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傅璇琮主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科技】系列”5册,讲述我国古代【武术】【舞蹈】【地理】【版画】【篆刻】的发展演变历程,图文并茂,史料翔实,知识丰富。

本丛书由著名学者傅璇琮主编,历史学家蔡尚思等人担纲顾问,大批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编写。既钩稽、爬梳大量文献典籍,又参照近人与今人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化与科技成果。

×

关键字
民俗风物
团购价¥28.0 ¥125.0 折扣2.2
已售15套,限量67套,下单要快哟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
主编傅璇琮,著名学者,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从文化与科技的角度,运用微宏观互渗的方法,从选取典型实例入手,将民俗调查、神话传说、文献记载、出土文物等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图文并茂,文笔生动,史料翔实,是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大众读物

漫画大集结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武术》
本书主要介绍我国古代的武术知识,包括古代武术的演变过程、古代武术的习练、古代少数民族武术、武德等。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力求使读者在掌握武术专项基本技术、知识的同时,形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也为进一步学习提高相关知识和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古代地理》
中国古代地理学,比较重于对人生事物、自然事物的地理观察。我国的地理著述极为丰富,对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分析也相当深刻,但关于地球的数理知识研究却不够。古代地理学是农牧业社会的产物。其特点是以地理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学科内外分化不明显,由于环境差异和交通不便,古代地理学的体例和内容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身,涵盖地理、考古、历史、天文等诸多范畴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的地理探索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精辟的剖析。

《中国古代版画》
版画是一种经过刻版再进行印刷的图画。在王朝时代,版画是取得绘画作品复制件而使之行众及远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书籍插图、年画、招贴画乃至纸马、纸牌等民间迷信用品和娱乐用品中。
本书介绍了古代版画发展的历程,并辅之以多幅代表性版画,加以介绍,以文释图,以图证史,以使读者对中国古代版画及其版画史有所了解。

《中国古代舞蹈》
舞蹈是艺术之母,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表征,通过舞蹈,我们可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组成的部分。中国的舞蹈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本书详细介绍了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其间还讲述了历史上一些与舞蹈有关的人物、事件,内容活泼,可读性强。

《中国古代篆刻》
中国篆刻艺术历史悠久,古代遗存非常丰富,是一宗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的文化财富。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在封缄(封泥)上使用印章,起到凭证的作用。在之后的发展中,篆刻从实用走向艺术,在书法作品中使用,形式和风格也多样化,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汇集丰富的篆刻知识,对篆刻艺术的源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对印章的鉴别和收藏也作了详细的讲解,为你展现一个永不落幕的古代书法博物馆。

主编简介

傅璇琮(1933-2016),浙江宁波人。著名学者,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了一系列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导开先路的著作,以及在古籍整理领域的重要成果,扶持和培养了一大批古代文学研究的生力军,长期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及古典文献整理工作,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和崇高的学术声誉。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中国古代武术》
作者:王俊/编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5946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181
定价:25元

目录
第一章 武术运动基础知识
第一节 武术的本质特征
武术的概念
武术的内涵
传统武术和普通竞技运动的区别
现代体育运动与传统武术健身的区别
第二节 武术的分类与特点
武术的形式与类别分类
武术的功能分类
武术运动的特点
武术运动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武术发展简史
武术的起源
古代武术的雏形
古代武术的初步兴盛
古代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武术体系的形成
古代武术的繁荣
近代中国武术
现代中国武术
第二章 中国武术流派
第一节 五花八门的拳种
以佛圣道仙、神魔鬼怪命名的拳种
以“门”命名的拳种
以姓氏命名的拳种
以人名命名的拳种
以地名命名的拳种
以动物命名的拳种
以日常杂物命名的拳种
以手法命名的拳种
以步法、腿法命名的拳种
地躺拳类
醉拳类
跌打拳类
器械套路类
第二节 中国武术流派
少林派
武当派
峨眉派
南拳
形意拳
八卦拳
太极拳
八极拳
劈挂拳
螳螂拳
查拳
摔跤
第三节 神秘的少数民族武术
苗族武术
景颇族刀术
回族武术
彝族武术
壮族武术
德昂族武术
土家族武术
藏羌武术
第三章 中国武术文化
第一节 传统哲学与中国武术
儒学思想与武术
阴阳思想与武术
五行思想与武术
八卦思想与武术
《孙子兵法》与武术
太极思想与武术
宗教思想与武术
第二节 古代武术与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的武术境界
师道传承的文化意义
武术与书学
武术与舞龙、舞狮
民间武术村与武术世家
第三节 武术与江湖
递帖、拜师与学艺
拳谱与门规
切磋与打擂
古代镖师的另类生活
第四章 武术名人与武术名篇
第一节 中国武术名家
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牌位先生”陈长兴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偷师学艺的杨露禅
一代大侠霍元甲
岭南宗师黄飞鸿
“侠骨”杜心武
传奇英雄李小龙
第二节 中国武术名篇
调露子与《角力记》
唐顺之与《武编》
戚继光与《纪效新书》
俞大猷与《剑经》
程宗猷与《耕余剩技》
吴殳与《手臂录》
黄百家与《内家拳法》
玄机和尚与《拳经拳法备要》
王宗岳与《太极拳论》
苌乃周与《苌氏武技书》
第三节 武德与武礼
武德的概念
传统武德的内涵
重德的拳礼
徒手礼
持械礼
武礼的应用
第五节 古代武术器械






暗器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地理》
作者:徐静茹/编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5397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184
定价:25元

目录
第一章 古代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地理知识的萌芽
石器时代地理知识的萌芽
夏、商时期的地理知识
第二节 春秋中叶、战国时期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思想认识的发展
第三节 汉代地理学的发展
世界观念的进步
张骞“凿空”与对西域地理的认识
第四节 三国至唐代地理学的发展
第五节 宋元时代地理学的发展
方志编撰的发展
沿草地理的发展
地图学的发展
第六节 明代地理学的发展
大地测量与地理认识
新的地理思想
第七节 中国古代地理学思想和著作
阴阳变易,生生不息
天人合一
《水经》与《水经注》
《诗经》中的地理知识
第二章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
第一节 中国早期地理学家
司马迁
郦道元
徐霞客
沈括
第二节 中国近代地理学家
龚自珍
魏源
马欢
郑和
第三章 古代地形和气候
第一节 中国古代地形
古代地形学
河流堆积地形
第二节 中国古代气候
气候的由来
早期的物候概念
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实测
第四章 古代自然地理和海洋地理
第一节 中国古代自然地理
地势
土壤与地貌
土壤与水
第二节 中国古代海洋地理
水道著作的重视
海洋风暴预报
航海中对季风的利用
南海交通与南海地理
第五章 方志和地方志
第一节 方志和地方志的发展概况
方志编撰的发展及方志学的创立
《汉书》创立的地理志
图经
地方志
第二节 方志和地方志的地理价值
清代方志
自然资源资料
人口地理资料
第六章 测量与制图
第一节 传统的制图理论
宋代的测量
宋元舆图
海图
第二节 地图学的发展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图
僧一行及其子午线测量
近代制图学的传入与萌发
清代中期以前的地图
第七章 中国古代地理之迷
第一节 神秘的沙漠和湖泊
原始村落之谜
罗布泊之谜
神奇的高原圣湖之谜
第二节 中国古代地理遗址
湮没的巴人王朝
北京人遗址
铜绿山矿冶遗址
敦煌藏经洞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版画》
作者:李楠/编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6011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184
定价:25元

目录
第一章 源远流长一版画艺术概论
第一节 版画的诞生与基本内容
版画的定义
版画的诞生
版画的种类
中国版画艺术的新发展
第二节 版画艺术经典
佛像版画
手工业图
农事版画
人物版画
地理版画
戏曲版画
小说插画
第三节 国外版画艺术拾零
欧洲版画的演变和发展
日本的版画艺术
第二章 我国早期版画
第一节 版画的前身
远古历史的回眸
最古的“雕刻书”
商殷至战国的线刻“雕版”
第二节 古代画像与雕版
画像石与画像砖
印章和肖形印
木刻印符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版画
第一节 隋、唐、五代版画
隋、唐、五代版画概况
唐代的雕版佛经与佛画
五代的雕版佛画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版画经典作品
唐代佛教版画作品
五代的版画作品特点
第四章 宋无时期的版画
第一节 宋代版画
《大藏经》中的版画
单刻佛典中的版画
宋代其他题材版画
第二节 辽、金与西夏时期的版画
辽的版画
金的版画
西夏的版画
第三节 元代的书籍插图与宗教版画
《孝经直解》插图
《事林广记》插图
《饮膳正要》插图
佛教与道教版画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版画
第一节 明朝的版画
明代早期的宗教版画
明代的戏曲小说插图版画
明代徽州的黄、汪诸家刻工
明代的佛道版画
建安派版画
金陵派版画
第二节 清朝的版画
清前期的宗教版画
清前期山水人物版画
《芥子园画传》
萧云从《离骚图》与《太平山水图画》
任熊《列仙酒牌》与《高士传》
第六章 生活的装饰品-木版年画
第一节 喜庆吉祥话年画
年画的萌芽
年画与木版画
年画的题材形式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年画
门画
挂笺、中堂、条屏类
炕头画等
其他年画
第三节 著名的地方木版年画
天津东丰台木版年画
山西平阳年画
北京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
第七章 版画艺术的刨作技法
第一节 版画的制作工具与材料
版画的质材性
版画的制作工具与材料
版画制作的局限性
第二节 版画艺术的版种及其制作
凸版版画及其制作
凹版版画及其制作
平版版画及其制作
孔版版画及其制作
第三节 各类版画的主要制作技法
铜版画及其制作要领
木版画及其制作要领
石版画及其制作要领
丝网版画及其制作要领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舞蹈》
作者:韩霞/编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6196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开本:16开
页数:184
定价:25元

目录
第一章中国古代舞蹈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舞蹈寻踪
人类生存与舞蹈雏形
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
生殖崇拜与“求偶舞”
较早的图腾乐舞与崖画舞蹈
第二节夏商周舞蹈的发展
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
商汤的乐舞
西周的礼乐互补
“礼崩乐坏”与民间舞的兴盛
第二章秦汉和魏晋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秦汉时期的舞蹈
先秦的夷舞
汉舞在开放中发展
汉舞的艺术特征
汉舞的神秘感
汉代的《百戏》和舞蹈
第二节魏晋时期的舞蹈变革
《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
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
社会变革与主情倾向
门阀士族的及时行乐
第三章唐代的舞蹈
第一节唐代舞蹈概览
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
唐代舞蹈的艺术水平
隋唐时期的民间舞俗
自舞成风的大唐人
第二节唐代社会生活中的舞蹈
唐代宫廷舞蹈
崇道尚仙之舞
“百戏尽前来”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宋代舞蹈的规范
宋舞的综合化
宋代民间舞队及其发展
宋代“队舞”的特征
宋代大曲队舞
宋代的柘枝舞
第二节元代舞蹈的传承
元代的宫廷宴乐
元代“乐队”之制
元代名舞名伎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民间舞蹈
明清时代的汉族民间舞
民间舞蹈的风格式样
明清节俗舞蹈
第二节戏曲舞蹈
明、清的舞蹈和戏曲
舞蹈在戏曲中被吸收
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第六章我国古代著名的舞蹈和舞蹈家
第一节中国古代繁花似锦的舞蹈
古代的驯兽舞
霓裳羽衣舞
兰陵王舞
泼寒胡舞
第二节中国古代著名舞蹈家
绝世美人西施
多才多艺的戚夫人
菩舞《明君》的绿珠
唐代舞蹈家杨玉环
宫廷舞蹈家江采苹
第七章中国古代乐舞管理与各族舞蹈
第一节历代宫廷乐舞机构
周王朝及周以前的乐舞机构
汉魏时期的乐舞机构
隋唐时代的乐舞机构
宋以后的乐舞机构
第二节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
新疆舞
傣族舞
壮族舞
苗族舞
彝族舞
瑶族舞
土家族舞
藏族舞
满族舞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篆刻》
作者:赵芳/编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5885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181
定价:25元

目录
第一章 永不落幕的书法物馆
第一节 古代篆刻知识
篆刻:古而弥新的艺术奇葩
古代印章的起源
古代印章的名制
印章边款
篆刻工具
篆刻印材
篆刻的构图
印章的文字排列
第二节 行云流水的篆刻文字
篆刻文字:甲骨文
篆刻文字:金文
篆刻文字:籀文
篆刻文字:古玺文字
篆刻文字:小篆
篆刻文字:摹印篆
篆刻文字:缪篆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篆刻印章
职官印与姓名印
肖形印与烙马印
避邪印与花押印
吉语印与成语印
诗句印与闲文印
斋馆印与鉴赏印
急就章、字印与别号印
第四节 刀尖上的艺术——篆刻技法
矫若游龙的字法
气势磅礴的刀法
和而不同的章法
为情造文的篆法
第五节 从中国书法认识篆刻
中国书法与字体演变
夏文化与文字
商代的书法
西周书法
东周书法
秦代书法
两汉书法
三国书法
两晋书法
唐代书法
北宋书法
明代书法
清代书法
第二章 隋唐以前的篆刻
第一节 历史悠久的先秦古玺
西周时期古玺
西周陶印
春秋战国古玺
第二节 丰碑林立的秦汉印章
秦代印章
西汉印章
新莽印章
东汉印章
第三节 粗率随意的魏晋南北朝印章
魏晋官印
南北朝官印
魏晋南北朝私印
第三章 唐至元朝的篆刻
第一节 唐至元官、私印
五代十国官印
北宋官、私印
南宋官、私印
辽官、私印
金官、私印
西夏官、私印
元官、私印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篆刻
唐宋鉴藏印
五代及宋的书画款印
元花押印
元朱文印
元代官印、私印
第四章 明代篆刻与流派
第一节 影响深远的明代印谱与篆刻论
集古印谱
摹刻印谱
自刻印谱
集体印谱
篆刻理论
第二节 各具魅力的篆刻流派
文彭与三桥派
何震与雪渔派
苏宣与泗水派
汪关与娄东派
朱简及其印派
程邃印派
第五章 清代篆刻与近现代篆刻的新发展
第一节 推陈出新的清代印谱与篆刻论
各类集古印谱
篆刻家印谱
“印从画出”论
“印从书出”论
“印外求印”论
第二节 自成体系的篆刻流派
苍劲庄严:邓石如与“邓派”
苍浑古朴:吴昌硕与“吴派”
平中见奇:黄牧甫与黟山派
灵活多变:赵之谦与“印外求印”
广取博收:丁敬与浙派
第三节 新流派的诞生与发展
虞山派
京派
第四节 印学组织的出现
民国时期的印社印
西泠印社
乐石社
冰社
龙渊印社
第五节 印谱与篆刻字典的编纂
印谱的编纂
篆刻字典类书籍的编纂
参考书目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