布局及建筑设计构思
第一节婺州传统村落选址布局
第二节建筑平面布局与功能要求
第三节婺州传统民居艺术特点与审美取向
第四章婺州传统建筑材料与工具
第一节传统建筑匠作与分工
第二节传统建筑材料与工具
第三节现代建筑材料与工具对技艺的影响
第五章婺州传统民居的营造技艺
第一节基础处理与地面铺装
第二节木构架的特点与构造做法
第三节屋顶做法
第四节墙体砌筑
第五节装修与装饰
第六章婺州传统建筑雕刻技艺
第一节木雕技艺
第二节砖雕技艺
第三节石雕技艺
第七章婺州建筑文化与民俗
第一节婺州建筑营造中的风水习俗
第二节仪式习俗
第三节民俗文化传说
第八章婺州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
第一节传承谱系与传承人
第二节传承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传承现状的保护措施
结语:婺州营造技艺的价值与保护展望
参考文献

《蒙古包营造技艺》
I S B N : 9787533760533
出 版 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    者:赵迪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    本:16开
页    数:194
定    价:50元

目    录
第一章蒙古包——草原上的建筑奇葩
第二章植根草原的建筑活化石
第一节蒙古包的起源
第二节蒙古包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蒙古包的形制和构造
第一节蒙古包的种类
第二节蒙古包的构造
一、木架结构体系
二、毛毡体系
三、绳索体系
第四章蒙古包的营建和搬迁
第一节选址
第二节蒙古包的营建
一、平整地面
二、确定方位和前期准备
三、立木架
四、苫毛毡
第三节蒙古包的拆卸和搬迁
一、拆卸蒙古包
二、搬迁
第五章蒙古包的制作技艺
第一节确定规模
第二节木架的制作
一、矫正木料
二、制作陶脑
三、制作乌尼
四、制作哈纳
五、制作木门
第三节毛毡的制作
一、擀制毛毡
二、制作毛毡
第六章蒙古包的室内外空间布局与礼俗文化
第一节蒙古包的室内外空间布局
一、火灶——蒙古包神圣的中心
二、地毡和家具围成的圆形空间
三、无形十字划分的男女长幼空间
四、蒙古包的室外空间布局
第二节蒙古包里的礼俗文化
第七章蒙古包的色彩和装饰
第一节蒙古包的色彩
第二节蒙古包的装饰
后记
参考文献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