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淘书团国庆特惠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全6卷,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担任名誉主编,朱大渭担任主编,由周自强、刘复生等资深断代史专家撰写。叙述上起先秦,下迄明清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文化思想的演变历程,既描述历代思想家的生涯学术,又说明当世社会的思想潮流,还精选600余幅图片与文字交相印证,使读者对历史与思想的脉络有深入直观的认识。原价208.8元,现团购价69元包邮!

×

团购价¥69.0 ¥208.8 折扣3.3
已售199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担任名誉主编,朱大渭担任主编,周自强、孙家洲、李斌城、景蜀慧、刘复生、林金树等资深断代史专家撰写

这部思想史,对于以往各种思想史中已经论述较多的思想家的思想和著作从略,并将他们有关各类社会历史思想问题的论述,分别归入有关专题之中去表述

每卷精选约100幅图片与文字交相辉映,从而加强思想史的科学性、知识性和欣赏性

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考证翔实、论述精审,行文生动流畅,易于读者阅读理解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191*** 2020/6/6 13:39:51
    书的品相还可以,暂未看先予好评。
  • ztw*** 2020/5/29 9:05:01
    在中图网淘到的宝贝,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 201*** 2019/12/31 10:30:37
    这套书对于愿意研究思想史的人来说是套极好的书 。
  • jun*** 2018/12/3 7:27:01
    印刷清新,装帧规范,内容喜欢,值得阅读,性价比高。
  • mkm*** 2017/9/26 3:06:06
    高山仰止,慢慢学习吧。
  • cha*** 2017/9/15 9:57:19
    书品相很好,内容算是入门级的,非专业的阅读无障碍。
  • 631*** 2017/7/15 13:55:51
    这套书不错,买了3套,超值。要的赶快抢
  • 875*** 2017/6/13 2:20:49
    个人感觉中图网真心是业界清流,没有孔网哄抬物价,也没有主流电商的各种奇葩营销……活动扎实不说,居然常常能以优惠价格买到不少绝版好书,希望中图网再接再厉。
  • hyl*** 2017/6/12 19:34:45
    本书在叙述各个时代各类思想时,尽可能地反映出以人的群体活动为主体的思想演变历程,特别要突出典型思想中的典型人物。这部思想史,应力图成为包含有各个时代社会各个阶层人物思想的思想史。对于以往各种思想史中已经论述较多的思想家的思想和著作从略,并将他们有关各类社会历史思想问题的论述,分别归入有关专题之中去表述。各卷作者对研究有素、颇具新意的思想内容,既作了较为突出的论述,同时也对一些老问题写出了新的特色。如政治思想,不只是罗列思想家的看法,同时也对一些老问题写出了新的特色。
  • han*** 2017/6/7 13:08:12
    还可以,普及型的读物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名誉主编
  李学勤
,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他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


主编
  朱大渭
1931年2月生,四川省西充县人。195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


作者
《先秦卷》
  周自强
,男,1932年生于四川省合江县,195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先秦史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郭沫若研究会理事。主要学术著作:《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中国史稿》第一卷(合著,郭沫若主编)。主编《中国经济通史·先秦卷》(并为主要撰稿者),为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课题,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参加《郭沫若全集.历史编》1—8卷编辑、校补、注释工作。参加编撰李金华主编《中国审计史》第一卷先秦部分。先后发表《论西周农业生产者的身份地位》、《“初税亩”研究》等重要论文多篇。


《秦汉卷》

  孙家洲,男,汉族,山东莱州人。198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取得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学院与历史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史、思想文化史。

  独立完成的*作有《韩信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命运与性格的对话——再品《史记》的人物、故实、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两汉政治文化窥要》(泰山出版社2001年1 2月)、《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将于近期出版);并且参加了《岁月河山》、《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中华文明》、《中国历朝行政管理》、《中国社会生活史》、《宏观中国史——衰世篇》、《秦汉文化史》(将于近期出版)等史学论*的撰述。已经发表史学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代地域文化与社会风俗研究》;目前正在参与国家“211工程”子项目“汉唐‘大一统’政治文化研究”课题、“985工程”子项目“中国古代的国家统治与社会管理”的研究与写作。今后几年内拟在秦汉法律文化的研究方面继续进行探索。

  执教二十年,恒以“不可误入子弟”自诫自省。学识、能力容或有限,唯论及对教学的重视与投入、对学生的认真与负责,则油然而生“未遑多让”的自信。曾经荣获2002—200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


《隋唐五代卷》

  李斌城,男,湖北孝感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隋唐五代史至今。历任该所研究员、隋唐宋元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影视唐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法门寺博物馆兼职研究员、顾问等职。已出版学术专*《中国农民战争史·隋唐五代十国卷》(独*)、《唐代文化》、《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史稿·隋唐卷》、《中国军事史略·隋唐五代》、《世界十大宗教》、《中晚唐社会与政治》(以上合*),学术论文《论唐人对法门寺佛骨的崇敬》、《唐人与茶》等八十余篇。


《魏晋南北朝卷》

  景蜀慧,女,祖籍山东章丘,1978年初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师从*名文史专家缪钺先生及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研治魏晋南北朝历史与文学,1991年6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近年来较多致力于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想文化及医药史方面的研究。治学推崇陈寅恪先生“文史互证”方法,注重文、史、哲三者的结合。先后出版专*两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

  孔毅,女,1978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留校在历史系任教,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调入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院任教,1998年被评聘为教授。教学和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历史及思想文化史,并在《中国史研究》、《学术月刊》、《江海学刊》、《齐鲁学刊》、〈史学史研究》、《江苏社会科学》、《晋阳学刊》、《文史哲》、《争鸣》、《云南社会科学》、《北朝研究》等刊物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专*《魏晋名士》(巴蜀书社出版)、合*《中国经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等。


《宋辽西夏金元卷》

  刘复生,1948年生于成都。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先后获历史学学士(1981年)、硕士(1984年,中国民族史专业)、博士(1990年,中国古代史专业)学位。1985年初留校任教,现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


《明清卷》

  林金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社会经济史、政治史兼及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万历帝》以及合*《天启皇帝大传》、《中国明代经济史》、王毓铨主编多卷本《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十卷本《中华文明史·明代卷》(兼主纂人之一)、白寿彝总主编多卷本“中国通史·明代卷》、《明代政治史》(兼主编之一)、《晚明社会变迁研究》等。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中国古代思想史·全六卷(插图本)》
作者:周自强、孙家洲、李斌城、景蜀慧、刘复生、林金树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9056783
出版时间:2006/10/1
开本:16开
页数:全6卷
定价:208.8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设想独特、面貌新颖的插图本中国古代史。全书既描述历代思想家的生涯学术,又说明当世社会的思想潮流,

尽可能以插图与文字相印证,使读者对历史与思想的脉络有深入直观的认识。本书是其中的先秦卷分册,全书详细介绍

了先秦时期我国社会思想、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适合社会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目录:

《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卷》

目录

绪论

  一 先秦社会特征与先秦思想

  二 先秦礼文化

  三 文化圈与文化类型

  四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五 民众与先秦思想史

  六 先秦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第一章  政治思想

  一 专制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一)“王权神授”观念与专制政体的运作

    (二)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的演化

    (三)中央集权观念与大一统思想

  二 礼治德治与刑治法治思想

    (一)周初统治者的“敬天保民”与“明德慎罚”思想

    (二)儒家的德治、礼治与仁政、王道学说

    (三)法家的法治思想

  三 战争与军事思想

    (一)三代故事与《易经》、《军志》对战争经验的理论总结

    (二)春秋部分军政人员的战略战术思想与战例

    (三)《孙子))的军事理论

    (四)战国兵书的军事思想

  四 官吏的选拔与任用思想

    (一)“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

    (二)晋国部分君臣的人才选任观

    (三)儒家“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四)墨子等人的人才选用思想

  五 廉政反贪意识

    (一)商周廉政反贪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春秋列国部分官员的廉政反贪言行

    (三)孔子的廉政主张与防腐反贪思想

    (四)法家在反贪问题上的理论建树

第二章  经济思想

  一 农业经济思想

    (一)财富观念与劳动观念

    (二)重农思想与“农本工商末”说

    (三)农业生产方式问题上新旧思想的对立

  二 分配观念与消费观念

    (一)不断进步的分配观念

    (二)崇俭、节用的消费观念

  三 贸易理论与货币理论

    (一)重视市场交换的贸易理论

    (二)重视货币职能的货币理论

  四 财政思想

  五 人口意识与人口政策

  六 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意识

第三章  社会思想

  一 婚姻家庭观与重男轻女思想

    (一)婚姻的宗旨

    (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民间婚恋习俗

    (三)重男轻女思想

    (四)贞节观的提出

  二 家庭道德

  三 社会公德

  四 民族观

第四章  文化思想

  一 科学思想与哲学思辨

    (一)阴阳五行说与气论

    (二)自然观

    (三)宇宙理论

    (四)生物学与地理学观念

    (五)医学理论

    (六)认识论

    (七)辩证法思想

  二 文艺思想

    (一)“言志”说

    (二)文质、美善统一论

    (三)荀子的音乐思想

    (四)律调理论

  三 教育思想

    (一)周代官学和申叔时等人的教育理论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三)孟子的教育观

    (四)荀子的教育学说

    (五)《学记》、《尊师》等文论教师与教学

    (六)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绪论  恢弘的时代瑰丽的思想

第一章  政治思想

  一 大一统政治格局与集权思想的互动

   (一)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议

   (二)以“褒周过秦”为特色的汉初政论

   (三)《治安策))与《削藩策》的政体设计

   (四)“推恩令”与“郡国并行”体制的终结

   (五)东汉集权体制的强化在政论中的反响

  二 君主与国家政治观

    (一)元首与股肱:对君主与将相关系的探讨

    (二)国家利益与“天谴说”:制约君主的苦心追求

    (三)“制诏”与法律:不容失衡的天平

  三 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

    (一)“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二)“黄老之学”的盛行

    (三)汉武帝、董仲舒及其“独尊儒术”

    (四)“霸王道杂之”的汉家法度

    (五)儒学内部不同学派之争

    (六)谶纬之学取得“国宪”地位

    (七)汉末社会批判思潮

第二章  经济思想

  一 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思想

    (一)“重农抑商”与“驱民归农”

    (二)“盐铁官营”政策与桑弘羊的经济理论

    (三)司马迁与贤良文学对桑弘羊经济思想的批判

    (四)王莽的经济改制与复古思想

    (五)王符“农工商并重”的理论

    (六)对“井田圣制”的反思

  二 货币体系与货币理念

    (一)秦始皇统一币制

    (二)变动不居的汉初币制与贾谊的货币论

    (三)五铢钱体系的确立

    (四)贡禹的非货币论

    (五)王莽的货币改制及其思想批判

    (六)刘陶反对铸大钱的社会意义

  三 消费思想

    (一)秦朝的奢侈之风与汉初的尚俭思潮

    (二)《淮南子))的节制消费论

    (三)司马迁消费思想的个性色彩

    (四)王符抑制浮侈的思想

    (五)崔寔论抑制消费与增俸养廉

第三章  社会思想

  一 维护家庭与社会秩序

    (一)婚姻与夫妻伦理

    (二)父子关系与“孝”观念的强化

    (三)从“养老令”看尊养高年的社会意识

  二“复仇”思想及其影响

    (一)复仇:从儒学伦理到民间道德准则

    (二)复仇:伦理与法律的冲突与磨合

  三 冥间观念与厚葬风习

    (一)尊卑等级观念和“以财为荣”观念的体现

    (二)“泰山治鬼”与“北斗司命”之说

    (三)“三界相通”与“限隔阴阳”

  四 尚气任侠之风所体现的人格自尊

    (一)一诺千金.刚直不阿

    (二)尊重友情,扶危济困

    (三)快意思仇,睚眦必报

  五 隐逸之风及其文化价值

    (一)西汉隐士及其社会声誉

    (二)东汉隐逸之风的高涨及其成因

第四章  文化思想

  一 哲学思辨

    (一)黄老帛书的“道论”

    (二)《淮南子》的哲学体系

    (三)天人关系论

    (四)董仲舒的“人性说”

    (五)扬雄的无神论倾向

    (六)王充的“天道自然无为”论

    (七)王符的“元气自化”说

  二 史学异彩

    (一)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二)班固与正统史学思想的确立

    (三)荀悦《汉纪》与编年体史著的衰后复振

  三 文学意识

    (一)汉赋所见宏大壮丽的审美观

    (二)乐府诗反映和干预现实的积极追求

    (三)信牍的性情之美

  四 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一)控制教育,以教化为礼乐之本

    (二)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利弊

  五 宗教思想

    (一)劾神役鬼:原始巫教的魅力所在

    (二)长生不死和羽化成仙:方士与道教营造的幻境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卷》

绪论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

  三国时期(220—280)

  西晋时期(265—317)

  十六国(304—439)东晋(317—420)时期

  南北朝(420—589、439—581)时期

第一章  政治思想

  一 名理学政治思想

    (一)名教危机

    (二)名实之辨

    (三)才性之论

    (四)刘邵《人物志》

  二 玄学政治思想

    (一)崇本息末与无为政治哲学

    (二)玄学自然名教之辨

    (三)玄学君道观

  三 道教政治思想

    (一)道教与时代政治思想之关系

    (二)葛洪((抱朴子》中道教政治思想

  四 佛教义理对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影响

      般若理论

  五 礼制思想

    (一)魏晋南北朝礼学发展概况

    (二)五德终始说

    (三)郊祀与明堂之议

    (四)丧期丧服之论

  六 法制思想

    (一)曹操的尚法术思想

    (二)诸葛亮的法治思想

    (三)杜预、张斐的律学思想

    (四)刘颂的法律思想

    (五)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法律思想

    (六)《北齐律》中的法律思想

  七 军事思想

    (一)曹操的军事思想

    (二)诸葛亮的军事思想

    (三)崔浩的军事思想

第二章  经济思想

  一 魏晋南北朝经济发展总趋势及经济思想的特点

    (一)中原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的势头受阻

    (二)新经济地区的开发

    (三)大地主田庄和坞堡的发展

    (四)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二 农业经济思想

    (一)傅玄对官府屯田的意见

    (二)傅咸“惟农是务”的观点

    (三)“世外桃源”的乌托邦思想

    (四)周朗“农桑为本”的思想

    (五)贾思勰的平民治生思想

    (六)苏绰的“尽地利”思想

  三 货币思想

    (一)货币拜物教思想

    (二)废除金属货币的观点

    (三)反对废除金属货币的观点

    (四)其他有关货币政策的争议和思想

  四 土地思想

    (一)曹魏屯田思想

    (二)西晋占田思想

    (三)羊希关于地主占有山泽合法化的主张

    (四)北魏均田思想

    (五)被统治阶级对土地的诉求

  五 水利思想

    (一)杜预的水利思想

    (二)崔楷的水利思想

    (三)《水经注》的水利思想

  六 人口思想

    (一)提倡增加人口,主张早婚多生、禁止杀婴的思想

    (二)关于处置流动人口的思想

    (三)关于世家大族占有人口的问题

    (四)关于僧侣地主占有人口问题

  七 财政思想

    (一)曹操抑兼并、轻赋税的财政思想

    (二)西晋时期的财政思想

    (三)东晋南朝时期的财政思想

    (四)北朝时期的财政思想

    (五)被统治阶级对轻徭薄赋的诉求

第三章  社会思想

  一 魏晋南北朝社会发展总趋势及社会思想的特点

    (一)政权林立,王朝更迭频繁,战乱惨烈

    (二)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交织

    (三)社会群体等级化和宗族势力加强

    (四)儒、玄、佛、道思想互相激荡

  二 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想的变迁

    (一)儒学独尊地位的危机和演化

    (二)士人处世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演变

  三 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对社会问题及其根源的考察

    (二)关于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的方案

    (三)关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设计

    (四)关于理想社会模式的设想

    (五)社会生活习俗思想

第四章  文化思想

  一 哲学思想

    (一)玄学思想

    (二)道教哲学思想

    (三)佛教哲学思想

  二 经学与史学思想

    (一)经学思想

    (二)史学思想

  三 文学与艺术思想

    (一)文学思想一)宋代丧葬与生死观念

    (二)辽、西夏、金、元时期的丧葬与生死观念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思想史:隋唐五代卷》

绪  论

  一 隋唐五代的主要特点

    (一)繁荣富强的隋唐大帝国

    (二)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三)富于创新

    (四)唐宋变革

  二 多彩的思想

    (一)以隋亡为戒

    (二)反对男尊女卑的异端思想

    (三)华夷“爱之如一”的开明民族理念

    (四)从治到乱的理性反思

第一章  政治思想

  一 大一统思想

    (一)大一统是华夏共识

    (二)隋及唐初大一统理念

    (三)贞观年间袭封刺史大辩论

    (四)唐人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五)封建制与郡县制优劣论

  二 居安思危

    (一)创业难守业更难

    (二)先存百姓

    (三)虚心纳谏

    (四)处治忘乱则不能长久

    (五)居安思危思想的影响

  三 科举制和推荐相结合的选拔人才理念

    (一)治理天下必须依靠人才

    (二)任人唯贤的用人思想

    (三)为我所用的人才观

    (四)为现实政治服务的人才思想

    (五)科举取士思想与制度的反思

  四 唐太宗的军事思想

    (一)自阵后反击取胜用兵思想

    (二)坚壁不战的策略

    (三)多种战术合成作战的运用

    (四)围城打援一石毙二鸟

    (五)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六)见机行事的击敌原则

    (七)善抚将卒的用兵韬略

    (八)穷兵黩武必定败亡

  五 李靖的军事学说

    (一)临机应变的作战思想

    (二)决胜之策的战略眼光

    (三)富有特色的战术思路

    (四)立军、下营、布阵的谋划

  六 以儒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一)隋文帝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是立国育入之本

    (三)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儒学为正统主导的意识

    (四)尤重文吏不重儒学的教育理念

    (五)理国齐家必由兴学论

    (六)教育关系国家安危

    (七)韩愈的教育思想

    (八)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九)白居易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经济思想

  一 农为政本以食为天的重农思想

    (一)统治者的重农意识

    (二)籍田礼的重农内涵

    (三)祭祀诸神的重农意旨

    (四)赈灾济民的重农思考

    (五)常平、平籴之法和义仓的重农思路

    (六)禁止兼并土地招抚流亡的重农思想

    (七)治国必先重视农桑

  二 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的理论

    (一)足食关系民存国亡

    (二)农民是国家的根本

  三 便时利物  富国安民的经济思想

    (一)裴耀卿节时省费的漕运思路

    (二)刘晏兼顾国家和百姓利益的理财观念

    (三)李巽清察精辨的榷莞智谋

  四  陆贽恤民安邦的经济理论

    (一)天子私藏钱财亏法失人

    (二)均节赋税体恤百姓

第三章  社会思想

  一 坦然面对死亡灵魂不灭的丧葬观

    (一)有生必有死不需悲伤

    (二)人亡魂存

    (三)消极等死幻想永生

  二 奢侈与节俭并存的消费观念

    (一)享受极乐的帝王消费思想

    (二)不能善始善终节俭的皇帝t201

    (三)节俭是兴衰之本国富民淳的思想基础

    (四)反对奢侈倡导节俭的与论

  三 唐代的均平思潮

    (一)均平思想无处不在

    (二)均平赋役是唐入均平思想的核心

第四章  文化思想

  一 无能子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的哲学思想

    (一)炁生万物

    (二)无为思想

    (三)自然生死之理

    (四)万物皆虚

    (五)不应盲从迷信之说

  二 唐人崇敬佛祖“真身”的社会思潮

    (一)佛教徒虔诚的“真身”情结

    (二)李唐诸帝迎奉佛祖“真身”的主观动机

    (三)臣民崇奉佛祖“真身”的思想渊源

    (四)某些士大夫对崇奉佛祖“真身”持保留看法

  三 唐代诗歌的创作思想

    (一)承袭齐梁绮丽唯美的观念

    (二)多层次、全方位讴歌大唐盛世的理念

    (三)现实主义的思想

    (四)现实主义与归隐山林并存的思想

    (五)唐代的诗歌理论

  四 唐代文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为当时政治服务的意识

    (二)具有道、儒、佛三教色彩

  五 唐代的艺术思想

    (一)张彦远的绘画思想

    (二)张怀瑾的书法理论

    (三)唐人的乐舞意识

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古代思想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绪论

  宋、辽、西夏、金、元历史概述

第一章  政治思想

  一 宋朝政权建设与中央集权思想

  二 守成与变法思想

  三 与谁共治天下:宋代科举和官员选举思想

    (一)科举取士思想

    (二)“循资格”、“磨勘法”与人才的选拔

  四 宋代的法制思想

  五 宋朝的礼乐思想

    (一)礼仪重建与礼仪思想

    (二)“正雅乐”及其复古主义倾向

    (三)“德运”学说在宋代的影响

  六 宋代抗战与投降两种思想的对立

  七 辽、西夏、金的政治思想

    (一)辽朝:“因俗而治”与“崇儒之美”

    (二)西夏政治思想的变化

    (三)金朝:“正统在我”

  八 元代的政治思想

    (一)蒙元初期政治思想的转变

    (二)元朝政治思想及其发展

  九 宋元时期“民本”与“君臣”观

第二章  经济思想——99

  一 宋代的土地思想

  二 工商、“本末”思想的变化

  三 王安石经济思想及其争论

  四 宋代的消费观念

  五 宋代的货币思想与政策

  六 宋代的社会救济思想

  七 辽、西夏、金、元诸朝的经济思想

    (一)辽、西夏、金朝经济思想的变化

    (二)元代经济思想的变化

第三章  文化思想

  一 北宋儒学复兴思潮及其他思想流派

    (一)儒学复兴思潮

    (二)理学:新儒中的新儒

    (三)北宋理学五子

    (四)王安石新学

    (五)苏氏蜀学

  二 理学的发展和诸思想流派

    (一)南宋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朱熹的“闽学”

    (三)陆九渊的“心学”

    (四)功利学派思想

    (五)元代的理学之传

  三 史学思想

    (一)宋代史学思想的变化

    (二)欧阳修:正统说与重修旧史

    (三)司马光:“资治”史学

    (四)理学家:如何读史和写史

    (五)会通史学观

    (六)辽、金、元史学思想

  四 文学思想

    (一)古文运动及其思想倾向

    (二)苏轼的文道观

    (三)理学家的文学观:“载道”还是“害道”

    (四)宋代诗词的创作思想

    (五)金、元文学思想

  五 宋朝的教育思想

    (一)宋代的私学及其办学思想

    (二)北宋兴学运动的思想动因

    (三)“明体达用”的教学要求

第四章  社会思想

  一 伦理道德思想

  二 宗教思想

    (一)宋代的宗教思想

    (二)辽、西夏宗教思想

    (三)金、元道教思想

    (四)金朝、元朝其他宗教

    (五)藏传佛教

    (六)民间崇拜

  三 社会风尚及其思想

  四 服饰与器用思想

    (一)宋代的舆服观

    (二)辽、西夏、金、元代的舆服观念

  五 婚姻与性观念

    (一)宋代婚姻与性观念

    (二)辽、西夏、金、元婚姻与性观念

  六 丧葬与生死观念

    (一)宋代丧葬与生死观念

    (二)辽、西夏、金、元时期的丧葬与生死观念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思想史:明清卷》

绪论  社会形态转型新旧思想碰撞

第一章  政治思想

  一 绝对皇权思想

    (一)“奉天征讨”与“保民图治”:朱元璋夺得天下的思想武器

    (二)罢丞相,“政皆独断”:绝对皇权思想的确立

    (三)从内阁到军机处:专制政体的新思路

    (四)“秘密建储”:独裁者的政治发明

  二 法律与军事思想

    (一)明太祖的法制思想(上):“止循(《律》与(《大诰》”

    (二)明太祖的法制思想(下):以“礼”为本,由重而轻

    (三)独具特色的建军思想(上):明代卫所制

    (四)独具特色的建军思想(下):清代八旗兵制

  三 民族思想与大一统理论

    (一)“华夷无间”、“一视同仁”:明代的民族平等观

    (二)“首崇满洲”:清朝的民族本位思想

    (三)康、雍、乾诸帝的大一统思想

  四 “忠君”与“非君”思想

    (一)东林党的“忠君”心态

    (二)明清士人对君主专制的理性批判

第二章  经济思想

  一 农工商互动:传统经济思想的新发展

    (一)给足衣食“为治之先务,立国之根本”:明初恢复经济的理论支柱

    (二)“兴农救国富国”:徐光启的“国富”论

    (三)“耕者有其田”:传统土地所有制的理论突破

    (四)张居正的“农商相资”论

    (五)明中叶以后“工商皆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六)清初“工商皆本”思想的最终形成

  二 经济管理思想:创新与传统并存

    (一)近代“国家预算”理论的出现

    (二)丘溶的商业管理理论

    (三)“以节用为先”的传统管理模式

    (四)谢阶树(《约书》中的“理财”观

  三 直面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安民”与“取民”之道

    (一)张居正的“安民之道”

    (二)“丁税难定”,“田亩易核”:明代“一条鞭法”赋役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清代“摊丁入地”的理论根据

  四  闭关与开放:统治思想上的两难选择

    (一)“倭患”和明代关于“开海”与“禁海”的话题

    (二)清代前期实行禁防为主的思想根源

    (三)“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蓝鼎元论开海通商之意义

    (四)对鸦片交易与通商往来的两种不同主张

第三章  社会思想

  一 家庭、家族与人口思想

    (一)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二)家族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三)“人口增长”理论

  二 消费思想与财富观念

    (一)明中叶以后的“崇奢黜俭”说

    (二)陆楫的《禁奢辨》

    (三)为个人物欲与财富的呐喊

  三 葬俗思想与民族习尚

    (一)民间葬俗形态变化

    (二)陵寝与人殉制度变革

    (三)“剃发”与“留发”的思想对立

  四 社会陋习与流氓意识

    (一)“狂倾国人财命”:时人对吸食“二烟”陋俗的结论

    (二)嫖赌劣习的演变与晚明的纵欲思潮

    (三)清代的游民与清政府的防治思想

    (四)流氓意识的泛化

  五 社会救助理论

    (一)社会救助思想的转变

    (二)江南社区救助中的“贫富相资”论

第四章  文化思想

  一 正统意识形态及其演变

    (一)程朱理学定于一尊

    (二)朱子学派的“异同错出”与朱学的分化

    (三)“心学”的兴起与衰落(上):“心学”的产生及其基本观点

    (四)“心学”的兴起与衰落(下):“心学”的传播与衰落

  二 教育思想与宗教信仰

    (一)治国必须“以教育为本”

    (二)白莲教理论的革新

    (三)天主教的再次东传及其与中国本土信仰的冲突

  三 启蒙思潮与学术思想的变迁

    (一)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微弱呼声

    (二)清代前期思想领域的新格局与程朱理学的再倡

    (三)乾嘉学派:专制压迫下的知识分子话语

  四 文学创作思想与史学理论创新

    (一)从文以“明道”到复古思潮

    (二)“写意言情”的创作主张

    (三)市民文学的形成与四大名著的创作思想特色

    (四)史学理论创新

参考书目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